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频考点总结(三)!供大家参考。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的原始积累
①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②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是: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②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价值或者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交换价值和价值
第一,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第二,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是本质,是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④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劳动者同一劳动过程中表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
3、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①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的决定
第二,商品的价值量是部门内部生产同类商品的生产者在竞争中实现的。
②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③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第一,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就能进行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动。
第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是:
第二、商品交换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由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动,价格与价值经常发生背离,但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原则。这是因为:
第一,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供求关系只能影响价格,而不能决定价格。
第二,但是从商品交换的长期过程看,价格上涨和下降的部分会互相抵消,因此价格和价值相一致又是然的。
⑤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在整个社会的合理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促进企业和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
第三,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第一,竞争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第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第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4、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然结果。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后发展到货币的价值形式。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的商品。
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执行的各种职能。这些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①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用来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具体地表现在:商品价值的变化、供求关系和纸币发行的数量。
②流通手段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这一方面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深了商品经济内在的矛盾,这就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③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在家中贮藏起来,这时的货币就是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④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的特点是先用商品,后付款。因为货币的支付手段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一旦有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就会引起债务的连锁反应,影响社会经济的运行,还有可能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也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⑤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国际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这就是世界货币的职能。充当世界货币须是黄金、白银贵金属,某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纸币也可以作为世界货币。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的价值符号。
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简单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2、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是劳动者劳动的能力,是潜藏在于人身体中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基本条件是:①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拥有对劳动力的所有权,它只是将劳动力的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出卖给资本家。②劳动者既无生产资料,又无消费资料。
2、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维持劳动力生存的过程,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第一,劳动者本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劳动力的再生产。
第二,劳动者繁衍后代(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三,劳动者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这是指工人为了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所支出的费用。
第四,劳动力的价值还包括社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②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其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为了维护经济上的所有制关系而建立的一整套法律制度。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
1、垄断的形成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额利润,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实行垄断,以获得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大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2、垄断组织
垄断是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1、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①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有商品经济就有竞争。
②垄断须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③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
①垄断竞争则是获取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②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
③在竞争范围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互融合成为金融资本。金融寡头是指少数大的垄断资本或垄断集团,控制着庞大的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经济上,是“参与制”实现经济领域的统治的。
所谓的“参与制”就是金融寡头控制股份公司的股票额达到控制企业的目的。金融本和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
①垄断的实质是为了保证垄断资本得到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额利润。
第一,垄断资本加强对本国垄断企业无产阶级的剥削。
第二,占有非垄断企业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第三,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
第四,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③垄断利润是平均利润加上超额利润。垄断商品的价格是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帝国主义时期的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长期得到的。
2、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包括垄断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价格长期背离商品的价值,这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原则。
第一,垄断价格的形成仍然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的。
第二,从整个社会看,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总量仍然相一致,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然结果。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反托拉斯法。其二,公共事业规制。其三,社会经济规制。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国家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③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①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组织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②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关系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1、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展的原因
①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额利润。
②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额垄断利润。
③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2、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
资本输出国来讲,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实力。
对于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的输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资本输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4、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初它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帝国主义的五大经济特征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①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②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③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⑤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帝国主义的实质
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额垄断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