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银行制度P5: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
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3.最后贷款人P15: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向中央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对齐提供资金支持,承担了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避免了发生困难的银行的破产倒闭
4.货币政策P187: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5.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P57:是中央银行开展货币发行业务和货币政策业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报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点的的资产负债表上。
6.货币发行P80: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7.存款准备金制度P74:是指中央银行一句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8.发行基金P85: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9.道义劝告P230: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10.窗口指导P230: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11.清算P123:又称银行间清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系统,实施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收、对账与确认、收付金额的统计轧差等一系列专业程序。
12.支付系统P131:是支持各种支付工具应用、实施资金清算并完成资金转移的通道,是维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社会公众之间的纽带。
13.支付体系P127:是在既定的法规制度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通过支付工具的应用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
15.公开市场业务P222: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中央银行学:(29)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中央银行制度:(29)
2.中央银行基本职责:(49)是国家根据中央银行的职能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明确的责任,也就是中
央银行要承担的具体义务。如果把中央银行放到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大体系中去分析,中央银行的职责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这是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集中体现。货币政策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
第三,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统一、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保障货币政策实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3.中央银行资产:(71)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点上锁拥有的各种债权。
4.中央银行负债:(71)中央银行的负债是指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其他部门持有的对中央银
行的债权。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货币发行业务存款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和资本业务(百度)
5.第一准备金:(99)是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现款随时可以兑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中
央银行的准备金。一般称为“现金准备”或“主要准备”
6.第二准备金:(99)是指银行最容易变现而又不致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国库及其他流动性资产,
也叫“保证准备”。
7.货币发行:(99)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
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8.经济发行:(99)货币的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货币发行。
9.主权风险:(121)因国家间关系恶化或对方国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财产,或使我方资产难以
调回。
10.经常性储备:(121)是指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必要的对外支付能力的储备。经
营方式上可以采取短期性运用和投资的做法。
11.小额支付系统:(147)小额支付系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工商企业,消费者,小型经济交易的参与者。
一,准确,及时地收纳国家各项预算收入。
二,为财政机关开立账户,审查并办理国家预算支出的拨付
三,对各级财政库款和预算收入进行会计账务核算,正确反映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四,协助财政税务部门组织预算收入及时缴库,按照国家财政制度规定办理库款退付
五,组织,管理和指导下级国库和国库经收处的工作
六,办理国家交办的与国库有关的其他工作,如代理国家进行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的发行与兑付。
13.平减指数:(百度)(186)
也称之为减缩指数,是反映国民经济部门、社会生产各环节的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统计指标,用其扣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反映各行业及国民经济总规模,发展水平和实际增长速度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14.线上与线下:(186)
分类加工的基本方式,是吧不同对外交易按项目加总、借贷相抵后得出的净额,以划分不同性质的对外交易项目各自的顺差或逆差,并将不同性质的交易或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作为判断国际收支状况的依据。线上部分净额在贷方为国际收支顺差,在借方则为国际收支逆差。(通常是在自主性交易与对自主性交易进行补偿的交易之间画线)
非偿还与应偿还交易:非偿还交易为财政账户的“线上”项目,是产生赤字或盈余的交易,应偿还交易为财政账户的“线下”项目,是为赤字或盈余融资的交易。
总差额的公式为:
总差额(G-F)=(A+B)-(C+D+E)(8.6)
总差额(G-E-F)=(A+B)-(C+D)(8.7)
上面两式中,等式右端为线上项目,左端为线下项目;总差额负值为赤字,正值为盈余。式(8.6)将还债支出划在线上,反映了财政历年累积下来的赤字或盈余。式(8.7)将还债支出划在线下,体现着当年财政的赤字或盈余。总预算差额经常被作为对财政政策状况作总体衡量的指标:总赤字往往表明扩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