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金银制品出现于古地中海区域,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起步算是比较晚的。
金银工艺的历史
金银细工是我国一项传统工艺,肇始于商代,成熟于汉代,唐宋时期迎来高峰,明代至于炉火纯青。
金银工艺品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是在青铜器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那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仍以青铜器具为主,金银制品比较少,主要是一些小型的金银装饰品。这个时期最有名的出土物是陕西益门村一座春秋时期墓葬中的金柄铁剑,剑柄上有镂空的浮雕状蟠虺纹,有绿松石和料珠镶嵌其间,金碧辉煌,华美无比。
金柄铁剑
到了秦汉,金银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天,在秦始皇兵马俑和陕西省博物馆中,游客们仍能看到许多秦代制作的金银器物,主要是车马用具,有银镳(马嚼子)、金节约(马辔头中的连接器物)、银节约、金当卢等等。汉代的金银工艺品就更多了,有饰物、容器和其他一些日常用品如印章、灶、兽、带扣等。汉代马王堆出土的金缕玉衣,玉片以金丝编缀,这样的玉衣在各大墓葬中都能找到。
金缕玉衣
单轮十二环纯金法杖
文思院造鎏金朵带银熏炉
种类繁多的金银工艺鎏金也叫“涂金”、“镀金”、“火镀金”。将金熔于水银之中,形成金泥,涂在铜或银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于器物表面,且不易脱落。鎏金工艺战国时期就有了,但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直到梁代才出现。鎏金工艺源远流长,此后的各朝各代也一直沿用它。
鎏金金龙
镶嵌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浅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整光滑。
金银镶嵌铜制橄榄壶锤鍱利用金、银极富延展性的特点,用锤敲打金、银块,使之延伸展开呈片状,再按要求造成各种器形和纹饰。一般来说,凡隐起的器物和纹饰图案,都是经过锤鍱制成的。
金银错所谓“错”,《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错,金涂也”,也就是鎏金,后来金银错的意思逐渐引申为镂金,也即一种镶嵌工艺。先在青铜器表面铸成凹槽图案,然后在凹槽内嵌入金银丝、片,再用错石(即磨石)错平磨光,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光泽显现花纹。这种工艺产生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广为运用,东汉以后逐渐衰落。
明晚期岩耕制紫檀嵌百宝错金银盂
錾花錾花是使用一整套具有各种基本图形的錾子,通过锤击錾子,使金属表面呈现凹凸花纹图案的一项工艺。这种工艺能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变幻的立体效果,既光彩绮丽,又非常和谐。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此后历朝各代均沿用。
錾花金盘
累丝将金拉成金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在器物上,谓之累丝。不仅代表了战国时期的工艺水平,亦是匈奴金属编丝工艺的杰作。
炸珠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以作装饰,如联珠纹、鱼子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