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材料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计2021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突破7万亿元[图]

目前,与传统材料不同,新材料产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多领域交叉学科技术相互作用,产品知识含量和附加值高,生产出精细高端的基础性材料,包含复杂的知识产权和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高且注重产品的低碳性和可循环利用性。新材料采用高新技术产生了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适用于高技术产业,例如,太阳能电池能源转换效率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镁合金与钛合金等高端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强度高、消震性和散热性好。

2、高度关联性。

3、清洁环保性。

传统材料产业属于资源驱动型产业,新材料产业属于创新驱动型产业。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的压力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要求,采用无害化技术、清洁原料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将成为新材料产业的必然选择。新材料产业注重环境友好性和资源可循环利用性,利用绿色生产技术,大大降低资源的消耗和浪费,生产过程满足生态环保标准。

4、高投资风险。

由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存在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因此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往往具有较长的周期。企业前期研发投入资金大,技术创新不可预测。基于这些特征,短期投资无法产生高回报,尤其是新材料产业的技术装备投资,需要大量投资才能发挥规模效应。因此新材料产业具有高投资风险,需要外部资本持续有效投入才能保证创新的动力和可观的回报。

5、发展迅速,产品更新周期短。

新材料产业凝聚大量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是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兴产业。众多企业处于产业初期阶段,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革新和技术研发效率的不断提升,产业迅速兴起扩大,产品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二、各国现状

新材料产业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各国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在研发、市场、产业环境等不同层面出台政策,全面加强扶持力度,对新材料产业宏观引导不断增强,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2018年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为25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5%。2018年全球先进基础材料产值比重占49%,关键战略材料产值比重占43%,受3D打印材料、石墨烯、超导新兴产业技术不断突破,前沿新材料比重较上年有所上升,达到8%。

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等的关键保障,是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目前,全球新材料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其中,日本、美国、德国有6家企业占全球碳纤维产能70%以上;日本和美国有5家企业占全球12寸晶圆产量的90%以上;日本有3家企业占全球液晶背光源发光材料产量的90%以上。除中国、印度、巴西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新材料产业较为落后。

1、美国

美国在新材料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美国历届政府领导人都对新材料领域高度重视,认为新材料是关系国家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国家战略领域。在政策层面上,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新材料产业政策、新材料产业规划与研发计划。美国新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和技术领先优势和其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从美国新材料产业政策发展来看,新材料发展的政策引导较密集,涵盖的领域包括国防安全、清洁能源、特种材料等,包含了纳米技术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等诸多领域的材料。美国的新材料产业带有浓重的军工特色,其新材料研究多服务于国家安全,以军工、航空航天及能源为主导方向,这使得美国在航空航天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一直处于高度领先状态。

2、德国

德国是世界工业强国,在电气、汽车、化学、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等领域一直以来都举世瞩目。自2011年提出和实施“工业4.0”战略以来,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已经成为欧盟经济活跃、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创新引领区。2018年10月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德国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国家。

德国新材料产业政策

新材料产业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了德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德国新材料产业已经具有集约化、集群化的特征,在全球首屈一指。从其产业发展不难看出,德国的材料产业发展也是政策先行,从国家层面对产业进行整体规划。

3、日本

日本一直致力于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在电子信息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特种钢等新材料领域一直是国际上的佼佼者。日本不仅注重新材料的研发,而且注重对传统材料性能的改进提高,注重资源回收再利用和环境保护。其材料产品实用性强,符合绿色环保标准。

从日本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日本国家政策层面对于新材料、科技的研究也高度重视,涵盖了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功能化学、高温超导、纳米科技、碳纤维等技术,日本的环境、新能源材料和电子半导体三个领域在国际市场占有绝大份额,并且在工程塑料、碳纤维、精细陶瓷、有机EL材料、非晶合金、汽车钢铁材料、铝合金材料等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

4、我国

中国自“九五”开始就将新材料作为发展重点,自从“十二五”以来,国内的新材料技术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创新成果越来越多,国内新材料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的整体实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互结合的新材料创新体系逐渐完善,并且国家的新材料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科研院所实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了许多重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预计到2021年有望突破7万亿元。

我国的新材料产业的分布是以产业基地的形式进行的。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是属于产业成长中的引导模式与强制模式相结合的一种促进产业成长的方式。我国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在空间布局上基本上兼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产业基地产业特色鲜明,东西部差异明显。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部、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产业集中度高,拥有高校及科研院所、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材料开发区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材料开发区逾300多家,其中江苏省开发区数量全国第一,其数量达到了43家。

目前国内大多省份相继出台发展规划和专项政策,鼓励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江苏省、山东省发展规划来看,《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发展成为万亿级规模的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规模不断壮大。指导性文件包括《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原材料工业各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国家层面战略,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1)是整体产业初具规模。

已建成门类最为齐全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体系,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如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节能玻璃材料产业规模达300亿元、稀土功能材料产量约占全球份额80%。

2)是关键技术实质突破。

随着国家持续加大支持及投入,新材料产业研发能力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部分关键材料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如T300级碳纤维单线产能提高到1200t、T700和T800级碳纤维已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

3)是区域集聚态势明显。

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各具优势的区域分布格局。如长三角杭州湾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聚区、江苏沿江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带,珠三角以广州和佛山为中心的新型电子材料、改性塑料、新型电池、高性能涂料产业集群等。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新材料产业整体而言无论是在产业规模方面、技术水平方面及市场竞争方面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具体主要表现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关键材料依旧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长期难以突破是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关键设备不掌握也是新材料领域一大短板。此外,我国新材料研发投入不足、进行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还不强。在发展的环境上,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既缺少良好健全的外部政策环境又缺少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内部环境。

未来能够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材料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传统材料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我国新材料发展也将由原材料、基础化工材料逐步过渡至新兴材料、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节能(轻量化)材料,围绕电子信息、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以及机器人、无人驾驶、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材料的需求,通过创新突破其技术瓶颈,实现现有材料的升级,加强产业化应用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化,做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供给的自主可控。

三、新材料细分领域

1、特殊钢材料

特钢又称特种钢或特殊钢,一般是指具有特殊化学成分、采用特殊生产工艺、具备特殊微观组织、满足特殊需求的钢种。特钢按按用途可分为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工具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以及特殊用钢(轴承钢、弹簧钢、不锈钢、高强度钢和高温合金等)。具有高强度、高韧度、长寿命、耐高温、抗低温、耐磨损、耐腐蚀以及低铁损、高磁感等特征。

除不锈钢外,以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为代表的特殊钢为低端特钢;以合金结构钢和轴承钢、弹簧钢为代表的合金钢为中端特钢;而以合金工模钢、高速钢、高温合金钢、精密合金钢、耐蚀钢等高合金钢为高端特钢。

特钢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是机械、汽车、军工、化工、家电、船舶、交通、铁路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用钢最主要的钢类。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以军工产业、核电工业、高速铁路及汽车工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将迎来了快速发展,有望进一步拉动中高端特钢的需求。

近年来特钢产业稳定发展,2019年国内重点优特钢企业粗钢产量为14237.35万吨,同比增长6.78%。非合金钢产量5334.34万吨,同比增长8.44%;低合金钢产量4882.01万吨,同比增长11.1%;合金钢产量3408.89万吨,同比增长0.13%;不锈钢为612.12万吨,同比下降0.42%。从特钢产品结构来看,目前我国重点优特钢企业粗钢生产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特钢供给不足,仍需进口。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特殊钢材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原材料之一,高品质特殊钢本身也作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企业技术创新突破,将逐步对进口材料进行替代。

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耐高温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化工、能源、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不锈钢按金属组织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等五类。其中奥氏体不锈钢按其化学成分又分为镍铬系(美标为300系)奥氏体不锈钢和铬锰系(美标为200系)奥氏体不锈钢两个系列,美标400系不锈钢指的是碳铬系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

2018年我国不锈钢企业产能利用率约70%,截至2019年6月,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1435.4万吨,同比增长5.24%;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为1192.9万吨,同比下降6.51%。2019年我国重点优特钢企业不锈钢粗钢产量为612.12万吨,同比下降0.42%,我国不锈钢产量增速正在放缓。未来随着新增、规划产能的陆续投产,产能利用率将继续降低,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2、钕铁硼磁性材料

钕铁硼磁性材料是以钕铁硼(Nd-Fe-B)为代表的稀土铁系磁性材料,以金属间化合物Re2Fe14B为基础的材料,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烧结、粘结和热压三种。其中烧结钕铁硼是目前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稀土永磁材料,占比约超过90%,大部分中国钕铁硼磁材制造商主要生产烧结钕铁硼磁材。钕铁硼磁性材料具有极高的磁能积和较大的矫顽力,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点,有良好的机械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包括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变频空调、节能电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

2019年稀土磁性材料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17万吨,同比增长9.7%;粘接钕铁硼产量7900吨同比增长5%;钐钴磁体产量2400吨,同比增长4%。

我国钕铁硼永磁生产企业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集中趋势,逐步形成了京津、浙江宁波、山西等三大生产基地。山西省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了太原、运城、阳泉、长治四大产业集群,拥有一批掌握高端技术力量的代表性企业,如中磁科技,汇镪磁材、金山磁材等。以山西省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发展来看,产业集聚层次较低,分布散、规模小,大部分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没有上市企业,除少数企业如汇镪磁材、中磁科技、金山磁材生产高端钕铁硼材料外,大部分企业还是依靠引进技术生产中低端产品,整体钕铁硼产业链不完善。

3、新型化工材料

1)己内酰胺

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聚酰胺(俗称尼龙,简称PA),生产PA6纤维(锦纶)和PA6工程塑料以及薄膜等。PA6树脂用作汽车、船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和日用消费品的构件和组件等;PA6纤维可制成纺织品、工业丝和地毯用丝等;PA6薄膜可用于食品包装。此外,己内酰胺还可用于生产抗血小板药物6-氨基己酸和月桂氮卓酮等,用途十分广泛。

2019年我国己内酰胺产能增长55万吨,产能合计为434万吨。从产量来看,2019年我国己内酰胺产量为319万吨,己内酰胺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小于产能增速。

从己内酰胺的需求来看,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PA6纤维和PA6工程塑料,其中PA6纤维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80%,非纤用PA6主要用途有一般民用塑料(主要指棕丝及渔网丝)、工程塑料(主要指汽车、电器行业用铸塑模件)以及双向拉伸尼龙膜,约占18.0%,其他方面的需求约占2.0%。由于PA6的生产快速增长,行业近几年需求稳步上升。2019年己内酰胺表观消费量达到339.19万吨。

随着我国己内酰胺下游PA6行业的稳步发展,以及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己酮氨肟化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先后有浙江巨化集团公司锦纶厂、福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兰花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平煤神马集团、潞宝集团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阳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新建或者扩建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使得生产能力稳步增加。

2019年上半年国内己内酰胺仅永荣20万吨装置投产,沧州旭阳扩产5万吨,下半年浙江恒逸扩产10万吨,新增产能较少。据统计,2020年己内酰胺国内预计新增产能高于2019年新增产能,加之国内长期停车装置在2020年将会有重启预期,己内酰胺行业产能集中度将继续提高,未来市场供应会增加,2020年以后己内酰胺市场或进入新的竞争格局。

4、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

煤系高岭土是由多种矿物质、水等无机质及少量的有机质组成的非金属矿物,其化学组成除Al2O3、SiO2和C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Fe2O3、Na2O、K2O、CaO、MgO等氧化物,以及微量的钛、钒、钴、镓等稀有元素。煤系高岭土的主要矿物组分是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方解石、勃母石等,其中高岭石为煤系高岭土的主要有用矿物成分。高岭石的理想化学式为Al4Si4O10(OH)8,通常写为2SiO2?2Al2O3?2H2O。

煤系高岭土具有白度高、质地柔软、分散悬浮性好、绝缘和耐火等理化性质,可广泛应用于陶瓷制造、造纸、油漆涂料、生物化工等行业。

中国煤系高岭土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的石炭-二叠系煤系中,以煤层中顶底板、夹矸或单独形成矿层独立存在,如山西大同、怀仁、朔州,内蒙古准格尔、乌海,安徽淮北等地。

目前,煅烧高岭土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等地,规模化4000目(125目)以上煤系煅烧高岭土企业约有10家,其中,山西有4家,实际产能为24万吨/年;内蒙共有5家,实际产能为26万吨/年;河北有1家,实际产能为5万吨/年。

5、前沿新材料

1)碳纤维材料

碳纤维是碳含量在90%以上的无机纤维材料,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是国家安全、武器装备亟需的关键战略物资,是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亟需的重要支撑,是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敏感材料。依据前驱体的不同,一般分为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和黏胶基碳纤维。

PAN基碳纤维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碳纤维品种。PAN基碳纤维的制备主要包括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上浆、收卷等工序。为了满足应用上对更高模量的需求,在表面处理工序之前增加石墨化处理工序,石墨化过程中纤维的结构会变得更规整,模量得以提高。从下游行业分布来看,航空航天、体育休闲和工业应用是碳纤维应用三个方向,其中,国内碳纤维在休闲体育行业占比超过50%;航空航天市场对碳纤维需求占比较低,由于碳纤维技术水平受限和航天军工应用市场规模有限,导致碳纤维销量有限。

目前国内碳纤维产业主要聚集于江苏、山东、吉林等地,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截止2018年,全国约有20余家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企业和6家碳纤维研究单位国内从事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及生产的单位。尽管碳纤维企业与日俱增,但在工艺适应性、可靠性和精细化控制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国产碳纤维在成本、连续性上处于劣势,碳纤维制备技术中,预氧化工艺所占成本比例约为15%~20%,碳化和石墨化工艺所占成本比例约为25%~30%,因此开发出新的高效预氧化技术和碳化、石墨化技术,以提高碳纤维质量稳定性和降低成本也极为迫切。

《2025-2031年中国新材料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九章,包含2020-2024年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运营状况分析,中国新材料产业投资分析,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THE END
1.贵金属是什么1、贵金属主要指金、银和铂族金属(钌、铑、钯、锇、铱、铂)等8种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大多数拥有美丽的色泽,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相当大,在一般条件下不易引起化学反应。 2、贵金属首饰包括各种发饰、首饰、耳饰、颈饰、手饰、足饰、服饰等。贵金属投资分为实物投资和电子盘交易投资。 http://www.15tql.com/zixun-564740/
2.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金属分类及应用贵金属:价格通常比常用金属昂贵,地壳丰度低,提纯困难,化学性质稳定,如金、银及铂族金属。 稀有金属:稀有轻金属,如锂、铷、铯等;稀有难熔金属:如锆、钼、钨等;稀有分散金属:如镓、铟、锗、铊等;稀土金属:如钪、钇、镧系金属;放射性金属:如镭、钫、钋及锕系元素中的铀、钍等。 http://www.gzrsw163.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51&id=37885
3.探究稀有金属价值,铌与银谁更昂贵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奥秘1、贵金属和非贵金属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范围、化学稳定性和用途,贵金属主要包括金、银和铂族金属(钌、铑、钯、锇、铱、铂),这些金属因其稀有性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非贵金属通常是指铁、锰、铜、铝、铅、锌、锡等,这些金属在国民经济中应用广泛。 http://www.lzyrhg.com/A8faC2EEAF22.html
4.贵金属都具有磁性吗爱问知识人大多数贵金属都是没有磁性的,如果你在首饰附近放一块磁铁,首饰应该不会有任何动静。但是,万一你的https://iask.sina.com.cn/b/new2Jnt60Grk8B.html
5.(金属钴有磁性吗百科知识)金属钴有磁性吗百科知识视频金属是的,钴是一种容易上磁的金属。当钴被磁场包围时,它会受到一个力矩,使它倾向于沿着磁场方向排列。 这个现象被称为“吸磁性”。许多用于制造永磁体和电磁铁等设备的材料都具有上磁性,以便能够吸引铁、镍和其他物质并保持其位置固定。钴还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用于制造刀具、炊具、轴承和其他机械部件。由于钴具有较高https://www.ccaaj.com/zixun/4818.html
6.硝酸钯是危化品吗钯金有磁性吗? 不具有磁性.文章源自平泽贵金属回收公司 www.51gjs.com平泽贵金属-https://www.51gjs.com/51517.html 钯,系铂族元素之一.银白色.熔点1552摄氏度.密度12.02克/立方厘米.抗腐蚀性能差,在硝酸、硫酸、王水中均可遭受腐蚀.在350-790摄氏度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当温度高于此温度时,又能分https://www.51gjs.com/51517.html
7.贵金属的磁性:你所不知道的惊人事实!此外,磁性也是决定贵金属制造工艺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结论 虽然贵金属不是一类具有铁、镍等金属那样明显的磁性材料,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磁性。其实在一定条件下,贵金属也会表现出磁性。贵金属的磁性与其它性能密切相关,而且在生活和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https://b2b.baidu.com/q/aland?q=703a7439033d7c0d7d0c191d6a730d2a02307b721f637c097c0d77630102030b037c6a68&id=qidf01673a482d507ddf9321e4430299ac7&answer=7478672964063707392&utype=2
8.核/壳结构范文8篇(全文)核壳材料相对于单一组分的纳米材料而言, 一方面可以与半导体、金属等物质复合, 发挥各自材料的优势;另一方面核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较大, 核与壳之间特殊的异质结能快速传输电子或空穴, 减小复合几率, 从而有着更好的催化效果。核壳材料一般由内部的核和包覆在外部的壳两部分组成, 二者之间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连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q3pn9fn.html
9.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文章精选贵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环保、能源和化工等领域。贵金属资源稀缺、价格高昂,将贵金属单原子分散可以有效提高原子利用率,但为了避免团聚,其金属负载量很难提高。该研究展示了单原子分散催化剂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为亚纳米尺度上研究复杂界面化学过程提供了理想模型,还架起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之间的桥梁。http://www.scichi.cn/zinecontent.php?id=1827
10.战略性新兴产业被重新“定义”包括这九大领域国家统计局网站日前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https://www.yunfu.gov.cn/tzcjj/zcfg/content/post_160694.html
11.镍是一种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它能够高度| 杂化轨道理论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镍是一种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它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用镍制造不锈钢和各种合金钢被广泛地用于飞机、舰艇、雷达、导弹、陶瓷颜料、永磁材料、电子遥https://www.gaotu.cn/topic/8@459723902793031683@1/483/112
12.专家报告一览100+2023全国冶金固废及尾矿技术交流大会12、工业固废/冶炼尾渣中铂族和稀贵金属的生物沥浸-循环富集回收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辛宝平教授 13、 回转窑处置钢铁企业含锌固废的技术改进和应用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金永龙教授级高工 14、 冶金渣高值化综合利用创新技术 ——迁安威盛固废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王玉峰总经理 https://m.jufair.com/information/94517.html
13.合金(含有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材料)青铜是人类使用历史最久的金属材料,它是Cu、Sn合金。锡的加入明显地提高了铜的强度,并使其塑性得到改善,抗腐蚀性增强,因此锡青铜常用于制造齿轮等耐磨零部件和耐蚀配件。Sn较贵,目前已大量用Al、Si、Mn来代替Sn而得到一系列青铜合金。铝青铜的耐蚀性比锡青铜还好。铍青铜是强度最高的铜合金,它无磁性又有优异的https://www.aitaocui.cn/article/217214.html
14.催化剂载体的选别处理方法一种催化剂载体的选别处理方法,是设置有连接着排气管的催化剂载体的金属罩、具有磁性的载体箔或陶瓷载体、及配置在载体箔或陶瓷载体上的扩大表面积的被膜,并具有包含贵金属的催化剂载体的处理对象的选别处理方法,将所述催化剂载体由第一阶段的剪断式破碎机与连接着排气管的金属罩一起破碎,再由冲击式粉碎机分离与http://www.qianyan.biz/Patent-Display/200410003738.html
15.高纯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磁性材料稀贵金属石家庄东铭新材科技有限公司(https://dmxincai.gys.cn)主营产品包括高纯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磁性材料、稀贵金属等,石家庄东铭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先生,石家庄东铭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希望能与您成为合作伙伴http://dmxincai.cn.china.cn/
16.布尔津铁金花陨石,稀少贵金属陨石,小而精11克,强磁,硬度达到9,非常稀少布尔津铁金花陨石,稀少贵金属陨石,小而精11克,强磁,硬度达到9,非常稀少了,资源枯竭,仅次于钻石,富含多重稀有金属。金属完全以硫化物的形式出现,稀少的石种,陨友也俗称,铁金花,稀有石种建议收藏!,极为稀有难得,百年难得一件,强磁性,现在很难捡到了收藏佳品,可遇不可求。 ¥ 368 一品 仅1件 广东https://book.kongfz.com/210156/4149141397/
17.贵金属等业务,磁板块包括稀土金属磁性材料及磁体等业务,光公司回答:公司主营业务定位在高纯金属靶材、先进稀土材料、特种红外光学及光电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将公司产业分为电磁光医四个板块,其中电板块主要包括集成电路用薄膜材料、贵金属等业务,磁板块包括稀土金属、磁性材料及磁体等业务,光板块包括特种红外光学、发光材料等业务,医板块包括生物医用材料及口腔医疗器https://www.qidongcha.com/message-detail?uuid=fd368aaa2bc438c8&companyRelated=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