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有句谚语:“天灾时群狗肥壮,人祸时贪官发财。”说的是灾害会导致大量牲畜死亡,反而给狗提供了肉食。草原的大灾多在冬天,牧民要尽力避免牲畜冻饿而死。他们了解草原上各种自然环境,将能抵御风雪灾害的地方留作“冬营盘”。
在几十种金属元素中,金、银和6种铂族金属被统称为“贵金属”。它们是地壳中的稀有物种,不管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还是与别的元素结合成各种矿物,都难得一见。但也正是这点,刺激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寻找它们的踪迹,把它们视为岩层中最宝贵的财富。
ID卡鬃狮蜥属于飞蜥科,是一类白天活动的蜥蜴,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炎热干旱的沙漠、旷野中。它们身体粗壮,全长约40厘米,头部和身体两侧覆满了棘刺状鳞片,看起来很威武。经过多年的人工繁殖选育,鬃狮蜥已经被培育出很多品系,再加上它对人比较亲近,让它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宠物。
通泉草
用金、银、铂三种贵金属制成的首饰工艺品。
蛾蠓家中的洗手间、厨房墙壁上,经常会落着一两只小黑虫,像是微型的小蛾子。用手一赶,就慢悠悠地飞走—这是蛾蠓,它不是蛾子,而是苍蝇、蚊子的亲戚。它的幼虫一般藏在下水道里,吃人洗澡搓下来的泥垢。变成成虫后,就从地漏飞进室内。它在冬天也是不休眠的,依然在厨房、洗手间墙上傻傻地趴着。蛾蠓一般不传染疾病,但如果家里数量较多,说明地漏等处该清理了,一壶热开水倒进去即可烫死幼虫,罪过罪过。
刮削器
『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时代所限,书中记述时有夸张,但妙趣横生,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
走在渭河长长的河堤上,突然回头看到如此美丽的日落。摄影/曲森涛
摄影/曲森涛
1.抱团保命网友@Guguguguuuuo:博物君,它们在密谋啥呢?为啥都聚到一起啊?@博物杂志:红脊长蝽。天敌看到单独的它,反应就是:1.看着挺好吃啊,尝尝,嘎吱。2.看着挺好看啊,玩玩,嘎吱。而看到一群的反应是:这什么玩意儿一大堆,齁恶心齁恶心的,离远点。你要是红脊长蝽,你怎么办。网友@老搜索:我选择死亡。网友@流星哀歌:天敌:哇,这么大一群,量足,好吃。网友@Ayhcia:今天的博物君看着挺可爱的,玩玩,嘎吱。
现代人复原的中世纪维京长船。
这幅名叫《呐喊》的作品你能看懂吗?
1.巴黎翠凤蝶网友@关爱智障儿童成长:博物君!这是啥蝴蝶!后翅有两块亮蓝!@博物杂志:巴黎翠凤蝶Papilioparis。有人说,应该断句成“巴黎翠/凤蝶”,因为它后翅上的蓝色叫“巴黎翠”。这说法不对。此蝶属于“翠凤蝶亚属”,所以应该断句为“巴黎/翠凤蝶”。
落在花上的黄蝴蝶,好像在汲取花朵的色彩一般。快来找找六处不同吧!
画中燕子矶南京幕府山上的燕子矶,是“长江三矶”中名声最大的,关于它的古代画作,也流传最多,特别在明清两代。这张图就是清代画家吴宏所绘的《燕子矶莫愁湖两景图》。
象海豹母子情深
这片落叶层中,有一只狼蛛和一只溪蟹,你能找到它们吗?
我们平时吃的香蕉,来自无籽的三倍体植株,但由于品种培育和杂交的关系,偶尔也能吃出种子来。(摄影/彭鹏)
摄影/彭鹏
狼蛛
这是鬃狮蜥住的单间,“天花板”左边是释放紫外线的UVB10.0灯泡,右边是提供高温的加热灯。仔细看,大鬃狮蜥尾巴左侧还有只小“狮子”呢—这只是为了拍个照片对比,拍完就得赶紧把小朋友拿出来,不然瞬间就变成大个儿的食物了。
额头经常出汗,汗水汇聚成汗流……
蝙蝠洞藏在北京郊区的山中
石灰石上长出的自然银。
“造笔”的蒙恬还有许多名垂青史的功绩。他曾领军北伐匈奴,清扫河套,徙民屯戍,修筑长城,是宁夏地区最早的开发者。上图为宁夏银川的蒙恬雕像。
皮姆博士告诉斯科特,蚁人战衣是靠电流刺激来指挥蚂蚁的,但其实蚂蚁主要是在化学气味的指引下行动。
与庞大的身躯比起来,虎鲸的眼睛其实很小,但双眼后方各有一大块白色眼斑,可能起到迷惑对手的作用。
蚰蜒冬天在北方的厨房或厕所里,经常会有小身影飞速闪过,它浑身都是长腿,仔细一看,和蜈蚣有几分相像。它就是蜈蚣的亲戚蚰蜒。蚰蜒和蜈蚣同属唇足纲,这个纲的成员大多喜欢潮湿的环境,而蚰蜒却能适应很干燥的环境,所以在北方干燥的居室中也如鱼得水。蚰蜒在野外本是生活在山洞的洞壁上的,进入人类社会后,它发现人类的家就是一个个豪华版的洞穴,自然很高兴地住了进来。冬天,它依然活跃,到处捕食蟑螂。所以尽管它经常吓到人,但我们还是善待它吧!
鐁
静谧的午后,光影摇曳在灵动的水面上,睡莲正恬静地微笑。摄影/盛志祎
摄影/盛志祎
草木ID卡柚子,中文正式名为柚,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通常都是人为栽种。柚子为乔木,常见高3~8米,叶椭圆形;总状花序,花白色,花瓣5枚,雄蕊多数,雌蕊粗壮、伸出;果实为柑果,球形、椭球形或梨形,成熟时淡黄色或黄绿色。柚子果实可食,花可提炼芳香油。
螳螂卵鞘
2.鱼目混珠网友@绾惋青丝:万能的博物君,这个是牡丹吗?或是芍药?求解答。@博物杂志:塑料花插在活的喜林芋花盆里。一到冬天我就会被各种塑料花的问题围攻。网友@扣扣子Koruko:花愣在了原地,很是颓废的样子,半天都说不出一句人话。网友@布袋小狐狸i:花:“Excuseme?”网友@___小葱头:博物君日常破案任务完成。
维京武士雕像
没有风的扰动,烟柱就会一直向上,看起来没什么美感。
2.动冠伞鸟网友@Pica-Pica:这是PS的还是真的鸟呀(⊙o⊙)@博物杂志:圭亚那动冠伞鸟,雄鸟头顶的羽冠就像喇嘛的帽子,求偶时会展开得更大,把嘴都挡住,围着雌鸟不停点头,炫耀自己的羽冠。
金丝笼网纵横交织的金属网,来自一种极常见的生活用品。你知道是什么吗?
长江口的地标如今,燕子矶只是长江上的一处“历史地标”,不具备大型码头渡口的功能。
萧衍的老家在江苏常州,旧称“南兰陵”。
啄木鸟凿木捉虫。
原图
荔枝虽是核果,但它能吃的部分是“假种皮”,而不是典型核果的中果皮。
神怪名片姓名:土地神出生地:中国简历:由远古的土地崇拜发展而来的一路神明,原本没有固定的模样,曾被诗人屈原想象成长有犄角、虎头牛身的大神,后来在民间渐渐被改成白发老爷爷造型,其胆小无能的形象又因《西游记》而深入人心。
湿地夏季不宜放牧,往往被留作冬营盘。
粉肉馅与红腊肠是同一种原料—肉。
住单间的雄鬃狮蜥第一次见到玻璃窗外的“美女”,居然鼓腮张嘴,抬头展示变黑的下巴—做起了恐吓动作。
匍茎通泉草
眉毛“坝”挡住流下的汗水。(90°侧面)
蝙蝠的粪便上长了真菌
与石英共生的辉银矿(黑色部分)。
蒙恬始建的长城大烽火台——陕西榆林镇北台。
麻皮蝽刚一入秋,平房和低层的楼房住户就开始苦恼:经常有五角硬币大小的“臭大姐”从窗缝钻进屋里。尤其是郊区的屋子,窗台上成群结队的“大姐”,不停撞着玻璃,想要进屋,它们就是准备过冬的麻皮蝽。室内避风又暖和,非常合它们的意。如何赶它们出去是个难题,只要接触麻皮蝽的身体,它们就会放出臭液,搞得屋里没法待。如果是没人住的空屋,麻皮蝽就会找个角落聚在一起。有时,打开好久没用的抽屉,你会看到里面挤满了睡觉的麻皮蝽。
刨的刀刃有倾斜角度,才能实现削平的功能。
低矮的枝条便于人们采摘果实。春季柚子花开时,常有数朵花聚集为花序。
落日即将被山峰掩盖,余晖洒在庐山之上,一旁的诺那塔仿佛被光晕笼罩起来。摄影/李静怡
摄影/李静怡
鳞烟管鱼。烟管鱼和古代抽旱烟的烟管很相像。(供图/海鲜大叔)
金龟的幼虫蛴螬
3.说来就来网友@月子VT:这是啥?qq群看到的。@博物杂志:盒果藤,牵牛花的亲戚。海边常见。这是嫩果,老了就像盒子一样打开,里面有一个小气囊,内含四颗种子。气囊掉在海上,带种子漂到远方。网友@未知生物未鉴定:博物/这几句/像诗人。@博物杂志:盒果藤/牵牛的远房/沐海风/嫩果似脸庞/蜜桃内/种子裹气囊/落海面/随波漂远方。网友@刘二诺:说你胖,你还喘上了。网友@江宁婆婆宇宙后援团:你/这个/文艺青年/装得/我/给满分。
用小纸片在烟柱右侧轻轻扇动,烟柱会向左侧偏移,所以相机对好焦后可以往左平移一点。
3.山楂树之乌龙网友@海边的一朵红罂粟:博物君,非常喜欢这树,想知道它的名字。谢谢!@博物杂志:花楸。此树耐寒,著名的苏联歌《山楂树》,其实原名叫《乌拉尔的花楸树》。翻成中文后,不知咋地就变山楂了,可能二者的果子远看上去比较像吧。中国北方也有很多花楸,冬天果实不落,红红的很好看。
色彩鲜艳的“狼牙棒”是一只斑蛾幼虫。仔细看图,在那些“肉刺”(瘤状突起)的顶端,还有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这是幼虫受惊时分泌的透明黏液。斑蛾成虫也有漂亮的色彩和斑点,是一类比较像蝴蝶的蛾子。
在清代,乾隆皇帝甚是喜爱站在燕子矶的绝壁上一览江山,前后在此留下7首诗词。
萧衍(公元464~549年),字叔达。
旋木雀捉树皮缝中的虫茧里的幼虫或蛹。
这个彩塑反映了最深入人心的“土地公”形象:缺牙豁嘴,满面笑纹,还有“土地婆”相伴身侧,是最世俗而可亲的神明。
冬季雪大时,有些牧民会将牲畜赶到林缘放牧。
溪蟹
吃蟑螂
匍茎通泉草群落
眉毛“坝”给汗水分流。(0°正面)
洞里布满落石
图3为目前所知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战国楚墓出土的笔。图4为湖北荆门包山战国楚墓出土的竹制笔筒和苇杆毛笔,笔杆末端削尖,便于簪戴。
斯科特要获得蚂蚁的信任,只有靠战衣散发不同种类蚂蚁的气味才行。否则就会像上图中这两只来自不同蚁巢的巨人弓背蚁这样,敌我识别通不过,立马开掐。
生活在南极浮冰区的B型虎鲸,会排成一排制造涌浪,把浮冰上的海豹掀入水中。
刨下的木屑会从旁边的洞中流出。
但花开过后,一个花序通常仅1~2朵花最终能够结实。
不知名的昆虫在不知名的花枝上爬,就像走钢丝一样。摄影/苏逸雯
摄影/苏逸雯
烟管鱼一般单独行动,但有时也聚成小群体。
美国白蛾蛹
格陵兰岛上的维京人村落遗址。
猛扇小纸片,把烟雾扇走后,重新升腾起来的烟雾往往会有比较好的造型。
“笑口常开”的是哈密瓜的表皮。在哈密瓜的生长过程中,随着果实的膨大,质地较硬、延展性较差的表皮会被撕裂,产生一道道裂口。开裂处的内侧果皮栓质化增生、干燥后,就形成了白色网状的花纹。
江苏巡抚为讨乾隆皇帝欢心,特意将乾隆帝亲书的“燕子矶”三字刻字立碑,并修筑碑亭,立于燕子矶上。
红翅旋壁雀在查看峭壁的石头缝。
佛罗里达的志愿者演示烹饪蓑鲉,把蓑鲉肉拌上辣椒,做成了一盆煎鱼丁。
在我国许多地方,土地祠都十分“迷你”,甚至没有雕塑,只有画像或牌位,有的只是在墙壁上挖一个神龛。这倒与祖先祭拜土木岩石的做法有些呼应。
白白胖胖的五花肉。
五花肉的肥膘久炖后都快剔透了。
纤细通泉草
弓眉需要肌肉群两头向上拉,中间往下拽。
洞里有些地段需要手脚并用爬行
澳大利亚的卡尔古利金矿,整座山都快挖光了,每年也只能产出十几吨黄金。
《女史箴图》局部中左手拿纸、右手握笔书写的女子。
南美洲智利海岸的一些虎鲸群,则会冲上海滩偷袭海狮。不同区域、食性的虎鲸各有各的猎食技巧,就像生活在草原、森林和海边的人类民族有各自的生存策略一样。
卷笔刀
草蛉一些老楼的厨房、厕所通常天花板比较高。在秋天的时候,经常可以在厕所天花板上见到几只绿色的虫子,披着大而透明的翅,趴在灯边上一动不动—这就是草蛉。由于身处“高位”,所以无人打扰,它能在这里一动不动地呆上整个冬天。有意思的是,休眠时,草蛉的体色会由绿色逐渐变成黄色,这是它休眠的标志。大概在野外时,夏天它身体是绿色,和绿叶相似,冬天则变黄,和枯叶相似,以此保护自己。来到人类室内,草蛉仍然保持着这种习性。
如今水果市场上的红肉柚,在物种上其实与白肉柚相同,都是柚子这一物种的栽培品种。摄影/唐志远
摄影/唐志远
烟管鱼的吻部很长,张嘴时能形成很大的吸力。
苍蝇
维京人找到的乐土“文兰”,就是今天的加拿大纽芬兰岛。岛上森林丰富,沿海多峡湾,环境颇似北欧。
从上方轻轻扇动,有时候会产生这种螺旋形的烟雾。
自唐代开始,采石矶上逐渐盖起数座亭台楼阁。
南齐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孙吴时代修筑的石头城是京师屏障。萧鸾器重萧衍,曾将这道重要防线交给他戍守。石头城城基就自然山岩凿成,古时紧邻长江,中段几块红色砂砾岩被长期冲刷而凹凸不平,如同人面,所以有“鬼脸城”的别名。如今长江已然改道,不再从城下流过,图中的水面是一个人工湖。
棕头鸦雀剥开茎秆捉虫。
“007”新片《幽灵党》上映前,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打包推出了全部6代“007”詹姆斯·邦德扮演者的蜡像。
吃油麦菜
琴叶通泉草
立眉是小肌肉们这样拽出来的。
马铁菊头蝠
铜矿里面有金银金、银、铜,是人类文明早期最熟悉的三种金属材料,这三兄弟都出自同一个矿物家族—铜族元素。虽然由于稀缺程度不同,三兄弟的身价差距有点大,但相似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又让它们保持着深厚情谊,天生喜欢在一起。加上它们仨都喜欢跟硫元素配对,在富含硫的矿床中很可能一起出现。找金银难,找铜矿相对就没那么难。如果是铜蓝(CuS)、辉铜(CuS)这样有硫又有铜的矿物,那就有可能在里面找到金银。因此金银矿稀缺的国家,往往很注意在铜矿的开采、冶炼过程中,顺带“收割”少量的金银。
水下的虎鲸群。同一个群体里的虎鲸大都和睦相处,碰到相同食性的虎鲸群也很少冲突。但如果两个不同食性的虎鲸群相遇,可能会因为“语言不通”而打起来。
衣鱼衣鱼是一种构造原始的昆虫,经常在衣柜里出现,取食衣物纤维,当你打开衣柜,它就“嗖”地溜走,好似一条在衣服的海洋里游泳的鱼。除了衣服,它也喜欢吃糨糊、书籍装订物、照片、糖、毛发等等。在人类家庭中最多,大自然中反而很少见到它,可以说是一种“伴人动物”。冬天,它依然活跃,我们可以在衣柜、书柜里放上樟脑来赶走它。
手摇卷笔刀把“削”笔的方式颠倒了:笔固定,转刀片。
柚子树通常不高。
在日本东京的筑地海鲜市场,正在出售的鳞烟管鱼。图中这条鱼将被做成刺身。摄影/张辰亮
摄影/张辰亮
线灰蝶的越冬卵
采石矶的种种正如明末画家萧云从所绘,采石矶上溯芜湖,下接南京,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人们称为“六朝京畿之西南屏障”。
萧衍执政前期,曾多次邀请当时的名士、丹道学家陶弘景出仕。陶弘景隐居不出,萧衍就派人拿国事去咨询讨教,陶弘景因此被时人称作“山中宰相”。
戴胜捉土中的虫蛹。
鸡皮熟了自然黄
其实,也有男人修眉来美化自己。
测量马铁菊头蝠的身体数据
岩脉中的片状自然金。其实“自然金”的纯度一般达不到24K的水平,里面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银和其他元素。
《北齐校书图》中的两个写字姿势。
蚁人斯科特的飞行坐骑,是一只长翅膀的雄性弓背蚁。不过在现实中,长翅膀的雄性、雌性生殖蚁只有在每年特定的“婚飞”季节才能见到。
雌虎鲸和子女一起在海面上跳跃。和海豚一样,虎鲸成年后依然喜欢嬉戏玩耍,跃出水面还有摆脱寄生虫、观察海面情况等功效。
蚊子、苍蝇因地域不同,蚊子和苍蝇的越冬形态也不同。卵、幼虫、蛹、成虫都可以过冬。前三种一般是在温暖地区,而在真正寒冷的地方,蚊蝇更多是以成虫越冬。尤其是蚊子,它的卵、幼虫和蛹都要在水里生活,而冬天北方户外的水冻冰了,所以多会以成虫越冬。寒冬时节,如果查看室内的暖气片、墙角附近,就可能看到蚊子和苍蝇缩紧六条腿,趴在墙上休眠。若是来到地下室,更有可能见到满墙趴着蚊子。这时的蚊子非常迟钝,即使抚摸它也不会飞走,是消灭它们的好机会。
削皮器的刃可以随被削物体的形状轻微转动。
线灰蝶的夏季成虫
有了这样的硬件设施,自然更吸引文人墨客于此流连,李白便是其中之一,石矶下的渡口码头,便是当年他夜泊赋诗的地方。
萧衍登基之后,追尊父亲萧顺之为梁文帝。梁武帝墓“修陵”与梁文帝墓“建陵”毗邻,在今江苏丹阳郊外。修陵墓冢荒平,仅余石麒麟一只。
山鹛在灌丛下的落叶堆里寻找虫子。
隆冬用醋泡出来的腊八蒜,绿得都不真实了。
弹刀子菜
这形状的眉毛不是画的才怪呢!
母草
洞壁的钙华沉积物石花
俗称“狗头金”的块金,是非常罕见的天然大金块。其含金量最高可超过90%,但有些也只有30%左右。
明代画家唐寅临摹五代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左:原图的宋摹本局部,右:唐寅摹本局部),觉得照原图画还不过瘾,于是加了一张高腿的书桌,上置笔墨,再铺卷纸,还压上镇纸。其实高腿桌宋代才普及,唐才子把明代书房里的家什强加给五代人了。
子弹蚁:剧毒刺客在斯科特的蚂蚁军团里,子弹蚁有最强的个体战力,只需一两只就能放倒一个成年男子。子弹蚁是最大的蚂蚁之一,工蚁体长超过2.5厘米,生活在中南美丛林里。作为肉食性蚂蚁,子弹蚁有一对钳子般的大颚,但主要攻击力来自腹部末端的毒刺。人被子弹蚁蜇伤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和灼烧感,甚至数小时发烧发抖、浑身无力,有人形容这种蜇伤就像被子弹击中一样难受,就给起了这个名字。在衡量昆虫蜇人效果的“施密特叮咬疼痛指数”上,子弹蚁的分数高居榜首,相比之下被蜂蜇都是小意思了。
鼠妇家里如果有盆栽,有时一挪动花盆,能看到一些身体扁扁、颜色灰突突的小虫摆动着小短腿匆忙逃窜。这种虫子一般俗称“潮虫”,正式名叫鼠妇。鼠妇其实不是昆虫,属于甲壳亚门的动物,跟螃蟹是亲戚。它们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所以经常在花盆里安家落户。天气冷时,鼠妇活力降低,会找在一个暖湿黑暗的小角落,人畜无害地“猫”起来。
双面有刃
冬季“叶巢”内的小檗绢粉蝶幼虫。
建陵则尚有部分神道石雕留存。
城陵矶大码头如今的城陵矶,可以说是“名不副实”,因为它的石矶早就失去了凸显的部分,在枯水期的时候,码头口岸还会变成滩涂。
褐河乌潜水捉虫
红薯和柿子晾成“干儿”,都披上一层白糖霜。
洞顶渗出的水滴
类似“狗头金”的块状含铂矿石。
现在较常见的毛笔有狼毫(图中棕色、棕黄色者)和羊毫(图中白色者)等。
红火蚁:暴力工兵在美国,红火蚁的名气比蚁人还大—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这种几毫米长的小型蚂蚁,20世纪以来从南美老家一路向北推进,如今在美国南部泛滥成灾,甚至来到东南亚和我国南方兴风作浪。影片中的红火蚁担任工兵,一大群紧紧挨在一起组成筏子、吊桥,帮助斯科特进出下水道。而真实的红火蚁,工蚁们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确实会用身体“搭桥”,或者在过河时不畏牺牲地组成筏子,保证蚁后和大部队顺利上岸。反正红火蚁繁殖迅速,就算一些工蚁被淹死或是葬身鱼腹,很快就能补充。而且它们的正面战斗力也同样爆表:红火蚁个头虽小,却以凶猛好斗、毒性猛烈出名。它们会攻击遇到的一切活物,几乎见人就蜇。斯科特能让这群小暴徒给自己打下手,委实不易。
蚂蚁寒冬腊月,我们几乎不可能在室外看到蚂蚁。因为此时的蚂蚁全都躲在巢里。有一些蚂蚁,会在秋天时储存粮食,留在冬天时吃。而另一些蚂蚁则不储存,硬抗过去。此时的蚂蚁,活力下降,但也不是完全睡觉的状态。偶尔天暖和两天,也会活动活动手脚。到了春天,巢里的繁殖蚁们发育成熟,钻出地面飞行交配,开始建立自己的王国。
削片器
夏季的小檗绢粉蝶成虫。
灵谷寺环境清幽,夏夜时,还是观赏萤火虫的胜地。
守着洞庭湖湖口的城陵矶,是大湖连通大江之处,水运最繁忙的地方,整年都有船只往来停靠,货物的吞吐量十分庞大。
树杈积雪中寻找食物的黄腰柳莺。
绿苋菜流红汤。
陌上菜
大足鼠耳蝠
砷铂矿的晶体呈金属光泽,通常以小颗粒的形态夹杂在其他矿物中,大块的不常见。
马尾笔
蜗牛北方有一种常见蜗牛,它壳子的中央有一条棕色的带纹,这个种类叫“条华蜗牛”,冬天在室外能看到的,基本都是它。蜗牛的休眠很简单,分泌一层黏液,把自己固定在石头与地面的缝隙间,身体缩进壳里。黏液干了之后就是一层硬膜,既可以挡住强风,又让体内的水分不至流失。蜗牛就这样沉睡着,等待春雨将自己激活。
黄刺蛾的幼虫
梁武帝四次出家的地方,是他下旨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中建立的同泰寺,现已荡然无存。但他当年所修寺庙,也有留存至今的,比如南京钟山上的灵谷寺,原名开善寺,是梁武帝为葬其师宝志和尚而建。
戴菊从油松叶子基部捉到一只蜘蛛。
10分钟后的绿豆汤。
宽叶母草
黑鬃笔
黄尼蚁:断电专家俗称“疯蚂蚁”的黄尼蚁,是红火蚁的南美老乡和竞争对手,如今也在北美落户,继续“相爱相杀”。黄尼蚁没有毒刺,但有一项独门秘技—能把红火蚁的毒液中和掉,从而在暴虐的红火蚁面前不落下风。只是对人类来说,黄尼蚁同样是麻烦的“害虫”,它们喜欢啃食电线上的绝缘皮,在美国南部造成了不少电力故障。影片中斯科特就发挥了它们的这个特长,派一大群黄尼蚁潜入了黄衫侠的计算机房,破坏个够。
蜜蜂城市里,常有一些养蜂人在路边摆一些蜂箱,现场卖蜂蜜。到了冬天,这些蜂箱沉寂了下来,但里面的蜜蜂却没有完全休眠。它们聚成大团,靠代谢和摆动腹部产生的热量保温,而且还要继续吃东西,吃的就是它们自己酿的蜜。有时冬天晴朗的早上,能看到蜂箱外有些死蜂,这是为何?因为,一旦有几天阳光明媚,气温上升,蜜蜂群的温度就会太热,逼得蜜蜂三三两两出箱活动,而出来之后又太冷,很容易冻死。有些养蜂人会在白天暴露蜂箱,晚上用保温膜盖住蜂箱,这样会使箱内温度比较恒定,减少蜜蜂伤亡。
剃须刀其实,有刮削或类似刮削功能的刀具,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削片器、擦床和剃须刀。
黄刺蛾冬季的茧。这种茧俗称“雀蛋”。
电视剧《琅琊榜》中,主角梅长苏用种种手段搅动京城政坛,逐一消灭对手,最终完成了复仇。
鹪鹩在割过的芦苇地寻找吃的。
新鲜出锅的绿豆汤。
宽叶母草群落
“鸡毫笔”用鸡毛制作。
弓背蚁:顽强战士蚂蚁军团的普通士兵,则由价廉物美的“木匠蚁”充当。木匠蚁是个俗称,特指几种喜欢在木头里做窝的弓背蚁。这类蚂蚁没啥特别的战斗天赋,但它们的消化道内有共生菌,能够合成多种生命所需的氨基酸,使它们对食物不怎么挑剔(虽然不能像白蚁一样吃木头),从而具备了极强的生存能力。迄今已发现的弓背蚁超过1000种,是蚂蚁中最成功、最多样的一个类群,几乎遍及全球。弓背蚁不仅容易培育,而且许多种类的弓背蚁都有身强体壮、双颚发达的大型工蚁,集团作战效果拔群。于是斯科特在最终决战时带上了它们,潮水般涌出的弓背蚁士兵把黄衫侠打了个手忙脚乱。
异色瓢虫深秋时节,如果房屋外墙日照很好,那就可能会看到墙上落着各种颜色的瓢虫,一个个都在往墙缝里钻。这些瓢虫虽然颜色各异,但都是同一种类:异色瓢虫。它们也是以成虫越冬的。异色瓢虫身体比较强壮,不用非躲进人类家里,只要室外有个避风的地方就行。比如观测气温的百叶箱就很合适。瓢虫们从百叶箱的缝隙中钻进去,聚在一起,就像一堆珠宝。冬天时,它们一动不动,甚至会被冰霜冻在一起。但一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瓢虫们就会醒来,四散飞去,寻找蚜虫吃去了。
这跟萧衍30多岁时参与政治斗争、为父报仇的经历很有共性。而剧中皇子誉王得知自己是敌国公主的后代,遂举兵造反,老梁帝闻讯深受打击。这段情节又与萧衍晚年跟其子萧综的恩怨颇为相似。
泥花草
华丽的笔杆子毛笔不仅是写字工具,还被古人当做文房珍玩。据记载,南朝的梁元帝所用的毛笔,在笔杆上镶嵌有金银,而唐代以后,不少毛笔用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笔杆,明清时更有玉石、陶瓷、鹿角、雕漆等材质的笔杆实物留存至今,不仅用料考究,而且雕饰精美。
蛴螬谁都爱种几盆花美化家居,北方人喜欢种一年生或耐寒的宿根植物,这样冬天就不用把花盆搬回室内了。可放在外面,花盆有时会被呼啸的北风吹倒,盆土散落一地。这时经常会看到土里钻出一个小白胖子,头部是橘红色的,光溜溜硬邦邦,身体又白又嫩,弯成“C”形。这就是金龟的幼虫,它还有个古名叫“蛴螬”。金龟把卵产在花盆土里,幼虫孵出来就成为“吃土少年”。可如此白嫩的身体,能抵抗冬天的寒冷吗?不要紧,土壤里的微生物会把有机物进行发酵腐化,这会产生热量。你看,刚倒出的花盆土里,甚至还会冒出热气!蛴螬在这暖和的被窝里,自然睡得安稳。
黑脉蛱蝶的越冬幼虫与夏季成虫。
明刊本《帝鉴图说》中,梁武帝舍身佛寺、大臣向寺僧捐金帛赎人的画面。
长蒴母草
柑橘凤蝶三种不同色型的蛹。
单色蝴蝶草生长环境
柑橘凤蝶的成虫
刚刚破壳的小“狮子”。
单色蝴蝶草
制笔所用动物毛的微观结构
越冬的黄钩蛱蝶成虫(春型)。
小“狮子”很好奇,手指在它面前乱晃的话,它一定会尝尝看的。
蓝猪耳(蓝紫色花)
非越冬的黄钩蛱蝶成虫(夏型)。
大“狮子”很温顺,可以拿在手里抚摸,还能给它戴个漂亮的花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