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活字印刷法”合成单原子催化剂,有效避免贵金属单原子团聚,已实现均一性公斤级合成纳米超导材料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通过将可移动的木质字模排列组合,实现各种文字和书籍的印刷。

以活字印刷法为灵感,海南大学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制备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普适性策略,并表现出优异的氢氧化和氢析出反应活性[1]。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以精确合成的多种贵金属单原子前驱体作为“活字”的模板,包括钯(Pd)、铂(Pt)、铑(Rh)、铱(Ir)、钌(Ru)等,将多孔碳载体作为“纸张”。

通过高温焙烧,成功把前驱体中的贵金属单原子“点对点”地印刷到碳载体上,最终合成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SA-PM/CNs)。

这种通用的催化剂合成策略有效地避免了制备过程中贵金属原子的团聚现象,并能够确保贵金属原子的高度分散性。该合成策略具有普适性、可拓展性以及规模化制备的能力,展现出了巨大的产业化潜力。

审稿人对该研究评价称,普适性策略不仅能够制备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还能拓展到非贵金属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析氧反应以及氢燃料电池等不同的电催化体系均具有应用潜力。

指出,合成的多种单原子催化剂能够应用于光电催化、金属-空气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领域。目前,该催化剂在实验室能够实现公斤级合成,且性能均一性较好。

该方法不仅为合成单原子提供新方向,还为设计合成新型多活性中心和多功能单原子催化剂开辟了新道路。“这种具有普适性的合成策略,为研究单原子催化剂提供了高效、可控的制备方法,也为合成其他种类单原子催化剂提供借鉴。”他说。

发展氢能产业是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

追求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及高效的能源利用与转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氢的能源属性是清洁高效、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在能源的转型和存储、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中的比重达到18%,氢能产业链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创造2.5万亿美元产值,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2]。”

随着世界各国将能源朝着更加清洁、低碳和智能的方向推进,发展和加强氢能产业建设已成为当前全球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不仅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具体路径,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搭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2023年,中国产氢量突破40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氢气基本来自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其中,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绿氢占比不到1%;另一方面,中国还存在较大的弃风和弃光等问题。

如何以绿氢为媒介消纳富余可再生能源,是科学家们重点探索的方向之一。在高效的氢电能量转化过程中,催化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行条件下,催化剂面临着强酸、强碱的腐蚀性环境,以及高电压、大电流的操作环境,极易造成催化剂腐蚀失稳,降低稳定性和氢能器件寿命的缩减。

实现多种贵金属单原子的可控合成

当前,发展低成本、高性能和长寿命的氢电催化材料及器件,也是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为解决该问题,团队一直围绕着低铂贵金属催化剂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高稳定性的一维中空纳米笼结构催化剂、核壳结构、纳米团簇催化剂等[3-7]。

最近,单原子催化剂在诸多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应用潜力,这主要归因于其原子利用率高、活性位点明确且均一、独特的电子结构等本征优势。

其中,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可以极限地降低贵金属的使用量,而保持其高活性和稳定性,正好符合该课题组低铂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在制备过程中,贵金属原子容易发生团聚形成颗粒,因此,如何有效地确保贵金属单原子的分散性是一大难题。

同时,贵金属不同元素之间性质差异较大,用单一方法难以实现不同种类的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可控合成,极大地限制了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

该课题组发现,利用氮化碳(C3N4)载体能够在阻断金属原子聚集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提供氮源来固定金属原子,从而实现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可控制备。

研究人员证实了SA-Pd/CN、SA-Pt/CN和SA-Ru/CN在氢析出反应中展现出和商业催化剂相当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在印刷载体的选择方面,虽然最终获得的都是由多孔碳载体负责的贵金属单原子,但不同碳源对贵金属单原子的负载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表示:“我们通过多次尝试,选择了氮含量高、在高温下容易形成较多缺陷位点的碳源聚多巴胺,为贵金属单原子提供了更多的锚定位点。”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通过积极地寻找各种原子级分散金属的材料载体,同时不断地优化制备工艺,开发出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普适性制备策略。

海南大学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海南大学副教授、教授和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当前,多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已经展示出比单一金属单原子催化剂更好的性能。然而,具有多金属活性中心的催化剂的合成是挑战之一。基于此,他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是将探索更高性能的多元单原子催化剂,以实现二元或多元单原子催化剂的精确合成。

“通过开展实际氢能器件水平的测试,来验证我们催化剂的实用性,并将结果反馈于催化剂设计,从而进一步优化合成和量产方法。”说道。

致力于将催化剂放大制备和公斤级测试

目前,担任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该课题组的研究方向聚焦在海洋能源与资源开发领域,包括海水制氢、海水电池、海水提铀/锂和海洋能源装备等。

在课题组之前的研究中,曾以腐蚀诱导策略为基础,研发出一种低铂合金催化剂配位和应力效应协同调控新方法。一维串状纳米笼低铂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通过该催化剂实现了氢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和使用寿命的大幅度提升。

此外,团队还开发了一种基于超薄铂层的铂基核壳结构催化剂新体系,揭示核壳结构催化剂稳定性调控机制。并且,根据直接电解海水制氢以及海水电解槽的实际测试,对该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验证。

认为,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应聚焦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又能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和需求,实现“特色取胜”。

因此,他们也在开展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技术。随着“双碳”目标的临近和落实,巨量的淡水纯化和电力需求将会给诸多地区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环境压力。

通过耦合海洋可再生能源和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技术,将是一项比较理想的规模化绿氢制取途径。“通过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技术,将蓝色能源转化为稳定的氢能供应系统,服务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将是我们未来的奋斗和发展目标。”说。

除了基础研究,将技术向产业化落地也是致力于推动的目标。据悉,该课题组与国家能源集团共建立了海洋清洁能源研究院,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是将具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放大制备,实现中试和公斤级测试。

此外,他们还和国家电投集团(陵水)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新型水解制氢高效膜电极组件的研发及其基础研究,将进行波动性光伏和风电制氢,储氢和氢能车辆运行示范系统。

表示:“我们坚信,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临近和政策的落实,氢能产业必将获得较大的发展。”

参考资料:

4.Rao,P.,Deng,Y.,Fan,W.,Luo,J.,Deng,P.,Li,J.,Shen,Y.,Tian,X.*,Movabletypeprintingmethodtosynthesizehigh-entropysingle-atomcatalysts,NatureCommunications2022,13,5071.

5.Xu,Y.,Wu,D.,Zhang,Q.,Rao,P.,Deng,P.*,Tang,M.;Li,J.,Hua,Y.,Wang,C.,Zhong,S.,Jia,C.,Liu,Z.,Shen,Y.,Gu,L.*,Tian,X.*,Liu,Q*.RegulatingAucoverageforthedirectoxidationofmethanetomethanol.NatureCommunications2024,15,564.

6.Song,Y.,Zheng,X.,Yang,Y.,Liu,Y.*,Li,J.,Wu,D.,Liu,W.,Shen,Y.,Tian,X.*.HeterojunctionEngineeringofMultinaryMetalSulfide-BasedPhotocatalystsforEfficientPhotocatalyticHydrogenEvolution.AdvancedMaterials2023,2305835.

7.Tian,X.,Lu,X.F.,Xia,B.*,Lou,X.*,AdvancedElectrocatalystsfortheOxygenReductionReactioninEnergyConversionTechnologies.Joule2020,4,45-68.

THE END
1.铑粉回收:拓宽贵金属资源开发新渠道铑粉回收,作为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一环,正逐渐成为拓宽资源开发新渠道的关键举措。铑是一种稀有且贵重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汽车催化转换器、电子产品和化学工业中,其回收价值不言而喻。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的铑废料也日益增多,有效地回收这些废料,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贵金属资源,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930207053293186&wfr=spider&for=pc
2.为什么贵金属的催化活性那么好?一般情况下,贵金属ru,rh,pt,pd原子中这部分d电子所占比的比例都在0.4以上,是过度金属中最高的,https://wenda.guidechem.com/question/detail45303.html
3.卑金属的催化世界?化平凡为神奇ー胡喜乐教授化学空间Chem提到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我们应该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构建化学键的各类反应,尤其钯催化的碳碳键偶联反应是近 20 年来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成就之一,它的发展和完善为过渡金属催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并带我们走入及探索以钯、铂、金、钌、铑为代表的贵金属催化反应的世界。贵金属元素因为具有https://www.chem-station.com/cn/interview/cchemist/2015/04/post-4514.html
4.三元催化能提炼多少克贵金属?行业新闻艾克光谱仪三元催化能提炼多少克贵金属? 三元催化器中的贵金属含量一般是1到3克左右。 一般原车配的三元催化器,含贵金属1-3克左右,每公斤催化器粉末可以提炼铂金5克左右。 铑金、钯金含量比铂金少一点,现在一克铂金、铑金、钯金价格都很好,提炼出来的纯度高的话,收益就会更加多了。http://www.innuox.com/news_4/849.html
5.三元催化能提炼多少克贵金属?三元催化粉末多少钱一斤根据市场上的三元催化粉末价格统计,大多数的三元催化粉末都是在2000元左右一斤。之所以三元催化粉末那么贵,主要是因为三元催化器的内部含有钯、铑、铂这样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的价格都是比较贵的,把三元催化器内部的催化剂磨成粉后,价格自然也就贵了。 三元催化器提炼贵金属的方法是: https://www.yoojia.com/ask/3-11672377749256751572.html
6.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文章精选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郑南峰和傅钢课题组,采用乙二醇保护的超薄二氧化钛纳米片作为载体,应用光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负载量高达1.5wt%的单原子分散钯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高效脱除前驱体氯钯酸上的氯离子是成功制备的关键;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贵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环保、能源和化工等领http://www.scichi.cn/zinecontent.php?id=1827
7.张强&李博权Chem.Soc.Rev.综述:非贵金属双功能ORR/OER电催化剂根据非贵金属基双功能OER/ORR电催化剂的设计原理和功能成分,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这类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地说,单组分和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都有各自的优点,在电催化剂体系的基础上强调了本征活性调节和活性位点的整合(图 1)。双功能电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可以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曲线记录到的ORR活性(E1/2http://www.sztspi.com/archives/214349.html
8.中澳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研究团队在非贵金属催化材料方向取得系列研究进展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是电解水制氢和光解水(包括光催化和光电化学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核心步骤,高效分解水制氢器件需要高效的析氢催化剂和析氧催化剂以降低水分解的能耗并提高器件的效率。然而,当前最高效的HER和OER电催化剂仍是贵金属基催化剂,其高昂的成本极大地限制了分解水制氢器件的大规模应用。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3/44747.htm
9.催化燃烧与RTO在卤素等有机废气治理中的技术分析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一般包含了第一载体(蜂窝陶瓷或堇青石),上面涂附第二载体Al2O3, 之后再涂附活性组分Pt,Pd,Rh,和助催化剂CeO2等。第二载体的粘结牢度和比表面积,以及贵金属涂层的粒子尺寸和活性反应单元决定了催化剂的性能。因此,除了昂贵的金属价格,多次烧结多层涂附的复杂的制备工艺也提高了贵金属催化剂http://www.zeeflow.com/html/article/1641.html
10.北京大学:贵金属单原子材料的水分解催化研究进展北京大学郭少军教授团队总结了具有优异性能的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化学水分解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http://m.xincailiao.com/news/app_detail.aspx?id=603003&ptype=1
11.陕西师范大学陈煜课题组:化学功能化增强贵金属纳米晶电催化性能近日,《催化学报》在线发表了陕西师范大学陈煜教授团队在贵金属电催化领域的最新Account文章。该工作主要报道了聚胺(PAM)功能化贵金属纳米电催化剂合成方法及其在燃料电池和电解池等能源转换装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薛淇,论文共同通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TM5ODg0Nw==&mid=2247491051&idx=1&sn=a2a93c302299c31fc7940486c8005cac&chksm=fd8a72bbcafdfbad92cc77f9b05252a98f901b0e2662f5f2f9c534cc0cbb190dce6fe70b2d21&scene=27
12.我组在酸性条件下长寿命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近日,我组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Ryuhei Nakamura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在酸性条件下非贵金属电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10.1002/anie.201813361.)上。 将太阳能转化为俗称“液态阳光”的“太阳能燃料”,是应对未来化石燃料枯竭和气候变http://www.solar.dicp.ac.cn/info/1012/1035.htm
13.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CO,VOCs完全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第36 卷第 1 期 2022 年 2 月 分子催化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CHINA ) Vol.36,No.1 Feb.? 2022 文章编号:1001-3555(2022)01-0081-17 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 CO,VOCs 完全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刘玉凤 1, 周? 瑛 1, 卢? 梅 2, 耿? 俊 1, 徐? 鑫 1, 柯权力 1https://www.jmcchina.org/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220109&year_id=2022&quarter_id=1&falg=1
14.Science:贵金属与过渡金属碳化物自组装构建核壳结构高效电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比如催化转化,燃料电池等。然而由于贵金属高昂的价格,严重增加了生产成本,极大的阻碍了贵金属催化的实际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在保持贵金属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贵金属的负载量,比如制备原子级别的催化剂,合成中空结构或核壳结构催化http://www.cailiaoniu.com/15217.html
15.Carbontech2021在这里,看见碳时代!酚醛树脂微球的分子尺度设计及光催化生产双氧水 刘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新型催化炭材料技术支撑的贵金属减量化与替代 李瑛,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杭州佳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介孔碳材料的设计合成 李伟,复旦大学教授 参考议题:泡沫炭的制备与应用 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1468.html
16.Pd/C钯炭催化剂Pt/C铂炭催化剂贵金属加氢催化剂(3)性能:活性炭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在国内催化加氢工业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催化加氢工艺生产了许多产品,如苯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氨基苯酚、3,3`-二氯苯胺、2,4-二氨基甲苯、邻氯苯胺等等,其中3,3`-二氯联苯胺生产中,反应温度60-100℃,压力0.2-1.0MPa,采用的Pt/C催化剂,产品收率≥95%、产品质量均超过目前https://www.china.cn/qtcuihuaji/1871362494.html
17.邦学堂催化燃烧技术处理VOC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下)催化剂是一种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能大大降低消除VOCs所需要的反应温度,通常是由载体、活性成分和助剂等组成。常用催化剂有: (1)整体式催化剂:载体(堇青石陶瓷蜂窝)、活性组分(贵金属Pd、Pt和Rh,过渡金属氧化物)、助催化剂(稀土复合氧化物)。 http://m.chem-bang.com/FrontPcNews/news_detail/article_id/680
18.甲烷催化燃烧整体型催化剂研究进展由于催化燃烧技术满足高效能、低污染利用能源的要求,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目前,CCM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和非贵金属两大类。贵金属系列以Pd为代表,负载在Al2O3、改性Al2O3、Si3N4等载体上。非贵金属系列包括钙钛矿、六铝酸盐、烧绿石、金属复合氧化物等。王军威、严河清等人总结了近年来一级商用的几种甲烷催化燃https://www.shutaicn.com/blog/_803730_314742.html
19.S异质结与非贵金属助催化剂协同提升ZnO/CdS/MoS2光催化产氢性能该文报道了一种新型三元ZnO/CdS/MoS2 异质结,其中ZnO,CdS,MoS2三者具有六方晶系结构,有助于形成紧密接触的异质界面,从而促进电子、空穴的转移速率,提高CdS的光催化活性,加之,S异质结与非贵金属助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有效地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进一步提高了CdS的光催化析氢性能。 https://www.nayuansu.com/read/3904.html
20.第3分会场:碳基催化材料与碳催化过程报告摘要:高活性、高安全性、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绿色催化技术的研究热点。以Fe、Co、Ni等金属纳米材料为代表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存在稳定性、安全性较差的难题。近年来,以石墨烯层为壳、非贵金属纳米颗粒为核的石墨烯包覆金属纳米颗粒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石墨烯外壳显著提高金属内核在较苛刻条件下的稳定https://www.csp.org.cn/meeting/9thCarbonCatalysis/a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