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格考试《法律法规》大纲内容:货币基础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出现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

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不断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包括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和不兑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表现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特殊性表现在: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在与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商品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可以是观念形态的货币

2.流通手段

在商品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第二,不需要具有十足价值,可以用符号代替。

3.贮藏手段

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而保存起来时,就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第二,必须是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4.支付手段

货币在实现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偿还欠款、上交税款、银行借贷、发放工资、捐款、赠与等。

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使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突破了现货交易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二是借助于货币的支付手段,一部分债权债务关系可以相互抵消,可以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消极作用表现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存在支付危机和信用危机的可能性。

二、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货币需求及影响因素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2.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水平

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2)利率水平

利息率与货币需求呈反比。

这是因为:利息收入可以看做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息率提高,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利息收入),会带来货币持有的减少,因此,货币需求趋于减少。相反利息率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减少,货币需求趋于增加。

(3)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若以M代表货币需求量,P代表物价水平,Q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则根据货币流通规律有如下公式:M=PQ/V。可见,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货币需求成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同货币需求成反比。

(4)信用制度发达程度

信用货币制度发达程度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比。

信用制度发达时,一方面,可以通过支付结算减少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数量,从而使货币需求降低,另一方面,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利于金融市场完善,增加可供人们选择的资产形式,人们的资产配置就有更多的选择,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就会减少

(6)公众的预期和偏好

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贬值时,会减少货币持有,则货币需求减少。人们偏好货币,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偏好其他金融资产,则货币需求减少。

(7)其他因素

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通讯等技术状况

(二)货币供给及货币层次划分

1.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一般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供应的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构成。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愿望、社会各部门的现金需求、社会的信贷资金需求、财政收支等因素,都会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2.货币供给量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广义货币,通常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是一般所指的货币供应量)。

(M2—M1)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三)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及影响因素

1.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存款准备金(rd):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派生存款: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2.货币乘数及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作用而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影响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反比)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于放款的资金越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则越少,反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额则越大。因此,许多国家都把调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紧缩或扩张信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2)现金漏损率(c)(反比)

在存款派生过程中,客户提取现金,则现金就会流出银行系统,出现现金漏损,使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派生倍数也必然缩小,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下降。

(3)超额准备金率(e)(反比)

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

留有的超额准备金越多,用于贷款的部分就越少,使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削弱。

(4)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rt)(反比)

货币创造乘数K

K=1/(rd+c+e+rt*t)

银行吸收一笔原始存款能够创造多少存款货币,要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定期存款准备金率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编辑推荐:

三、通过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超过需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1.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引起了物价上涨。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根源在于社会总供给的变化,在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物价上涨。生产成本的提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3)供求混合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往往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

(4)结构型通货膨胀:在整个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均衡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而引起。

2.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

第一,通货膨胀不利于生产正常发展。

第二,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

(2)对分配和消费的影响

第一,通货膨胀会引起不利于固定薪金收入阶层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第二,通货膨胀是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的分配。

第三,通货膨胀降低消费规模

(3)对金融秩序和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一,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常常会引起居民挤提存款,用于抢购商品。而企业争相贷款,将贷款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赚取暴利。导致银行资金紧张,扰乱了金融领域的正常秩序。

第二,严重的通货膨胀,会使社会公众失去对本国纸币的信心,不愿意接受和使用纸币,甚至会出现排斥货币的现象,导致一国的货币制度走向崩溃。

第三,由于通货膨胀使生产领域受到打击,生产性投资的预期收益普遍低落,而流通领域则存在过度的投机,导致经济紊乱。

第四,通货膨胀引起的经济领域的混乱,会直接波及整个社会,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配不公会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政府威信下降,政局不稳定。

3.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紧缩的货币政策

第一,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基础货币投放或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第二,提高利率(如再贴现率)。

(2)紧缩的财政政策

主要是增收节支、减少赤字。增收的措施主要是增加税赋。节支的措施主要是压缩政府机构费用开支,抑制公共事业投资,减少各种补贴和救济等福利性支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紧缩的收入政策、积极的供给政策以及货币改革等措施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二)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经济中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要量,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单位货币升值、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1.通货紧缩的原因

(1)货币供给减少

主要是由于政策时滞的原因,在通货膨胀时期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导致投资和需求的下降,进而影响社会有效供给。

(2)有效需求不足

当实际利率较高时,消费和投资就会出现大幅下降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物价持续下跌;

金融机构贷款意愿下降和提高利率时,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物价下跌;

制度变迁和转型等体制因素,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储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即期支出大量地转化为远期支出,也会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降。

(3)供需结构不合理

由于经济中存在不合理的扩张和投资,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加剧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跌。

(4)国际市场的冲击

对于开放度较高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下降,外资流入减少,导致国内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下降。

2.通货紧缩的影响

(1)导致社会总投资减少

(2)减少消费需求

在通货紧缩过程中,物价下跌使货币实际购买力不断提高,人们会尽可能地推迟支付,导致消费支出的延迟和消费规模的减小。

(3)影响社会收入再分配

通货紧缩会使政府的收入向企业和个人转移,主要是通过降低所得税实现的;会使企业在价格下降中受到损失;会使工人的实际工资增加;会形成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的资金再分配。

3.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1)扩大有效需求

扩大投资需求的对策:扩大政府公共支出,以促进经济增长;刺激企业及民间投资;合理调整经济结构。

增加消费需求的对策:消除各种不利于增加消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约束,充分利用各种政策组合,引导社会消费稳定增长;提高公众收入水平,增加其购买能力以提高消费需求;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增加失业补助刺激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和品种;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2)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扩大财政开支,兴建公共工程,增加财政赤字,减免税收。

扩张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买人有价证券等手段,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扩大货币乘数,增加社会货币供给总量;降低基准利率,以减少商业银行借款成本,降低市场利率,刺激总需求。

(3)引导公众预期

通过公开宣传等措施对公众进行政策性引导,调整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预期,可以对扩大投资需求和增加消费需求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THE END
1.worth:价值的秘密通常,-th是一个表示名词的后缀,因此,我们简单化处理,可以假定 worth 的名词含义更为基础或基本,形容词相关含义是其名词含义上的衍生或延伸。由此,我们可以做如下结构分析: worth (n.价值;意义) = wor- + th抽象名缀 也就是说,worth的核心含义来源物 wor-这一结构或部件,根据元音字母互换原则,我们可以将 worhttps://blog.csdn.net/nshkfhwr/article/details/144143817
2.货币究其实是一般等价物?还是不一般等价物?马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这个一般二字如何解释,货币是不是真的一般到熟视无睹,可以轻描淡写的了?一般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949160-1-1.html
3.一般等价物的含义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上,一般等价物曾由一些特殊的商品承担,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 APP内打开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简述商品.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含义和三者关系,分析货币的职能有哪些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e98290e8830a041114488667b4f42388.html
4.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和特点(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导读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和特点,一般等价物的含义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和特点,一般等价物的含义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https://bbs.bangkaow.com/bbs/202408/1502790.html
5.怎样理解一般等价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在长期无数次交换的实践中找到了办法.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它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有了一般等价物后,方便了商品交换,人们只要经过两次交换,就可顺利换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即:“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09f5dfb675c0e8cd94654e232171ba5.html
6.准时化(JIT)含义是什么?试用期内综合得分低于70分或集体评议得分低于80分,公司可据此进行辞退处理;员工试用期内综合得分70分及以上的,视为胜任岗位要求予以转正;员工试用期内综合得分()分及以上的,可纳入公司相应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https://www.shuashuati.com/ti/344448466a4b4ba0bdd3c2afc22a56e9a1.html
7.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一《神奇的货币》⑴商品的含义: ⑵商品的基本属性: 、 A商品的使用价值含义: B价值含义: 2货币的概念、本质和基本职能 ⑴货币的概念 ①货币是 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②一般等价物含义: ③货币的定义: ⑵货币的本质: ⑶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货币的职能的含义: http://www.gaokao.com/e/20181020/5bcb318a87c34.shtml
8.教学112货币与货币制度讲解.ppt能力目标 掌握和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能理解和判断货币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重点 知识目标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本质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P11 货币本质特征 马克思货币本质论 货币是商品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是固定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6/0501/4174186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