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债务违约上限将至,看着中国高达1.2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债。国人忧心忡忡,专家分析称如果美国违约,中国将遭受巨大损失。殊不知,中国共计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约有2/3是美元形式的,而民间的外汇资产却少得可怜。与其让如此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面对美债造成的贬值风险,是否应该考虑学学国外“藏汇于民”,改变一下外汇资产的结构?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1974.91亿美元,相对于5年前的8188.72亿美元,已经增长了290%。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于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的说法却很简单,近些年来国际收支持续实现贸易和投资双顺差,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汇净流入规模较大,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快速累积。根据专业人士对中国外汇的分析,国家外汇收入由7个部分组成,包括出口创汇带来的是贸易顺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大约有30%-40%的外汇储备是通过对外出口带来的。还包括外国商人来中国投资,中国海外侨民和国际劳务人员从海外汇款,中国欠下的外债,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给中国的援助性贷款和商业贷款,国际游资,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热钱”,慈善捐款和救灾赠款,以及央行和企业投资美国国债和企业债券的盈利。
一般我们说到外汇储备,包括国家外管局公布的3万多亿的外汇储备,指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官方外汇储备,这部分必然是国家央行管控的。但说到中国的外汇资产,则是包括官方和民间两个部分,中国的问题在于官方储备太多,民间资产太少,只有区区1000多亿美元。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中央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外汇储备的金融体制,强制结售汇。通俗一点说,就是在中国多年来民众都没有实际的权利来处理手中赚来的外汇,只能按照官方市场的价格卖给国家,即便市场上有出高于官方的价格,也不能卖。企业也是如此,需用美元去购买原材料谈生意就要去换汇,但剩余的外汇还是要换成人民币,交由国家统一投资管理。外汇储备现在主要由副部级的中国外汇管理局来操盘。
尽管中国官方从未公开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例,但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应该在2/3左右,其中包括购买的1.15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约占美元外汇储备的一半,其余也主要是机构债券和股票等。另据国际清算银行、路透社的报道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个币种的比例,有专家认为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由于大部分是官方储备,官方储备又过于集中于美元资产,美债如果违约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就会很高。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31974.91亿美元,连续四年世界第一。
目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为1.15万亿美元,美债违约风险让人们担忧国家的外汇储备将大规模贬值。
日前外汇管理局表示,不论是将外汇储备直接分给老百姓的建议,还是将外汇储备直接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的建议,都涉及到外汇储备是否可以无偿分配使用的问题。外汇局称,外汇储备不同于财政盈余资金,是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着本币负债。免费使用外汇储备,性质上相当于中央银行随意印钞票,无节制地扩大货币发行,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事实上,外管局所说的“外汇储备”是专指官方外汇储备,与一般百姓和许多专家所说的外汇储备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民众所说的外汇储备是整个国家外汇资产,包括民间和官方。外管局所言“不是百姓的血汗钱”还要追溯到我国外汇的性质上,我国的外汇与其他国家的财政收益不同。我国的外汇是用本国人民币赎买,实际上国家从民众手中买了多少外汇就等于发行了多少货币,自然会有通胀的风险。郭田勇说“总体而言,央行拥有这些巨额的外汇储备是有代价的。而任何由通胀所带来的损失都是要由人民来承担的。”实际上转化为国家外汇储备的这部分价值仍是民众创造的财富,只是强制卖给了国家。
按照外管局的说法,中国早已经开始“藏汇于民”,积极支持居民持汇用汇,经常项目已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下除对一些风险较大的国际收支交易存在部分管制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个人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等渠道均无政策障碍。但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内外汇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强制售汇制度,虽然从2008年起常规账户管理上有放宽,2010年12月31日又公布了《货物贸易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可以将出口收入存在境外,主体的外汇运营权仍在国家的手中,仍未实现市场化。中国的民间外汇其实是个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迷宫,民众和企业拿到了外汇,也只能是存着无法消费又难投资的情况,加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居高不下,民众只能是从原路返回将外汇换成人民币,这才有了央行所谓的“被动持有”,才造成了官方和民间储备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
外汇局表示,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
官方储备资产只占对外资产比重的17.6%,庞大的民间藏汇分散了日本央行的风险,也让日本国民的投资形式更加多元化,许多百姓通过炒汇获利。
正如上文所述,虽然国家外汇管理局称中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早已经成为历史,但和其他国家相比,强制结售汇是名亡实存。民众和企业拿到外汇之后无法国内消费又难实现投资,基本上是公民旅游和企业进行外贸,很少有其他的途径,而这一情况的改变还是要让市场发挥作用,清除外汇使用的政策障碍,增加外汇使用的多元化途径。
日本的财务省规定日本银行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在保持外汇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盈利。因此,日本的外汇资产主要由流动性强的国债、政府机关债券、国际金融机构债券、资产担保债券以及在各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内外信用等级高、偿还能力强的金融机构的存款构成,此外还会涉及权益类、金融衍生类、战略资源投资等。而且由于日本国内资源非常贫乏,所以其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化成了战略性资源储备,如石油、矿产、稀有金属等。因此中国并非外汇资产最多的国家,日本的民间外汇储备是其官方储备的3倍多,如果包括民间储备,日本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而日本民间对外汇储备的投资和使用非常多元化,其增值效益也远远高于官方储备。近5年来,日本每年海外证券利息收入在500亿美元以上。
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如果寻找不到更加优化的投资渠道,如此庞大的资产只能坐等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