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LY,QinP,ZhangLandZhangLC.2024.Anoverviewofadditivelymanufacturedmetalmatrixcomposites:preparation,performance,andchallenge.Int.J.Extrem.Manuf.6,052006.
免费获取全文
金属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通常包括搅拌铸造、锻造、扩散连接、浸渗和粉末冶金等工艺,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多道工序,并且为了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还需要进行加工,从而增加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组件的生产成本。一些特定类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如钛基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和高度的化学活性,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问题。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利用这一技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可能性。增材制造技术可以通过逐层堆叠材料的方式制造复杂的几何形状,同时可以实现增强材料在金属基体中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相比传统制造方法,增材制造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均匀分布的增强材料和细化的微观结构,因此可能表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然而,尽管增材制造技术在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新方法和新技术用于研究增材制造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固有特性与增材制造技术的结合等问题。
关键词
增材制造;原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性能
亮点
图1增材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工艺、原料及性能。
02研究背景
金属基复合材料由金属基体和增强体紧密结合而成,具有高模量、高强度、良好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以及优异的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传统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搅拌铸造、锻造、扩散连接、浸渗和粉末冶金等工艺,然而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多道工序,且为了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还需要进行加工,从而增加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组件的生产成本。特定类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如钛基复合材料,可能存在热导率较低和化学活性较高的问题,使得传统制备方法面临一定的挑战。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可能性。增材制造技术通过逐层堆叠材料的方式制造复杂的几何形状,同时可以实现增强材料在金属基体中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相比传统制备方法,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均匀分布的增强材料和细化的微观结构,因此可能表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本文还强调了增材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制备方法的优势,包括设计自由度、材料节约、快速原型制作、定制生产等优点。
03最新进展
在论文中,介绍了几种可用于生产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包括粉末床熔化、直接能量沉积、粉末喷射和喷涂技术。这些增材制造技术为生产金属基复合材料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技术。同时,也介绍了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如雾化复合材料粉末、简单机械混合粉末、球磨混合粉末和卫星粉末。
通过结合不同的增材制造技术和合适的增强体,可以实现生产高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为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提供更多可能性。论文同时讨论了制备增材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料和增强体的重要性。常用的增强材料包括氧化物、碳化物和硼化物等。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增强体,来制备高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论文同时给出了大量的增材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实际案例,如铝基复合材料、钛基复合材料、镍基复合材料、铁基复合材料等。同时指出增材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制备方法的优势,如设计自由度、材料节约、快速原型制作和定制生产等。增材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与传统意义上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并无多大区别,主要包括Hall-Petch强化、位错强化、载荷传递强化和Orowan强化。但增材制造技术为生产金属基复合材料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技术,从而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04未来展望
增材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仍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怎么更好的结合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固有特性与增材制造技术的固有特性以及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可能面临的成本挑战。展望未来,需要克服这些挑战,推动增材制造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并拓展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应用,从而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效率和性能,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作者简介<<
陈靓瑜
陈靓瑜,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访问学者,现于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副教授职称,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级市厅级项目10余项,被入选2022、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镇江市科协托举人才,江苏科技大学深蓝人才,担任《InternationalJournalofExtremeManufactur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Minerals,MetallurgyandMaterials》《Metals》等多个SCI期刊编辑编委及多个中文核心期刊编委,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江苏省航空航天新材料标准化技术标准首届委员,江苏省健康管理学会首届委员。
陈靓瑜教授长期从事金属结构材料制备、结构、性能的研究,尤其是3D打印生物医用钛合金的制备与使役性能、等离子喷涂功能结构一体化涂层方面的研究。迄今为止在《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R:Report》《InternationalJournalofExtremeManufacturing》《ActaMaterialia》《CorrosionScience》《CompositesB:Engineering》等材料领域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目前引用5000余次,高被引论文7篇,个人H-index指数为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