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净)资产
一、递延所得税(净)资产的含义与研究必要性
递延所得税是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根据图2可知随着资产负债表的使用,上市公司确认的净递延所得税资产是随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在增加,2009年期间的净递延所得税资产没有明显增加,是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幅度降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幅度增高。总体上来看,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方向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方向是相同的。
与我国分项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相同,SFASNo.109也要求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asset-liabilitymethod),以目前税率分项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FASB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可计提减值准备,我国CAS18允许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二者在相同名称下,内涵上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尽管递延所得税资产被认为是资产,但是这项资产的特殊性仍旧要求我们对它的性质、范围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资产的确定一般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经济资源观)。经济资源观较之成本未消失观([美]佩顿和利特尔顿)和借方余额观(美国会计师协会,1953)是更为会计界所接受的一种观点。经济资源观是关于资产定义的颇具影响的一种观点。1957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公司财务报表所依恃的会计和报表准则》中明确指出:“资产是一个特定会计主体从事经营所需的经济资源,是可以用于或有益于未来经营的服务潜能总量”。对资产的这一认识,第一次明确地将资产与经济资源相联系。这就提出一个问题: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完全符合以上资产的含义?
笔者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可以被认为是:以税法为标准,基于企业持续发展,用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损失或收益创造出来的未来资产和负债。递延意味着在后期消耗或支付,但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实际并不需要消耗或支付,它只是因为会计法与税法不一致考虑到税法因素产生的结果。如果从资产带来经济利益流入、负债导致企业资源流出的角度考虑,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机会成本,他们自始至终反映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差额形成的递延所得税(净)资产会增加所有者权益。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是过去交易事项的未来税收结果(PetressThomasR.,GregoryJ.,RandallJ.,1995)。递延所得税资产是税收属性的确认,是由于经营或资本损失和税收抵免结转所实现的税收收益,它依赖于充足的、合适期间、合适类型的所得税收入。递延项目的确认是权责发生制下的结果。
三、递延所得税(净)资产的特点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不确定性。包括两层含义:
递延所得税(净)资产计算公式=(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这组对递延所得税(净)资产确定的公式也说明了反映递延税项的结果。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特点,对企业净资产的影响金额上具有不确定性。根据递延所得税(净)资产的特点,对它的金额的确定有必要考虑减值情况,使递延所得税(净)资产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进行调整,反映税率变化带来的影响。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问题
由于SFASNo.109采用的是宽松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政策,因此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价值不断进行调整。
尽管CAS18规定企业可以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但我国上市公司均未对递延所得税计提减值,而在报表披露附注中列示十四项资产减值准备。原因一是企业默认对十四项资产计提资产减值是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而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不是强制要求的;二是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本身确认计量过程的复杂与金额不确定性;三是我国企业本身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采用的是谨慎态度。
以日本在金融系统不加辨析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的监管资本虚增为鉴,企业有动机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来操纵利润,这是因为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要考虑未来期间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可能性。CAS18要求应当以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以及该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这一规定为企业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提供了量化依据。局限性在于只考虑未来,没有考虑过去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已经规定了企业可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在考虑这一问题时,我们补充企业经营历史因素。作为一个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企业来说,它的研究意义取决于它是在持续经营的假设大环境中存在的,同样的,本文研究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计提减值准备的前提是保证企业是可持续经营的。并且还要考虑企业是连续亏损、扭亏为盈还是持续盈利,才能确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计提减值。会计及审计人员需要结合企业持续经营、历史盈利状况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进一步明确。
首先我们要考虑企业历史盈亏情况,可以将企业分为两种,即具有盈利历史的企业和不具有盈利历史的企业。具有盈利历史也就意味着,在过去,企业总是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而可能不需要详细地计算所评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更不用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对于没有盈利历史的企业,它有两种可能性的未来,即持续亏损或扭亏为盈。在没有盈利的过去,他们没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是必须的。然而这些减值是需要计算的。我们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2.根据对现存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来评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即要明白在哪个转回年份将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很重要的。如果未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转回到某一个时点与应纳税所得抵扣完,剩余的可抵扣所得税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3.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来抵扣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此时就没有递延所得税资产了,也就没有计提减值准备之说。
通过确定企业历史盈亏情况,若出现亏损现状,则考虑企业以后盈亏情况,然后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考虑本期应税收入是否可抵扣完,如果可以抵扣完就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若没有抵扣完就要考虑持续经营情况下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是否可以抵扣完剩余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若可以抵扣完就不需要计提减值了,但是如果扣不完就要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具体如图3所示,其中:①是指在企业历史亏损情况下才考虑下一步,②是指预期企业会盈利的情况下考虑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CAS18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展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有可能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来操纵利润,这是因为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要考虑未来期间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可能性。同时,在其计量上,还要考虑预期该差异转回时的适用税率或税法规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是重要依据。而这个主观判断直接影响到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从而影响到税后净利润。
五、结论
根据上述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净资产的信息解读,本文从其含义出发,总结以往学者的研究,提出从四个方面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确认,可以比较笼统地了解和学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然后提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递延性和金额不确定性的特点,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性,这些信息可以为以后的研究学者进行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投资者在做出谨慎投资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最后,讨论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问题,提出计提减值准备的顺序和前提条件,为上市公司在考虑是否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