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节期间,印有人民币图样的“人民币版冥币”等祭祀用品都会热销。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发布消息,在《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稿)》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币图样”。也就是说,制售及使用印有人民币图样的冥币,是一种违法行为。
仿人民币冥币走俏市场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各种各样的冥币、纸钱等祭祀用品又开始热销起来。不难发现,市场上部分冥币的币纸大小、颜色、图案等等细节,与我们现行流通或曾经流通的人民币极为相似。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印刷质量越来越高,特别是仿100元人民币的冥币越来越多,“一些公众对上述这类冥币较难辨认真伪,容易与人民币混淆。”该负责人表示。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清明节前夕发布了《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首次提出: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币图样。进一步明确了祭祀用品使用人民币图样是违法违规行为。
违规使用面临5万元以下罚款
依据《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4号),人民币图样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贵金属纪念币除外)的完整图案或主景图案。人民币图样的使用实行一事一批的审批制度。在祭祀用品上印制人民币图样损害了人民币形象,是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的行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四条进行处罚,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并销毁非法使用的人民币图样,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提示社会公众,制售及使用印有人民币图样的冥币属于违法行为,祭祀活动应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破除焚烧抛撒冥币纸钱等陈规陋习,倡导采用鲜花祭扫、祈福寄语、家庭追思等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表达哀思。
这些“创意”同样涉嫌违法
生活中,一些看似抢眼球的“创意”做法,实际上可能已经涉嫌违法使用人民币。
▲图1-人民币蛋糕
▲图2-人民币花束
▲图3-人民币钱包
提醒
使用人民币,这些都是违法行为
故意毁损人民币——
1、将完整的人民币纸币故意剪成数段或者撕毁;
2、将完整的人民币纸币故意用烟火部分或者全部烧毁;
3、在人民币纸币上乱写、乱画;
4、用人民币制作工艺品;
5、熔炼硬币。
贮存假币——
在买东西时,有时会收到假币。但是如果你发现是假币,就一定要及时上缴给银行或公安机关。如果因好奇想自行收藏又或是使用,那可就违法了。
拒收人民币——
眼下,移动支付的普及化导致有些商铺拒绝使用包括人民币现金在内的其他支付方式,这就严重影响了人民币的正常流通,必然是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