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问是不是金价要暴跌了,要不为什么银行都停了黄金业务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事儿。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银行收紧个人贵金属交易,不是最近的事儿了,从2020年就开始暂停贵金属开户业务了,就是说不接受新客户了,老客户想玩儿就继续玩儿。后来又不断提高老客户的交易保证金,直到最近这次是暂停新开仓,也就是新的买入。所以最近这波儿政策只是一系列收紧动作的分解动作之一。
第二,银行收缩的黄金业务中有黄金TD、期货合约等,在金价下跌的时候投资也是可以赚钱的。那么“预期金价下跌,帮投资人防范风险”就无从谈起了,投资人还觉得你耽误我赚钱了呢。
第四,黄金价格本来就是涨涨跌跌的,怎么能价格一跌就暂停交易?那股市也只能涨不能跌了呗,凡是下跌的股票都停盘呗。再说,银行凭啥就知道黄金啥时候要涨啥时候要跌啊?中国银行界还远没到能控制全球黄金价格的程度。
那么,话说回来,为啥银行都暂停了贵金属交易业务呢?
刚才也提到,在过去两年里四大行、主要股份制银行均逐步关闭对个人客户的交易业务,简称对私交易类业务。注意,这里并不是只是暂停黄金交易类业务,是所有交易类业务,除了贵金属,还有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类业务。
由于众所周知的中行原油宝事件,监管层面对于银行面向普通投资者开展对私交易类业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原油宝事件之前,监管层对于银行代理客户进行交易是鼓励的态度,四大行均开办了面向个人客户的各种交易类业务。随着2020年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金融市场波澜壮阔,商品价格跌宕起伏,客户交易热情大增,成交极度活跃,银行的这部分中收也大幅提升。
2020年4月20日,原油负价格引发了原油宝事件,监管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我理解,有两点引发了监管的思考:
1.银行客户众多,单边市中,累积的单边头寸巨大,银行需要做对冲,对冲渠道如果选择在国内交易所,对国内商品价格有冲击;如果选择国外交易所对冲,资金出境后,境外资本可通过更改交易所交易规则,对交易对手进行收割,就有了一个国外资本掠夺国内居民财富的通道。
2.国内客户不认赔,投资者教育无效。YYB事件中,做空的客户因为油价是负数,收获颇丰,没有一个找银行退钱的。所有做多亏钱的客户,却拒绝承担亏损,认为大家抱团引发群体性事件就可获得赔偿,至今没有妥善解决完。风气已经形成,难以改变了。
基于以上两点,监管认为,银行面向广大个人客户,即便是风险测评到激进的客户来开展交易类业务,同样也是有天然的劣势的。综合考量下来,这类业务并非银行的主营业务,普通投资者也不适合参与这类高风险业务,监管态度转变,银行开始逐步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