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高不可攀,我已经好久没敢去逛金店了。”家住深圳水贝市场附近的于航(化名)对作者表示。
近两年,90后姑娘于航感觉到自己身体里的“黄金血脉”在觉醒,以前觉得老土的黄金首饰,现在越来越爱不释手,而且黄金还在不断增值。她趁着前年置办婚礼“三金”时买的金饰才380元/克,如今已增值上万元。近水楼台,平时逛水贝展厅也成为她最爱的日常休闲活动。但今年3月后,于航就没再踏入水贝市场的大门。
金价暴涨,金店老板们却高兴不起来。在四川地区经营黄金珠宝门店超过二十年的老板周洋(化名)对作者表示,生意太差,想把金店关了。
谁接住了金价暴涨的泼天富贵?
看着金价冲上新高,周洋内心却十分复杂。一方面,门店的货品有所增值;但另一方面,来买珠宝首饰的顾客更少了。
周洋家的黄金珠宝店开了超过20年,但他却从没觉得生意像今年这般艰难。尤其是才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周洋告诉作者,门店营业额和去年差不多,但利润却只有往年的1/5左右。
周洋表示,当前信息渠道发达,消费者不愿再为高溢价的“一口价”类产品、钻石类产品买单。此外,金价高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了观望等待。
“货品是有所增值,但金店主要还是要把货品卖掉获取利润。”周洋强调,现在销售差了,货品就流通不起来。
金价的震荡幅度远超往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数据显示,国内金价在4月15日一度创下577元/克高点后快速下跌,在4月23日一度跌至544元/克。五一假期过后,金价在5月20日攀升至578元/克的高位,5月23日又猛烈下跌。
▲(今年以来国内金价走势。截图自上海黄金交易所)
作为全国最大的黄金珠宝批发市场,深圳水贝对市场变化敏感入微。
“大家都躺平了。”有熟悉水贝市场的业内人士对作者表示。
金价暴涨暴跌带来的交易摩擦更胜以往。该人士介绍,金饰加工厂一般不备原材料,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向上游料商借料,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假设工厂和客户已经确定好结算价为500元/克,结果到了第二天金价跳涨到510元/克,工厂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大幅的成本上涨,只能暂停接单,眼睁睁看着金价越涨越高。“到底谁来承担金价快速上涨带来的成本?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水贝商户们也备受煎熬。来买金饰的客户们不见了,而铺面的租金分文不少。“珠宝行业都是重资产,产品要卖的出去,资金才能周转起来,否则就会出问题。”该人士表示。
一家金店品牌负责人对作者表示,当前行业特别难,特别卷。金饰属于非必须消费品,在当前高位下,消费者宁愿推迟消费。此外,一些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变弱,消费支出整体都有所压缩。
金店利润率大幅压缩,叠加消费者当前观望情绪浓厚,销售额下滑,一些品牌门店干脆关门退出。周洋介绍,某品牌门店在当地的6家店铺,如今只剩下一家,也不乏一些金店趁金价高企,清仓退出。
暴涨的金价面前,消费者越来越锱铢必较,或推迟购金,或寻找更具有性价比的购金途径。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金饰需求总量为184吨,同比下降6%。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指出,从价值角度,一季度国内金饰需求仍同比上涨9%,达到约900亿元,是有统计以来以价值计的最高的一季度。
王立新介绍,市场调研显示,今年一月份(春节前)的需求量是近几年最高,从业者原本满怀信心。但没想到,金价在3月份飙升,抑制了金饰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和零售商都对购金持谨慎态度。3月需求的走低部分抵消了年初的强势开局,导致一季度金饰消费总量并不突出。
与金饰相反,国内金条和金币需求达110吨,同比激增68%,这是自2013年以来最强劲的一季度表现。
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下称“招金精炼”)是国内多家银行的贵金属产品定点委托加工企业。招金精炼副总经理王伟介绍,“今年金价高,激发了老百姓金条消费的热情,我们今年特别忙。”截至目前,招金精炼为银行加工的金条已近60吨。
社交媒体上,一些年轻网友支招如何买到性价比更高的金饰:从银行购买金条,在去打金店加工成戒指、手镯等首饰,工费可以低至10元/克,一只手镯轻松省下大几千块。
周洋还告诉作者,过往针对经销商的黄金批发市场如今也面向散客销售,价格只比卖给金店的价格贵3元/克。随着短视频快速传播,本地大量消费者都来这里采买。这种业内称为“水贝模式”的销售方式,对金店冲击巨大。
金店增收不增利,金矿迎来泼天富贵
2023年黄金大卖,让多家黄金零售企业收获上市以来最好业绩。但随之而来的2024年一季报却喜忧参半。
▲(而在黄金产业链的上游,作者在近期走访时了解到,金矿企业们正马不停蹄加快生产)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矿产量同比增长4%至893吨。王立新介绍,在当前高金价吸引下,金矿公司加紧生产,但矿产金的供应量很难有大幅度的变化,变化幅度往往在1%-2%的平均值。4%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季度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