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金价暴跌!"这样的标题总能瞬间吸引眼球。
然而,对于不少网友而言,这种"暴跌"已见怪不怪。有人调侃道:"每天都说跌,看了还是一如既往的高价位。"的确,经历了前些年飙升的金价后,现如今500多元/克的水平对多数普通百姓而言,依旧是天价。
图片源自网络
对于投资者和交易者来说,判断一个价格点是否属于"暴跌"的定义并非易事
从数据来看,截至5月3日凌晨,国内金价为545.90元/克,国际金价为2300.83美元/盎司。
而黄金回收价则远低于现货价格,仅为533元/克。这其中的差价正是不少投资者需要面对的一大隐患。
"可见,在实物金交易中,回收渠道少、手续费高、升水旁落等问题仍普遍存在。
更有网友直指:"不少炒金客管这么多干嘛呢""以后国际金价和国内实物金可能会脱钩。
"这道出了投资实物黄金可能面临的一个巨大风险:国内外金价脱钩。
一旦国际金价和国内实物金价出现脱节,无疑将会对国内黄金实物交易市场带来冲击。
例如,如果未来国际金价攀升,而国内实物金价未能及时跟随,以公斤计的大宗白银就极有可能被倒流至海外市场,引发国内供给紧缩;反之,若国内实物金价攀升却未能获得国际市场认同,则投资者将承受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国内黄金市场的一些潜在乱象,如定价不透明、
升水过高、"许进不许出"等现象,可能会加剧这种国内外脱钩风险。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什么暴跌,跟咱老百姓没关系,反正不买。"这一点,从近年对黄金实物需求的下滑也可见端倪。
回顾历史,确有不少时期黄金曾作为重要的货币和支付工具,成为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工具
。然而,在现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体系下,黄金实物投资已经退居边缘化地位。
假如将来某种大的动荡或变革发生,黄金或可能重新焕发出它的金钱属性。
除此之外,黄金投资目前更多被视为一种金融投资标的工具,尤其在通胀预期升高时,作为抗通胀保值工具的作用更为突出。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对黄金投资有意向,或许更为方便和直接的方式是选择黄金ETF和黄金现货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工具,而非持有实物金。
相比之下,流动性好、费用低,且避免了诸多实物金交易中的弊端。
短期来看,金价受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贸易战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影响;长期来看,对黄金需求端前景的预期才是金价波动的主因。
另一方面,对于长期黄金持有者而言,价格的短期波动并不会带来多少实际影响,反而是国内外金价可能出现的脱钩、
现货和实物金价的价差扩大、实物金流通交易体系混乱等问题更应当防微杜渐。
无论是持有实物金还是其他金融衍生品,在投资之前都须对金价波动的来龙去脉和影响因素有透彻的认知,并考虑后续的风险防控和投资策略。
跳进暴涨暴跌的浪潮之中,只会被行情淹没。若能在波动之外透视本质,方能洞见投资机遇所在。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