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互联网金融骗局!培训贷医美贷伦敦金各种币

警惕这些互联网金融骗局!培训贷、医美贷、伦敦金、各种币

在金融领域最容易出现欺诈消费者问题的莫过于互联网金融了。

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澎湃新闻梳理了“培训贷”“医美贷”、承诺高额固定回报、平台自融、非法贵金属交易,各种看不懂的“币”几种常见的金融骗局,希望消费者能够辨明真相,远离消费陷阱。

骗局一:培训贷、医美贷

并不是说网络上的“培训贷”“医美贷”都存在诈骗情形,而是部分此类贷款经过包装之后,的确会让消费者不知不觉中泥足深陷。

麦子金服副总裁兼首席风险执行官李晓忠告诉澎湃新闻,培训贷骗局的常见形式还有培训机构向大学生表示包找工作,最终向贷款公司借钱后卷款跑路,或者更换公司老板,不承认曾经的培训协议等等。

“年轻人由此上当受骗,不还款的话首先要承担法律责任,其次信用记录也会受损,”李晓忠表示。

除了培训贷之外,“医美贷”在医疗美容盛行的当下也乘风而起。有贷款中介拉着客户集体去医院整容,宣称是低价甚至免费的,其目的是使用消费者的身份证去各个平台借款。最终消费者整了容,发现自己面对的是言辞粗鲁的催款通知。

骗局二:承诺高额固定回报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投资者往往在购买线上或者线下的网贷产品或者理财产品的时候,被推销员承诺了“保本”且“高收益”。

但在2016年银监会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就曾经划过“红线”:网络借贷活动不得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今年两会期间,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表示,听到保本高收益,就要举报,“保本不可能有高收益,这是金融欺诈。”

至于多高的收益属于高收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表示,老百姓要加强风险意识,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进去了,他说,“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

有时候这种利诱性质的承诺很不明显,虽然销售员口头承诺了,但是不仅没有在合同条款中呈现,还在合同中按照国家规定显示了风险提示条款,表明已经充分揭示风险,已经向投资者明确。但是,这些条款写得比较隐蔽,投资者可能根本没有详细地阅读过。

此外,朱海滨律师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招募了大量的业务员通过高额返佣的形式获客,成本必然是很高的,现在没有什么太多好的项目可以维持这么高的利率,庞氏骗局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骗局三:平台自融

互联网平台或者理财公司自融的模式,比较著名的是在秦皇岛试试验运营过的“巴铁1号”。澎湃新闻曾经报道过(白丹青的巴铁吸金术:打PPP旗号,玩私募融资担保一条龙),在巴铁项目背后老板白丹青参与的众多企业中,有3家公司与巴铁公司关系密切,分别是:华赢凯来、北京天尔投资基金、中国建设企业联合集团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分别在巴铁公司的融资关系中,扮演着贷款方、基金管理方和担保方的角色。三家公司的股东、法人代表与巴铁公司频繁交错,办公地点也都在北京市东城区银河SOHO内。不少老年人受到业务员一盒鸡蛋或一瓶油或一副老花眼镜的礼品券的诱惑,掏出了自己的养老金。巴铁不仅仅把私募基金拆分称1万、3万售卖,还卖给了不合格投资人。

根据证监会要求,“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单只私募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要求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除了巴铁,如此“吸金”的还有快鹿集团,标榜自己是“互联网+金融+影视”,将客户资金用于旗下公司腾挪。澎湃新闻获悉,甚至在2016年3月发生兑付危机到4月彻底停业的一个半月之间,快鹿旗下理财平台还吸收了8亿投资者资金。

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流向问题,朱海滨律师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只能是中介的服务,不能为自己实际需求的资金融资,也不能与借款人之间合谋,明知对方违法或采用违规手段,依旧提供场所或以债权拆分形式提供项目融资。

骗局四:贵金属交易

有些非法平台上的互联网贵金属交易在社交网络中尤为红火,交易内容涵盖外汇、纸黄金、白银、原油、伦敦金等,不一而足。这类公司可能注册在海外,但运营在中国境内。这些平台在投资者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偷偷加了高倍数杠杆,一开始让投资者略赚一些尝尝甜头,但立刻就会虚假爆仓,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澎湃新闻曾经报道过这样的案例(“伦敦金假盘”疑云:被投资顾问操纵,投资者4天亏80%),投资者被贴吧里认识的“荐股师”推荐进入一个“伦敦金”指数交易平台,“荐股师”让做多就做多,让做空就做空,4天之内从10.5万本金缩水到了2万元,原来在这个网站上炒金被加了100倍杠杆。

朱海滨律师提醒,我国合法合规的交易所只有9家,分别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内唯一正规原油期货交易平台)、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上海黄金交易所。

还有一些地方交易所也需要谨慎,不能说非法,但确是历史遗留问题,存在监管空白。

骗局五:各种看不懂的“币”

近年,由于比特币、区块链在投资界引领风潮,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异军突起,就是普通投资者看不懂的各种“币”。

2017年9月湖南涉案16亿的“维卡币”,实质是以投资虚拟货币为名,宣传高额返利,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而骗取财物。除了“维卡币”,Discovery摸金派π、克拉币、DGC共享币、百川币、麦格币、恒星币等虚拟货币被公开曝光。

澎湃新闻曾经报道过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和尚尼姑结婚”视频背后的“五行币”(揭秘“五行币”传销:女子剃光头当“助理”,可拿月薪3万元),该币背后主导者佯称与央行数字货币挂钩,是“万足金”,但事实上,这种拉人头直销的货币是伪装成数字货币的传销。去年6月6日,在印度尼西亚警方、我驻印尼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公安部工作组将“五行币”系列传销组织头目、重大犯罪嫌疑人宋密秋从印尼缉捕回国。

ICO(代币首次发行)在国内被禁止后,一些毫无区块链研究背景的人员,也拿着没有商业逻辑甚至是抄袭的项目白皮书去注册在海外的交易所“上市”,不少中国投资者跟风买币,却沦为“韭菜”。(参见澎湃新闻报道“ICO借区块链死灰复燃,投票上币‘有种上纳斯达克的感觉’”)

“给投资者一句忠告,选择理财途径的同时要仔细辨别、谨慎决策、冷静观察、独立思考。毕竟本金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一条不变的投资铁律,”朱海滨律师表示。

THE END
1.网警提醒:警惕“买寄黄金”诈骗警惕“买寄黄金”新骗局 金价持续上涨 多次刷新历史新高 不少黄金门店里的 店员人数远超顾客人数 不要轻信网上陌生人的投资建议,不论以何种理由,要求使用自有资金购买或为他人代购黄金、香烟或其他贵价如遇可疑情况或不慎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同时注意保留交易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Q4ODQxOQ==&mid=2652802913&idx=2&sn=967f7858588347693469b97ecd5c23e2&chksm=8acaff9ea3ef7e244b86881fe50d3cf4266d762ed412774e40865fb90b0f14b491be951086b2&scene=27
2.贵金属交易骗局与陷阱理想股票技术论坛在贵金属交易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骗局和陷阱,投资者需要警惕。本论坛提供关于贵金属交易骗局和陷阱的讨论和分享,帮助投资者识别并规避风险,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了解贵金属投资欺诈的手段和特点,掌握正确的投资知识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参与贵金属交易,保障自己的利https://www.55188.com/tag-07032839.html
3.近4万人为何身陷数百亿“炒黄金”骗局?评论政策法规解读记者从福建省证监局了解到,仅在福建省,维财贵金属交易所下属的"代理公司"就以实物贵金属交易为名,累计非法成交贵金属期货交易585.96亿元,大量消费者陷入了投资陷阱? "在未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期货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下,其擅自销售了'可以像买股票?期货一样自由炒金'的黄金理财产品?"相关办案人员介绍?https://www.gov.cn/zhengce/2015-03/25/content_2838149.htm
4.网友投诉大圆银泰181号会员大家银非法现货骗局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打着为投资者理财的幌子,以高收益为诱饵,让不少寄望一夜暴富的投资者深陷其中。伴随着最近一段时间金银价格的暴涨暴跌,一些从事贵金属交易的不法现象开始浮出水面。 大圆银泰 投诉平台:江苏大圆银泰商品合约交易市场,客服电话:025-96022 https://www.tianfucaijing.com/news/39360.html
5.皇御贵金属:你必须知道的八大理财市场骗局!投资技巧黄金网皇御贵金属:你必须知道的八大理财市场骗局! 骗局一:分红的秘密 骗局形式:很多被忽悠购买分红险的投资者都是通过银行销售人员介绍和推荐的,夸夸其谈称资金可以随时支取,每年有7%-8%的收益等来误导投资者。 产品实质:目前银行代销的大部分保险都是分红型和投连型保险,这类保险的整体的保障功能不强,整体保费较高,http://gold.cnfol.com/touzijiqiao/20140901/18853612.shtml
6.女白领被忽悠投资白银日赚数万3个月亏186万经济高额回报暗藏陷阱 今年3月份,左小姐接到自称是天津国腾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理财顾问魏磊兵的电话,在其游说下,左小姐开户开始进行白银现货延期交易。魏磊兵承诺,投资500万元一天就可以获得几万元收益。 今年5月22日左右,左小姐将交易账户与密码提供给对方。第一天赚了一两万元。随后,魏磊兵以分析师要进行交易,左小姐登http://jingji.cntv.cn/2012/10/21/ARTI1350816565095608.shtml
7.800名工行储户身陷骗局:谁动了我的银行账户?“贵金属”骗局 1 手机用户首先收到银行短信通知,显示其账户有资金支出,支出原因为用户不熟悉的某项网银金融业务,如“积金积存”“如意积存”等。这些业务实际上是网银开设的贵金属交易业务。 2 用户接到自称是电商、银行及其他各种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称受害者使用银行卡进行了消费,因金额较大,需要电话确认是否为本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9CaKrnJOODF
8.谨防“金融庞氏骗局”细数理财十大“骗区”去年的央视“3·15”曝光贵金属投资平台内幕,称现货白银投资实际上是一场对赌游戏,交易所、会员、代理商层层设陷阱,欺骗投资者。 据了解,与证监会直接监管的证券期货交易所不同,大多数现货贵金属交易平台往往由自然人或者企业投资设立,通过出售会员牌照和交易手续费盈利,其交易透明性相对较低,多数并未发布交易数据以及http://money.sohu.com/20151201/n4290203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