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有色冶金行业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市场需求为主线,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高端材料、绿色发展、三化融合、资源保障等为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有色产业深度融合,突破一批“卡脖子”材料产品和关键技术,全面实现有色冶金工业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提供强力支撑,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到“十四五”末,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科技研发投入达到10亿元。
一、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布局
“一体”即有色金属产业主体。立足有色金属上下游产业链,做强做优资源开发、铜铅锌、贵金属和循环经济板块,打造资源优势突出、技术指标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在行业具有引领作用和重要影响力的有色强企。“两翼”即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放眼国内外市场需求,整合现有资源,放大独特优势,延伸拓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壮大工业物流、国内外贸易、金融投资、加工制造、工程承包等产业,同时积极申请建立保税园区,形成专业化水平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优、比较优势显著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互联网+等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中高端有色新材料,积极培育大数据和信息安全产业,超前布局清洁能源和氢能源领域,面向未来抢占先机,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二、白银区有色冶金行业发展重点
金属冶炼:铜冶炼方面:发挥“白银炉”和“闪速炉”炼铜互补优势,到2023年建成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并实施闪速炉系统产能提升技术攻关,到“十四五”末,铜冶炼火法产能达到50万吨/年;锌冶炼方面:释放铅锌冶炼厂两套湿法炼锌系统最大生产能力,2021年湿法炼锌渣综合回收及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产,实施全系统优化升级,提高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生产水平,到“十四五”末,锌冶炼产品产量达到37万吨/年;铅冶炼方面:创新火法铅锌冶炼工艺,到“十四五”末,铅冶炼产品产量达到3万吨/年。
矿山资源:提升矿山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加快推进各矿山资源项目建成投产,提升矿山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开拓境外资源市场,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生产物料供应渠道。到“十四五”末,矿山采选综合能力达到2000万吨,矿山开采回收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产业链延伸:一方面向上游延伸通过开发整合资源,增强有色冶金产业的资源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向精深加工的下游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紧紧依靠技术创新,打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新材料产业链,加快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抢抓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机遇,与铜箔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建设5万吨电池级高档电解铜箔项目,助推有色冶金产业链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循环经济:充分发挥有色冶金行业多品种生产工艺互补优势,进一步提高冶炼渣、选矿尾砂、工业废水的综合回收利用水平,不断完善资源二次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到“十四五”末,冶炼原料中的伴生元素和稀散金属全部得到高效综合回收,固废利用率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循环经济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
三化改造:全面布局,分步实施,紧盯工艺优化、过程管控、安全生产等环节,积极推进“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动管理升级和效益效率提升,助力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到“十四五”末,建成矿山、冶炼等绿色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