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字货币货币资讯中国的数字货币最新消息

中国将于2020年4月25日建立一个称为(BSN)国家区块链平台。此举是在中国政府支持的加密货币DC/EP发行之前启动的,这一举措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真。

历史的进程

去年领导人曾表示,中国已优先发展区块链技术,自2014年以来,中国就一直在开发自己的加密货币,这是为了加快该行业的增长。

而且自从Facebook宣布天秤座计划的消息广为人知以来,中国倍受鼓舞。Facebook发行自己的货币的预期唤醒了全球各国政府。

中国以此为动力。首先,在数字支付市场与美元竞争,并最终彻底改变全球金融体系。

中国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了解未来可能的榜样,因此,它的想法鼓励许多国家宣布自己的CBDC(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发展。

BSN屏幕截图显示了什么?

2020年4月,数字人民币应用程序的第一版屏幕截图在线弹出。测试开始于中国农业银行在四个试点地区的客户的“白名单”中,包括深圳,香港,成都和苏州。通过初步信息可以知道这一点。4月份,苏州企业还计划使用新的数字货币向当地工人支付占其运输补贴的50%。

目前对中国的数字货币了解多少?

将重点转移到有关中国数字货币的揭露上有以下几点。

通过现有信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目前有关加密的知识,DC/EP的概念似乎与分散的加密货币不相似。与WeChatPay或AliPay相比,此新系统的显着差异较小,区块链的数据结构将确保政府的高度可追溯性和可控制性。

成为第一个建立支持的数字货币的中国可能会获得很多好处。此外,其他竞争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障碍。

中国将为其他国家的树立前所未有的榜样。这有可能标志着进入新时代的开始,在新时代中,实物现金结束,而中央银行加密货币开始了,这将大大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可能性更大。

记者丨辛继召

编辑丨周鹏峰

货币从来是主权的象征。替代M0的数字货币(DC/EP),应当如何被“铸造”?

4月17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对网传测试进展回应称,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在坚持双层运营、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当前阶段,央行数字货币(DC/EP)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4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曾报道,数字货币(DC/EP)由央行牵头进行,各家银行内部正在就落地场景等进行测试,有的已经在内部员工中用于缴纳党费等支付场景,苏州等地也将测试交通补贴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目前,数字货币(DC/EP)试点的机构包括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三大运营商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

不过这些信息都不足以解析未来数字货币的“样貌”。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支付宝等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测试的机构专利申请说明书,则提供了一个观察数字货币的窗口。

多国央行开始测试

全球多国央行正在力推数字货币。

2月21日,瑞典央行宣布在全球率先开始其央行数字货币电子克朗(e-krona)测试该行此前称,央行的任务是促进安全和有效的支付系统,如果今后大多数家庭和公司不再使用现金作为支付手段,这项任务可能会更加困难,因此需要考虑在一个永恒的数字世界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4月6日,韩国央行宣布,在2020年12月底进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设计、技术审查、业务流程分析和咨询等准备,如技术筹备充足,则将在明年1月至12月进行小范围试点测试。

法国央行亦发布了CBDC实验应用方案征集令,宣布将在2020年7月10日前,选出最多10个方案进行下一步的试验。

根据中金公司的汇总,目前已有包括法国、韩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已公布其央行数字货币测试计划或方案。

稍早前的1月,IMF也明确将数字货币列为2020年首要任务之一,国际清算银行与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共同成立央行小组,开展CBDC应用案例研发。今年2月,美联储主席宣布,正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但尚未决定是否推出数字美元。

不过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理解、使用目的和技术路线并不相同。

例如,与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英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不同的是,瑞典央行数字货币(e-krona)基于区块链构建,且其使用目的是作为现金补充,不支持“双离线”,但与我国数字货币一样均采用双层架构,而英国央行采用单层架构,该国数字货币的目的是实现竞争性支付系统。

专利中的数字货币

“移动支付方式本质上还只是一种支付工具,是一种对现有法定货币的信息化过程,还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货币。”在今年2月28日公布的一份专利中,支付宝如是表示。

在数字货币正式发布前,参与数字货币研发、测试的央行系机构、四大行和阿里巴巴、腾讯所申请的专利,是认识数字货币最接近“真相”的方式。

对于什么是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一项专利中指出,数字货币钱包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既不同于基于账户的钱包、也不同于类似比特币这种的无价值支撑和发行机构管理的代币钱包,而是真正能够替代传统实物货币、完成支付和支撑其他金融和商业需求、面向数字货币应用的数字化实体钱包。

现有的支付解决方案、比特币等并不能被视为“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专利说明中称,现有的数字货币技术方案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无法支持有数字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真正数字货币,没有系统交互和访问机制;以比特币为代币的私人准数字货币钱包,功能过于单一,存在安全不足,且只能在链上封闭运行,不能很好应用于现有金融服务和交易场景中。

载体是什么

数字货币(DC/EP)的载体,是数字货币钱包。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在网上公开课程中称,数字货币是纸钞替代,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作为用户,需要选择某个运营机构开通数字货币账户,进而由该运营机构的钱包服务端对用户的账户进行管理控制。且数字货币钱包账户可能“分级”,不同等级的“额度”不同。

支付宝在专利说明书中称,用户申请开通的数字货币钱包通常是最低服务等级的数字货币钱包。而如果用户需要开通高服务等级的数字货币钱包,则需要从最低服务等级的数字货币钱包开始一级级升级钱包。

如何监管

数字货币(DC/EP)诞生后,如何监管?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其专利说明中称,由于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一段去介质化的数字信息,因此数字货币需要具备防伪造、防篡改、防复制的能力,以确保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此,通过一种数字货币的验证方法及系统,能够避免数字货币在生成和流通过程中被恶意篡改,增强了数字货币生成及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

数字货币由央行投放出去后,在双层投放体系下,如何避免发行机构超额投放等问题。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其专利中指出,为此设计了数字货币投放系统。例如,投放数字货币前,需先向中心管理系统(如中央银行)发送货币生成请求,当货币生成请求符合校验规则时才发送相对应的额度凭证。

如果数字货币“遗失”,如何找回?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其专利说明中指出,现有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在流通过程中不存在货币的转移,仅仅是一组连续的交易记录,也即是说,现有数字货币流通的基础是交易而不是货币本身,因此,无法满足实际货币流通的要求;同时,由于现有数字货币的流通方式是匿名的,一旦丢失便难以找回,无法满足货币实际应用的需要,且无法进行合理的管控。

为此,可通过技术方案,生成新的数字货币、注销旧的数字货币等方式,实现交易过程中不同用户客户端之间数字货币的流通。

原标题:外媒:中国加快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

参考消息网6月1日报道西班牙《国家报》网站5月31日刊载题为《中国加快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的报道。报道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的国家,内容编译如下:

中国的密码法于2020年1月生效。加密货币业务专业咨询公司汉全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修·格雷厄姆说:“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爆炸性增长,但直到现在,它很少受到监管。这项新法确立了行业和政府机构的行动方针,旨在促进和标准化加密技术的开发和采用及建立法律框架。”

与其他利用技术开发的货币(例如比特币)不同,DC/EP不是匿名的,因此每次经济交易产生的所有数据都能供人获取,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对资本活动的追踪,也是中国政府启用数字货币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欧亚集团地球技术负责人保罗·特廖洛指出了中国发展数字货币的另一个动机,“我认为他们担心天秤币会产生负面影响”。“天秤币”是脸书公司2019年6月宣布推出的数字货币的名称。有中国专家认为,使用这种数字货币可能会“破坏货币政策,并在货币价值浮动的经济体中引发汇率风险”。对于不少国家而言,控制天秤币这样的项目的实施是主权问题,且它很可能促使中央银行加快开发自己的数字货币。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总裁迈克尔·埃文斯在接受《国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里巴巴正在数字货币项目上与中国央行展开合作,“我们将提供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大楼外景“在脸书发行天秤币的时候,我们的数字金融研究平台也成立了。我想这可能不是一个巧合……”5年多以来,几个重要的阶段勾勒出中国深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脉络。目前,央行经过国务院正式批准,正在组织市场机构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

文/《环球》杂志记者吴美娜

国际清算银行(BIS)总经理近日表示,全球中央银行可能不得不早于预期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BIS也支持世界各国央行努力创建数字版本的国家货币。据BIS于2019年1月发布的《谨慎行事——央行数字货币调查》报告,参与调查的央行中有70%正在参与或将要参与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工作或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上曾表示,“目前全球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中,中国是走在前列的。”

研发,深入推进中

自2014年起,中国央行就在时任行长周小川的倡导下,开始了对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目前,央行经过国务院正式批准,正在组织市场机构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兼货币金银局局长王信在2019年7月8日举办的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上说,“在脸书发行天秤币的时候,我们的数字金融研究平台也成立了。我想这可能不是一个巧合,至少说明了国内外对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高度重视,而且从学术研究、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课题。”

5年多以来,几个重要的阶段勾勒出中国深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脉络。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年初,中国央行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以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

2016年1月20日,央行首次提出了对外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目标;同年6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区块链研究工作组。

2017年1月29日,央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成功开发法定数字货币原型后,该所在南京、深圳等多地布局,通过与研发机构和产业结合,以实现金融科技研究成果开发的落地。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目前由央行货币金银局管理。

2019年2月21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央行2019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5月底,在贵阳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发的PBCTFP贸易融资的区块链平台亮相,其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并已落地。截至博览会举办时,在PBCTFP平台上已经搭建了4个区块链应用,有26家银行参与,实现了1.7万笔业务,超过40亿元的业务额。

有分析指出,PBCTFP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区块链落地应用上的尝试,它的成功运转能够为行业的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的使用提供经验,这一点显示出了中国发展数字货币的谨慎。

发行,具有自身优势

挑战与未来

作为新生事物,数字货币的发展,同样面临风险和挑战。比如,在民众普遍关心的数字货币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上,中国央行也表现出特别的重视和谨慎态度。

2018年3月,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现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指出,研究数字货币不是说让货币去实现某种技术方案的应用,而是说本质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同时也必须考虑安全性和保护隐私。

在2019年7月8日的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上,王信表示,央行货币的数字化有助于优化央行货币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货币地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成为一种计息资产,满足持有者对安全资产的储备需求,也可成为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此外,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可成为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通过调整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影响银行贷款利率,有助于打破零利率下限。

至于如何避免这类风险,范一飞曾在2018年发文指出,“大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在设计和投放(发行)、流通央行数字货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制度设计所面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考虑采用双层投放,来应对上述困难。”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周小川近日表示,中国可能会用一种新的方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这种方法可以让央行数字货币尽可能地规避波动风险。

报道称,公告强调,目前网传所谓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以及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推出“DC/EP”或“DCEP”在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的行为,可能涉及诈骗和传销。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大楼外景。新华社发

在前两天的外滩金融峰会上,央行推出数字货币DCEP,中文的意思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前半部分强调的是数字货币这个属性,后半部分是强调电子支付这个功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要好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

这个说实话有点意料之外,但其实也是情理之中:

为什么说意料之外,指的是因为前有美国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正在面临着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的围攻,因为facebook想牵头搞一个说是货币libra。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政府官方直接站了出来发行的这样一个数字货币;那为什么又说情理之中呢?是因为早2014年央行就已经开始提出数字货币的研究,之后在2017年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再到前两天发行了央行数字货币DCEP。央行针对数字货币已经申请了74项专利。所以对于数字货币央行显然也是早有准备。

第一个就是法偿性

第二个具有和纸币一样的流通性

第三个属性是双离线属性

就是交易双方都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支付。不同于现在的手机支付需要联网才可以付款。

第一:保护中国的货币主权和法币的地位

第二:就是现在的纸钞和硬币的成本相对较高

第三:人们对纸币的需求越来越低

第四:是满足公众匿名支付的需求

公众需其实是有匿名支付的需求的,但现在支付工具比如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支付都是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进行绑定的,他满足不了用户匿名的需求,也就不能完全承担现金支付的任务的。

Q

什么是中国版数字货币?怎么用?

A

简单说,人民银行数字货币就是人民币电子版。

说起数字货币,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比特币或者脸书计划推出的Libra。

但是,与这些所谓的数字货币不同,我国央行将要推出的数字货币有国家信用背书,可以说是人民币的电子版本。因此,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具有法偿性的。

更重要的是,有国家背书,央行的数字货币币值会更加稳定。而比特币等所谓的虚拟货币,无法保证币值稳定,被“割韭菜”就成了常事。

从使用场景上看,央行数字货币不计付利息,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相比于纸币没有任何差别。同时,使用时应遵守现行的所有关于现钞管理和反洗钱、反恐融资等规定。

数字人民币有哪些好处?

发行成本低、交易更便捷……

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基于人民币现金的支付、交易、反洗钱等,在现代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而发行数字货币,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

此外,在网络信号不佳的情况下,网银和支付平台的支付功能常常会处于瘫痪状态,而DC/EP的双离线技术可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像用纸币一样,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例如,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只要两个装有DC/EP数字钱包的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或支付功能。

发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吗?

等价替换流通中的货币,不会让钱贬值。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从数字化货币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假设现在流通的货币是100元,央行数字货币将等价替换掉这100元。

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也就是说,发行时,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此外,考虑到前期数字货币仅限于试点,短期内不会大量发行和全面推广,货币流通速度也将保持正常水平。

因此,数字货币不会引发通胀。

原标题:中国数字货币诞生前夜:央行试点,四大行赛马,能否领跑全球?

作者:张威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大电信运营商、华为……主力机构纷纷入局,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在央行创新动力的牵引下,即将步入生活应用场景。在全球数字货币的时代赛点上,中国正成为领跑者。

尽管备受争议,技术创新的洪流依然将数字货币推上了时代的赛点。关键节点的竞逐来自政府军——各家央行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判与押注,而中国央行有可能成为领跑者。

沉静三年,中国央行研发法定数字货币已悄然提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近期给出预期,中国央行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依据是,中国央行自2014年就已着手研究DCEP,已趋于成熟。

DCEP(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是中国人民银行研发的电子货币,是DIGICCY(数字货币)的一种。DCEP的完整字面意思就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在扫码支付横行天下之际,DCEP因具有无限法偿性的法律地位特性,被认为是唯一的现金终结者。

不仅是业界、学界。11月28日,中国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出席“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时表示,目前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下一步将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

据《财经》记者了解,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

这距离法定数字货币首次试水时隔近三年。

2017年春节前夕,中国央行先行在系统内平台上测试了数字票据交易,工行、中行等五家金融机构全力配合。

相较于上一次试点,本次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将走出央行系统,进入交通、教育、医疗等实实在在的服务场景,触达C端用户,产生频繁应用,试点银行可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场景选择。

该试点项目由央行货币金银局牵头,数字货币研究所具体落实。据《财经》记者了解,去年底,央行货币金银局下的防伪处改为数字货币与防伪管理处,作为央行数字货币唯一的官方权威处室。

“前不久,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推出了赛马模式,在自愿的前提下,各家银行在深圳选择场景先行先试,未来哪家试行好,不排除直接采用该模式。”某接近试点项目人士透露。

上述接近试点项目组人士表示,本次试点(深圳法定数字货币试点)计划分为两个阶段,今年底是一个阶段,在小范围场景封闭试点,明年为第二个阶段,在深圳大范围推广。

如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可谓真正的“呼之欲出”。

范一飞曾表示,M1(狭义货币)和M2(广义货币)基于商业银行账户,已实现电子化或数字化,没有用数字货币再次数字化的必要。央行数字货币注重替代M0(流通中现金),并且保持了现钞的属性以及主要特征,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将是替代现钞的最好工具。

尽管激进的金融科技倡导者将中国央行DCEP,看作是数字货币的保守路线。即便如此,有分析认为,DCEP的一小步也将带来巨变,尤其是支付清算市场。

在这个基础之上,法定数字货币推出的必要性一直被业界探讨。“为了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得到”课程中指出。

格林斯潘在《财经》年会上更是一语道破,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是一个政治问题。

试点提速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

“选择深圳作为数字货币试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支持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上述接近项目组人士坦言。

2018年6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深圳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为央行数字货币落地深圳埋下伏笔。

11月4日,范一飞到华为深圳总部调研,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华为公司签署关于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备忘录。

某大型科技企业技术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央行研发数字货币,云技术不可或缺,目前华为云在中国的影响不容小觑;第二个技术支柱是5G,也正是华为的核心技术优势,数字货币应用的场景涉及到大量的边缘计算、终端使用、移动钱包等。

黄益平日前在深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与金融创新中心,将在数字货币的试验中发挥重要作用,此举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深圳的创新能力,也是为国家金融战略贡献力量。

据官方介绍,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苏州市有关单位所设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将承接法定数字货币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稳定运行;承担法定数字货币关键技术攻关和试点场景支持、配套研发与测试;聚焦区块链、密码学等金融科技前沿方向。

“中间不紧不慢地做,这阵子突然加速了。”多位商业银行人士向《财经》记者传递他们眼中的央行研发数字货币的节奏变化。

今年6月18日,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发布了“Libra”数字货币白皮书,宣称将要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作为Facebook新推出的虚拟加密货币,Libra计划成为一种不追求对美元汇率稳定,而追求实际购买力相对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作为一款全球性的数字原生货币,主打支付和跨境汇款。

“没有哪一种数字货币像Libra这样,能够引起整个货币和金融世界的紧张。”穆长春在“得到”课程中表示。Libra对全球央行研发数字货币的影响可见一斑。

据了解,DCEP的设计逻辑,很多地方与Libra相似,但并非相互模仿。

事实上,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在全球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提出“央行数字货币是纸钞替代”的想法;2017年,中国央行通过数字票据交易平台进行数字货币测试,成为全球第一家做该类实验的国家。

只是,2017年的数字货币测试更多是做技术储备、知识积累,与真正发行数字货币不是同一个概念。当年测试之后,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则进入了小步放缓节奏。

彼时,另一则出乎市场意料的消息是,2018年9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首任所长姚前离任,转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具有丰厚的数字货币理论基础,对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功不可没。

转折点发生在今年8月初。央行在召开的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中提到,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步伐,跟踪研究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

“既然设立在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的标准一定会兼容法定数字货币。”某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一个创新事物的形成顺序是,先研究技术、小范围实验、形成统一共识、标准。“在向市场大规模推出之前,制定标准很重要。”此外,央行就研发数字货币接入支付系统也进行了测试。据某清算人士介绍,现有的支付系统一定程度支持数字货币,并不需要进行大的改造。

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思路,周小川不久前总结了五点:1.既要支持科技的发展,又要防止出问题。2.有些不同体系的技术可能会并行发展,可以鼓励多家协同发展和快捷切换,但主要是发挥市场积极性。3.央行需要准确测定核算并建立托管规则,实现百分之百备付金来保持稳定,同时校正激励机制。4.试点还是要尽可能地限定范围,退出的事前设计就像写“生前遗嘱”一样。如果出问题怎么退出呢?要事先设计好。技术发明者、创新者也许不热衷此设计,央行应要求其做充分的设计。5.要防止靠烧钱、靠变相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交叉补贴)去抢市场份额,并扭曲竞争秩序。

某专业人士曾向《财经》记者表示,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能否推出取决于多个因素:对整个经济冲击是否最小、技术是否过硬、国家是否有决心以及老百姓是否愿意接受等。

大行竞战

中国央行官方人士曾经公开表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双层投放和双层运营结构(上面一层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下面一层是商业银行对老百姓),商业银行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图/IC

中国央行官方人士曾经公开表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双层投放和双层运营结构(上面一层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下面一层是商业银行对老百姓),为此,商业银行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据《财经》记者了解,早在11月初,监管部门就曾召集试点银行在深圳召开会议,并对应用场景的选择和细化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试点银行则从自身优势进行场景选择,上报央行。

“在自愿的前提下,各家银行在深圳选择场景先行先试,未来哪家行试行好,不排除直接采用该模式。”某接近试点项目的人士透露,这就是央行推的赛马模式。

在竞赛的方式下,试点银行选择的合作模式并不相同。据《财经》记者了解,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共同入局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在具体试点合作模式的选择上,有的银行倾向于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有的银行则倾向于自己独立试点。

由于试点合作主体不同,DCEP的开发模型也不一致,某商业银行人士介绍,选择独立试点的银行倾向选择钱包APP方式;与运营商合作的模式下,运营商倾向推行他们自己的钱包,与SIM卡结合。“字符串可以存在APP里,也可以存在SIM卡里。”

“2017年选择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作为试点应用产品,在于该平台较零售相对简单、封闭,而且属于央行自己系统,把控更为容易。而今涉及场景进入,就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上述银行人士说道。人行系统(发钞系统)还要进一步完善,试点商业银行起初也都在自家封闭的系统中进行试点。

范一飞曾发文指出。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各地的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人口基数,差别都比较大,所以在设计、发行和流通的整个环节,就要充分考虑所面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我们采取单层投放、单层运营,相当于人民银行一个机构就要去面对全中国所有的消费者,环境复杂,考验非常严峻。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和其他一些商业机构,在IT基础设施应用和服务体系上,都已经比较成熟,在金融科技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央行完全没有必要抛开现有的商业银行IT基础设施,再去另起炉灶、重复建设。

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做好多项服务工作,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向《财经》记者表示,一是,要进行科技投入,建设自己的数字钱包(相当于现钞的金库)和数字货币运行系统与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系统对接、与客户的数字钱包对接;二是,确保数字货币与记账货币、纸币、硬币的兑换,在账户方面,在现金账之外要增加数字货币账;三是、代理央行做好数字货币对社会的发行工作和管理工作,包括数字货币的回笼;四是,为客户制作数字钱包。这个可能是数字货币与现金的最大区别,使用现金,客户是自备钱包或保险柜,个人也可以直接塞口袋里。数字货币必须有专门的数字钱包,这钱包只能由央行发,或央行委托商业银行发。

目前来看,交通、教育、医疗以及消费等领域,将成为DCEP试点银行的重点选择场景。据《财经》记者了解,为了能够做好数字货币试点工作,几家大行不仅深入研究深圳场景选择,在北京均有选址,设立封闭开发项目组。

场景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更与人们的习惯、文化、利益、隐私意识等有关。“试点银行都在选择可行的场景,同时储备一些重点领域场景,做好随时上线准备,并希望在跑马圈地中占据优势。”某商业银行人士坦言。本次试点场景要考虑B-C两端需求,涉及母钱包、子钱包和个人钱包概念。

据了解,四大行以外的银行暂时还未参与DCEP试点,不过,有个别试点银行已经考虑寻找优秀的中小银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上述资深技术解决方案人士也进一步指出,目前,仅区块链技术还满足不了中国数字货币场景的应用要求,除非未来发生一些很大的变化。不过,他也承认,区块链尽管不是完美的技术,但是目前是他所看到唯一的比较全面、必要的技术。

“央行不会干预商业机构的技术路线选择,商业机构对老百姓兑换数字货币的时候,用什么技术来兑换?是用区块链,还是用传统账户体系?是用电子支付工具,还是用移动支付工具?无论采取哪种技术路线,央行这个层面都能适应。”穆长春在上述课程中说,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选优来实现系统优化,共同开发、共同运营,有利于整合资源,也有利于促进创新。“当然,双层运营体系还有别的考虑,一个是可以避免金融脱媒,同时,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调动商业银行和商业机构的积极性。

在双层投放和双层运营结构下,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有望与纸钞投放过程一致。纸钞投放过程包括:人民银行印出纸钞,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缴纳货币发行基金,之后将纸钞运到网点,然后,老百姓去网点兑换现钞。

中国央行发行DCEP后的货币流通形式则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按照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穆长春介绍,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跑到商业银行,只要下载、注册一个App,便可使用。

据了解,与取现金一样,未来商业银行对DCEP也会按照现行的现金管理规定,设置一定的门槛,以防在特殊情况下发生挤兑危机。

支付冲击

尽管激进的金融科技倡导者将中国央行DCEP看作是数字货币的保守路线。即便如此,有分析认为,DCEP的一小步也将带来巨变,尤其是支付清算市场。

支付领域的去现金缘起于货币电子化,而数字货币作为货币电子化的迭代者,被视为现金(纸币、硬币)支付的终结者。

“货币电子化与数字货币之间存在传承关系,电子货币转换更多是支付信息背后资金的流动,而数字货币则体现在货币体系的‘根’上,即M0数字化,M0结构将发生变化。”某数字货币研究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此前,某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表达了自己对现金的观点:现金不应只包括纸质现金,还应包括央行认可的所有支付机构发行的支付工具。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流通中货币(M0)余额7.34万亿元,同比增长4.7%,当月净回笼现金734亿元。

虽然,金融领域定义的现金M0呈现增长态势,而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对于现金的理解,显然是有差异的,后者更多认为,现金就是纸币和硬币。而随着二维码支付的兴起,百姓生活中对纸币和硬币的使用显然在急剧下降,银行网点现金业务显著衰减,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实现“无现金”出游。

其中,支付宝、财付通仍保持绝对垄断,两巨头占据约93%市场份额,其他机构抢占不到7%的市场份额。

未来,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能否改变当前的支付格局?

央行数字货币的功能和属性与纸钞完全一致,被翻译为“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意思是,与纸钞支付类似,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支付路径体现为:支付双方手机均安有DCEP数字钱包,即便没有网络,只要保持开机状态(电量充足),两个手机碰一碰就可以完成货币转账,而且并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卡。不过,手机持有人如果向数字钱包充钱,或者从数字钱包提取资金,依然还需要绑定银行账户。

央行数字货币的另一大优点还体现在自然灾害发生之时,穆举例,比如大的地震切断通信,进而阻断电子支付,就只剩两种支付手段:一个是纸钞,一个是央行数字货币——不需要网络的“双离线支付”。

刘晓春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会对现有支付格局产生什么影响,要看央行数字货币在现实中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在哪些领域或场景更适合使用。实际上,数字货币并不是在需求基础上产生的,这和支付宝不同。虽然中本聪最初的目的是想为网上交易提供一种像现金一样的支付手段,但比特币从产生之初就偏离了这个初心。这之后所有关于数字货币的设想,都是从技术本身推演的。

全球示范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日前在中国财经杂志第十七届《财经》年度经济展望会上表示,各国中央银行没有必要发行数字货币。他讲道,“各国货币是由主权信用支撑的,这是其他组织无法提供的。美国的基本主权信用远远超出了Facebook的想象。”

同时,格林斯潘也指出,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并非是经济领域的话题,更多是一个政治领域的话题。

但是,全球主要的央行都在研发数字货币。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区块链研究中心今年初发布的研究报告梳理了各国央行关于数字货币的研究现状。在25家央行中,计划推出CBDC(法定数字货币)的央行有7家,探索中9家,已发行6家,暂不考虑3家。

报告指出,目前来看,多数发达国家央行是出于避免私人支付公司垄断而考虑发行数字货币,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多因为金融普惠、突破制裁等。

公开报道显示,突尼斯近日宣布推出本国货币Dinar(第纳尔)的数字版本“E-Dinar”,或成为全球第一个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国家。目前“E-dinar”已经正式启动测试。

同时,欧洲央行高级官员日前表示,由欧洲央行支持的数字货币的可行性研究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取得进展,但此项目面临挑战,而且是长期的。

近日,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欧洲议会ECON委员会上表示,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将允许公民在日常交易中直接使用中央银行的货币。但是,根据其设计,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带来风险。例如,它们可以改变实施货币政策以及改变货币政策传递给实体经济的方式。它们也可能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运作及其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及其优化设计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分析。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更安全、创新和集成的欧元支付。这也将会使欧元区的所有人受益,并强化欧元的国际影响力。

在微观层面上,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数字货币能够实现点对点交易,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进而可以降低企业杠杆率(资产负债比率)。

在宏观上,“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是有利的,因为这种测算更精准”。接近央行人士说道。不排除未来货币政策框架会改变,因为原来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是建立在不可预期的基础上,各个环节渗漏比较多,扭曲比较多,反馈比较慢。而数字货币会让操作更精准,信息更透明,反馈更加及时,需求更准确。不过,央行两个功能不可替代,最终清算地位和货币创造功能。

相对于民间数字货币,各国央行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被部分推崇者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通证通研究院发布报告称,未来数字主权将构成各国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数字主权将至少与金融主权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较早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有望在数字货币潮流中取得先发优势。同时,数字货币为央行提供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或帮助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及结构、流通速度等的测算更为精确,有助于提升央行货币地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黄奇帆表示,DCEP的意义在于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DCEP可以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最终决定因素是金融竞争力。”黄益平认为,未来国与国之间的金融竞争,或将发生在数字金融领域,而数字货币也许就是这场新竞争的终极战场。掌握了全球性的数字货币,就能很大程度上拥有全球支付与货币体系的影响力。

数字货币本身真正的目标是减少现金的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印刷、存储、发行、回收等。但从目前的所有技术来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数字货币所面临的所有技术都不足够成熟。那么,在这个时候一些国家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更多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实验和摸索的积累。

“现阶段证明不了我行,但是可以证明我有。”上述资深技术解决方案人士分析,对于一些并不具备技术条件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推出数字货币更多是一种姿态或摸索。反观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必要性,一个是外部竞争压力,一个是央行创新的意愿。

从目前中国央行所公布的方案看,中国不仅在速度上走在了前列,在技术应用上也是最开放的。刘晓春表示,大多数机构包括监管机构,研究数字货币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而中国央行突破了这样的思维局限。如果只是基于区块链技术,那么,数字货币的使用就只能局限于区块链上,所谓的场景,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央行设计的数字货币,可以线上使用,也可以线下使用,连网络都可以不需要,何况区块链?所以,使用场景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曾表示,在较长时期内,数字货币和纸币将并存流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未来到银行取钱时,既可以选择兑换实物现金,也可以选择兑换数字货币。

1.捍卫国家货币主权,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央行数字货币的适时推出,是为了捍卫在Libra冲击下国家货币的主权地位。Facebook推出Libra之后,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各国都在积极讨论Libra对于自身主权货币的影响,总体而言,对于美元、欧元、英镑等主流货币而言,Libra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Libra将其纳入到一篮子货币进行进行资产配置,进一步增强其货币地位,另一方面,Libra的出现,可能形成全球范围内超主权货币,从而对传统交易结算货币造成影响;对于部分高通胀国家而言,Libra稳定币的吸引力将远远超过所在国主权货币,对于本土货币造成致命打击;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需要承受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未纳入Libra的一篮子货币中,因此会降低各国央行为人民币的储备需求,从而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在研发推出进程中处于世界前列,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闭环测试,或将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正式发布数字货币的央行。

一方面,根据ForexBonuses调查数据,我国非现金支付比例为56%,排名全球第六,其中了解移动支付的人口比例为77%,远超第二名俄罗斯(57%)和第三名德国(48%);另一方面,区块链数字货币随着电子货币在商业交易中占有率不断上升,为什么我国又要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呢?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电子货币KYC和AML成本较高,而央行数字货币能有效降低反洗钱成本。由于KYC和AML的审查程序繁杂,目前平均成本为50-60美元/人,且数据库需要定期更新。而央行数字货币在每次交易时,都将产生一个包含新的所有者信息的字符串,即便交易在用户层面是匿名性质的,也仍然可以找回单个CBDC单位的完整转移记录。因此,中央机构持续追踪每一个CBDC的信息,用户身份也可以与对应的个人钱包绑定,从而使其完全失去匿名性。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拟,央行数字货币能实现货币精准投放,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并未介入央行支付系统,对于其资金流向央行很难准备掌握和统计;另一方面,电子货币与纸币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是在进行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很少将这部分因素考虑在内,两个因素综合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从而导致金融风险的累积。对于央行数字货币来说,由于可以实时精准定位其流通渠道,因此在货币发行时可以实现精准投放、实时传导、前瞻指引以及逆周期调控,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2.数字货币行业发展概览

2.1数字货币发展历程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原始部落狩猎和采集时期至今,货币已历经了6个阶段:

(1)物物交换及一般等价物阶段:物物交换是货币的第一个历程,由于运输成本大、成交效率低等原因,贝壳等不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逐渐抽离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形成货币的原始形态;

(2)贵金属阶段:随着人类冶金技术的提升,货币形态自然而然向价值稳定的贵金属转换,这一历程在人类历史中占据了相当长的时期,受限于金属的质地不均、分割损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渐衍生出了由国家统一铸造和管理,以国家信誉为背书的金属铸币;

(3)纸币阶段: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易于携带的纸币迅速取代金属货币,并逐渐形成中心化现代金融体系,使得货币政策的实施成为可能;

(4)电子货币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货币逐渐向虚拟化过度,一方面信用卡、借记卡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也在生活中愈发普及,但其中心化的本质并未改变,只是传播媒介发生变化;

(5)数字货币阶段:近年来,纸币滥发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第三方支付频频爆出安全危机、再加上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等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其币值波动大、监管等因素影响,目前只在小范围进行流通,更趋向于投资工具而非支付手段。针对此现状,各界纷纷布局中心化体系下的数字货币,如Facebook发布Libra白皮书,各国央行也在加速研发中心化数字货币。

2.2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的区别

电子货币本质是法币的电子化,如银行卡、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其背靠政府信用,较纸质法币而言更为方便快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货币的流动性。电子货币、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的推出,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冲击,一方面,电子货币是通过电子网络发行并可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货币,这就使一国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力被打破,另一方面,电子货币的多样性会无形中削弱银行信贷的规模,也将使得银行赖以发展的基础发生动摇。

虚拟货币主要指网络运营商为了便于用户使用互联网服务而发行的,仅供网络企业内部使用的货币,如Q币,盛大币等。其信用保障主要来自于发行企业的信用,只支持法币到虚拟币的单项流通,这一特性决定了虚拟货币无法充当法币作为真实世界的支付手段。

数字货币包括加密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加密数字货币是一种使用密码学原理来确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单位创造的交易介质,可用于兑换法定货币,购买某些商品、服务或作为投资工具。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主要有以下特点:(1)交易成本低。与传统的银行转账、汇款等方式相比,数字货币交易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费用,因此适宜用作跨境支付;(2)交易速度快捷。数字货币并非由任何中心化机构发行,也不需要任何类似清算中心来处理数据,所以交易处理速度更快捷;(3)高度匿名性。交易双方可以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因此具有更高的匿名性;(4)货币数量固定。如比特币的总量为2100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央行也纷纷宣布将会推出基于国家信用、中心化的数字货币。2015年厄瓜多尔率先推出国家版数字货币,该举措不但能减少发行成本及增加便利性,还能让偏远地区无法拥有银行资源的民众也能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得金融服务,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在探讨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出于金融稳定的考虑大多暂不考虑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而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为了金融普惠、突破制裁等原因,纷纷对法定数字货币持支持态度。

2.3数字货币的技术基础——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种公共化、去中心化的账本技术,被认为是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未来,其应用领域涵盖金融、科技、经济、政治等领域。区块链中包含所有历史交易记录的清单,能够将账本主人和其历史及当前交易绑定在一起,具有集体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构建可编程的货币系统、金融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

2.4多因素共促数字货币发展

相较于纸币,数字货币能有效降低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成本。据测算,日本目前每年花在现金流通和管理方面的成本约为8万亿日元(约合5113亿元人民币),使用数字货币可以大大提高社会运转效率。一方面,能减少纸币的印制、运输、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伪造的假币和双花问题不会得到网络其他节点的认可,可大幅降低防伪成本,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数字货币还可以降低跨境交易的成本,增加资本流动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全球跨境贸易的发展。

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移动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307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50%,第三方支付虽然方便,但也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1)网络安全问题。第三方支付服务是基于开放的互联网为基础的,因此在系统运行方面面临着网络硬件安全、网络运行安全、数据传递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2)数据安全问题。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的是虚拟账户,也不像网上银行那样有"电子口令卡"、"U盾"等安全介质做保障。不法分子可能针对安全漏洞入侵中心系统盗取用户个人信息和储蓄资金。在银行卡盗刷渠道分布中,快捷支付占比65%,其中97%通过第三方支付盗刷。(3)破产风险。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属于非金融机构,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一旦公司出现破产等情形,则可能引发剧烈的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导致其他的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

数字货币使用场景愈加丰富,用户接受度不断增长。据Coinmap数据显示,全球共有15355个商家接受比特币支付,这些商家大多位于北美、欧盟等较为发达国际和地区,受经济不稳定影响的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的商家数量也在增加,目前主要包括购物消费、工资支付、交通出行、旅游外出、外卖结算、学费支付等落地场景。虽然就总人口而言,数字货币的使用人群仍占小部分,但是其使用人数在不断增长,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10个国家的使用率超过10%。

3.主流加密数字货币介绍

3.1加密数字货币蓬勃发展

加密货币的诞生源于对电子支付行业的革新,旨在搭建去中心化、个人对个人的电子货币体系。2008年11月,一份署名中本聪的论文被发表在网络上,其标题为《比特币:对等网络电子现金系统》,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使用对等网络来创造一种"不需依赖信任的电子交易系统";2009年1月,比特币网络上线,推出了第一个开源的比特币客户端软件,中本聪使用该软件对第一个比特币"区块"进行"采矿",并获得了第一批的50个比特币;其后,加密货币体系实现飞速发展,一方面,加密货币的市值不断增长,2017年12月,比特币交易价格首次突破15000美元,市值达2561亿美元;另一方面,加密货币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以太坊、瑞波币、稳定币USDT、Libra等数字货币也接连发布。

比特币地位仍稳居第一,市占率超过70%,以太坊和瑞波币市值均突破百亿美元。自2009年第一枚比特币诞生至今,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加密货币行业也经历了飞速发展。据CoinMarketCap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650种加密货币,截至2019年9月8日,加密货币总市值为2678.7亿美元,市场总交易额为526.3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市值占比70.4%,市值为1885亿美元,而ETH(以太坊)和XRP(瑞波币)市值分别为192和112亿元。

从加密数字货币承载的业务和应用场景来看,其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为支持自由交易而搭建的虚拟货币网络。以比特币为代表的P2P电子现金系统,如BitcoinCash(BCH),Litecoin(LTC),Dash(DASH),Monero(XMR)等;(2)去中心化应用平台。以Ethereum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基础服务运行平台,如Ethereum(ETH),Cardano(ADA),NEO(NEO),EOS(EOS)等;(3)为特定业务、应用场景设计的垂直领域的去中心化网络。以Ripple为代表的为了在垂直业务领域应用而做了某些特殊设计实现的、专用的去中心化网络,如Ripple(XRP),IOTA(IOT),NEM(XEM)等。

3.2比特币——从支付手段到投资工具演变

为了对抗央行信用失信和银行信贷泡沫,2009年去中心化货币比特币横空出世。比特币最初源于其设计者中本聪的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对等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在论文中针对第三方平台的不透明、不可控、花费高的缺点,中本聪提出了比特币的构想,即一种基于P2P技术的无记名资产,允许支付款项通过网络直接转让到目标账户,而不必经由第三方金融机构操作。

比特币从网络数字代码逐渐发展成如今可以与法币交易的加密货币,总共经历了三次大跃变:

第一次共识:不具备购买能力的新兴技术。2010年,中本聪在世界级电脑发烧友的网站,发布了比特币计划,而后某位程序员改进了比特币源代码,并在网络上使用了自已的真实身份发起了一次大赠送的活动,让更多人接触到了比特币;

第二次共识:具有一定购买力,不受制于各国政府的监管,可以在全球自由流通的数字货币,甚至可以避免税收,进行黑色交易的支付手段,但还不到"黄金"的地步。在这一阶段,比特币被越来越多得用于线下交易,2012年10月,BitPay发布报告说,全球超过1000家商户通过他们的支付系统来接收比特币的付款,同时期,匿名毒品网站丝绸之路的兴起、委内瑞拉等通胀严重国家的居民通过比特币进行资产保值的举措、硅谷大佬对于比特币的资产配置都为比特币的迅速普及推波助澜;

第三次共识:被封为数字黄金,逐渐成为一种投资工具。一方面,比特币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2017年,日本有20多万家商户开始接收比特币作为一种合法的支付手段;另一方面,由于"无涨跌幅限制,可以24小时交易"等特点,比特币很适合用作投机炒作,2017年3月,一枚比特币的价格首次超过一盎司的黄金,截至2017年底,比特币交易价格首次突破15000美元,市值达2561亿美元。

3.3以太坊(ETH)——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

以智能合约为例,作为以太坊虚拟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合约上的所有条款都是由计算机代码评估和执行的,这使得它无需任何信用背书,而智能合约的任何计算能力都是通过ETH作为资源进行支付,由以太坊上的节点进行提供。以房屋租赁合同为例,A需要向B支付房租以获得房屋使用权,在智能合约中,若A拖欠房租,智能合约会直接将没有按时付款的A锁在房子外面。

以太坊不仅是一个开发平台,还逐渐成为一个应用市场,在以太坊平台上,第三方开发者为普通用户开发的去中心化应用逐渐增多,开发者和用户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在以太坊主要部署了三类应用,一类是金融应用,如管理代币和合约;一类是半金融应用,如为解决计算问题而设的自我强制悬赏;还有一类是非金融类应用,如在线投票。在未来,任何重视信任、安全、永恒的环境都可能会涉及以太坊的技术,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场景。

3.4瑞波币(XRP)——搭建高效的全球支付体系

全球支付交易中往往存在手续繁琐、速度缓慢、费用高昂等问题,目前在跨境支付中最常用的是1974年推出的SWIFT银行结算系统,但是其仍需要3-5个工作日的审核流程以及高额的手续费用。针对这一现状,2012年,ChrisLarsen和JedMcCaleb联合成立了OpenCoin公司,推出瑞波(Ripple)项目,以瑞波币(XRP)作为中间桥接货币以构建便捷、低廉的全球支付网络。

瑞波币具有以下三点核心特征:

(2)总量固定,通过损毁的通缩模型稳定币值。上线之初,总量为1000亿个的瑞波币(XRP)就已经全部产出。其中,创始人保留了200亿个,剩下的800亿个全部归公司运营出售。使用瑞波(Ripple)网络交易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每笔交易最低0.00001XRP),这些手续费不是奖励给验证交易的节点或是返回到系统账户,而是直接销毁。所以,使用瑞波(Ripple)网络交易的人越多,销毁的瑞波币(XRP)也越多,通过这种销毁的通缩模型,让瑞波币(XRP)升值。

(3)允许跨支付系统使用,目前已有超过200个机构用户。与比特币截然不同,瑞波币允许在不同货币甚至不同支付系统之间的结算付款,它实质上是一个全球结算网络,为美元、比特币、欧元、英镑或任何其他价值单位(比如飞行里程、大宗商品)提供服务。桑坦德银行(Santander)、美国银行美林(BankofAmericaMerrillLynch)、瑞银(UBS)和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等银行已经在使用这种技术。

3.5现有加密数字货币的缺陷

虽然加密数字货币体系正在迅速发展,但是受制于种种缺陷,未能对传统货币体系造成较大冲击。

现有的数字货币币值不稳定,趋向于投机工具而非支付手段。最初一个比特币的价值不足14美分,2013年底交易价格突破1000美元,2017年底交易价格突破10000美元,以太坊也从16年的10美元左右的交易价格上升至突破1000美元,由于价值波动过大,数字货币虽然具有货币价值储藏的职能,但却不能很好地履行交换媒介以及支付手段的职能。

为了克服比特币等货币币值波动大的特点,USDT等稳定币应运而生,但仍具有诸多缺陷。USDT自诞生时即严格遵守1:1的保证金制度,每发行一枚USDT币,其账户就会增加1美元的资金储备,并且USDT可以随时兑换美元,这种锚定美元的发行机制奠定了其在数字货币稳定币领域的头把交椅。但是由于USDT母公司Tether的美元储备账户并不透明,且Tether与全球大型比特币交易平台Bitfinex具有关联方关系,或致使USDT具有超发以及价格操纵风险,稳定币自身信任危机不断。

4.Libra——"Globalcoin"即将来袭

4.1Libra驱动力——契合Facebook业务转型需求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重磅推出Libra白皮书。在白皮书中,Libra被定义为一种稳定的数字货币,拥有包括一篮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在内的真实资产作为储备,正式的Libra区块链将于2020年推出。Libra的发布,对Facebook而言有以下两点重要意义:

(1)Libra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使用,有利于Facebook解决一直以来面临的数据泄露问题。

由于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的问题,Facebook面临来自公众和监管的双重压力。2016年CambridgeAnalytica数据泄露事件中受影响的用户数有8700万,该数据分析公司与特朗普大选、英国脱欧的竞选团队均有合作,事件发生以后,Facebook的股价大跌,市值蒸发超过700亿美元,事后又面临50亿美元的监管罚款。随着监管趋严以及公众对隐私的日益看重,Facebook传统的用户数据保护手段或难以为继,而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开放等特点,能够解决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数据确权问题。

(2)Libra是Facebook业务转型的重要布局,通过建立生态的方式为Facebook带来更多业务可能性。

Facebook一直在积极寻求业务转型,但却接连受挫,至今仍然没有打开新兴战略业务通道。

早在2007年,Facebook就曾与商务平台Oodle联合推出了名为Marketplace的应用程序,着重于熟人间的二手业务开展,但是由于业务迟迟无法顺利开展,2009年,Marketplace的控制权被全权转移至Oodle,2014年,这一应用被关闭,2016年,Facebook重新推出此项目,但提供交易平台,并不支持收付款以及物流服务;

2018年至今,Facebook致力于数字货币业务转型,并在2019年正式推出Libra白皮书。

Libra的发布,一方面,有利于Facebook拓展业务边界。据统计,全球仍有17亿成年人未接触到金融系统,无法享受传统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Libra的推出,有助于激活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组成的长尾市场,Facebook也将从此占据另一个更大规模、更高频使用的平台;另一方面,Libra组建协会的管理模式,纳入了众多行业的头部企业,能进一步丰富Facebook的业务生态。

4.2Libra的概况

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具体而言,其由三部分组成:

(1)建立在安全、可扩展和可靠的区块链基础上。

首先,Libra采用独特的Move编程语言实现自定义交易逻辑和"智能合约",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Move语言中每个资源只有唯一的所有者,资源只能花费一次,并限制创建新资源,从而规避数字资产被复制的可能性;可自动验证交易是否满足特定属性,确保区块链的安全性;通过减轻关键交易代码开发难度,从而可靠地执行Libra生态系统的管理政策,例如对Libra货币和验证者节点网络的管理。

其次,采用拜占庭容错(BFT)共识机制,防止节点破坏导致整体网络瘫痪的可能性。在BFT机制下,因为即使某些验证者节点(最多三分之一的网络)被破坏或发生故障,BFT共识协议的设计也能够确保网络正常运行。相较于POW等共识机制,BFT共识协议还可实现高交易处理量、低延迟和更高能效的共识方法。

(2)以赋予其内在价值的资产储备为后盾。

不同于稳定币USDT,Libra通过挂钩一系列低波动性资产,包括由稳定且信誉良好的法币和政府货币证券,以规避单一货币变动造成币值不稳定的现象,根据最新Libra听证会显示,一篮子货币最初可能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新加坡元,其中一半储备金将会是美元。

(3)由独立的Libra协会治理,该协会的任务是促进此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

目前共有28名初始成员,包括支付、电信、区块链等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后续将会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Libra协会的创始人数量将达到100个左右。

协会的成员系统由运作Libra区块链的验证者节点网络构成,每名创始成员需购买至少1000万美元Libra以获得一定的投票权,为避免权力过度化集中,单个创始成员只能代表理事会中的1票或总票数的1%(以较大者为准),任何成员不得通过并购其他企业加大投票份额,所有重大决策都需要三分之二的成员投票表决通过。

4.3Libra具有多方面优良特性

相较于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加密货币,Libra有如下特性:

就发行主体方面,Libra通过中心化的协会进行治理。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均存在单一的发行主体,可能会导致权利滥用的问题,而加密货币则完全无发行主体,是非中心化的货币。

就使用范围方面,Libra=加密货币>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与加密货币类似,Libra是面临全球发行的无国界数字货币,其以Facebook数十亿人的用户数为基础,逐步扩大使用范围,而电子货币的使用范围通过局限于一国之内,虚拟货币则仅限于网络企业内部。

就发行数量方面,Libra数量无上限。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发行数量由发行主体决定,一般不限,而加密货币则通常有一定数量限制,如比特币上限为2100万枚。

就信用保障方面,电子货币>Libra>虚拟货币>加密货币(除稳定币以外)。Libra的信用保障与稳定币USDT类似,通过100%挂钩一篮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等资产,提供强有力的信用背书。相较而言,电子货币基于国家信用,虚拟货币基于公司信用,而加密货币完全无信用背书。

就交易安全方面,Libra>加密货币>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由于存在中心化的系统,因此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而Libra在加密货币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更有效地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

4.4Libra应用场景

Libra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广泛的应用场景,除了提供方便低廉的跨境转账服务以外,还包括生态内众多消费巨头的快捷支付服务,以及新金融生态的搭建。

应用场景一——跨境转账

随着移民和留学生数量稳定增长,跨境电商规模持续加大,全球跨境转账需求也不断增加,根据麦肯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跨境营收规模为2063亿美元,占总支付市场的10.6%。目前银行电汇普遍采用SWIFT公司作为中介,其优点在于手续费有上限,适合大额汇款,且收款人只需持身份证明和汇款密码即可完成收款,但是存在手续费高昂且转账流程缓慢的问题,更不适用于非洲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Libra继承了加密货币快速跨境转账、手续费低廉等特性,且Facebook在全球庞大的用户基础有利于其个人跨境支付业务领域的顺利展开,未来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应用场景二——境内支付

应用场景三——新金融生态

4.5Libra的潜在缺陷

Libra的设计框架决定了其面临包括监管、超发、外汇等多方面风险,甚至可能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

用户需要承受外汇风险而不享受资产收益。在Libra白皮书中提到:"随着标的资产的价值波动,以任何当地货币计价的Libra价值也可能会随之波动,"因此随着一篮子货币浮动利率的变动,用户所持Libra价值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但同时,由于Libra采用双代币机制,LIT持有者仅为Libra协会成员,因此用户无法获得Libra资产储备所带来的投资收益。

5.数字票据平台将成为央行数字货币首个试验场

5.1央行数字货币的特性

我国央行CBDC,是建立在"一币两库三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可控匿名的原则和100%的准备金机制,实现对于M0的逐渐替代,最终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数字货币。

(1)坚持中心化管理模式。不同于由分散的委员会管理的Libra或者大多数加密货币,央行对CBDC拥有绝对的控制权。通过这种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第一,使得CBDC拥有与法币一样的最终法偿性;第二,中心化管理模式能维持币值的相对稳定,以便于数字货币更好地行使货币的支付职能;另一方面,中心化管理模式能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

(2)采用二元运营体系。央行发行CBDC的模式与纸币发行模式一样,都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也就是说,央行通过商业银行向公众发行CBDC,商业银行将向公众提供存取等服务,并与央行一同维护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行。

采用双层运营体系,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可以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创新。商业银行IT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成熟,系统的处理能力较强,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机构可以进行密切合作,不预设技术路线,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共同开发共同运行;第二,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人民银行已开发运营的很多支付清算体系、支付系统都是面对金融机构的。但是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要直接面对公众,如此大体量的客户需求可能会造成商业风险和操作风险过度集中;第三,使用单层运营架构可能会导致"金融脱媒"的现象。央行数字货币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相比,前者在央行信用背书情况下,竞争力优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会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增加商业银行对同业市场的依赖。这种情况下会抬高资金价格,增加社会融资成本,损害实体经济。

(3)建立在"一币两库三中心"的基础上。除了央行为唯一发布机构以外,两库指的是中央银行发行库与商业银行的银行库,包括流通市场上的CBDC用户数字货币钱包;三中心是指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认证中心主要负责央行对法定数字货币机构及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是系统安全的基础组件,同时也是可控匿名设计的重要环节;登记中心主要负责记录法定数字货币及对应用户身份,完成权属登记,并记录流水,完成法定数字货币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登记;大数据分析中心主要负责主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客户交易行为,保障数字货币交易安全、规避风险,防范黑市洗钱、恐怖融资、欺诈交易等违法行为。

(4)数字货币属于M0的范畴。由于第三方支付的广泛运用,M1和M2的流转效率已经很高,相较之下,M0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的风险,且现有的电子货币与银行账户存在紧耦合的关系,不能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所以现有的电子支付其实并不能完全取代M0。

(5)100%准备金系统。与传统银行系统采用的"部分准备金"体系不同,CBDC将要求金融机构保持100%的准备金率。因此,CBDC将不会有任何衍生存款或者货币乘数效应。

(6)采用"松耦合"设计,实现可控匿名。在央行数字货币的第一层运营体系中,实名制机构将需要注册;在第二层运营体系中,用户层面的转让将匿名。通过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追溯数字货币,在维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同时,也能降低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的概率。

(7)区块链技术是可选项之一,可能通过多种技术的混合架构保障高效的交易性能。央行官员希望第二层网络支持CBDC实现达到"每秒至少300,000笔交易"交易性能的目标。截止目前,并无任何区块链达到和目标要求一样高的性能。但是,这一交易速度有可能会通过"链下撮合、链上清算"的机制或者其它升级改进措施,如分片或者侧链得到实现。

5.2实际应用——数字票据平台

票据市场是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在流动性不足时,企业可通过签发商业票据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的银行承兑汇票中大约有2/3为中小企业签发,票据市场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票据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中央银行在此基础上开展再贴现业务,并通过调整再贴现率进行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

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两种形式。纸质票据依托于票据本身,必须在票据上加盖印章后才能进行流通,但是存在一票两押、伪造清单和瑕疵票据的套现等问题;电子票据是纸质票据的电子化,依托于央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产生效用,相较于纸质票据,电子票据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也存在着中心化总分重复记账、流通局限性、安全监管等一系列问题。相较于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数字票据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系统的搭建和数据存储将越过中心服务器,达到去中心化的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成本优化,降低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优化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中心化系统导致的风险,比如服务器崩溃或黑客入侵等。

(3)智能合约的存在使得数字票据的具备了限制性和可控性。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在交易一开始,就可以把数字票据预先的到期赎回等机制以代码的形式写入智能合约,使得交易流程自动运作,也可以防止违约风险的存在。

基于数字票据的种种优势,2016年7月,央行启动了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研发工作,决定使用数字票据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应用场景;2018年1月,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成功上线试运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杭州银行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顺利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实验性生产系统的成功上线试运行实现了数字票据的突破性进展,对于票据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项目集合了诸多前沿科技亮点,包括数字货币、区块链、数字票据、智能合约等,自主创新研发了符合数字票据和数字货币等金融业务场景特点的底层联盟链,并在传统区块链技术基础上,对隐私保护、安全加密等设计了创新机制。在吸收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等分布式技术优点的基础上,也针对其缺点和不适用性进行了特殊改造,解决了传统区块链智能合约不易升级,以及升级后繁重的历史数据迁移等问题。

未来,数字票据的应用场景主要在于搭建中小企业的信任平台,加强其贸易合作。通过构造托管于智能合约的票据池,实现实时支付、融资和清算等,不仅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由于业务上的透明性和自动交易机制,可大大降低交易风险。

THE END
1.银行为什么要关闭贵金属业务摘要:银行关闭贵金属交易根本原因是贵金属价格波动在加大,银行根据风险充分考虑停止了贵金属的开户,贵金属一直都是最佳避险工具,贵金属是不存在涨跌幅限制的,当全球经济处在复苏阶段时,贵金属的波动就会加大。 银行关闭贵金属交易根本原因是贵金属价格波动在加大,银行根据风险充分考虑停止了贵金属的开户,贵金属一直都是https://www.wtkj.com/46fcysvg.html
2.多家银行调高实物黄金投资风险等级黄金定投门槛再升此外,多家银行上调了黄金投资产品的起投金额。例如,招商银行将黄金账户活期买入起点及定投起点从1克/600元调整为1克/650元,工商银行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从550元上调至650元,交通银行贵金属钱包和黄金定投业务的交易起点金额由600元调整至700元。部分银行如招商银行年内已第二次上调起投门槛。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41129/47675048.html
3.四大行恢复贵金属交易(工行恢复贵金属交易)截至5月18日,工行、农行、中行、交行三家银行代理行和上海银行两大行都宣布暂停贵金属交易。此后工行、农行、交行三家银行先后暂停贵金属交易业务,并表示由于监管原因无法行权(交易系统关闭后无法开通),暂停贵金属交易业务。 6月18日工行暂停贵金属交易业务,10月19日起暂停贵金属交易业务,27日起暂停贵金属交易业务,26https://www.wpmee.com/31018.html
4.四大行恢复贵金属交易[有帮助]您好,这个暂时是不会恢复的哈,没有银行恢复贵金属交易。贵金属交易指投资者对贵金属市场看好时,低买https://licai.cofool.com/ask/qa_1416072_1_2.html
5.四大行恢复贵金属交易了吗?白银td交易时间是什么时候?四大行恢复贵金属交易了吗? 白银td交易时间是什么时候? 白银td交易时间是什么时候? 白银td交易时间为: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市时间(北京时间)早市:9:00-11:30(周一早市时间08:50-11:30),午市:13:30-15:30,夜市:20:50-02:30(周五无夜市)。白银t+d也叫白银td,也可称白银延期交易,是上海黄金交易所2004年http://esports.cnbzol.com/esports/2023/0424/1360465.html
6.贵金属产品知识(精选6篇)客户在申请开办账户贵金属交易前,需认真阅读并承诺遵守《中国工商银行账户贵金属产品介绍》、《中国工商银行账户贵金属交易规则》等文件,充分了解账户贵金属产品的特点及相关风险;客户申请开办账户贵金属交易业务,须接受我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和投资交易类产品适合度评估,符合条件的方可开办。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x6la1jr.html
7.在我行贵金属商城上购买实物标准黄金金条不可以赎回。()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在我行贵金属商城上购买实物标准黄金金条不可以赎回。( )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https://www.shuashuati.com/ti/2c66a4c69dc34b95931c2864ebfd5f55.html?fm=bd089db43823576524306a3773de9d055a
8.四大行今日金条价购物资讯四大行今日金条价 1、具体以银行公布的数据为准,亚洲疑虑我们能更准时看到它的销量快报,仟家信牛年金条价格41价格,本文目录一览,委托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的合格黄金精炼企业铸造。 2、金条价格是不断变化的,黄金TD,6月16日中国银行金条价格今天多少一克,实物黄金是目前普通老百姓进行黄金投资的主要方式,从落今日四大银行https://www.lxshuo.com/news/129908.html
9.上海四大行总部(中心)纷纷落户陆家嘴上海市天津商会而四大行之一的工商银行,虽尚未明确成立上海总部,但目前包括工行票据营业部浦东分部、工行私人银行部、工行贵金属部等部门均已在浦东设立,实质上已建成“6+1”架构体系的事实上海总部。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异地商业银行有望在浦东设立分行级别的功能性专营机构。“http://www.shang.tj.cn/whjs/1060.html
10.关闭网上银行掌上银行渠道账户贵金属业务产品适合度评估及新版业5月10日,中国农行发布公告,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该行将于2021年5月15日起,关闭网上银行、掌上银行渠道账户贵金属业务产品适合度评估及新版业务协议、交易规则确认流程。 届时未完成产品适合度评估及新版业务协议、交易规则确认流程的客户新开仓交易受限,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http://gold.cnfol.com/hangyezixun/20210510/28864295.shtml
11.广东金融网(一)已关闭或已宣布破产。 (二)因终止而进入清算程序。 (三)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影响,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被投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对有前款规定情形的被投资金融机构资本投资的处理方法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计算未并表资本充足率,应当从各级资本中对应扣除其对符http://gdjr.gd.gov.cn/zcfg/hylx/yhl/content/mpost_1114125.html
12.10大贵金属交易平台投资在贵金属投资过程中,交易者作为重要的主体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决策,例如挑选合适的交易平台,根据市场中的行情变化采用正确的措施加以应对。交易者能够发挥的作用往往都是影响力巨大的,稍不留神就有可以错失良好的获利机会,不得不面对严重的经济亏损。同时交易平台也是贵金属交易的基础,那么人们要如何挑选靠谱正规的贵金属交https://m.gup163.com/post/103863.html
13.农行信用卡实用提额技巧!7篇(全文)授信额度可自助提额,单笔分期“样样行”也可以,不占信用额度,其背后的贷款是财智金,尊享财智金最高可以达到30万。 四大行信用卡 1、工行 工行提额任性,不按套路出牌,5000的卡可以一下子给你提到50000,刷星和贵金属理财等方式提额比较快,背后的贷款是工行新融借,后又推出了个融e借。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n9wc5rx.html
14.中国稀有金属的基金代码,2021稀有金属基金稀有金属3、想买金条四大行都可以,买到的金条卖出去好卖,卖给银行或者金店都可以,多少克的都有,去银行买不麻烦。中国四大行,工农建商。在四大行中,提供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中国银行的提供账户贵金属买卖,金、银、铂、钯,其中账户黄金业务可以按流程提取实物。其他三家银行提供的是实物黄金产品。http://bbs.bjdrj.com/post/60.html
15.中国建设银行自北京时间2022年8月15日(周一)7:00起,暂停账户贵金属业务黄金、白银的买入、转换交易及定投计划的设置与变更;暂停账户贵金属双向交易业务黄金、白银的空头开仓交易;已设置的账户黄金、账户白银、账户铂金定投计划将自动终止。客户相应业务原有持仓的卖出、空头平仓及暂停交易前的有效委托挂单不受影响。 http://ccb.com/chn/2022-07/18/article_2023063021475127893.shtml
16.前一段时间国家四大银行停止贵金属交易,商业银行跟进。这个信息没$中金黄金(SH600489)$前一段时间国家四大银行停止贵金属交易,商业银行跟进。这个信息没被很好地解读。防范风险当然是一方面,但市场总是有风险的,经营自由不会轻易被干预。除非可能存在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比如银行挤兑,贵金属暴涨暴跌。问题是贵金属暴跌并不会发生银行挤兑,只有一个可能,大家抛售纸币挤兑贵金属。目前的政https://xueqiu.com/1973388259/226739471
17.FXPlus外汇及贵金属交易账户投资涉及风险,而外汇/贵金属现行市价可能波动。您的外汇及贵金属交易内的仓盘价值可升亦可跌,有时更会出现显著升跌幅,甚至变成毫无价值。在最坏情况下,您可能蒙受重大或甚至无限亏损。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是您的交易对手方,并受香港金融管理局严格监管。概无保证您可就本行未能履行其付款责任获得保障。若您订立交易https://www.icbcasia.com/hk/sc/personal/investments/fx/fx-plus-fx-and-precious-metal-trading/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