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视党们经常有的行为。尤其是刚患近视的小朋友们,当看不清楚黑板的字时,他们会不自觉的眯着眼看黑板,这样确实会比之前更清楚。
No2.拉眼角
两个手指放在眼角,按住后向外拉扯。当眼睛被拉成一条窄窄的缝,你会发现眼前的世界也会更加清晰,这是眯眯眼Plus版本。
No3.小孔辅助法
在一张纸上扎很多小孔,然后放在眼睛前方当“眼镜”,通过小孔去看,前方原本模糊的事物会变得相对比较清楚。
不要觉得我在开玩笑,你可以自己试试。如果觉得麻烦,干脆三个手指拼凑成下图的的样子,中间留一个小孔,也能起到“临时眼镜”的效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小孔眼镜”,也是利用了相同的原理。
注:小孔眼镜是智商税,其实并非真的能治疗近视,根本起不到治疗效果的,长期使用反倒有害。
看到这你可能总结出来了,以上三种方法,本质上都是通过“小孔”看物体。很多人说这是“小孔成像”原理,这明显是错的——但凡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小孔成像是倒立的。
问题来了:“眯眯眼”看清物体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原理解释
先从近视眼原理说起: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这就是近视。
最常见的矫正近视的方法,是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那为什么小孔也有矫正近视的作用呢?为了讲清楚这一点,需要科普1个摄影名词——弥散圆。
凸透镜成像中,严格来讲只有一个确定的点能形成最清晰的像。在这个点的前后位置,成像光束并不能会聚一点,而是会形成一个扩散的圆,这叫叫做弥散圆。
近视眼看物体看的是模糊的,就是因为视网膜接收到的就是弥散圆。比如这个样子
如果近视眼的人是眯着眼睛的,或者透过小孔去看物体。虽然进光量变小了,但是由于接受光线的区域变窄,视网膜上的弥散圆就会变小,如下图:
因为弥散圆小了,人眼看到的物体分辨率也就更高,就更清晰啦。
有趣的是,在摄影时也有类似“眯眯眼”的原理。懂摄影的人应该知道,拍摄照片时光圈大小会影响景深大小。
光圈不难理解,这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的装置。景深是一个“成像范围”,具体的咱们可以先看一下这张图。
也就是说,能形成相对清晰的像的位置是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即景深),在此范围内成像的分辨率足以达到“相对清晰”的标准。超出这个景深范围,像就会弥散导致分辨率降低,模糊的让人看不清。
这时候重点来了:如果摄影时使用小光圈,景深就会较大,即能成清晰的像的范围就越大,底片上的像就容易变得清晰一些。
人的眼睛其实也是一架照相机,所以“眯眯眼”的时候,相当于用小光圈摄影,视网膜上的照片也会清晰一些。
正所谓:生活处处是惊喜,一定好好学物理~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专业于物理,致力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