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拥有世界首座富氧顶吹镍熔炼炉、世界首座铜合成熔炼炉、亚洲第一座镍闪速熔炼炉等国际领先的装备技术。
金川集团在境内下属全资公司20家、控股公司17家、参股公司19家,在境外下属全资公司6家、控股公司1家、参股公司6家。"金川国际(02362)"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金川科技(837205)"在新三板上市。
作为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第三大铜生产企业,金川位列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第88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2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第41位。
发展轨迹:
1958,发现金川镍矿。
1959,成立直属冶金工业部的“永昌镍矿”。
1964,生产出第一批电解镍22.43吨;成功实施露天矿大爆破。
1978,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金川被列为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
1983,并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
1985,生产2万吨镍,实现“三年三大步”;推行厂长负责制。
1991,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2000,划归甘肃省管理。
2001,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结束工厂制。
2002,兰州金川科技园项目启动实施。
2004,主营业务收入达10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2007,产品总量突破36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
2011,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跨入“千亿企业”行列。
2012,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功实施战略引资,股东增至23家。
2013,广西金川40万吨/年矿产铜工程建成。
2014,初步形成“金川——境内——海外”发展格局
2015,甘肃省依托金川集团广西公司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基地。
2016,印尼金川WP&RKA红土镍矿项目开工,金川集团正式进入红土镍矿领域。
2017,赞比亚齐福普项目建成投产,刚果(金)金森达铜矿达产达标,海外资源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发展思路:
1、突出一个“优”字发展镍
优化布局,优化工艺,优化结构,降低全流程生产成本,贫矿资源、红土镍资源开发形成规模,建立红土镍矿与电池材料低成本产业链,保持市场份额,提升行业竞争力和话语权。
2、突出一个“强”字发展铜
对标国际、国内先进企业,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盈利水平,强化中国铜企业前三甲地位,形成较强的国内竞争优势。
3、突出一个“增”字发展钴
加快开发钴资源项目,增加钴资源存量,增强对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领域的影响,始终保持钴行业领先地位。积极寻求高温合金领域的合作,带动钴新材料技术进步。
4、突出一个“扩”字发展贵金属
提高综合回收率,提升提炼贵金属系统能力,积极推进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精深加工业务,扩大规模,做大贵金属产业。
5、突出一个“延”字发展化工
实施匹配化生产,衍生和循环发展硫化工、氯碱化工,提升化工产业链盈利能力。
6、突出一个“效”字发展新材料
抢抓机遇,以电工材料、铜合金、镍合金、粉体材料及粉末冶金制品、电镀材料、高纯金属、贵金属新材料、电池材料及军民融合为重点,高效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形成聚集效应。
7、突出一个“特”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8、突出一个“快”字抓产业转型升级和延伸发展
力争“十三五”末,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公司总产值43%左右;力争立足现有基础,着眼内涵集约,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驱动整个产业体系向中高端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