偏居湘东南一隅的永兴县并没有银矿,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银都”。2013年,该县共生产白银、黄金等稀贵金属吨,产值达多亿元,白银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大白银生产县,是名副其实的“没有银矿的银都”。
凭借产业特色优势,近年来永兴县相继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全国“涉重金属类危险固体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湖南省首个“两型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湖南省首批(2013-2105年)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之一,从年开始,正式步入湖南经济十强县的队列。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由于稀贵金属产品价值相对较高,其再生制造、市场销售更需要大量资金作后盾,钱的问题如何解决?相较于其他稀贵金属资源型城市,永兴县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在哪里?带着种种好奇和疑问,记者走进永兴,亲身感受到了“中国银都”传奇背后的金融力道。
战略力道:5年50亿的政银合作
“永兴县所产白银等稀贵金属都是从全国各地回收的工业‘三废’(废料、废渣、废水)中提炼出来的,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无中生有’、‘变废为宝’就是永兴打造‘中国银都’的关键‘神器’。”在永兴联社,李永丰理事长开门见山地向我们介绍说,“永兴县回收、冶炼稀贵金属其实已有3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稀贵金属产业发展迅速,全县现有稀贵金属冶炼企业129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06家,由原来集中于塘门口、黄泥、柏林等8个乡镇,形成逐步向工业园区集聚、在国内外较有影响力、产值达400多亿元的稀贵金属产业集群,是全省重点扶持的50大产业集群之一。目前正在加大企业整合力度,力求到2015年将全县稀贵金属再生企业整合成31家集团式、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
据了解,永兴县70万常住人口中,直接从事稀贵金属再生及制造产业的人员至少有4万人,稀贵金属再生制造产业已经成为了永兴县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2013年产业GDP贡献度达到了60%左右。
“以前我们这里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典型的小冶炼大污染。永兴本土作家廖天锡在长篇小说《淘金人》中,详细地记述了民末清初时期从永兴下南洋打工的游子,他们像美国的牛仔,给一些经营加工的作坊打工,由此学到非常精湛的加工技术。回到永兴之后,他们利用精湛的工艺,发展起了乡村作坊,逐步形成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红火局面。”李永丰理事长说。
小冶炼的蓬勃发展使永兴县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密布的烟囱把天变成了黑灰色。为了使永兴的天空重现蓝天白云,永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的战略目标,并明确了加快构建“两区四园”产业格局、培育大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精细化发展、完善资源回收体系实现低碳化发展等具体举措,力争到2015年,稀贵金属产品就地转化率达40%以上,白银深加工率达70%以上,基本形成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再生利用→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战略落地需要巨额融资。就在地方政府为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发愁时,永兴联社主动与县委、县政府对接,双方于2013年月就发展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联社在符合国家产业和信贷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主、监管部门规范性要求的前提下,在2013年至2017年5年内,累计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50亿元。
“5年50个亿,这对我们是挑战,但更是机遇。”永兴联社主任张秋生分析说,“经济是金融的基础,经济发展了,金融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永兴县发展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具有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技术成果优势、资源可靠优势、产品产量优势、品牌效应优势、政策扶持优势等一系列优势,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前5年(2008-2012年)我们对特色产业累计融资大概是亿元,按照人民银行宏观调控要求,今年我们的信贷规模只有2.9亿元。要在5年内完成50亿元融资计划,一方面我们要多汇报多争取合意信贷规模,一方面要大力充实资金实力和盘活存量,同时进一步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尽量满足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
透过这实实在在的一番话,记者看到了永兴农信社倾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创新力道:仓储质押让“死物”变“活钱”
围绕怎样提高融资效率、提高企业信贷资金可获得性,永兴联社想了很多办法。
联社信贷部负责人介绍说,“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是银行业信贷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为了在努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控制好资金风险,以前我们主要是采取企业厂房设备抵押、法人代表无限责任担保等常规方式发放贷款,但由于企业资产评估和抵押登记费用较高、手续较繁琐,特别是抵押担保额度有限,很难有效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尤其是企业的短期、大额融资需求。”
为破解这一瓶颈,永兴联社开展了大量的市场调研,认真分析稀贵金融再生利用产业的风险特征、融资需求特征、行业发展趋势等,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实践经验,针对冶炼企业库存的粗银、电解银、粗铅、电解铅、铋、锌等资金占用大,积压大量资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出了稀贵金属仓储质押贷款业务。
简单来说,就是以储运公司为平台,联社与储运公司、贷款企业、保险公司签订第三方监管协议(四方协议),贷款企业以自有稀贵金属实物质押方式申请贷款,储运公司负责对质押物进行保管,保险公司对提供保险,联社按质押物质押当日价值70%的比例发放贷款。当市场价格上行时,企业售出质押物偿还贷款,当价格下行时及时补仓以弥补质押担保金额的不足部分,待价格合适时再售出以赚取利润。
“贵金通,贷款好轻松”。相较于常规贷款方式,永兴联社创新的稀贵金属质押贷款具有四个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贷款受理快、调查快、审批快。为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永兴联社对部分意向合作企业提前做好评级授信,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单笔600万元以内的贷款两天内就能发放到位,最大限度地迎合了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企业融资需求短、频、急的特点。二是利率优惠。鉴于稀贵金属质押贷款风险相对容易控制,永兴联社对该类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按1000万元贷款一个月计算,企业可节省利息支出万元。三是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较低。和厂房设备抵押所需的费用相比,企业办理1000万元仓储质押贷款至少可节约费用万元。四是融资额度相对较大,最大限度地“盘活”了企业的实物资产价值。
在湖南华意储运有限公司的1号仓库,记者见到了一堆堆标注着“信用社,铋,**吨”字样的稀贵金属质押物,仓库里到处可见高清摄像头。公司法人代表杨国辉介绍说,这些都是贷款企业存放在这里的质押物,华意公司承担保管责任,收取一定的保管费。“去年我们的仓储保管收入是400多万元,信用社办理质押贷款的利息收入应该是我们的八、九倍,但这和贷款企业获得的利润相比,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稀贵金属质押贷款是一个建立在多赢基础上的创新。从2009年9月开办这项业务的4年多来,永兴联社和华意公司合作,累计向永兴县多家企业办理质押贷款12亿元,没有一笔形成不良。2013年,永兴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
服务力道:用做农贷的思维服务特色产业
“我们始终强调要用做农贷的思维去服务稀贵金属再生利用这一特色产业,实质是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核心是担当好地方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李永丰理事长郑重地说。
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两个优先”是永兴联社为这份担当作出的承诺。联社规定,对稀贵金属企业贷款实行优先审批、优先配置信贷计划,这与农信社多年提倡的“三农”贷款政策如出一辙。
在永兴意水企业集团的生产车间,一堆堆像煤炭一样颜色的黑乎乎废料,即将被送进“废渣综合利用与整合升级”生产线。杨国辉董事长介绍说,“意水集团是一家集初级冶炼、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检验、代销等项目于一体的集团性企业,前面提到的华意储运公司就属于我们集团。目前我们所处理的原料,主要来自全国各大铜、铅、锌冶炼厂的烟灰、渣料、铅泥,它可以把渣料变成一种复杂合金,复杂合金在经过我们后续循环的金属提炼工艺后,可以得到铜、铅、锌、锑、铋、金、银等12种产品。”自2002年创办以来,华意集团企业净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杨国辉是永兴联社多年的合作伙伴,他激动地说,“和信用社合作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这么多年我体会到,信用社是真心实意为我们企业着想。近5年,信用社累计向意水集团贷款3个多亿,及时解决了意水发展中的资金问题。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融资需求量越来越大,信用社一直在努力跟进我们的需求,服务效率高,这很不容易。”
永兴县荣鹏金属有限公司也是永兴联社的客户。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以稀贵金属冶炼为主的民营企业。为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永兴联社近3年累计对其投放贷款7000多万元,现有贷款余额近5000万元,帮助企业及时抓住了发展机会,提升了技术生产力。2013年,该企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上交税收7000多万元。公司财务主管对我们说,“如果没有永兴联社的支持,我们公司不可能成长得这么快、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