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URL:file:///home/thtf/桌面/主办答复最终/政协/0135.doc
[B2]
[同意公开]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辽环提复〔2024〕29号签发人:张丽华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关于推动我省构建东北亚蓝碳交易所的建议
(第13020135号)的答复
省政协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构建东北亚蓝碳交易所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海洋碳汇工作基本情况
1.积极推进碳汇渔业发展。充分利用我省浅海滩涂资源,不断扩大海水贝藻类养殖规模。2023年,我省贝类养殖面积51.87万公顷,藻类养殖面积2.15万公顷,约占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的70%;贝类养殖产量276.04万吨,藻类养殖产量50.78万吨,约占海水养殖产量的92%。海水贝藻类养殖除投苗外,无需添加任何投入品,生产方式纯自然绿色生态,在产出扇贝、杂色蛤、牡蛎、魁蚶、毛蚶、文蛤、海带、裙带菜等优质海产品的同时,充分发挥贝藻类养殖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固碳除氮,净化水质,改善底质,降低富营养化,增加海洋初级生产力,净化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2.不断完善调查监测及核算方法。持续开展盐沼、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及碳汇监测工作,不断完善调查监测及核算方法,掌握蓝碳储量及碳汇能力,为开展蓝碳交易提供科学依据。
3.推动具有资源禀赋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碳汇。2023年8月,《大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通过大力发展渔业生物固碳,加强海洋碳汇机制科学研究等方式,提高海洋碳汇能力”。同时在《关于大力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产业的实施方案》确定“充分发挥藻类、贝类、甲壳类海产品碳汇能力,做好海洋养殖业碳认证,保障海洋碳汇产业健康发展等措施推动海洋碳汇产业发展”。
4.以碳汇属性为基础,科学开发海洋碳汇的商业价值。碳汇是推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行动的经济杠杆,是具备产业和产业推动的商业产品,大连应该尽快在实现海洋碳汇生态价值的同时,实现生态价值的产业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二、海洋碳汇方法学情况
目前国际公认海洋因参与全球碳循环,海洋碳汇属于全球公共产品。其中仅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海洋碳汇获得国际承认,包括海水养殖的其他海洋碳汇处于探讨阶段,均未纳入国际碳汇交易范畴。据大连市碳达峰碳中和框架路线课题研究结果,大连市海水养殖年吸收二氧化碳约78.1万吨。大连市海洋发展局积极做好海洋碳汇基础研究和项目谋划,在庄河市、长海县部分区域开展盐沼地及海草床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工作,并将推动大连市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以上工作,需要紧密围绕3060的核心目标,既要以碳汇价值开发为核心,认真统筹实施,又要加快实施步伐,跟上行动节奏,还要科学衡量投入与产出,避免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