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积存”是工行于2009年推出的一项业务,分如意积存和积金积存两种。工行储户在既有账户内建立如意金积存账户后,可以主动积存或定期积存工行的如意金条,通俗来说就是购买黄金。对于积存的如意金,客户既可赎回获得现金,也可到工行提取实物。不过,如意金积存买卖不仅根据每天市场行情价格实时浮动,而且每克赎回还有实时价格和赎回价格的价差,相当于银行总能赚一笔手续费。
根据工行官网的信息显示,如意金积存业务开通流程的第一步为客户与我行签订《中国工商银行“如意金”积存业务协议书》。第二步开立积存账户,并与已有的工行资金账户绑定。
近期,不断有媒体曝出不法分子利用工商银行如意金积存进行诈骗的消息。据统计,今年7月以来,全国至少有800名工行储户遭遇了这一骗局,其中被骗钱的有350人,单笔被骗金额最高达7.9万元,合计约275万元。
工行方面表示,总行已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将全力配合警方调查。
昨日中午,成都市民郭小蓉(化名)前往成都市工商银行双林路支行营业网点,办理了如意金积存赎回申请。她说,不久前,她险些落入不法分子利用如意金积存实施诈骗的陷阱。
但整件事的发生,让她深感纳闷:“我并未办理过如意金积存账户,也未操作过如意金积存。是谁动用了我的账户进行的操作?”郭小蓉还说,这一操作将导致她的账户产生1600多元钱损失,而这笔钱又该由谁负责?
诈骗短信
称其购买了4.5万元的游戏币
前晚6点35分,郭小蓉正在单位加班。她接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亲爱的买家,这边是“拍拍网”售后,您购买的45000元点券,稍后系统认证通过后会自动给您发货。
如何操作
钱没少但被转进了“如意金积存账户”
由于担心4.5万元被骗子盗取划走,郭小蓉再次致电95588,询问这笔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
郭小蓉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时,客服人员又告诉她一个消息,说她的钱并没有少,不过是转进了她名下一个名为如意金积存的账户上。郭小蓉对此深感奇怪,她当即提出:她根本不知道如意金积存是怎么回事,更别说操作交易了,钱怎么会转过去呢?
昨日中午,郭小蓉前往开户网点,办理取消账户挂失,并进行自助查询,查询显示:8月21日,她的账户上有4笔“如意积存”业务,存入金额4.5万元;后面又有两笔“取消积存”,取消金额1.5万元。算下来,也就是说有3万元资金在如意金积存账户上。
郭小蓉向成都商报记者否认自己进行过上述业务操作,也不清楚这些操作的具体含意。随后,她再次致电95588。
客服人员:如意金积存是工行开办的一种投资贵金属的业务,客户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都可以直接进行购买。
郭小蓉:我没有开通过这种业务,这种业务是默认自动开通的吗?
客服人员:不是,需要客户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去申请办理的。
郭小蓉:我没有申请开通,昨天也没有进行过操作,能查到昨天手机银行操作这项业务的地点吗?
……
郭小蓉:现在有人用我的账户进行了如意积存,这个钱是否能退回?是否会产生费用?
客服人员:如果你在购买当天晚上10点以前,直接进行网上操作撤销的话,钱就能直接回来。现在过了一天,再去赎回的话,可能会产生一个差价。
随后,郭小蓉再次向网点工作人员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并办理了积存赎回手续。当初有3万元进入积存账户,现在赎回金额为2.83万多元,这就是说,产生了1600余元的差价。
对此,郭小蓉表示难以接受。她认为,“客户要么被诈骗,要么承担交易差价或手续费用,这对客户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网点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进一步调查后会与当事人协调解决。
拆穿
“贵金属”骗局
1
手机用户首先收到银行短信通知,显示其账户有资金支出,支出原因为用户不熟悉的某项网银金融业务,如“积金积存”“如意积存”等。这些业务实际上是网银开设的贵金属交易业务。
2
3
用户表示消费并非本人操作后,账户真的会收到一定金额的退款。
4
5
这时,用户手机会收到一个验证码短信,这个短信实际上是一个转账支付验证码通知短信或开通各种快捷支付的验证码短信。
6
据南方周末
焦点追问
密码是谁泄露的?
360公司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博士分析,此类诈骗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银行客户的网银账号和密码已经泄露。而造成客户网银密码泄露的主要原因是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在不同的网站使用了相同的账号密码。他建议银行对客户密码进行安全性检验,强制客户设立复杂密码。
然而,被骗了6万余元的上海储户黄哲称自己的密码设置得相当复杂,和个人信息也没有任何关联。他不能接受“储户个人泄露密码”的说法。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余许昌表示,当储户和银行都坚持不是自己泄露了密码时,在法律诉讼中只能“谁主张,谁举证”;但现在工行和储户主张对方泄露密码都缺乏确凿的证据,因此只能判断工行在完善信息系统方面负有更大的责任。据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