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二)

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BE)

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分工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

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

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

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E)

A.私人劳动B.简单劳动巳具体劳动D.社会劳动E.抽象劳动

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7.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

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

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9.市场经济是(ACDE)

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

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

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保障机制E.就业机制

三、名词解释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9、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4、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

16、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17、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19、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0、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2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2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4、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25、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26、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7、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28、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

29、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30、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32、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33、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种方式,它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34、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35、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36、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37、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38、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即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四、简答题

2.1什么是商品经济?

答:①商品经济的内涵。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②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产品交换经济是直接通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交换而进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它存在于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通过等价交换而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

2.2商品有哪些特点?

答:①商品的涵义。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对人们有用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第二,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第三,有用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第四,有用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才成为商品。

2.3商品所具有的二因素是什么?

答: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者说是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物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物品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本身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并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②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互相比较。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不意味着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2.4如何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关系?

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价值之中。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这中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二因素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③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这个矛盾只有通过市场交换,使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得到解决。

2.5怎样理解劳动二重性?

答: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①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②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实际上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2.8什么是货币的本质?

答:①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②货币与其他商品的区别。货币的本质表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它与一般商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同其他各种商品又有区别。一方面,其他商品的价值要通过与货币相交换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则是作为价值的代表,可以表现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一般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而货币除了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外,还具有由于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而产生的使用价值和特殊职能。

2.9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答:①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②决定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因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流通中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③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变化,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变化。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④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2.10市场经济为什么不是资本主义经济?

答:①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商品经济密切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属性,不存在姓“资”还是姓“社”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是出现于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的阶段,这时市场才能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而进入这一阶段之时,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之日,这就有可能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实际上,市场经济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本身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②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市场经济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存在和运行,与该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为该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并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

2.1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①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作为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而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社会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部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料配置方式。②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及市场简单地相等同,因为市场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作用,这要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为前提条件。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12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①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市场的各种要素,一般又称之为市场的各种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它们的联系和作用,构成统一的市场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②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对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就意味着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而市场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所以,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的相互制约与相互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13如何理解供求机制的功能和起作用的条件?

五、论述题

2.1如何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答: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社会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出现的。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要互通有无,取得对方的产品,从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社会分工越是发展,生产专业化的程度越高,交换的范围越是扩展。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各自都是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各个经济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便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历,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不同的所有者和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企业之间,也存在商品经济关系。

2.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什么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枢纽?

2.4怎样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2.5怎样认识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6货币起源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是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和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另一种商品起着等价物的作用。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与之相交换的商品上,这一系列商品就是特殊等价物。③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统一表现在某一种与它们相交换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④货币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这种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从价值形式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既不是聪明人的发明,也不是人们协商的产物,而是商品交换和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

2.7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答: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②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③贮藏手段。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购买任何商品,因而货币就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贮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④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商品赊购到期偿还货款,以及支付租金、工资、利息、税款时,货币所起的作用。⑤世界货币。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的五种职能的排列顺序,大致反映了它们产生的顺序及期相互关系。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其他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相继产生的。

2.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表现形式是什么?

2.9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三方面作用:①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变动,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驱动下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和规模,从而自发地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②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商品生产者为了使其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这是因为,生产条件好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较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有可能发财致富。而那些生产条件差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可能大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有可能亏本,甚至破产。这就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贫富两极分化。

2.10价格机制的功能和起作用的条件是怎样的?

2.11竞争机制有什么功能?它起作用的条件是怎样的?

答:①竞争机制的涵义。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一个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而开展的。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资源配置的流向而展开的。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资源配置的流向而展开的。此外还有买者之间的竞争,以及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竞争等等。竞争会引起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而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引起竞争。②竞争机制对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具的的功能。它能够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消费服务;它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流;它有利于实行优胜劣汰,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③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其条件主要是企业必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和承担各种风险。同时要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价格体系,消除各种垄断行为。

2.12商品价值为什么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答:①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可以互相比较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在质上是相同的,从而在量上才可以互相比较。这种共同的同质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任何商品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它们的内部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这种人类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形成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按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上的差别,因而可以互相比较。所以,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②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一般人类劳动都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只有当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可见,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THE END
1.黄金为什么天然不是货币,货币为什么天然是金银?金银在普遍充当货币前,本身就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金属”,出自意大利学者加利安尼的《货币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87753/answer/1217801853
2.为什么古代都用黄金作为货币呢古代都用黄金作为货币是因为黄金拥有稳定性好、易携带性高,数量稀少,不易被腐蚀等优势,相比其他物质有很大的优势。 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化学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七彩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http://m.qicaisi.com/bk-1358302.shtml
3.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新浪教育第三阶段是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为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第四阶段是货币形式,即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时,就产生了货币。货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https://edu.sina.com.cn/l/2003-06-23/46777.html
4.[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货币金融学参考资料4、【单选题】4. 普通人最常接触的金融中介机构是( )。 A、银行 B、证券公司 C、私募基金 D、小贷公司 参考资料【 】 5、【单选题】5. 货币和利率的管理被称为“( )政策”。 A、货币 B、财政 C、金融 D、经济 参考资料【 】 随堂测验:单选题 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3288629
5.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原创教案6篇(全文)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货币 商品与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说明 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多,比如: 牲畜,布匹,贝壳,金银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golqhbq.html
6.超主权货币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超主权货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超主权货币;国际货币;储备体系 一、美国是否愿意放弃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 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有哪些好处呢?简单的讲,该国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如果一国用自己的货币来做对外贸易的结算,https://www.gwyoo.com/haowen/65079.html
7.贵金属战胜其他材料用作货币,美元成为居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等都是贵金属战胜其他材料用作货币,美元成为居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等都是“劣币驱逐良币”例证。()https://m.shangxueba.com/ask/20074837.html
8.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何等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区别()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何等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区别(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https://www.shuashuati.com/ti/1b99a21d07ea4c3e80365c6e5a4bd1df.html?fm=bdbe68524893a6f1d55ba26ac54d2b60ed
9.从金本位到信用本位制下的货币远古时代, 在货币产生初期,人们经过大量长期实践, 在选用了很多币材以后终于选择了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当作货币。但那时的货币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货币还有很大不同之处。最初黄金是作为一种等价物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 人们可以根据所需要黄金的大小, 随意分割,就像中国古代的碎银子一样。所以那时的黄金虽然可以充当https://www.douban.com/note/245214951/
10.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及其规律.doc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及其规律---秦到隋的币制研究3“畸形的铜本位制”的原因从交易成本角度讲,在商品交易额较小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币材是铁、铜等价值较低的金属,当商品交易额扩大时,要满足交易需求,就要运送大量铁、铜作支付之用,仅是运送费用就已经很高了,于是出现价值更高的贵金属即金银充当货币。然而在秦到https://m.taodocs.com/p-810275956.html
11.《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2)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包括贱金属和贵金属。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 金属货币逐渐以贵金属为主。如黄金和白银。贵金属的自然属性具有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便 于携带、不易损坏、体积小价值大等特征,能满足人们对货币材料的客观要求,适合充当货币。 (3)纸币,是指以纸质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历史上的纸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62907598.html
12.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港口码头综合保险1.(1) 炸药、珠宝、宝石、贵金属、黄金、毛皮或美术作品; (2) 运输过程中的财产(除非本保单特别列明予以承保); (3) 现金、支票、金银、可转让票据、信用卡、增值税发票和任何形式的有价证券,本单特别规定之被保项目不在此限; (4) 领有牌照获允在公路行驶之车辆(包括其配件)、小型面包车、拖车、船舶、飞机https://www.iachina.cn/col/col4494/
13.甄新伟:浅析我国成为黄金强国的重要性(一)黄金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黄金是财富与富贵的象征。作为贵金属,号称“金属之王”,具有价值高、易分割、易贮藏、便携带,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黄金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恰逢今年诞辰200周年的马克思诞辰做出重要论断“金银天然是货币”。黄金被人类社会赋予重要使命,是财富http://finance.sina.cn/zl/2019-01-28/zl-ihqfskcp1114232.d.html
14.货币的本质是A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B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 金银等贵金属 D 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 正确答案 货币的本质 --- 解析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https://m.guangzhou.huatu.com/tiku/3108152.html
15.刘永佶:从货币本质论美元霸权货币商品说认为:货币产生于“自然”的交换,最初的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并不需要中介,只有当交换的品种、数量和范围扩大后,才需要有此物与彼物交换的中介物,也就是交换各方都认可的某一特殊“商品物”来调节交换的困难,进而又逐步确定以不易磨损的贵金属为货币。既作为商品的价值尺度,又作为流通手段。持“货币http://www.wyzxwk.com/Article/sichao/2023/05/47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