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亮:“珠宝拍卖”是人人都有门票的嘉年华拍卖是如何从历史长河中走到我们面前的?为什么说珠宝拍卖不仅是价值投资,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听资深拍卖师关海亮一一道来。关海亮嘉德艺术中心
关海亮:“珠宝拍卖”是人人都有门票的嘉年华
拍卖是如何从历史长河中走到我们面前的?为什么说珠宝拍卖不仅是价值投资,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听资深拍卖师关海亮一一道来。
关海亮
嘉德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国家第一期拍卖师、第一期文物拍卖专业人员。20余年资深的拍卖践行者。不仅担任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教官、考官以及拍卖师竞赛评委,还长期致力于拍卖研究与教育,以及行业制度和标准制定等重要工作。
珠宝艺术价值与收藏论坛
一、那些天价的背后
华南国际拍卖行:在论坛上,几位嘉宾都谈到了去年被拍出全球纪录的“周大福粉红之星”,关于这个拍卖界的大新闻,您怎么看?
关海亮:这确实是个大事件,从外界来看,普遍会觉得这件珠宝真是价值连城,甚至是贵到令人吃惊。而在拍卖领域和收藏领域的人看来,都会觉得这个价格真的“物有所值”。
周大福粉红之星
华南国际拍卖行:包括这颗创纪录的粉钻在内,近两年频频爆出珠宝拍卖的天价,您又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那些破纪录的珠宝
华南国际拍卖行:那您正好聊聊珠宝拍卖跟别的品类拍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关海亮:珠宝确实很特别,它有自己独特的属性。与书画、古董、家具等艺术品不同,珠宝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比如钻石的“颜色、净度、切工、重量”等,是有专门体系的。
从一个层面上讲,宝石和贵金属的天然属性,让它在稀缺性上具有特别的价值。从另一个层面上讲,珠宝作品又通过艺术家和工匠之手,被赋予了艺术美感和更多的附加值。所以从天然价值和美学价值上,珠宝比其他品类会有更多内容。但是从拍卖的原理、机制和程序上,珠宝和其它品类的拍卖基本上都一致的,没有什么区别。
二、拍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亮点
华南国际拍卖行:可能很多人对拍卖并没有系统性了解,您跟我们聊聊拍卖的历史文化吧?
关海亮:拍卖确实是个舶来品,公元前就有,那时候多以竞价的形式买卖奴隶。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最早拍卖行为是在古巴比伦时期,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著作《历史》中,描写过“拍卖新娘”的行为。那时候村寨里会定期把适龄女青年组织到一起,小伙子们站在外围,一边看一边出价,通过竞价把姑娘们一个个拍走。
华南国际拍卖行:那肯定是漂亮的姑娘先被拍走,剩下的姑娘可怎么办?
关海亮:这种竞价肯定是最漂亮的姑娘最先成交,富商和有钱人肯定优先把漂亮姑娘拍走,然后普通一点的,甚至是有缺陷的姑娘就会剩下。这时候就看出古人的聪明之处了,他们会从之前的成交额中拿出一些来,当作剩下姑娘们的嫁妆,这样一来很多小伙子从嫁妆的角度考虑,会很愿意迎娶这样的姑娘。最终,每一位姑娘都能非常体面地嫁出去,这也体现了拍卖调节价格和价值的作用。虽然买卖人的做法不好,但是用市场的手段来分配资源,今天看起来依然是很智慧的方式。
西方世界也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加之工业大发展,到了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使得拍卖行业最终兴盛为一个专门的产业。
华南国际拍卖行:拍卖是怎么在中国出现的呢?
关海亮:中国最早的拍卖行为应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候佛教有一种叫“唱衣”的活动,是把亡故高僧的衣物,也就是“三衣”这些,拿出来出售给信徒们。这在佛教典籍和敦煌壁画里,都有介绍。整个环节跟今天的拍卖很类似,不仅有前期的公告、估价,唱价的过程也有许多规矩要遵循,比如唱价人无权出价;不是真的买家不能出价扰乱;唱价人必须控制在合理价格范围等等。还有尽量通过唱衣活动把所有衣服都拍出去,这种以促进交易为目的的做法,今天看起来都是很先进的。
华南国际拍卖行:看来中国的拍卖出现也很早啊,后来为什么不如国外发展那么蓬勃呢?
关海亮:这这跟传统文化“重农轻商”有很大关系,加之新中国成立后以计划经济为主,所以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1986年,拍卖才开始慢慢复苏,1997年又颁布了拍卖法,整个市场就逐步完善起来。
从拍卖市场的变化,也能看出一些端倪。2000年前后是个分水岭,资产类拍卖由盛转衰,而文化艺术类的消费品,则在拍卖场里蒸蒸日上、屡创新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珠宝艺术品也会是未来拍卖领域的一支潜力股。我不敢说买珠宝一定大赚,但是从大势来讲,应该是不会赔钱的。
三、拍卖引领生活方式
华南国际拍卖行:那您觉得在拍场竞价,跟去柜台购买珠宝或到画廊买画有什么不同呢?
关海亮:拍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跟普通购买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场景式的、体验感很强的消费活动。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更多的体验,拍卖活动本身就是很特别的体验。话说回来,想要玩好拍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华南国际拍卖行: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珠宝类的产品还有个特点,单个来看都很漂亮,但是对比得多了之后,你就能逐渐看出门道,就能从低价位到高价位,甚至到收藏级别、传承级别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在有资质的、靠谱的大平台上参与拍卖。一定不要抱有“在小摊上捡漏”的心态,大平台严格的前期审核把关,以及每件拍品多年来可追溯的纪录,都是你做好价值投资的前提保障。
华南国际拍卖行:那聊了这么多,您对拍卖市场的未来怎么看呢?
现在我们的拍卖内容还相对集中,将来像专拍珠宝的这种细分市场会越来越多,像国外拍卖马匹的图录,会详细地将马匹上几代家族的资料都列出来,这就一定是细分和专业的结果了。
我觉得这样的拍卖形式,也会成为我们未来的一种形式,就是把拍卖会做成一种生活方式,做成一个大party。
华南国际拍卖行:听着确实很兴奋,好想去体验一下。其实我们也看到现在在网络上,也涌现出一些拍卖活动,您怎么看待线上和线下拍卖活动?
关海亮:现在确实不少线上拍卖会。从拍卖的本质上,应该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多了一个渠道,更有科技含量的、便捷的渠道。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相互补充,注重体验,这样拍卖就会越来越好玩,参与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是我们大家都乐于看到的。
无论哪种形式,无论拍卖什么,要明澈一如初心,用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唯有真诚,才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