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常见的大宗商品的定义来自《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大宗商品(Commodities)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
以上定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会更为亲切,起初狭义的大宗商品指的是产自自然资源的实物商品,可在公众渠道买卖,供应端呈现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特征。
作为大部分产业的上游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时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OPEC减产可能会影响你下一次为汽车加油的价格,非洲猪瘟也许会让下个月的“买菜铜钿”大幅增加。
结合国际上对大宗商品的传统分类及目前国内对交易中的商品品种的划分,我们制作了下面这个“大宗商品基本分类”图片:
在实货商品的分类中,有几个常见但容易被混淆的概念:
在有色金属分支中,按照有色金属的单位价格可将其分为“基本金属”(比如铜铝铅锌锡镍等)和“贵金属”(比如金银铂钯等)
指并非通过天然提取或开采,而是通过养殖或种植获取的大宗商品(比如生猪、小麦、鸡蛋等)
指包含铁、锰、铬为主的金属类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钢铁,按照化学成分中含碳量可以划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大宗商品交易包含两大分支:
指买卖的标的物为大宗商品实物本身,包含标准及非标的品种
指挂钩某些商品品种的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远期、期权及掉期:
场内交易-指的是在交易所买卖的标准化的大宗商品期货及期权合约
场外交易-指的是非标准化的远期、期权及掉期产品,会于场外进行交易的情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