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日前发布通告,对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进行调整。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以来,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均不同程度收紧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具体措施包括限制新开户、提高保证金比例、暂停买入交易和解除代理关系等。
日前,工商银行发布《关于我行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调整的通告》,自7月8日收盘清算时起,上调部分合约标准交易保证金比例,差异化保证金同步调整。此外,自8月15日9时起,还将暂停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延期交收合约的开仓交易和代理个人黄金现货实盘合约的买入交易,但代理个人延期交收合约的平仓交易和代理个人黄金现货实盘合约的卖出交易不受影响。
市场不确定性加大
7月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做好近期市场风险控制工作的通知》提到,近期受国际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市场风险明显加剧。
二季度以来,贵金属价格波动下跌。以伦敦金现货价格为例,3月8日价格冲高至2070.21美元/盎司后持续震荡下跌,截至7月14日发稿时,伦敦金现货价格为1711.21美元/盎司,期间累计跌幅逾17%。
有分析人士表示,影响贵金属的价格因素比较复杂,贵金属价格走势往往受到货币政策影响,尤其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宽松与否关联较大,这增大了贵金属价格波动的风险。
投资者需谨慎交易
中融汇信期货分析师范国和指出,总体上,通胀控制短期仍是欧美优先政策导向,但大幅紧缩预期持续发酵,美债利率或已见顶,黄金等贵金属价格继续下探空间有限。
工商银行上述工作人员提醒投资者做好资金风险管控,合理安排投资交易,择机通过代理个人贵金属延期交收合约的平仓和代理个人黄金现货实盘合约卖出等方式控制风险。
从投资者适应性角度看,银行客户的投资周期普遍偏长,但期货市场参与双向交易以及杠杆交易的投资周期相对偏短,且仓位管理的要求更高,因此银行客户参与这些衍生品交易的适应性相对较低。为此,多位业内人士呼吁金融管理部门督促商业银行落实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