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购买金饰时,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标语及图片,一定要查看检测报告和标签。
周大福、周生生、周六福、金六福、周福生、周大生、周大发、周大金、周金生、六福珠宝……各种“周”“金”“福”“六”“大”“生”“发”排列组合,各种品牌让人眼花缭乱。
相信你也见过这些真真假假的大品牌,那么在政府监管部门抽检中表现如何呢?
黄白之物历来为人们所喜,近几年中国大妈抢购黄金频频上新闻,世界动荡不安,国际金价攀升,黄金产品销量更是同比增长30%以上,但各种品牌、产品鱼龙混杂也带来了各种问题。
其中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有限公司和上海黄金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黄金”饰品分别被检出12批次和9批次不达标,是抽检出现不达标情况较多的生产企业。
以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有限公司不达标抽检情况为例,2017年1月,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对全省部分地区流通领域的珠宝首饰商品进行了质量检测,发现12批次标称由“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黄金”饰品不达标,产品涉及足金和田玉吊坠、银999手镯、足金红宝石女戒、玉髓手镯等,不达标项目主要是珠宝玉石名称、标识、标签。
“周六福”被检出7批次不达标,标称由“周六福珠宝有限公司”生产。其中,2019年12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1批次标称“周六福”商标的金Au750钻石女戒的标识、标签项目不达标;2019年10月,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批次标称“周六福”商标的金Au750项链的标识项目不达标。2018年3月,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示,标称“周六福”商标的A货翡翠玉手镯、足金锆石耳饰不达标,涉及折射率、吸收光谱、命名、光性特征指标等。
1批次“周生生”饰品被检出不达标,标称由“周生生珠宝(佛山)有限公司”生产。2019年,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发现,周生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新百专柜)的足金挂坠的产品标识(标签)不达标。
名字类似的“周金生”也被检出1批次不达标。2021年4月,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1批次标称“周金生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生产的“周金生”S925银耳饰不达标,涉及项目为首饰产品标识。
其余金大福、老庙、老凤祥、潘多拉PANDORA、蒂芙尼等品牌不达标情况不再一一罗列和赘述。
这些大品牌为什么这么多批次不达标呢?主要涉及哪些指标?
根据2403批次不达标抽检数据,标签、印记、命名、含量、纯度、有害元素等指标不达标情况较突出。
黄金、珠宝饰品目前可参考的标准有:GB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GB/T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GB/T16553—2010《珠宝玉石鉴定》、GB/T16554—2010《钻石分级》、QB/T1690-2004《贵金属饰品质量测量允差的规定》等。
其中几个指标不达标情况较严重,主要是标识、命名、纯度和有害元素。
一、标签2065批次不达标,印记570批次不达标。
标识、标签问题历年来一直是贵金属及珠宝玉石饰品监督抽查中的常见问题,是问题出现频次最多的不达标项目。
标签,应包括饰品名称、质量、价格、贵金属纯度(含量)、产品标准编号和生产企业(或销售商)等。该项目不合格主要是无饰品名称、名称不规范、未注明材料或纯度、缺少产品标准编号等。例如没有标明贵金属材料的中文名称,例如标签标注“PT950”“G750”都是不达标的,应标注为“铂Pt950”和“金G750”。
印记,指的是打印或刻印在贵金属饰品上的永久性标识。该项目不合格主要是印记与标签不一致、印记不清晰、缺少厂家代号或纯度、材料及标注纯度不规范等。例如印记为“沪JY千足金”,标签却为“足金戒指”,印记应标为“足金”,印记与标签不一致。
其他标识物,指的是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的地址、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必要的中文警示说明等需标注的信息,如果产品缺少这些必要信息也是不达标的。
二、命名,831批次不达标。
GB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规定了贵金属饰品的命名规则,应包括饰品的纯度、材料、名称、品种等内容。
珠宝玉石鉴定和命名也有类似规定,项目不合格一般出现在低档宝石、人工宝石中。例如,标注为“锆石”的样品,实测为“合成立方氧化锆”;标注为“天然水晶”的样品,实测为“石榴石”。
一是可能因为价值较低,商家的重视程度不高,二是部分商家对所售产品及定名规则缺乏了解,混淆各类宝石名称,导致其无法对所售产品做出正确标识,三是商家故意用较高价值的产品来标注较低价值的产品,鱼目混珠,卖更高的价格来牟利。
三、贵金属含量,113批次不达标。纯度,75批次不达标。
贵金属饰品中的贵金属含量直接决定了其价值高低,贵金属(如金、银、铂和钯等)的含量越高,价值也越大。纯度指的是贵金属元素的最低质量含量,以贵金属的质量含量千分数计量。
例如如果产品标签为“千足金”,根据国家标准,金含量应≥999‰,如果产品标签为“足金”根据国家标准,金含量应≥990‰
四、质量,92批次不达标。
按照标准要求,金、铂、钯饰品及材料的称量值不大于500g,允差为±0.01g;银饰品及材料的称量值在不大于2000g时,银的质量负偏差应不大于0.1g。
如标称由潘多拉珠宝(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潘多拉PANDORA”牌银925串饰(总重量:5.4克),质量明示为5.4克,但实测只有4.89克,缺斤少两;又例如“足银999精品手镯”(总重量:25.67g)产品,质量明示为25.67克/g,实测为25.53克/g。
五、有害元素限量,62批次不达标。
作为长期直接与皮肤接触的首饰产品,国家标准对有害元素限量有严格要求。例如首饰产品的镀层镍释放量不合格。
有毒元素铅可通过皮肤接触、舔食、啃咬等途径进入人体内,不断蓄积,具有一定毒性,尤其对儿童危害大,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贫血,引发多动、听觉障碍、智力低下。建议家长最好不要给孩子长期佩戴饰品,一旦发现儿童与饰品的接触部位发生过敏、炎症,应停止佩戴,及时就医。
《消费者报道》建议
(1)警惕黄金饰品置换。
(2)警惕“一口价”黄金饰品。
“一口价”黄金因为其新颖的设计,近年来在部分消费者中颇受青睐。这种“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卖点是创意和工艺,在定价时,不同于传统的以克论价,而是按照设计和工艺精细程度,一口定价。其与传统的足金、24K、千足金首饰相比,不容易变形,但通常是硬金(纯度低),相同体积下重量要轻近一半,若折算成黄金以克论价,价格往往高于黄金市场价,对于有保值增值目的的消费者,显然是“不划算”的。保值目的,不建议购买“一口价”黄金饰品。
(3)认准标识和标准。
国家目前还未对黄金珠宝类贵金属饰品颁布三包规定,而部分商家、营业员对标识和标准要求知之甚少,甚至连最基本的要素都不清楚,甚至有商家将私下回收的产品经过简单再加工后,冒充正规厂家的大品牌进行销售。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标语及图片,要查看检测报告和标签,例如查看标签和印记是否有“足金”标识及厂家代号、材料等信息,索要销售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