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结硕果砥砺奋进谱新篇——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2018年地质调查项目部分成果摘要行业信息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2018年地质调查项目,多领域、跨行业,并以项目成果积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决战脱贫攻坚,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项目名称:湘鄂重金属高背景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风险评价

承担单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项目负责人:杨忠芳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重点区多手段联合,包括同位素示踪与测年、元素相态分析、悬浮物与河漫滩测量、大气干湿沉降物测量、矿物学定量与定性鉴定、遥感解释、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模拟实验等技术方法,对湘鄂重金属高背景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风险评价。

2.项目名称: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

承担单位: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项目负责人:张立海

3.项目名称:南方典型页岩气富集机理与综合评价参数体系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项目负责人:解习农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剖面测量、物探、钻探等技术方法,对南方典型地区开展页岩气富集机理与综合评价参数体系研究。

4.项目名称:洮河流域下游地质灾害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项目负责人:王立朝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野外综合调查、测量测绘、钻探槽探及无人机等技术方法,对洮河流域下游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提出了典型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编制了洮河流域下游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系列图件,为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查清了洮河流域下游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孕灾背景条件。(2)开展了巴谢河流域地貌演化与地质灾害成因机理专题研究,查明了巴谢河流域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和演化过程。(3)开展了不同比例尺下的黄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研究,探索了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中的应用。(4)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构建了黄土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总结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的技术流程。(5)在成果转化和有效服务方面,为开展国际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兰州市政府提供了地质灾害风险综合防控建议并被采纳,为临夏州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提供监理服务。

5.项目名称: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

项目负责人:董颖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评价研究等技术方法,对全国重要地质遗迹开展调查研究。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首轮全国地质遗迹摸底调查工作,为自然资源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国土空间规划、自然公园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为全域旅游、社会大众地学科普奠定基础和提供示范;基本摸清了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家底;建立了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和成果编制的标准体系,颁布了《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建立了地质遗迹数据库。(2)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创建了地质遗迹调查方法体系,探索了无人机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VR技术的使用,搭建了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在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积累了经验。(3)在成果转化和有效服务方面,为地质公园建设、地质遗迹保护、旅游开发、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府决策依据,在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成效显著。编制科普展板6块,地质遗迹宣传小册子4份,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1次。

6.项目名称:新疆叶城-乌恰地区综合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魏云杰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遥感解译及人工核查验证、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和地面调查等技术方法,对新疆叶城-乌恰地区开展了综合地质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解译地质灾害隐患遥感507处。(2)初步查清了塔县重点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初步提出了早期识别解译标志,为中巴经济走廊地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3)初步查清了伊宁县皮力青河流域地质灾害分布和成灾机理,初步提出了滑坡-泥石流的早期识别标志和风险评价方法,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4)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建立了堵溃型滑坡-泥石流链状灾害的成灾模式及早期识别方法。(5)在成果转化和有效服务方面,查明了新疆南疆莎车县达木斯八村二组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加强调(勘)查,进行立项的可行性论证。该调查报告已经被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

7.项目名称:准噶尔成矿带浅覆盖区铜多金属地质矿产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项目负责人:孟贵祥

项目概况:本项目以成矿系列理论和“双环两缘”控矿理论为指导,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重电磁测量、钻探、薄片研究等技术方法,对准噶尔成矿带浅覆盖区开展铜多金属地质矿产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在准噶尔北缘取得了3项基础地质新发现;在杜热一带浅覆盖区获取了3项基础地质矿产调查新成果;完成了环准噶尔成矿带基础地质图修编。(2)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在恰特卡尔、乌伦布拉克和杜热一带划分重要铜多金属成矿预测区6处;圈定找矿靶区16处;提交重要铜多金属矿产地2处。(3)在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进步方面,系统总结了浅覆盖区隐伏矿床(体)定位预测技术;重点探索和总结了浅覆盖区1∶5万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基岩地质填图技术中重要的3种探测和解译技术。(4)在成果转化与有效服务方面,积极推进地调成果与省地勘基金有效衔接,协助4项地方地勘基金项目的申请及开展,支撑成果申报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8.项目名称:钦杭结合带及邻区深部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严加永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等技术方法,对钦杭结合带及邻区开展深部地质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形成了覆盖钦杭结合带及邻区的宽频地震、大地电磁阵列网和区域卫星重磁网,积累了海量深部探测数据。(2)识别和厘定了江南造山带边界,计算出华南地区岩石圈深度、MOHO面、居里面、磁性基底、均衡异常等主要垂向结构界面,阐明了各圈层结构特征及其与构造、矿产资源分布对应关系,提出了钦杭东段新元古以来“多板块”汇聚的构造演化认识。(3)雪峰山科学钻先导孔发现了牛蹄塘组厚层优质烃源岩和具有利用价值的承压热水层。(4)建立了赣东北朱溪外围三维地质模型,刻画了隐伏岩体、推覆体等主要地质体的三维分布特征,圈定了3处找矿远景区,预测了5处找矿有利区。(5)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形成了卫星重力数据的球坐标解算流程,深化了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变密度界面反演等技术。形成了一套深反射地震、大地电磁和宽频地震的工作流程和方法。(6)在成果转化和有效服务方面,为当地脱贫攻坚、发展经济提供了有效服务。

9.项目名称:珠江下游及浙江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应用示范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周国华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地球化学等技术方法,对珠江下游及浙江开展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应用示范。

10.项目名称:南方地区构造演化控制页岩气形成与分布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王宗秀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等技术方法,对南方川东-武陵、湘中地区开展构造演化控制页岩气形成与分布研究工作。以构造改造为主线,详细厘定构造改造过程、改造样式,分析构造改造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及页岩气有利保存(富集)构造条件,评价页岩气的构造保存特征。

11.项目名称: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

项目负责人:谭成轩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物理、钻探、槽探、土力学测试、数字模拟等技术方法,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开展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重点调查了张家口地区、雄安新区和北京顺义地区关键构造部位主要隐伏活动断裂空间展布、第四纪活动特征以及构造应力场背景。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支撑服务雄安新区地质安全评价。(2)初步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分区,利于重大工程规划建设。(3)有效支撑服务了京张高铁及2022年冬奥会场区规划建设。(4)雄安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表明区域地质构造稳定,适宜工程建设,建议雄安新区及重大工程抗震设防烈度由原Ⅶ度调整至Ⅷ度。(5)京张高铁八达岭深埋隧道地应力测量与岩爆危险性预测支撑服务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科学施工与安全运营。(6)太行山东缘十渡泥石流沟极端降雨条件下洪水泥石流灾害效应模拟研究为南水北调中线、京昆高速等重大工程及密集城镇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7)探索形成平原覆盖区隐伏活动断裂“地面调查、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工程地质钻探验证、构造应力场分析、物理模型实验及三维数值模拟”调查评价方法技术体系。

12.项目名称:泛珠三角地区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

项目负责人:胡道功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野外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地应力测量、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泛珠三角地区开展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在琼东北首次发现榴辉岩-高压麻粒岩岩石组合,为揭示泛珠三角地区地震构造背景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证据。(2)编制了江东新区及邻区1∶25万活动构造图及重要活动构造带1∶5万活动构造图。(3)编制了泛珠三角地区1∶100万活动构造图。(4)建立了琼北马袅-铺前断裂带地应力监测台站,获得了东寨港地区地应力参数。(5)总结出一套海岸带和第四纪火山岩区活动断裂调查技术方法。(6)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主要是揭示了泛珠三角地区区域地震构造背景,探索了火山活动区活动断裂调查与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总结了第四纪火山岩区和海陆过渡带活动构造编图方法。

13.项目名称:全国海陆成矿图件编制更新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裴荣富

项目概况:本项目通过收集编图资料、采集矿床数据、分工合作,开展全国海陆成矿图件编图研究工作。

14.项目名称:青海大场金矿矿集区技术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陈晓青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地面路线调查、物化探等技术方法,对青海大场金矿矿集区开展了资源潜力调查、1∶5万环境地质调查、环境现状评价及资源可利用调查评价等工作。

15.项目名称:东南沿海厦门-琼北地区地热资源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甘浩男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深部物探、地热钻探等技术方法,对东南沿海厦门-琼北地区开展地热资源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基本查明东南沿海重点地区地热地质条件,探明了重点区隐伏岩浆岩体空间分布与岩石组合特征。(2)初步圈定了东南沿海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靶区,评价了重点区干热岩资源潜力。(3)提出了赣南连片贫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编制了《干热岩地质勘查规程(送审稿)》,优化了高温硬岩钻探工艺。

16.项目名称:滹沱河-滏阳河流域平原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

项目编码:郝奇琛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地质调查、遥感解译、物化探、钻探及测试分析、评价研究等技术方法,对滹沱河—滏阳河流域平原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

17.项目名称:滦河中下游地球关键带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马荣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浅钻、物化探等技术方法,对滦河中下游地球关键带开展地质调查工作。

18.项目名称:神东-晋东大型煤炭基地1∶5万水文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李向全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野外实地调查、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抽水试验等技术方法,对神东—晋东大型煤炭基地开展了1∶5万水文地质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在解决资源、环境重大问题方面:在煤炭基地含水层结构和地下水赋存规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认识;查明了采煤条件下煤炭基地含水层结构变异及地下水补径排变化特征,揭示了岩溶大泉衰减的水资源破坏机制;分析了不同类型煤炭基地地质环境演化综合模式。(2)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煤炭基地蓄水构造类型,丰富了基岩地下水理论;建立了不同类型煤炭基地采煤驱动下地下水循环模式,揭示了人类活动强烈扰动下的区域地下水循环机制;建立了煤炭基地含水层保护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为含水层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3)在成果转化和有效服务方面,修订国标2项,编制行标1项;解决了6.32万人饮水困难问题,为超过36.38万人提供了饮用水源保障。

19.项目名称:太行山前松散含水层多源污染水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黄冠星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现场调查访问、水土样品检测、水文地质钻探、遥感解译、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同位素技术、微生物指示性指标监测技术、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检测技术、地下水水质实时在线监测技术以及地下水水质模拟预测等技术方法,对太行山前松散含水层开展多源污染水质调查。

20.项目名称:湘西鄂东皖北地区岩溶塌陷1∶5万环境地质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雷明堂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地质测量、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湘西鄂东皖北地区岩溶塌陷地区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

21.项目名称:湘江上游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苏春田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3S技术、野外调查、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湘江上游岩溶流域开展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完成10个1∶5万图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查明了区内岩溶发育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布规律、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质量现状以及地下水污染等基本状况。(2)针对区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着重发掘具有高经济效益的热水、矿泉水、洞穴开发等。(3)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主要是研究了新田县大型富锶矿泉水田地下水地球化学循环机理,构建了典型岩溶地下河管道—裂隙双重介质数值模型。(4)在成果转化和有效服务方面,湖南新田县发现的大型富锶矿泉水田,新田县政府成功招商引资进行矿泉水开发,预计年产值3.6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实现精准扶贫。提交有旅游开发价值洞穴3处,可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成功提交了7个岩溶共享数据库,完成的岩溶节点有效服务了“地质云2.0”,该项成果并评为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22.项目名称:长江、珠江、黄河岩溶流域碳循环综合环境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曹建华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实验测试等技术方法,对长江、珠江、黄河岩溶流域(云南巧家荞麦地、武水上游峒河流域、石期河流域,珠江大龙洞水库流域、凤山坡心地下河流域、罗平黄泥河的支流多衣河流域,黄河柳林泉域上游段陈家湾水库流域和青凉寺沟流域、山东济南岩溶水系统及青海佑宁寺泉域)开展碳循环综合环境地质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查明了工作区岩溶碳循环的发生、迁移过程、转化特征及碳汇通量。(2)查清流域尺度岩溶碳循环机制,阐明岩溶碳循环调查技术方法,提交了调查规范。(3)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完善了岩溶流域碳循环概念模型;探明了黄土的碳循环机理,建立了黄土碳循环模型。(4)在成果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方面,项目成果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桂林市可持续发展创新城市建设。岩溶碳汇调查研究为固碳增汇开辟新途径。喀斯特断陷盆地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在泸西成立,推动岩溶碳循环国际交流与合作。编制科普作品“不为人知的碳汇效应”。

23.项目名称: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成果集成与工作部署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负责人:张万益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调研、综合研究等技术方法,对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与工作部署成果开展成果集成。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编印并打造《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和《中国地质调查年度报告》等权威品牌。(2)有力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提交《新时代地质工作形势与发展建议》《密西西比河流域开发保护治理与经验启示》等15份对策建议和研究报告,其中10次获得局领导批示,有效服务上级决策部署。

24.项目名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盱眙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黄志忠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遥感解译、野外填图、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技术方法,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盱眙地区开展覆盖区和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区域重力调查。

25.项目名称:武夷山成矿带龙泉-上杭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项目负责人:班宜忠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地质调查、遥感解译、物探、化探、钻探、槽探等技术方法,对武夷山成矿带龙泉-上杭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

26.项目名称:钦杭成矿带德兴-歙县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项目负责人:高天山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遥感、钻探、槽探等技术方法,对钦杭成矿带德兴-歙县地区开展1∶5万地质矿产调查。

27.项目名称: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西乌旗和白乃庙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王树庆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地质调查、遥感解译、物探、化探、钻探、槽探和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西乌旗和白乃庙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28.项目名称:京津冀鲁耕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项目负责人:张素荣

29.项目名称:湘西-鄂西成矿带神农架-花垣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段其发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物化遥和剖面测量技术方法,对湘西-鄂西成矿带神农架-花垣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30.项目名称:鄂东-湘东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项目负责人:牛志军

项目概况:摘要:本项目采用物化遥及野外填图技术方法,对鄂东-湘东北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31.项目名称: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

项目负责人:付建明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对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开展地质矿产调查。

32.项目名称:右江成矿区桂西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项目负责人:黄圭成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地质调查、物探、化探、遥感解译、钻探、槽探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右江成矿区桂西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

33.项目名称:中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王传尚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地质测量、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中扬子地区的宜昌地区、雪峰山地区和湘中地区开展古生界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

34.项目名称:湘中坳陷上古生界页岩气战略选区调查

项目负责人:张保民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二维地震及钻井勘探等技术方法,对湘中坳陷开展上古生界页岩气战略选区工作。

35.项目名称:长江中游城市群咸宁-岳阳和南昌-怀化段高铁沿线1∶5万环境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陈立德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地质测量、物探、钻探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咸宁-岳阳和南昌-怀化段高铁沿线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

36.项目名称:长江中游宜昌-荆州和武汉-黄石沿岸段1∶5万环境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彭轲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遥感解译、面上综合调查、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长江中游宜昌-荆州和武汉-黄石沿岸段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为长江中游沿岸新型城镇化、综合立体交通化提供地学依据。

37.项目名称:三峡地区万州-宜昌段交通走廊1∶5万环境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谭建民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DEM分析、遥感调查、地面调查、测绘、勘查与测试相结合等技术方法,对三峡地区万州-宜昌段交通走廊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

38.项目名称:丹江口水库南阳-十堰市水源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伏永朋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野外地质测量测绘、物探、钻探等技术方法,对丹江口水源区南阳-十堰市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聚焦“保障长久性水质安全和工程的持续平稳运行”核心目标,开展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查明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消落带现状、污染处理设施及潜在风险、岸坡稳定性、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等,为环境地质问题综合防治提供基础地质依据。(2)重点开展了库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查明了土地质量状况,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建议。(3)系统开展了库周水环境调查,探索建立地下水长期监测试点,提出库区水质保护措施建议。(4)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编制了饮用水水源区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方法指南。构建了生态功能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技术方法、评价指标和模型,初步形成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和管理规范。(5)在成果转化和有效服务方面,建立丹江口库区数据库平台,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动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探索快速客观水库水质监测预警预报方法,更好的服务于库水水质监测。

39.项目名称: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黄长生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地质测量、遥感解译、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详细论述了工作区内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重点阐述了区内存在的崩滑流、岩溶地面塌陷、水土污染、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宏观判据和演化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在查明梧州、良口重点区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成果资料,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圈定了圈定应急/后备水源地,为农村季节性缺水及突发条件下的应急安全供水提供了水源保障。(2)开展工程地质分区评价,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为区内国土空间开发与用途管制提供地质科学依据。(3)开展崩滑流地质灾害、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并进行危险性区划,为区内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地方政府应急处置和决策能力。(4)在“以图幅带区域、以调查带研究”方面,“降雨型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岩溶塌陷”研究地质灾害、岩溶塌陷现状特征及演化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建议;“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和资源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建议;“土壤汞元素生态有效性”建立了高精度的Tessier五步提取法,揭示了土壤中铁铜组分诱导甲基汞降解机制,提出水土污染监测及防治对策建议;“泛珠城市群与国内外典型城市群资源环境协调关系对比”揭示了资源环境与泛珠城市群发展的响应机制,提出泛珠城市群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路径。

40.项目名称:琼东南经济规划建设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余绍文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野外地质测量、遥感解译、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琼东南经济规划建设区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

41.项目名称:武陵山区湘西北城镇地质灾害调查

项目负责人:徐勇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GIS技术、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风险评价等技术方法,对武陵山区湘西北城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

42.项目名称:粤桂湘鄂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项目负责人:雷天赐

43.项目名称:湘南柿竹园-香花岭有色稀有金属矿产集中开采区地质环境调查

项目负责人:胡俊良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物探、化探、样品测试等技术手段,对湘南柿竹园-香花岭有色稀有金属矿产集中开采区开展地质环境调查。

44.项目名称:羌塘及塔里木等盆地航空物探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项目负责人:周道卿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航空重磁法,对羌塘盆地、塔里木盆地及松辽盆地开展油气调查工作,获取了第一手高精度航空重磁数据,提出了众多基础地质和油气调查创新认识,为油气调查评价和战略选区提供了航空重磁资料和解释成果,推动了调查区基础地质和油气调查工作新进展。

45.项目名称:湘西-滇东地区矿产地质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项目负责人:李朗田

项目概况:本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矿产地质调查、物化遥钻等技术方法,以锰矿为主攻矿种,对湘西—滇东地区开展桂中、湘中、湘西南、滇东南、滇东北等7个锰矿找矿远景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

THE END
1.中国的稀有金属排名榜,中国的稀有金属排名榜前十名中国的稀有金属资源在全球都极为宝贵,例如稀土金属锑、钨、稀土元素等。这些资源在许多高科技制造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例如航空、通讯、军事等。它们在国防和新能源建设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如铜、铅锌等也面临供应紧张的问题。 http://www.bjdrj.com/post/26.html
2.有色行情100款:有色金属市场风云:100种产品动态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有色金属市场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从铜到铝,再到稀有金属如镍、锌、钴等,每一种金属都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100种有色金属产品的市场动态,揭示其价格波动、供需平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铜:工业的晴雨表 http://www.trt88.com/trglf/8479.html
3.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冶金工程学院:“1245”型稀土稀有金属复合型学院多次与北京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神奇的矿冶机械》《化工原理》等在线课程及《稀土冶金学》《有色冶金化工过程原理及设备》《化工安全与实践》等教材已在中南大学、江钨集团等高校或企业推广应用,受益面广。 https://zs.jxust.edu.cn/info/1169/2966.htm
4.37大矿产资源清单汇总!全球战略性关键矿产竞争态势分析及我国安全目前,美、欧、日公布的清单共涉及44种关键矿产/原材料,其中,三家均列入清单的有18种,两家列入的有14种,只有一家列入的仅12种(图1)。重合度最高的矿产包括稀土,主要稀有金属、稀散金属,部分有色金属,以及铂族、天然石墨和萤石。 ? ?图1 美欧日关键矿产/原材料清单比较示意图 http://m.mindcherish.com/article/content?id=5708615
5.机电工程常用材料(一)机电工程材料图片大全2、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是指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 、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二、金属材料应用 铝及铝合金 1. 重熔用铝锭 简称铝锭,是采用氧化铝 - 冰晶石熔盐电解法生产的纯铝。 https://blog.csdn.net/qq_38719025/article/details/123434500
6.有色金属包括哪些金属呢能源化工金投期货以下是金投现货网编辑为你提供相关的有色金属包括哪些金属呢的知识介绍说明: 一、有色金属: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https://futures.cngold.org/c/2014-06-25/c2613417.html
7.有色金属到17世纪末被人类明确认识和应用的有色金属共 8种。中华民族在这些有色金属的发现和生产方面有过重大的贡献(见冶金史)。 进入18世纪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许多新的有色金属元素的发现。上述的64种有色金属除在17世纪前已被认识应用的 8种外,在18世纪共发现13种。19世纪发现39种,进入20世纪,又发现4种https://baike.sogou.com/v103387.htm
8.有色金属材料名词解释有色金属的分类,各个国家并不完全统一。大致上按其比重、价格、在地壳中的储量及分布情况、被人们发现和使用的早晚等分为五大类:1)轻有色金属;2)重有色金属;3)稀有金属;4)贵金属;5)半金属。 (二)十种有色金属 十种有色金属是指有色金属中生产量大,应用比较广的十种金属,又称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世界各国有https://m.mymetal.net/13/1209/14/E063BD5DCDF65E7A_abc.html
9.稀有金属百科有的国家又称稀有金属为新金属。稀有金属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它随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变化。例如,锑、镍、钴以前被视为稀有金属,现已属常用有色金属。又如钛,随技术发展,用量正迅速增加,人们预测到21世纪钛的产量将仅次于钢铁和铝,被称为第三金属,到那时就很难称之为稀有金属了。https://baike.mysteel.com/doc/view/48002.html
10.我国有色金属发展现状(精选6篇)4、稀有金属:如:钨(W)、钼(Mo)、锗(Ge)、锂(Li)、镧(La)、铀(U)等。 (二)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1、常用矿产数量相对不足,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我国铜、铝、铅、锌等常用有色金属矿产储有量相对不足,例如铝土矿保有储量27.76亿t,其中A+B+C级储量(工业储量)仅占1/3,居世界第7位;铜矿储量7493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1q29vep.html
11.有色金属知识培训课件.ppt1.1 有色金属概况---分类 金属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以及分散元素金属。 黑色金属包括:铁、锰、铬、钒、钛;有色金属包括:铜、铅、锌、铝、镍、钨、镁、钴、锡、铋、钼、汞和锑;贵重金属包括:金、银和铂族金属(铂、钯、铱、铑、钌、锇);稀有金属包括:铌、钽、铍、锂、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611/113620437.shtm
12.有色金属技术资讯有色金属新闻有色金属技术资讯 全部 ▼ 全部 企业 产品 技术 资讯 图库 视频 会议 商机 活动 会议报告 会议嘉宾 会议报道 会议图库 搜索 热搜: 免费发布信息 分类: 全部 技术资讯 产品资讯 新闻资讯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团队在深海牺牲阳极监测技术上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王立平研究员和毛飞雄研究员领导的https://www.china-mcc.com/news_sheet-1-44-%E7%94%B5%E5%82%A8%E8%83%BD%E7%B3%BB%E7%BB%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