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知识点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知识点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知识点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知识点5】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
使用价值
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反映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体现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属性
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社会属性
作用
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决定商品交换比列
相互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形成
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本质
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局限
使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内容
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后果
1.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2.阻碍技术的进步。
3.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020.T3单选真题回顾】
A.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
B.是市场管理部门事先规定的
C.是商品生产者协商出来的
D.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机制自发实现的
【2019.T4单选真题回顾】
1、在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得到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小结】
第五章属于每年必考但只考选择题,而且知识点特别多,难度较高的理解型选择题也可能出自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