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emarket),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服务的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其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市场交易以非居民为主,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世界主要的离岸金融市场有英国伦敦、美国、日本东京、瑞士、中国香港、新加坡、卢森保以及南美洲、欧洲、中东及亚太纽约、地区的岛屿国家或地区,如开曼群岛、维京、百幕大等。就业务范围来看,离岸金融市场有混合型、分离型、避税或避税港型及渗漏型等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即外汇市场。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冻结了中国在意部留袁损妈美国的资产,于是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将自己所持有的该则觉美国存款,转存到依获适回行某慢政副则早美国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在英国伦敦,这些美元存款为商业开展美元存贷业务提供了条件。各国政府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也是促使离岸金苗完绝察顾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
为提高本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争夺国际金案正觉单占井那损受融市场份额,参与情使形手矿位地史化富国际金融利润平均化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开始由政府推动建立本国的离岸金融市场。20世纪50年代,伦敦成为全球非正坐息际带烈宽统货币金融交易中心。一个在美国境外经营美元存贷款业务的信贷市场最初是在伦敦出现的。近年来,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国第三衡队引际性美元融通市场。后来,不仅孔小这混胶头美元,各国货币也在此成为直接交易的商品,并且形成了受供需关系调节的货币价格。(印证了马克思"货币即商品"。)
(1)业务活动很少受法规的管制,手续简便,低税或上脚免税,效率较高。
(2)离岸金融市场由经营境外货币业务的全球性国际银行网络构成,这些银行被称为"境外银行"。
(3)离岸金融市场借贷货币是境外货币,借款人可以自由挑选货币种类。该市场上的借贷关系是外国放款人与外国借款人的关系,这种借贷关系几乎涉及世界上所有国家。
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是广泛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推动经亲程济全球化发展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能在国际范围内把大量闲散资金聚集起备万专服放谓长打身来,满足国际经济料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金融市场的职能作用,把"死钱"变为"活钱",由此推动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调节各国的国际收支
促进金融业的国际丰乱神空候肥左力化
引导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仅们氧许多国家获得了政治独立,渴望有一个能为它们提供不受任何一国管辖与影响的、资金可乱了单应身者来顺点自由借贷的国际金融市场。
第三,一些短期资本持有者,鉴于美元总的地位相对下降和资本逃避的需要,也要求有一个不受各国法令管制的资金"避结画间谁汉深难所"。
第四,从50年代开始,美国就连续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大量美元流往境外,形成了"欧洲美元市场",即境外美元市场。60年代后,欧洲联邦德国马克、欧视富北话洲法国法郎、欧洲荷长染沉素兰盾以及其他境外货币,也在这个市场出现,从而使欧洲美元市场发展成为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是一火互笔讨伯个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这种金融市场,最早出现在伦敦,以后在新加坡、纽约、东京、香港等地相继开设。
该类型的金融市场需要金融业具有高度的经营自由,境内市场几乎完全开放,对所在地的经济、金融发展基础和管理水平又较高的要求。该类型的市场以伦敦和香港的离岸经济为代表。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模式代表着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该类型的市场是由政策诱导、推动,专门为非居民交易所创设。一方面便于金融管理当局对在岸业务、离岸业务分别加以监管,另一方面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挡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地冲击。该类型的市场以纽约、新加坡和东京的离岸经济为代表。
2、我国的经济、金融现状,尚不具备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模式所要求的条件。
3、严格的内外分离模式,从政策上杜绝国际离岸资金向国内市场渗透,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需要大量资金的重庆来说,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意义和必要性将大打折扣。
4、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引进经济建设所必须的一部分建设资金,无论从成本还是效率上看无疑是引进外资战略中的一个必要和可行的部分。
5、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既便于保持我国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又便于扩大利用外资。
1、渗透的方向。宜采用只允许国外资金向国内渗透,不允许国内资金向国外渗透,即只允许(OUT-IN)交易。
2、渗透的渠道。初期可允许离岸资金贷款给国内企业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成熟之后,可逐步放开让境内企业到离岸市场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
3、渗透的管理。从政策设计到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上均要做到"管理有效、管理及时、管理可控"。
5、渗透的比例。一定要严格控制渗透比例。
6、渗透的时机。何时采取这一模式,需视国内保税区离岸金融市场运作发展情况、我国国情及国家政策而定。
思考一:福州保税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机遇与困难并存
但从目前看,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仍面临着困难与障碍。主要有:
一是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是把"双刃剑",国家对此仍持谨慎态度。
不可否认,半个世纪以来,离岸金融中心在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推动一些国家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乃至全世界资本流动模式的发展演变等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离岸金融中心的上升势头给我国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离岸金融中心成为腐败分子、不良商人侵吞国有资产和公众财产的"有效途径",成为中国资本外逃的"中转站",推动外逃规模进一步膨胀,对人民币汇率安排和货币政策运作产生重大压力。通过离岸金融中心,企业可以通过虚增资产和虚增经营业绩进行欺诈,外资企业可以转嫁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走上国际舞台尚缺乏经验,国家从金融体系安全考虑,对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仍持谨慎态度。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时机是否成熟还有待于观察。
二是政策法规方面还不大成熟。
三是现有的离岸金融业务还有很大局限性。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局限于存贷及结算业务,难以吸引大量资金,限制我国离岸金融的发展速度。从服务的对象看,我国离岸金融客户群单一,主要为港澳地区企业和境外中资企业,其中90%左右的客户集中在香港,欧美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户太少。
思考二:福州保税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最大卖点是"对台"
其次,在保税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减少政策障碍,先行先试。保税区是在海关监管下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综合性对外开放区域,具有"境内关外"优势。特别是其自由贸易区属性使得按国际惯例运作离岸金融市场成为可能,可以避开目前的政策限制,先行先试。
再次,独特的对台优势,有利于建立"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目前大陆和台湾之间通过香港的汇款及进出口外汇业务,一年高达2000亿美元。在福州,截止2007年底,累计审批台资企业(含第三地转投资)2800家,合同金额超过56亿美元,对台贸易额达到26.92亿美元。福州保税区依靠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以及与台湾地区的独特渊源关系,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对台离岸金融市场,服务台商,对台资企业全面开放,实行新台币全面自由兑换(同时兼顾少量外币服务及其他外资企业),为两岸贸易双方提供更为便利的外汇资金的开户、调拨、贸易融资、担保和抵押等,更有助于拓展海外融资渠道,为两岸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环境。
思考三:福州保税区发展对台离岸金融市场应未雨绸缪、分步实施。
福州保税区发展对台离岸金融市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既要有短期的目标,又要有长远规划,做到未雨绸缪、分步实施。
2、要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和交易主体。在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方面,由政府推动、专门为非居民交易创设的内外分离型离岸中心较符合福州保税区的实际情况。内外分离型一方面便于对国内业务、在岸业务、离岸业务分别加以监管,另一方面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挡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考虑到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引进国内经济建设所需外资的需要,也可考虑适度允许国际离岸资金向国内市场单方向的渗透,如允许一定比例离岸资金贷款给国内企业。
4、要分步实施。建议福州保税区建立对台离岸金融中心分两步走,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创造设立"对台离岸金融中心"的外部条件,待条件与时机成熟时,再向国家申请对台离岸金融中心。
第一步:申报"福州保税区人民币与新台币结算试点",在保税区先形成人民币与新台币可自由兑换市场。设立"试点"有利于两岸经贸往来汇兑便利、降低汇兑成本;有利于规范两岸汇兑秩序;有利于平缓两岸货币汇率风险;有利于推动两岸共通市场的最终形成;有利于积累两岸金融交往经验。
第二步:如"试点"获批,一旦人民币与新台币可自由兑换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再向国家申请设立"对台离岸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