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界的矿物含量非常丰富,我国蕴藏了多种自然界稀少的金属矿物.在下列矿物中,不属于金属矿物的是()
(A)赤铁矿(B)石灰石(C)黄铜矿(D)孔雀石
2.下列气体中,常用来冶炼金属的是()
(C)二氧化碳(D)氦气
3.用下列矿石不宜用于工业冶炼金属的是()
(A)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
(B)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
(C)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
(D)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4.下列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铁矿石、天然气(B)铜、生铁
(C)铁、不锈钢(D)钢、氧化铁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木炭和ZnO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反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D)青铜、生铁、焊锡均属合金
6.高炉炼铁得到的主要产品是()
(A)纯铁(B)生铁(C)钢(D)不锈钢
7.现有①FeO、②Fe2O3、③Fe3O4、④FeS四种含铁化合物,其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D)①>②>③>④
8.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⑤(D)④⑤
图1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0.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①C+O2点燃CO2②Fe2O3+3H2高温2Fe+2H2O③Fe2O3+3CO
高温2Fe+3CO2
④2Fe2O3+3C高温4Fe+3CO2⑤CO2+C高温2CO
(A)②③⑤(B)②③(C)①④⑤(D)①③⑤
(A)2.4g(B)5.6g(C)8.4g(D)9.6g
二、填空题
图2
13.把铁的矿物变成金属铁的过程,叫做铁的冶炼.炼铁的主要原料是、
和石灰石.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在高炉内发生反应所需的还原剂制取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1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图3
(1)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15.图4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4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2)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卷
1.2.8克CO在高温下跟5.8克铁的某种氧化物完全反应,这种氧化物是()
(A)FeO(B)Fe2O3(C)Fe3O4(D)无法确定
2.某工厂要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来炼制生铁.若要炼制含铁96%的生铁63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10%铁元素,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
(A)120t(B)108t(C)96t(D)84t
图5
3.如图5所示是高炉炼铁时高炉内的化学变化过程:
认真阅读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取少量高炉中炼出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炼铁的化学方程式看一氧化碳是该反应的(填“催化剂”、“还原剂”、“氧化剂”);当反应停止后,还可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黑色不溶物,该物质是(填化学式),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你的判断,
简要写出主要操作和现象.
三、计算题
4.我国是世界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为:
3CO+Fe2O3
高温2Fe+3CO2.
(1)上述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的理由是:.
(2)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含Fe2O3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
参考答案
A卷
一、
1.(B)2.(B)3.(A)(点拨: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有硫元素,在冶炼铜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排放的废气容易引起酸雨,故选项符合题意.)4.(D)5.(D)6.(B)7.(B)8.(C)9.(C)10.(D)11.(B)
二、
12.Cu2O、Fe3O4
13.铁矿石焦炭C+O2=CO2C+CO2高温2CO
14.(1)红棕色变成黑色,3CO+Fe2O3高温2Fe+3CO2
(2)石灰水变浑浊
(3)燃烧多余的CO(或处理尾气等)
15.(1)O2(2)4CO+Fe3O4高温3Fe+4CO2
1.(C)2.(A)
3.(1)CO(2)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HCl=FeCl2+H2还原剂C将黑色固体放在坩埚内加热至其燃烧,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杯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杯壁出现白色斑点或变浑浊(答案合理即可)
三、
4.(1)反应物中没有单质
Fe的相对原子质量×2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56×2160
×100%=70%
(3)设理论上可炼出纯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高温2Fe+3CO2
160112
800t×60%x
160112=800t×60%x
【关键词】化学训练教学策略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杰米扬的汤》,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可口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他一盆接一盆地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的佳肴,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应当是深受高中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题海战术”,以练代学,扼杀了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激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使化学教师心目中喜欢的多思多问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什么高中化学这碗香喷喷的“汤”,学生都不愿意去品尝呢?答案只能是杰米扬式的化学教师将他们吓跑了。
学生普遍反映,化学知识不难,一看就懂,可做题时一做就错。由于在做化学练习中屡做屡错,没有了自信,也就学不好化学。这就说明是不恰当的训练方式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反思过去的教学;在学生评教反馈的得分中反思过去的态度;在文理分科,大量优秀学生都弃理从文的现象中反思过去的做法。
一、要“咸淡适中”,把握好训练题的难易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存在“模仿练习独立操作精确化联接自动化”四个特征阶段。
二、要“美味可口”,突出训练的灵活度
好汤喝腻了,自然没胃口,不想喝。在化学教学中,解题训练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环节,是知识应用的一个方面。学生做练习,老师批改、讲评练习,做对了,皆大欢喜。但“为什么要这样做?反思解题方法”这一环节往往不能引起师生的重视,学生练习时只是依照老师课堂上讲的或课本上的例题来解答,“解题机器机械解题”,“做得多,想得少”。使学生步入“越做越笨”的怪圈,从而讨厌做题目。
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试题讲评和例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题途径,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例如:在讲到利用化学式计算时,笔者选择了这样一组练习:根据氧化铁的化学式计算。
(1)计算氧化铁中氧元素和铁元素的质量比。
(2)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3)80克氧化铁中含铁元素多少克?
(4)多少克氧化铁中含铁元素14克?
(5)80克氧化铁中含有的铁元素与多少克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相当?
这一组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氧化铁的化学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犹如攀峰,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只有长期坚持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才能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新的疑难问题面前,学生才能从容不迫、思维兴奋,快速地解决问题。
三、要“适可而止”,调控好训练题的量度
关键词:初中生;化学;思维品质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则能应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落实到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推动思维多层次的发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思维训练。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为了克服思维的离散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代清楚化学概念的实质,随后巧设疑问,让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去创新。
如在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一节时,在简单介绍化合价的含义后,必须要简单说明化合价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所有电子,失去几个电子,就形成带几个单位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规定化合价就是正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或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得到几个电子,就形成带几个单位负电荷的非金属阴离子,规定化合价就是负几;随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小组讨论钠、镁、铝、硫、氯、氧、钾、钙等元素的化合价。最后在说明化合物中正负总价和为零及其原因后,试写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铝、氧化镁、硫化钾、氧化铝等的化学式。这样就可以深刻理解化合价的含义,随之应用。避免了死记化合价口诀,机械套用最小公倍数法写化学式的学生方式。
(二)上好单元复习课,重视知识框架的总结或单元知识树的形成
(三)课堂上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有学生个体思维活动外,还要有学生个体与老师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活动交流,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一个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集体讨论与交流有利于总结出完美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可使学生解决许多难点时可茅塞顿开。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思维的逻辑性,包括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示范性,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
例:计算赤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方法一:假设赤铁矿石的质量为100吨,则氧化铁的质量为80吨,铁元素的质量为80吨×100%=56吨,赤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6%;方法二:赤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分数=80%×70%=56%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初中信息给予题的信息归纳起来大致有两个特点:一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及装置和物质性质等三方面的知识范围,但超越课本内容,一般是知识的纵向深入或横向拓宽,如将高中化学中氯气、氨气、甲烷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等部分内容作为问题在信息中出现。二是每道题的信息涉及知识面较窄,往往是某个知识点的延伸或是提供一个信息解决一个问题,且大部分属于直接信息,比较容易发现。
信息给予题的基本结构是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解答好信息给予题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认真审题,获取信息;二是结合问题处理信息;三是根据信息,应变创新(创设新情境)。解题中不单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即要求学生能把现场自学所得概念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抓住信息特征,将“新”、“旧”知识衔接,问题便迎刃而解,下面举例说明。
例1.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已知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
这是一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题目,是高二化学中铁的性质教学内容。显然这是一道直接信息题,其信息是:①反应物为氧化铁和铝,生成物为铁和氧化铝;②反应条件为高温。得到这两条信息后再按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就可得到化学方程式:
2Al+Fe2O3==2Fe+Al2O3
解好此题的关键:①是配平;②是利用已有知识,金属在化学应中多为还原剂的信息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则很易答出氧化剂是氧化铁,被氧化物质是铝。
例2.从含Cu2S的铜矿石中炼铜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是:①先给矿石通空气高温焙烧,生成两种氧化物;将焙烧过的矿石加上比它质量少一半的未经焙烧过的矿石,混合均匀后,隔绝空气再进行高温煅烧,结果得到金属铜和一种刺激性气体。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分析:这同样是一道写化学方程式的题,很显然与例1相比信息并不十分清晰。仔细审题后,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两条隐含信息:①第一个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铜和二氧化硫,理由是铜矿石主要成分是Cu2S,通空气高温焙烧生成的两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两种氧化物应为铜元素和硫元素形成的氧化物;②第二个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这同样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掌握了这两条信息,就能比较顺利完成化学方程式。答案为:
Cu2S+2O2==2CuO+SO2
2CuO+Cu2S==4Cu+SO2
例3.已知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是工业上生产硝酸的重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试回答:实验室制取氨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工业生产硝酸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分析:有关氨气的知识是现行高一课本内容。虽然学生从未学过氨气的收集方法,但利用初中学过的几种气体收集方法可归纳出信息中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第二问同例1,略。
例4.阅读下列短文: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盐溶液中加入细的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大部分酸式碳酸盐不稳定,加热后容易转变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
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方法进行时,所用的起始原料是哪些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2)最终产品是哪些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3)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①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作为起始原料使用;②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③反应不需要加热,可以节约能源;④副产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15.图3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B.元素名称C.元素符号D.中子数
C处最先出现白烟且白烟较多
(1)实验I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实验II的研究目的是______(2)根据实验I的现象可总结得到的结论是从能量的角度解释该结论:根据实验II的现象可总结得到的结论是:。32、(5分)俗话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因此正确施肥对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是非常重要的。现已知种植油菜时,每亩施用了1.32kg的(NH4)2S04,请你计算:(1)(NH4)2S04中硫、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分)(2)10亩油菜实际补充了多少千克的氮元素(2分)(3)如改用尿素【CO(NH2)2】施肥,为保持每亩油菜获得相同的肥效,至少每亩需要施用多少千克尿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