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普遍看低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势的时候,也许最不应该忘记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面还没有垮掉,市场走势更多的是受市场信心动摇的影响。根据我们的分析,今年秋拍也许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小高潮。我们在看到不利因素、问题与风险的同时,更应看到一些机遇,机会往往蕴藏在混沌之中。
本轮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进程已经展开,价格的架构平台已经搭建起来,现在虽然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但从大趋势上讲,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能不能出现上亿拍品,更多的是取决于拍品本身。要有上亿元的拍卖价格,首先要出现价值上亿元的拍品。所以,在我们分析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时候,必须要深刻认识国际与国内都出现的市场两极化倾向,这是艺术品市场正在出现深刻分化的表征。虽然市场大环境不是很好,但是不少艺术家的经典之作还是拍出了天价,而其他普通拍品的价格下降较快,流动性变差。比如毕加索的作品,中国的李可染、齐白石等的作品,还是会拍出高价。这是因为人们对经典作品非常认可,认为经典作品的价值是稳定的,同时它的流动性也很高。这是市场基本面支撑的一个结果。
最后,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已开始进入精耕细作期。随着拍卖公司本身职业化运作能力的提高,拍卖的前期准备与客户的维护会更加精心,服务会更加到位,特别是在市场运作上会更加小心翼翼,尽量把更好的东西拿来,把大客户挖掘出来,这也可能会增加今年秋拍的业绩。(西沐)
北京将建市场交易平台护航艺术品拍卖
确立“北京价格”,实现“北京价格涨跌主导世界价格”;打造“北京发布”,使“北京发布”成为全球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风向标;建立信用评级,对文物鉴定专家评级并公布。记者从北京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获悉,本市将建六大平台,护航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这六大平台包括:市场交易平台、展览展示平台、价格指数平台、信息数据平台、信用评级平台以及理论研究平台。
鉴定专家将信用评级
近年来,随着全民收藏热的兴起,文物拍卖、鉴定等领域的乱象也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促进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本市将建立信用评级平台,把道德问题经济化、诚信问题市场化、信用问题层级化,通过深入、全面、科学分析交易主体的有关信息,作出相应的信用评级,并与市场准入机制挂钩,达到规范交易、净化市场、提升信用的目的。
按照规定,此次信用评级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拍卖企业和文物公司作信用评级,一类是对鉴定专家和收藏家作信用评级,评级结果将在主流媒体上定期发布。
艺术品将有指导价
艺术品的价格不再是“雾里看花”,本市将建立价格指数平台。专家表示,掌握定价权是打造世界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重要指标。本市要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由有关政府部门牵头,建立完备的价格指数平台,将拍卖企业、文物公司、中介机构、主流媒体、互联网新媒体、金融服务机构等纳入其中。
通过这个平台汇总各方数据信息,分析形成文物艺术品交易“北京价格”,包括单品价格指数、分类价格指数、价格总指数等价格数据,并实时或定期发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而且有助于实现以“北京价格”引领交易市场,实现“北京价格涨跌主导世界价格”。
文物艺术品信息将“北京发布”
市场交易平台有望“上网”
本市将建立多种形式、不同定位的交易平台,实现差异化发展。一边是打造高端平台,扶持瀚海、保利等重点拍卖公司,把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打造成一流艺术品交易中心,占领国际高端市场;一边是规范大众平台,鼓励古玩市场、私人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繁荣发展,整合收藏资源,盘活民间藏品。
另外,文物艺术品交易平台有望上网。本市将打造网上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交易服务。
展示平台吸引全球藏家
依托北京会展资源优势,举办文物艺术品展览会、博览会,荟萃全球文物艺术品精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号召力的展会品牌。吸引国内外顶级藏家和收藏爱好者云集北京,参加交流展示、座谈研讨、洽商合作等活动。
理论研究平台有望建立
本市要搭建理论研究平台,“藏尽其用”。文物等有关部门将充分整合高等院校、文博机构、拍卖机构的学术研究资源,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产业研究、市场研究,抓好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推出产业标准,制定价格指数,提出发展对策,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新闻背景
拍卖成交额4年增4倍
本市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盘子大、增长快。2007年,北京文物拍卖成交额首次冲破百亿元大关,并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总成交额超过500亿元,4年增了4倍。不仅如此,高端拍品逐渐“扎堆儿”京城。以2010年为例,全球21件过亿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品中,14件在北京拍出,占据三分之二。
在北京,领军企业、文物商店集聚。本市不仅汇集了嘉德、瀚海、保利等全国一流的拍卖企业,拥有文物商店63家,还有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潘家园古玩市场等交易市场20多家,年交易总额达40亿元。“北京的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越来越为国内外业界所认可,成为继伦敦、纽约、香港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艺术品市场,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还有众多研究机构,在文物鉴定、理论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
然而,文物收藏和艺术品收藏日趋活跃的同时,文物鉴定领域的乱象层出不穷。“虽然北京文物艺术品交易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市场不够成熟,“散”、“乱”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企业不守规则、欺骗买家,文物交易市场存在真假难辨、良莠不齐、诚信缺失等情况。
“这些都是产业培育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能因噎废食。”华辰拍卖有关负责人甘学军(微博)认为,“对于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本市应更注重促进,而不是管与限。市场有一定的自愈净化功能,拍假售假并不能成为主流。”
文物艺术品入关门槛应降低
“近年来,通过拍卖回流的文物超过10万件,国宝级文物超过30多件。”中拍协有关负责人在座谈中透露,然而,文物回流入关时仍存在一些尴尬,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专门针对文物艺术品入关的法规,而不是将其当作一般货物来对待。
“文物回流面临巨额的增值税和关税。”收藏家马未都说,“有时候我从国外购买的文物,入关手续和收费非常高,缴纳的税金甚至高过奢侈品。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便于更多的中国文物重回祖国。”
40余场拍卖会下月扎堆开
本月起,春拍陆续开幕。据北京市文物局统计,本市105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将举办40余场近百个小专场拍卖会。
另外,本市拟建一座艺术品教育和展示中心,初步选址天坛附近。“宣传展示应该是多个层面的,因为文物收藏不仅仅是有钱人干的事情。”收藏家马未都说。
艺术品信托发行再现小高潮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各信托公司总共发行了艺术品信托产品13款,资金总规模达18.1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增长。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艺术品鉴定、估值以及保险等配套服务的逐步改善,藏家、画廊与拍卖行之间的进一步整合,艺术品信托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发行稳中有升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各信托公司总共发行了艺术品信托产品13款,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款,增长幅度达116.67%;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则减少了1款。今年第一季度艺术品信托发行规模为181374万元,而去年第一季度发行规模为127000万元,同比增长了42.81%;与去年第四季度发行规模139200万元相比,环比增长了30.3%。今年一季度总共成立的产品有12款,比去同期增长了500%;与前一季度成立14款产品相比则减少了14.29%。从成立规模上看,今年一季度是92834万元,比去年一季度的27392万元增长了238.91%,与去年第四季度的80200万元相比增长了15.75%。从整体上看,今年第一季度艺术品信托发行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明显,与前一季度相比则有所放缓。
收益率呈下降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艺术品信托产品的平均期限为2.02年,较2011年第一季度的2.37年平均期限下降了0.35年;环比去年第四季度,期限上升了0.1年。
2012年第一季度艺术品信托的平均收益率为10.06%,较2011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收益率9.52%上升了0.54个百分点;环比去年第四季度10.35%,平均收益率下降了0.29个百分点。艺术品信托今年平均期限有所缩短,而平均收益率则有所上升;相对于前一季度期限有所延长,收益率则有一定下降。主要是由于今年货币政策逐渐趋于宽松,市场上流动资金有所增加,信托产品收益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艺术品信托收益率也随之下降。
从投资标的来看,一季度艺术品信托的投资标的仍然以书画为主,包括近代和古代以及国内外的书画作品。这主要是国内多数信托公司都是刚刚涉猎艺术品投资领域,操作上较为谨慎,所以都选择了传统的书画作品作为投资标的。
市场前景可期
用益信托工作室称,虽然目前在缺乏艺术品的权威鉴定机构和估值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不能提供针对艺术品的保险服务,银行业不能为艺术品进行抵押融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艺术品信托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艺术品信托市场未来的空间和前景十分诱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