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成为国际硬通货的三大原因:①自然属性②货币属性③国际储备。黄金具有特殊自然属性成就了其货币属性,黄金的货币属性体现了黄金的储藏价值,投资价值以及央行的储备的本质。
一.自然属性
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人类很早就能从自然界拣拾到这种反射着耀目黄色光彩的单质金属。距今10000年以前黄金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并利用,人类发现并利用黄金的历史,要比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铜、铁、铝等众多常见金属要早几千年。
黄金的自然属性成就了其社会属性,也就是货币的流通职能,简单的说有三点:
①稀有金属,金是世界上金属中最稀有、最珍贵的金属之一,黄金是人类发现和利用较早的金属,由于它的不可再生,稀少、特殊和珍贵,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金银铜铁锡)之首,有“金属之王”的称号。
②物理性质,黄金具有永恒不变的天然金属光泽,质地均匀,有很好的延展性,韧性,比重较大,挥发性高,熔点高。
③化学性质,金与大部分物质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在空气中从常温到高温一般均不氧化,也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具有极好的稳定性便于长期保存。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黄金具有的自然属性换种思维想的话,黄金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可塑性以及极好的稳定,使其成为铸造货币最好的原材料,同时黄金的稀有性也体现了其经济价值,这样能更好的理解黄金的货币功能。
二.货币属性
1.中国的黄金货币历程
①货币起源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所谓货币是指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商朝。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货币――贝币。黄金则是世界上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贵重金属。早在殷商时期,中国的黄金工艺就已开始趋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黄金作为货币开始流通。从此,黄金作为我国古代货币的一种存在形式而登上历史舞台。
②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以黄金为上币。汉承秦制,仍以黄金为上币。秦汉是一个多金的时代。当时不仅中央政府及王室贵族大量使用黄金货币,民间也广泛行用。
③汉武帝时期“更黄金为麟趾”,之后又铸造圆形的金饼。即汉代金五铢、马蹄金、麟趾金主要用于诸侯纳贡、帝王赏赐、统治阶级内部祝寿、贿赂或大宗货物交易。而非国内市场上广泛流通的货币。
④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的金币形式主要有金开元通宝钱和金铤两种形式。金铤,为黄金货币的一种。一为中央政府铸造用作中央财政储备;二为地方官府或向中央纳税、或为制作金银器的原料。
⑤宋代(960-1279)的黄金货币主要有金牌、金铤、金钱等几种形式。金牌金铤多用于赏赐、保值和储藏,作为商业支付和纳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尤其是南宋时期,以金牌、金铤为代表的黄金货币已经进入流通领域,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主要是统治阶级用于赏赐、喜庆、供奉寺院及殉葬等。
⑥清朝末年,西方的机制圆钱技术传入我国,又出现了近代的银圆形金币。
⑦民国时期除金质圆钱外,还有“金砖”。随着日寇的步步入侵,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出于抗战的需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的法币政策(注: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规定凡持有黄金者,应向国家银行兑换法币,规定由政府集中收购黄金,禁止市场买卖。
⑧抗日战争后期,美国政府给重庆中国政府贷款五亿美元,用于收购黄金,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政府命令重庆中央造币厂熔铸金砖,兑付黄金储券。
2.国际金本位制度
②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
a.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
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
c.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
d.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
从以上这些内容可看出,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
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③国际金本位制的历史
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由于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全世界共有59个国家实行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二十世纪的20年代。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二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
3.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本质上是反映了黄金紧缺和纸币发行泛滥之间冲突的妥协。
英国在1919年停止金本位制度,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摧毁了西方国家的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①金块本位制(GoldBullionStandard)
实行金砖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英国以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发行的纸币(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
②金汇兑本位制(GoldExchangeStandard)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砖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本国货币与金砖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以此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即”钉住“后者的货币。
热那亚会议之后,除美国仍实行金币本位制,英国和法国实行金块本位制这两种与黄金直接挂钩的货币制度外,其他欧洲国家的货币均通过间接挂钩的形式实行了金汇兑本位制。1925年,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正式建立起来。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成为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4.布雷顿森林协议
●美元是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的1%上下的幅度内波动,因此黄金也实行固定价格制,如波动过大,各国央行有义务进行必要的干预,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因黄金造就了美元成为货币霸主,所以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兑换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各国政府非常严格的控制,各国基本上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黄金的市场定价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通俗的讲,美国将世界黄金控制在自己手中,用发行的纸币--美元取代了过去黄金的作用。
5.牙买加协议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淡后,各国纷纷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会议上达成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决议,形成了《牙买加协议》,以协定的形式使浮动汇率合法化.从而形成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格局。
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主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体系。其主要内容有:
●取消货币平价和各国货币与美元的中心汇率,允许成员国自由地选择汇率制度。即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废除黄金官价,确定了黄金的非货币化。各会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会员国相互之间以及会员国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义务。
●增加并调整会员国的基金份额,由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到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加了33.6%。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使其逐步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三.央行储备
②纸币发行:任何国家的纸币的生命,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目前各国金融货币发行情况去看,长期都具有不可预测性。尤其很多国家发行货币的纸币上的票面数字和发行量,容易被人随意操控。像现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其货币的发行量也太随意。
③黄金的地位:
●纸币发行的随意操控性更增加了黄金的权威性。黄金不仅不可能无限生产出来,而且具有亘古不变的自然属性,不会变色变性。
●黄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在当今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拿到国际金融市场中是不被认可,即使现在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中占据霸主地位的美元,在很多国家也不能通用,不能兑换,但黄金却可以在世界各国换成当地国家的货币。
●民间依然高度认可黄金的价值。在民间,黄金与当地货币的兑换,依然畅通无阻,即使官方不允许,在很多国家,普通民众对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之类的国际货币完全无知,但他们对黄金的价值还是绝对认可。
●黄金还是重要的金融工具,具有在国际金融市场抵押融资的功能。任何国家、团体、个人和企业,如果拥有黄金,都可以用黄金抵押融资。
●黄金依然得到各国央行青睐,黄金可以在动荡时期保值,它不依赖于任何发行方或政府,使各国央行能够分散投资,减少对美国国债和美元等资产的依赖。
四.结语
我通过各种资料的查询与梳理来解释黄金为什么具有国际硬通货的属性,最终通俗的讲下,黄金具有亘古不变的自然特性,让它具备成为古代铸币最好的原材料,因此成就了他的货币功能,由因为它的稀有性与不可再生的天然因素,成就了它的价值。
无论是中国的货币历史演变,还是国际上的金本位制,都奠定了黄金作为经济手段流通的重要职能,直至现在,各个国家并没有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黄金的去货币化而对其价值的低谷,依然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融通的重要工具。
央行的储备为黄金的储藏和投资价值做了背书,因为普通民众的高度认可,可通过控制黄金的供需数量调节市场经济,通过一系列的分析,黄金即可作为交易工具,也可以做为价值载体供个人,机构和政府持有,独特的双重属性使黄金在金融市场足够活跃,可以说黄金市场也间接成为了经济环境的风向标。
牙买加协议中特别提款权推出后,对于黄金价值是否会有影响,目前还不能定论,毕竟黄金是实实在在的实物,根据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来看,货币的币值与发行数量都显得较为随意,相应的特别提款权只是一种权力,更像是金融上使用的一种杠杆,这个协议最终实行的结果会怎样,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