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简称“深圳人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并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18万亿元,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贷款增加6730.95亿元,同比多增1201.76亿元。
据了解,深圳人行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力支持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地区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根据深圳人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深圳人行精准有力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用好两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为深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18万亿元,同比增长8.9%。
持续创新助力信贷增长让企业贷款更容易
如何支持普惠信贷的持续发展?深圳多家金融机构给出了一致的答案:坚持创新,并持续创新。
今年以来,深圳人行持续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助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持续建设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
今年下半年,深圳人行联合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以地方征信平台为基础,在“深i企”APP上线“小微通”——深圳小微企业融资畅通工程,征信赋能打造小微企业融资可视化“链路”。
深圳征信常务副总经理刘振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小微通”平台已经正式在深i企上线运营,将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三方面支持。一是需求快速收集,提升服务便利。二是产品自动优选,提升服务效率。首批接入全市14家银行,覆盖全市小微金融市场份额超过70%。三是实现流程闭环,提升服务效能。
“接下来,地方征信平台将进一步强化‘小微通’的运营服务能力、扩大银行和产品接入覆盖面,进一步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刘振常表示,让更多小微企业在融资关系方面由“乙方”变“甲方”,由“无贷户”变为“首贷户”。
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启动河套“科汇通”试点
今年三季度,深圳人行、外汇局深圳市分局启动河套“科汇通”试点,开辟科研资金入境新通道。
今年9月6日,深圳外汇局根据总局批复,正式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汇通”试点业务操作指引》,允许境外科研资金直接汇入区内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为区内科研机构跨境资金调拨提供“绿色通道”,实现科研机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管理优化,为深港两地科技创新要素流动和科技产业协作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深圳还支持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数据显示,深圳持续拓宽跨境电商资金结算渠道,新增1家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商提供结算服务的试点银行。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试点银行中8家落地深圳(落地家数全国第一),业务笔数4476万笔,总金额6.2亿美元。
深圳还首创了“银行+外综服企业”一站式跨境资金结算,实现T+0收结汇。截至2023年9月末,共服务企业10.5万家,其中小微电商企业占比超95%,为企业节省结算费用超3亿元。深圳人行还辅导银行对接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系统,为中小微企业、个人商户提供全线上收结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