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南非作为支付货币的使用量在过去一年里增长了33%,在过去两年里增长了191%。2015年6月,南非与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直接支付大约1/3采用了人民币为支付货币,较去年同期的约1/10显著提升。此外,肯尼亚国家银行7月在内罗毕启动了该行首家开设人民币业务的分行。当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为非洲首家人民币清算行,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非洲的“基础设施”正进一步得到完善。
现状—
人民币被认可范围不断扩大
肯尼亚国家银行首席执行官穆尼尔·艾哈迈德称,人民币是目前最稳定的货币之一,不少非洲国家政府和央行都已认购人民币债券作为外汇储备,以满足其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需求。据了解,在全球24个公开宣布持有人民币的国家中,非洲占6个,包括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加纳、安哥拉和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央行在2011年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占比在5%到10%之间。2012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25亿元人民币债券,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央行共认购5亿元。南非是首个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非洲国家。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南非储备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00亿人民币/540亿兰特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艾哈迈德认为,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和在全球贸易与投资领域发挥的作用,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是大势所趋。人民币正在日益得到非洲国家的认可。肯尼亚国家银行需要加快人民币在非洲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便利中肯以及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
作为此次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非洲首家人民币清算行,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已经设立了清算、结算、存款、贷款、现钞、兑换等人民币全系列业务,覆盖约20个非洲国家,人民币客户超过1600户,年人民币业务量预计达到百亿量级。该行行长助理李峰对本报记者表示,非洲国家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说明人民币在国际上被认可的范围不断扩大。此次非洲人民币清算行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南非和非洲市场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投融资交易,为人民币国际化迈向广阔的非洲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优势—
中非之间贸易额快速增长
随着中非产能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中非经贸将由贸易向投资发展,催生金融需求,这为人民币业务在非洲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记者了解到,由冀东发展集团在南非投资并控股的曼巴水泥厂项目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直接投资。该项目总经理马吉全告诉本报记者,由于项目需从中国采购大量装备,但南非兰特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常规投资一般是人民币换成美元再换成兰特,而兰特对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因此汇率问题对成本影响较大。经与南非储备银行反复沟通,南非储备银行最终同意用人民币验资,并且与兰特形成固定汇率,从而避免了汇率损失。
此外,非洲54个国家流通着40余种货币,有的货币紧盯欧元,如西非法郎和中非法郎;有的紧盯南非兰特,如莱索托和斯威士兰货币;还有的盯住美元,如厄立特里亚和摩洛哥货币。从现实情况看,非洲缺乏一种本土主导货币。李峰认为,正因为如此,非洲国家对新货币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加上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作为国际货币在支付结算、投资融资、外汇交易、国际储备等方面的职能得到全面发展,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使用已经实现全覆盖和便利化,这为人民币在非洲推广提供了有利时机。
难题—
大宗商品定价领域有待突破
李峰认为,目前非洲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仍然有限,不能自我循环和平衡。人民币绝大部分是中国与非洲国家间使用,没有在非洲内部流动。进一步在非洲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需要各方积极支持,这包括继续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推动人民币直接兑换和挂牌交易、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推动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和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人民币融资和投资作用,满足非洲在多领域的资金需求。最后,非洲需要建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成为人民币在非洲的“根据地”。以目前的形势判断,南非在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上具备先发优势。(记者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