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25日讯今日科创板早报主要内容有:广东: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到2025年全省规划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4500座以上;越跌越买,科创板ETF最近一个月“吸金”超256亿元;中国互联网协会:警惕“AI换脸”新骗局。
《科创板日报》主播小K为您播报。
【市场动态】
英伟达Q2营收展望超预期公司美股盘后一度涨幅扩大至近30%
英伟达美股盘后一度涨幅扩大至近30%。此前该公司发布的第二季度营收展望超出预期。公司大幅增加数据中心芯片的供应量;下半年的芯片供应量将大幅增加。
越跌越买科创板ETF最近一个月“吸金”超256亿元
广东: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到2025年全省规划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4500座以上
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建设省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产学研用协同示范基地和规模化实证基地建设。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支持钠离子储能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压缩空气、飞轮储能等其他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突破。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加快培育从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
另外,到2025年全省规划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4500座以上公共充电桩25万个以上。积极开展车网互动示范,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建设车网互动充电站V2G示范工程。全面推广建设港口岸电设施,推动电动船舶试点应用。到2025年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0%以上。
中国互联网协会:警惕“AI换脸”新骗局
苹果将在6月份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iOS17
苹果将在6月份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推出iOS17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将把iPhone变成智能显示器,并将增强钱包、定位应用程序的功能。
【公司面面观】
小米集团公布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报。小米第一季度营收59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9%,环比下降9.9%,预估588.1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3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环比增长121.3%,预估30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整体毛利率达到19.5%,创历史新高。
晶科能源公告,公司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并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56GW单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电池和56GW组件产能。公司同日公告,拟将其持有的新疆晶科100%股权出售给资阳市重大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董仕宏共同指定的主体,作价人民币43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新疆晶科股权。
TCL中环:拟与VisionIndustries成立合资公司并于沙特投建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
TCL中环公告,与VisionIndustriesCompany讨论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沙特阿拉伯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经友好协商于2023年5月24日签署合作条款清单。
力盛体育:与百度网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力盛体育公告,与百度网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赛事、运动健康、体育教育三大领域的应用场景,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体育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
金冠股份公告,与俄罗斯联邦工商会中东代表处签订《关于“生命补给线”公路充换电建设合作备忘录》,计划每隔100公里双向各设置一座光储充换场站,3500公里的干线预计将投资建设70座场站,生命补给线干线的新能源场站的投资总额达14亿元。“生命补给线”支线规划长度为17万公里,充换电场站建设规划将参考干线方案,计划将建设投资3400座场站,生命补给线支线的新能源场站的投资总额预计达680亿元。
硕贝德:拟9.83亿元投建汽车业务总部项目
硕贝德公告,拟与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签署《产业扶持协议》,计划使用9.83亿元在广州番禺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汽车业务总部项目。
【科技前沿】
廉价氮化铁替代贵金属降低制氢成本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结构零件,可大幅减少用于水电解装置的贵金属铂和铱使用量,降低了绿氢的生产成本,同时开发出了确保与现有装置同等性能和耐久性的技术。该研究将重点放在降低铱催化剂的使用量上,用廉价的氮化铁代替电极保护层的贵金属,并在其上均匀涂覆少量铱催化剂,提高了水电解装置的经济性。
新型钙金属电池原型开发成功
超强DNA修复让弓头鲸远离癌症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2日报道,弓头鲸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哺乳动物,很少受癌症的影响。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弓头鲸的细胞似乎能比人类或小鼠的细胞更快速有效地修复DNA,这或许可解释为什么它们能活到200岁以上,且癌症发病率较低。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揭示了为什么弓头鲸能够抵抗癌症并长寿的重要机制,如果能以某种方式调节人类的CIRBP蛋白,有望大幅减少并修复人类DNA损伤。
新技术全天候从稀薄空气中发电
在未来世界,无论人们走到哪里都可获得清洁电力,而通用空气发电效应意味着这个场景可成为现实。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科研团队最新研究表明,几乎任何材料都可以变成一种从湿润空气中不断收集电力的设备,这为清洁电力的获取打开一扇宽阔的大门。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的《先进材料》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