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黄金价格迎来迅猛上涨。最近一周,现货黄金价格盘中最高至1981.20美元/盎司,一度突破2011年9月6日创下的1921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价。
今年以来,金价已涨近30%。自2015年年底现货黄金盘创出1046.4美元/盎司的阶段低点后,便进入上升周期,目前价格涨幅累计超过80%。
炒金热潮疯狂来袭。在黄金近年来的最高点位,大批投资者蜂拥入场。世界黄金协会统计,2020年上半年,黄金投资增加了11.6吨。上半年全球黄金ETF持仓增至3621吨,均刷新历史纪录。
金价大涨,国内众多投资者欲涌入黄金交易市场,多家银行却按下账户贵金属开仓交易的“暂停键”。7月2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出公告,警示金银交易风险。当天,中国工商银行发布通知称,将暂停账户铂金、账户钯金、账户贵金属指数全部产品的开仓交易。此后,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跟进,宣布暂停部分贵金属账户开仓交易。
在此情况下,黄金市场走势成为热点话题。
“当前黄金价格总体偏高,投资需理性慎重。”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张永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一轮金价暴涨主要受全球疫情与国际货币政策影响,涨势已超出预期。投资者如果把黄金作为长期投资,可考虑适当配置;如果做短线投资,现在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避险情绪高涨
2020年1~6月,国际黄金现货均价1645.4美元/盎司,同比增长25.9%,国内黄金现货均价369.1元/克,同比增长28.3%。
张永涛指出,此次全球范围内黄金价格大涨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特别是美国作为黄金交易大国,其股市波动和失业率增高等因素助推了黄金价格。此外,政治摩擦加剧、全球央行大放水、美元指数持续走低、通胀预期走高,均是这一波黄金上涨行情的推动因素。
“黄金的避险作用正在凸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贾晋京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受近期美国股市下跌和货币政策影响,有大量投资机构正在逃离美股,寻求避险资产,黄金正成为共同选择”。
世界黄金协会指出,当前的黄金涨势是由高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极低的实际利率和多头的疯狂加仓共同推动的,这些因素都跟黄金的投资需求有关。也正因如此,黄金的避险性质逐渐削弱,并且变得越来越像一种投机性质极重的风险资产。
“最近金价走势反复,加上部分国家疫情明显反弹,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波动性快速上升。”世界黄金协会在报告中指出,疫情暴发给资产配置带来了结构性转变,黄金市场如今变得空前拥挤,游资的进入加速了市场资本流动也加剧了价格的波动。
世界黄金协会研究部研究经理KrishanGopaul指出,如果将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的金条金币投资者总量相加,占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的43%。“这相当于2008年时西方市场对金条金币市场的投资需求情况。”
张永涛认为,未来黄金价格走势主要看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控制情况。如果疫情加重,金价还有可能上涨;如果疫情得到控制,金价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调。
金价还能涨吗?
现在入金还有机会吗?目前来看,金价看多情绪仍占主导。
7月下旬,多家机构纷纷上调黄金目标价格。国际上,花旗预计2020年黄金均价为每盎司1750美元。高盛上调12个月金价预估,至2300美元/盎司。瑞银将下半年黄金目标价上调至2000美元/盎司。国内,中信证券、民生证券等机构均维持黄金长期上行判断。中信证券已上调黄金目标价,至2100美元/盎司。
“从当前机构仓位情况来看,多仓仓位是远远多于空仓的。”贾晋京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说明机构投资者仍然看好黄金的上涨趋势”。
金价上涨,国内黄金市场交易也明显活跃。2020年1~6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双边3.38万吨,同比增长13.28%,成交额双边12.43万亿元,同比增长44.03%;上海期货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双边4.30万吨,同比增长42.48%,成交额双边15.40万亿元,同比增长74.17%。上半年,国内黄金ETF共增持10.76吨,6月末国内黄金ETF持有量达到55.47吨。
“中国黄金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增速非常快,不确定因素太多,风险也越来越大。”张永涛介绍,“近期上金所、多家银行发警告、暂停交易的措施,也是在给市场降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金价看涨的同时,现实中黄金的实物需求依然疲弱。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黄金总需求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至2076吨,而总供应量下降5.9%至2192吨。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增长陷入停滞,黄金价格高企以及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紧缩,上半年黄金饰品的需求下降了46%至572吨,工业用黄金需求也下降了13%至140吨。上半年,全球央行共购买了233吨黄金,比2019年的纪录水平下降39%,选择增加黄金储备的银行数量也减少了。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则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黄金产量、消费量双双同比下滑,国内原料黄金产量同期相比下降了5.87%至170.07吨,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323.29吨相比下降38.25%。其中,黄金首饰同比下降42.06%,金条及金币同比下降32.12%,工业及其他黄金产品同比下降25.16%。
澳新银行也指出,今年上半年,印度和中国黄金消费者的需求分别下降了55%和48%。因此,实物市场在2020年将出现1397吨的过剩。
对此,世界黄金协会市场分析师LouiseStreet认为,2020年初,消费者对黄金实物的需求受到疫情的残酷打击。接下来的六个月中,黄金零售市场可能还会保持低迷,但是疫情的不确定性意味着,黄金的避险地位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吸引投资者,金价可能还会出现与消费需求背离的涨势。
“目前黄金正处于新一轮上涨周期中,预计仍有上涨空间,但短期仍存在波动风险。”贾晋京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实物黄金的价格几乎一定是高于纸黄金价格的,实物黄金的避险价值和投资属性并不清晰,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