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项明星产品背后:中集全球视野下的“质胜”之道|洞见价值·港股新质生产力巡礼

这次危机让中集集团意识到,当行业风险来临之时,只有业内一流企业才有应对风险的底气。这坚定了中集集团深耕集装箱业务,把它做到全球第一的决心。面对集装箱市场被日韩垄断的竞争格局,中集集团深耕技术突破封锁,在全球市场突围。1996年,中集集团集装箱产量占到全球20%,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到了今天,全球几乎每两个集装箱,就有一个是中集集团制造。

在中集集团的引领下,中国集装箱产业链实现了100%国产化。吴三强表示,中集集团在自主安全供应体系上发力,和钢材、油漆、地板等集装箱上游供应链开展广泛技术合作,实现了产业上游供应链100%国产化。

“目前我们的集装箱业务在夯实行业龙头地位的基础上,还在引领行业向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吴三强表示。在轻量化上,中集集团首创高强度轻量标准海运干货集装箱,相比传统集装箱屈服强度提高了50%、抗冲击凹陷能力提高50%、抗腐蚀性提高25%、产品钢材重量能减轻约10%,有效提升了集装箱载重量。

以集装箱业务为“开山镐”,中集集团挖出了企业发展的“主矿道”,并引领着中国制造迈向技术自主和智能化的深处。

锚定行业第一,百炼技术“精钢”

对很多企业来说,“多”和“精”往往是两难抉择,业务繁多就难以做深、做精。但中集集团却做到了“多”而“精”,每个业务都锚定世界第一,这背后是中集集团在技术上的“死磕”。

中集集团之所以能在多个行业炼出“精钢”、做到领先,离不开持续的技术攻关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吴三强表示,集装箱主要的制造工艺是焊接,它属于一种钢结构,而中集集团随后进入的半挂车,可以看作是“会动的钢结构”;再之后做的登机廊桥,涉及机电一体;海上钻井平台更是涉及非常复杂的海洋动力等多学科交叉。这40多年来,中集集团一路在积累关键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不断进化。

扎根全球市场,形成出海“舰队”

成立之初那场“生死危机”带给中集集团的警示,除了在各行业做到一流之外,还有不依赖单一地区和单一市场。目前,中集集团凭借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抵御了集装箱行业周期性带来的风险,又通过扎根海外市场,平抑了单一地区的风险波动。2024年上半年,中集集团国外营收达430.79亿元,增速远超国内市场,国外营收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54.55%。

“很多企业出海,只把自己的工厂搬到了海外,管理体系和供应链还是来自中国。但是如果把全球化作为起点,出海不只是为了躲避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话,就需要把企业的运营真正放到全球化框架下考虑。所以我们做很多产品都是放在全球角度,用全球供应链和人才,和全球供应商竞争。”吴三强表示。

目前,中集集团的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分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实体企业超过了30家。尽管未来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强,但吴三强认为,中国的企业也在成长,已经能更好地应对全球贸易壁垒等挑战。

不出海就出局开辟“安全航道”是关键

不出海,就出局。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现状。近年来,中国企业掀起出海热潮,据《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2年位列全球前三,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8万家。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贸易壁垒持续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更需要加快出海步伐,构建更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全球化布局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厚墙”。

但是,出海之路“风急浪高”,一个失败的出海案例可能就会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拖入泥潭。对企业来说,出海这条路“走得稳”胜过“走得快”,开辟出海的“安全航道”成为了关键点。

“安全航道”如何开辟?首先不能盲目出海与跟风出海,需要厘清思路。很多企业热衷于购买欧美破产企业,视它们为“香饽饽”。但这些欧美企业为何会陷入破产困境?有哪些积弊需要扫除?中国企业是否有能力完成整合让它们扭亏为盈?这些问题都要想清楚。

其次,要建立本土化思维解决“水土不服”。跨国经营管理并不简单,不是把中国经验、管理方式原封不动搬到海外就行,企业要站在当地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商业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融入当地。

还以齐格勒为例,中集集团在收购齐格勒的第二年,就花钱建造了齐格勒博物馆。博物馆展现了齐格勒的百年历史,成为了当地人的骄傲,也让齐格勒员工对中集的归属感、认同感大大增强。这样的“妙手”,离不开中集集团立足当地,用本土化思维经营境外企业。有了这样的本土化思维,才能构建起真正的“全球化思维”。

2024年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02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出口总额达20.8万亿元,同比增长6.7%。在产品出口上,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从产品出口到产业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在出海热潮中保持一份冷静和思考,才能让产业出海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THE END
1.互力时代十是构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人才汇聚高地; 十一是提升大湾区并购重组辐射影响力; 十二是加强对并购重组活动的风险防控; 十三是强化并购重组联席会议机制和保障措施; 十四是其他事项。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7年底,力争将深圳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投融资活跃区、技术和产业并购交易集聚地、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示范地、金融市场http://hulishidai.cn/view/c05be0915ef73e9abc768ac7772bc111_3.html
2.五一视界51World第五家18C特专科技公司拟赴香港上市中金2024年11月29日,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eijing 51WORLD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Co., Ltd.(以下简称“五一视界”)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 五一视界为香港第五家以18C章递交上市申请的特专科技公司,IPO预期市值将超过40亿港元、少于150亿港元。 http://www.dushijiancai.com/post/302.html
3.深圳重组概念股信息汇总邦彦技术:公司来自百鑫大佬? 邦彦技术:公司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深圳星网信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网信通”)控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天士力集团:与华润三九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的天士力28%股份,合计超62亿元。https://weibo.com/7818704875/P2id64G18
4.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度更高“新”意不减三亚合联及重庆两江的100%股权及上市公司对横琴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5亿元借款,与珠海投资控股有限“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并购https://www.cfi.net.cn/p2024112800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