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行预测美联储还将连续多次降息25个基点
二、贵金属并购交易火热,2023年黄金并购交易额同比增长108.4%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市场所首席研究员朱清在202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发布了2024全球矿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全球主要固体矿产并购交易市场总体回暖但结构分化,2023年黄金并购交易额同比增长108.4%。大宗固体矿产并购量价齐减,均聚焦大型项目,战略性新兴矿产(锂钴镍)并购降温。
报告显示,全球主要固体矿产并购交易市场回暖并倾向于大型项目。受2022年下半年美联储加息等宏观政策影响,市场投资节奏放缓,进入盘整阶段。2023年,全球主要固体矿产(煤炭、黄金、白银、铂金、铁矿石、铜、铝土矿、铅、锌锂、钴、镍)并购交易额为5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25.7%,相较于2020年增长51.6%。全球主要固体矿产并购交易项目数为976个,同比减少32.2%,市场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大规模的并购标的。
位于中国的并购交易额为30.80亿美元,同比增长72.0%,而全球主要固体矿产并购交易则集中在大洋洲。2023年,位于大洋洲的并购交易额为296.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1.6%;位于亚洲的并购交易额为49.71亿美元,同比增长51.2%。
全球贵金属并购交易市场投资增加,聚焦大洋洲。2023年,全球主要贵金属(黄金、白银、铂金)并购交易额为355.75亿美元,同比增长90.0%,为2010年以来新高;并购交易数为398宗,同比下降41.2%。其中,标的位于大洋洲的贵金属并购交易额为204.06亿美元,在全球主要贵金属并购交易额中的占比为57.4%,居于主导地位。黄金作为贵金属市场的领头羊,并购交易额为346.40亿美元,同比增长108.4%。
与并购回暖相对应的是,全球勘查投入回落,钻探活动减少,但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大幅增加。2023年,全球主要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为127.6亿美元,同比下降1.8%。黄金和铜矿的勘查投入占据主导地位,锂矿的勘查投入快速增长;详查阶段和矿山勘探阶段投入占比较大,草根勘探占比下降;大型矿业公司在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朱清介绍,主要固体矿产融资持续降温。2023年全球范围内共完成2748个矿业融资项目,同比增长16.4%,融资额达116.23亿美元,同比下降3.7%,单个项目平均融资额为422.96万美元,同比减少20.7%。其中,战略性新兴矿产融资回暖,大宗固体矿产融资承压,黄金融资额下滑。
三、日本连续3个月出现贸易赤字
日本财务省17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日本9月发生贸易逆差2943亿日元(当期海关长公示汇率平均值为144.27日元兑1美元),连续3个月出现赤字。汽车出口减少是出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9月日本实现出口额9.04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7%。其中汽车、矿物性燃料、建设用及矿山用机械对出口额下降贡献度靠前,同比分别下降9.2%、49.8%和33.3%;而半导体等制造设备出口同比增加26.3%。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9月日本对美国、欧盟、中国的出口额同比均有所下降。
四、AI需求持续推动,全球半导体8月销售额同比增长逾两成
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31.2亿美元,同比增加20.6%。金额创出8月单月数据的历史最高。
六、香港全方位描绘发展蓝图,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力发展国际科创中心
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了《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下称《施政报告》),从金融、科创、产业、人才,以及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等方面着手,描绘了香港的发展蓝图。
有香港经济界人士表示,此次《施政报告》有不少惊喜,囊括了多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会见媒体时则指出,《施政报告》从全方位布局,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并发掘新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适度扩容“南向通”
优化上市批核流程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排名第三、投资环境排名第一。《施政报告》提出,将通过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和构建国际级黄金仓储设施、为股票市场引入新资金、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措施,巩固并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施政报告》还提出,将强化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措施包括升级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提升固定收益市场基建,以及继续研究优化“跨境理财通”。同时,香港将会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例如鼓励更多上市公司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支持更多绿色和可持续离岸人民币债券在港发行,争取国家财政部增加在港发行国债的规模和频率,以及尽快在香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叶文祺表示:“内地市场是贵金属很大的交易方和买家,如今绝大部分贵金属交易是以美元计价的,若能发展以人民币计价,来承接内地的贵金属交易需求,对香港是很大的利好”。
设立百亿元科创基金
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除了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还在大力发展国际科创中心。《施政报告》为此提出多项举措,包括制订香港新型工业中长期发展方案、推进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设立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发展低空经济等。
叶文祺认为,低空经济发展计划是此次《施政报告》的一大亮点,“低空经济产业潜力很大,深圳在这方面领先,香港也有条件加入其中,可以从应用场景、飞行设备研发、协助企业出海等方面来大力发展”。
七、央行、科技部:整合各类政策资源支持科技金融发展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将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指导推动重点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科技部门全力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探索创新、优化配套政策,完善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以高质量科技金融服务助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支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
八、将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纳入“白名单”,做到“应进尽进”
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将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纳入“白名单”,做到“应进尽进”。肖远企称,目前经过认真地研究,把商品住房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的条件已经具备,今后符合“白名单”标准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均应该按照“白名单”管理,做到“应进尽进”。在具体流程上采取审核与备案两种形式。在审核方面,按照目前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对“白名单”项目的流程继续发挥作用,继续保留,同时房地产项目公司也可以跟银行一起商量,银行按照授信标准,对房地产项目进行融资,通过“白名单”机制进行备案,纳入“白名单”管理。纳入“白名单”以后项目管理更规范,融资也更快捷更便利,有利于房屋建成,有利于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九、巴菲特大举“卖股囤现金”是警告信号?
(道琼斯月线图)
他在最新季度报告中指出,自该公司1996年成立以来,当前股票是“最被高估的”。艾因霍恩表示,现在可能不是保持高股票敞口的好时机,他还以巴菲特抛售股票为例来证明这一点。
“虽然巴菲特经常指出,不可能预测市场的时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好的市场预测者之一。”他写道。
需要注意的是,巴菲特此前一直在削减股票头寸,并选择在场外持有现金。截至8月中旬,巴菲特的现金储备达到创纪录的1,890亿美元,此后也一直在成功股票上获利了结。据统计,过去七个季度,巴菲特每个季度的股票卖出量都超过了买入量。
此外,这位“奥马哈先知”在上个季度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票抛售,将其持有的苹果公司股票减持了约一半,价值约730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巴菲特的股票总卖出额为970亿美元,而新购股票仅为43亿美元。
但有分析认为,他的决定也同时表明,他认为这些股票的交易价格接近或高于其内在价值。因为如果他认为这些股票被低估了,他应该愿意为了今天拥有一项被低估的资产而在未来支付更高的税款。
尽管艾因霍恩并未将巴菲特的行为解读为对即将到来的崩盘的预测,但他表示,这位“奥马哈先知”有在适当时机减少风险敞口的天赋。例如,巴菲特在20世纪60年代市场估值变得过于泡沫之前关闭了他的基金,还在1987年股市崩盘之前抛售了他的持股。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先生最近再次出售大量股票投资组合并建立庞大的现金储备。”他写道。
艾因霍恩表示,这并不是说市场一定存在泡沫,但企业盈利确实处于周期性高位,市盈率的上升令人担忧。
最后他还强调,问题不仅仅在于知名科技股的“高估值”。信中称,即便是那些有周期性和增长机会的成熟工业股,市盈率也达到了30至50倍。
结论:
历史证明,当巴菲特大举抛售美股并持有越来越多的现金时,美股市场离泡沫破裂的时刻已近了。高盛等市场机构已经对美联储的未来的降息路径有明确的判断,隐含了对美国经济增长不乐观的情绪。配合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在科技、房地产等领域采取了更多稳增长措施。
小故事:
管仲--金融战鼻祖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里的管仲指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管夷吾吗?是的,管仲不仅仅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名优秀的经济学家,被誉为“中国金融战、粮食战的鼻祖”,中国两千多年前古代版的“凯恩斯”。一、管仲的生平经历
1、早年积累经验
管仲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导致管仲生活很贫困。为了谋生,联合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虽然失败了,但是游历过许多地方,接触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2、鲍叔牙举贤
齐桓公元年(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管仲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在他的管理下,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3、晚年荐才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临死前齐桓公问谁可以替代相位,管仲推荐了公孙隰朋,并要求齐桓公远离开方、竖刁、易牙三人,管仲死后,继任的公孙隰朋、鲍叔牙两位相国继续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管仲的后代被任命为大夫,世世代代享受福荫。
二、管仲经营之道
1、金融粮食战
粮食,国家的根基;粮食,经济的命脉。当我们面对今天的世界粮食危机,回顾齐桓公时代齐国的贤相管仲以粮食为武器战胜敌国的典故,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对粮食战争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去寻找发现化解现代经济危机的各种答案。
齐国立国之初,地不过方圆百里,且多是不适合粮食生长的盐碱地,粮食产量低,人口不多。齐国后来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东方的大国强国,齐桓公时贤相管仲的谋划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粮食战略就是齐国崛起的一个重要支点,即:粮食支点经济战,三策兴齐心兵法。
(1)服帛降鲁梁
(2)买狐皮降代国
代国出产狐皮,管仲劝桓公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之,造成代人放弃农业生产,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却少得可怜,“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也耽误了,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
鉴往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粮食价格飞涨。粮食,终于演化成一种悄无声息粮食危机,是一场富国通过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
(3)衡山之谋
衡山国盛产兵器,天下无双。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于是衡山国百姓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一年后,齐国派人购运粮食,当时粮价每石十五钱,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包括衡山国的其他国家百姓都运粮卖给齐国。然后就在夏收前的一天,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齐国又忽然对衡开始山国出兵。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又不能在别国买到粮食,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战场上败得精光,只得奉国降齐。
2、管仲对外经济谋略
(1)购鹿灭楚
(3)阴里之谋
为了解决齐桓公朝拜周天子经费不足的问题,管仲谏言在阴里筑城,在修城之时大量使用石壁,同时标示高价,如此一来这座规模宏大的阴里城完成之后,管仲在朝拜周天子时,谏言周王命令诸侯朝拜时必须带上彤弓和石壁。如此一来,各国只得选择以厚金来齐国购买石壁,而这场经济战的结果就是“天下财帛皆归于齐”。
(4)菁茅之谋
齐桓公想利用尊王的机会,来填补周天子财用不足的亏空,管仲谏言齐桓公把产于长江、淮河之间的“菁茅”封禁起来,然后利用周天子祭天、祭地时命令扈从必须携带菁茅当作垫子,如此一来有了需求,又控制了产出源头,身为消费人群的诸侯只得重金向周天子求购,如此一来周天子财用不足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3、提倡私营经济
齐桓公曾要求将国家资源由政府垄断经营,但管仲说:“故善者不如与民分利共赢,民得其十,君得其三。”也就是说政府不能独占资源,应该放手让民众去经营,政府只要征收30%的所得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