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率先全面跃进App经营时代,招商银行(03968)能否借此扩大零售护城河?

公司前端率先全面跃进App经营时代,招商银行(03968)能否借此扩大零售护城河?2020年3月17日17:32:42国信证券

摘要

坚守零售银行的核心逻辑

招商银行(03968)是国内最知名的零售银行之一。长期以来,招商银行坚守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逻辑,紧紧围绕“以提升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战略目标,不断通过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巩固其先发优势。目前,招商银行处于新一轮的创新变革之中。

前端率先全面跃进App经营时代

招商银行坚持“移动优先”战略,集中力量打造两大App,加快推进App经营取代卡片经营,重新定义零售银行服务新边界。2018年初,招商银行提出把MAU(月活用户数)作为北极星指标,为了更好推进MAU,招行App7.0重点探索高频生活场景,将“生活”提到中心地位,构建“金融+生活”生态圈。招商银行希望通过开放用户体系的做法,先获客,通过生活场景培养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度,再向原有的账户体系导流。2019年,招行App8.0迭代上线,宣布走开放策略,与优质合作伙伴共建财富生活场景,以弥补招商银行在科技人员、信息技术等方面与互联网企业的差距。

中后台建设对标金融科技公司

招商银行大刀阔斧调整组织架构,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分支行分散经营的做法,统一归口管理零售用户。强化中台智能,按业务类型和服务客群高配数字化资源,确保让技术、业务、产品最大化衔接,实现轻管理和轻经营的战略目标。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基于深厚的零售业务底蕴,以及率先实现“App经营取代卡片经营”的先发战略,招商银行能够保住甚至扩大现有的零售护城河。通过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招商银行内在价值为33~44元,对应2020ePB1.3~1.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多种因素可能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影响,包括估值的风险、业绩变动的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其它风险等,详见正文。

目录

一、估值与投资建议

1.1绝对估值

1.2相对法估值

1.3投资建议

二、概述:坚守零售银行的核心逻辑

三、前端两大App获客留客能力强

3.1招行App迭代进程

3.2招行App7.0:全面跃进App经营时代

3.3招行App8.0:走开放策略

3.4两大App经营成果

四、中后台建设对标金融科技公司

4.1管理变革,引入“容错”文化

4.2金融科技投入提升到营收的3.5%,写进公司章程

4.3组织架构深度调整,按业务类型和服务客群高配数字资源

五、科技在对公业务上的运用

六、总结

七、盈利预测

7.1假设前提

7.2未来三年盈利预测

7.3盈利预测的敏感性分析

八、风险提示

报告正文

01、估值与投资建议

我们采用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两种方法来估算公司的合理价值区间。

在移动互联时代,最重要的首先是用户思维,招商银行实现了客户思维向用户思维经营的转变。招商银行把MAU作为北极星指标,通过开放用户体系的做法,先获客,再依托两大App打造“金融+生活”生态圈,通过生活场景培养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度。我们认为招商银行基于深厚的零售业务底蕴,以及率先实现“App经营取代卡片经营”的先发战略,能够保住甚至扩大现有的零售护城河,有望提升长期ROE。

我们使用三阶段DDM估值,以未来三年作为短期(第一阶段,具体盈利预测请见下表及后文),接下来10年作为中期(第二阶段),之后作为永续期(第三阶段)。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来设定估值假设:

(1)我们假设折现率为10%,主要是考虑到全市场长期回报率可能维持在这一水平附近,即权益类资产的平均回报率预期为10%左右。比如美国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1927年以来的长期回报率(假设分红再投资于该指数)平均接近11%;国内上证综指、深证综指长期回报率(假设分红再投资于该指数)平均接近9%;

(2)假设银行业长期平均ROE亦为10%,长期利润增长率为5%。对于ROE的假设主要是考虑到银行业作为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在准入退出机制有效运作的情况下,供需平衡将导致行业投资回报率向全市场平均水平收敛;长期利润增长率则假设与名义GDP增速近似,我们进一步假设长期名义GDP增速在5%左右(作为一个参考,美国1929-2017年的名义GDP复合增长率是6.1%,1999-2017是3.9%);

(3)我们认为招商银行凭借“App经营替代卡片经营”的先发战略能继续引领中国银行业零售金融3.0时代的转型,有望提升长期ROE。我们假设其第二、三阶段ROE水平高于行业平均,第二阶段ROE水平为13.0%,第三阶段ROE水平为10.5%。

按以上主要假设条件,得到公司的合理价值区间为33~44元。

该绝对估值相对于折现率和永续增长率较为敏感,敏感性分析如下:

我们将全部上市银行放在一起,综合比较各公司当前PB以及ROE,我们认为招商银行当前零售业务的优势已体现在了估值中,我们认为给予其1.4-1.7倍动态PB是合理的,对应2020年的合理价格区间为36~44元。

结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两种方法,我们认为招商银行内在价值为33~44元,对应2020ePB1.3~1.7x,维持“增持”评级。

02、概述:坚守零售银行的核心逻辑

中国银行业向大零售转型是我国最新经济发展阶段下的必然趋势。我国经济步入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式微,新兴产业开始崛起,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加,银行过去依靠对公业务规模取胜的模式难以为继,大零售业务则凭借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风险分散、收益稳定、资本消耗少等优势,逐渐成为各银行战略转型的主战场。

银行业零售业务采用的方法与传统对公截然不同,很难长期依赖资源、背景等因素,而需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完美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吸引客户并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并从中分得银行该得的回报,这才是银行业零售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在零售业务的历史进程中,其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手段、理念思路不断推陈出新,但上述根本逻辑从未改变。

招商银行长期以来坚守零售战略,紧紧围绕“以提升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战略目标,深耕零售金融产品和服务,凭借“一卡通替代存折”、“AUM替代以存款为中心”的前瞻性大零售战略引领了中国银行业零售金融1.0和2.0时代的转型,建立了零售银行竞争中的先发优势。但近年来随着同业赶超模仿、互联网金融异业竞争加剧,招商银行建立的先发优势难以让招商银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为了继续引领中国银行业金融零售3.0时代的转型,再挖深零售护城河,招商银行寄希望于金融科技,并于2017年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将金融科技视为转型下半场的核动力。

03、前端两大App获客留客能力强

招商银行在零售端的核心金融科技产品即是两大App(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后文我们用“招行App”统称之),为了令两款App的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招商银行每年都会对这两款App进行升级优化,两大App早已成为招商银行连接客户最主要的载体和零售经营平台。2017年底,两大App累计用户数(未去重)就已突破1亿户,跨入了一个新的量级。

面对日益激励的竞争,在1亿用户的基础上如何保持增长动力招商银行的选择是,坚持“移动优先”战略,集中力量打造两大App,加快推进App经营取代卡片经营,重新定义零售银行服务新边界,打造最佳用户体验银行,追逐增量市场的同时,提升App留客、活客的能力。App7.0和App8.0版本的迭代上线,宣告招商银行全面跃进App经营时代。

首先,我们简单看一下招行App迭代更新的进程。自2010年11月,招商银行iPhone版手机银行正式上线,十年间招行App经过了7次大的版本迭代,2019年11月18日,招商银行App8.0版本发布。招行App版本迭代经历了从1.0阶段的工具时代,到4.0阶段的平台模式,再到8.0阶段的生态构建。

第一阶段为1.0到3.0,把线下交易往线上牵引,招商银行称其为交易时代;

第二阶段为4.0到6.0,从交易平台转变为经营平台,涉及的用户需求主要包括存款、理财、借贷等金融需求;

第三阶段从7.0开始,核心是延伸生活场景;8.0版本构建开放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建多元化的生活场景,构建财富生活新范式。

2018年9月招行App7.0上线,招商银行表示“两大App7.0的发布是招商银行全面进入App时代、推进零售金融3.0转型的探索结果”。招商银行以MAU为北极星指标,通过“内建平台、外拓场景、流量经营”全面推进零售数字化转型,构建“全产品、全渠道、全客群”的服务体系,打造最佳用户体验银行。App7.0版本最大的革新主要体现在:

第一,实现客户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把MAU作为北极星指标,率先打破封闭账户体系,转向开放用户体系,重新定义了零售银行的服务边界。基于这种理念,两大App7.0版本支持用户手机号注册、多家银行卡绑定,以吸引他行卡客户逐步转换为招商银行的活跃用户。

第二,为了更好的推进MAU,招行App7.0重点探索高频生活场景,将“生活”提到中心地位,构建“金融+生活”生态圈。金融场景是银行的竞争优势和护城河,但金融场景属于低频场景,用户黏度和活跃度都相对较低,高频的生活需求场景才是获客留客的重要途径。因此,App7.0版本除了在收支账户、理财社区、基金频道等金融场景上做了较大的功能升级外,两大App基于多年打造的饭票、影票两大生活场景推出了生活频道和城市服务,有效整合了吃、喝、玩、乐、购等高频生活场景,聚焦用户的高品质生活。招商银行希望通过开放用户体系的做法先获客,通过丰富的场景培养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度,再向原有的账户体系导流,探索流量闭环经营变现新模式。

在移动互联时代,有流量才有无限可能,所以最重要的首先是用户思维,只有“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才能赢得用户。传统的客户思维是按照客户的需求以将产品的销售作为最终目的,是站在商家的立场,平台以金融产品的开拓创新为核心。用户思维则需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从分析如何销售更多的产品转变为分析如何帮助特定的人群去享受更满意的生活,平台的核心是打造更丰富多元化的生活场景,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同业竞争,还集中于各大互联网企业,像阿里巴巴、腾讯等龙头企业完全掌握了用户思维思想,不断的将各类金融服务内嵌入互联网闭合金融生态链中,不仅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并且具有信息透明化、操作高效化、成本低廉化等特征,降低了用户与银行间的直接联系,银行传统客户的粘性不断下降,脱媒问题日益严重。可见,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是在丰富的场景中消费;并且,用户平台迁徙成本更低更便捷,用户拥有了更多主动权,优化用户体验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银行也只有树立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思维让App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充分运用好互联网企业难以比拟的银行内部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和精准度,才能在激烈的零售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用户思维的养成至少给招商银行带来两大优势:第一,服务边界扩大,抢夺增量市场。第二,多维度交叉分析来细分用户,实现金融服务“千人千面”,提高客户黏性和产品渗透度,与用户增长形成正反馈效应。

从AUM到MAU,是以“提升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进一步下沉和穿透,能够为招商银行争取他行客户和长尾客户。在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表示,“零售客户和银行的交汇点,不仅限于AUM,要有效覆盖个人客户的资产负债表”,即聚焦客户吃喝住行玩等日常生活场景。只要有了用户,又是活跃的,AUM自然会上来,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利润。

实现从资产分层经营向场景细分客群经营的转变,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MAU之前,银行零售转型的核心指标是AUM,招商银行就是凭借“资产分层经营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先发战略,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取得领先同业的地位。但财富管理业务竞争越演越烈,资产分层经营的核心优势也在逐步弱化,MAU则通过迎合长尾客户,聚焦吃喝玩乐等高频生活场景,实现了对用户按年龄、行为、偏好等多维度交叉分析来细分用户,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的黏性和活跃度,带来更多的AUM。

近两年招商银行金葵花以下长尾客户数和长尾客户AUM增速均超过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但同时招商银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数和AUM也都实现了较好增长,招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优势进一步优化。2019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1.34亿户,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数为256万户,占全行零售客户数的1.91%。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7.26万亿元,其中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5.89万亿元,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81.12%。

招行App8.0致力于打造多元化的非金融服务生活场景,但招商银行的策略不是自建,而是尽可能与更广泛的优质伙伴合作,主动将其引入App平台,丰富App场景生态。目前招行App共开放了100多个接口,并支持个性化运用快速接入,一方面进一步深耕饭票和影票领域场景,积极与星巴克、肯德基、万达影院等头部伙伴开放合作;另外,招行App已接入包括社保、公积金、高德打车、顺丰速递、沃尔玛、饿了么等在内的300余家合作机构,全面覆盖高频生活场景。

招商银行还与华为钱包、芒果TV等头部平台合作,探索场景化的金融服务输出能力,为他们提供钱包里的二、三类账户。

招商银行两大App自身已完成了从交易工具向经营平台的转变。2019年上半年,招商银行App理财投资销售金额占公司理财投资销售金额的比重已提升到69.88%,较2017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通过掌上生活App渠道办理的消费金融交易占信用卡消费金融比例为48%,信用卡线上获客比重达63%。

两大App正在摆脱金融场景的低频束缚,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高频场景中。两大App的非金融场景使用率逐步逼近金融场景,2019年上半年,招商银行App金融场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场景使用率分别为87.70%和63.43%(金融场景使用率=金融场景去重MAU/总MAU,非金融场景使用率=非金融场景去重MAU/总MAU。同一用户可能同时使用两类场景,因此两类场景使用率之和大于100%)。掌上生活App金融场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场景使用率分别为80.80%和68.30%。根据2018年年报披露,“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分别已有27%和44%的流量来自非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在两大App流量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招商银行积累的1.34亿户零售客户、1.74亿户累计App用户以及平台经营所创造出的价值使得招商银行能在移动互联时代,拥有成为“马太效应”中强者的资本。因此,我们认为招商银行基于深厚的零售业务底蕴,以及率先实现“卡时代向App时代”经营转变的先发战略,招商银行能够保住甚至扩大现有的零售护城河。

04、中后台建设对标金融科技公司

招商银行在零售端的核心金融科技产品输出主要是两大App,在客户无法直接体验到的中后台建设上,招商银行也是全方位对标金融科技公司,采取了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和组织架构调整等措施,全方位支持上述战略的推进。

招商银行表示“在基础建设、IT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结构转型四个方面全面对标金融科技公司”。招商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上并非从技术本身出发,而是从金融科技的思维和文化入手,这首先体现在“容错”上。招商银行表示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要有容错机制,能够容忍风险。招商银行董事会也明确指出“容忍失败,奖励成功”,引入“容错”文化对于践行审慎文化的银行来说是颠覆式的理念创新。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招商银行做到了“要钱给钱、要平台给平台、要氛围给氛围”,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成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规模为上年营业收入的1%,且不考虑短期的投入产出比;第二,建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为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全面孵化支持;第三,举行“2018Fintech燃梦计划之小团队创新大赛”,员工可跨地区跨部门跨条线自由组合参赛,突出重围者获金融科技创新基金支持。

截止2019年6月末,招商银行累计申报金融科技创新项目1601亿元,累计立项1169个,其中500个项目已投产上线。

招商银行2018年度和2019年上半年科技投入分别是65.02亿元和36.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7%和63.87%,是本公司营业收入的2.78%和2.81%。

2018年招商银行对零售条线进行“三部合一”的组织架构调整,以网络银行部为主轴,与原零售金融总部、基础客户部进行整合,形成新的零售金融总部。调整后,招商银行大零售条线架构为:零售金融总部、财富管理部、私人银行部、信用卡中心及零售信贷部。其中,新零售金融总部是全行的平台部门。同时,原网络银行部下辖的二级部门远程银行中心更名为网络经营服务中心,为新零售金融总部的二级部门。过去的网络银行部只是一个子产品部门,而现在升级为整个零售金融总部的基础设施,在传统的服务职能以外,赋予其经营客户的职责,通过线上直营的模式,直接触达并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条线组织架构调整深层逻辑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分支行分散经营的做法,统一归口管理零售用户,打造零售经营数据化支撑平台。

05、科技在对公业务上的运用

作为招商银行“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招商银行也在加速推进金融科技在对公业务上的运用,在对公业务上对标零售业务,推出全新的“招商银行企业App”,强化招商银行的对公业务能力。

06、总结

我们对以上分析做一个总结,我们认为:

招商银行能够保住甚至扩大现有的零售护城河,继续引领中国银行业零售金融3.0时代的转型。

以两大App为核心,构建财富生活生态圈,率先全面跃进App经营时代,重新定义了零售银行服务边界,致力于打造最佳用户体验银行。早在2015年,招商银行就提出并实施了“移动优先”策略,集中力量打造两大App,两大App早已成为连接用户的最主要的载体和零售经营平台。移动互联时代,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2018年年初,招商银行提出把MAU作为北极星指标,为了更好推进MAU,9月招商银行App7.0迭代上线,重点探索高频生活场景,将“生活”提到中心地位。此次升级后的两大App7.0在理念上至少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客户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从卡片经营向App经营转变、从交易思维向用户旅程思维转变,从资产分层经营向场景细分客户经营转变,招商银行全面跃进App经营时代。2019年上线的App8.0版本延续了这一经营理念,宣布走开放策略,与更多优质合作伙伴主动连接,引入内容、生活等非金融服务场景,规避了银行在思维、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在资金投入、管理方式、文化思维、中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对标金融科技公司,推进零售银行数字化转型。(1)招商银行在基础建设、IT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结构转型四个方面全面对标金融科技公司;(2)引入“容错文化”,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并建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孵化平台;(3)金融科技投入提升到营收的3%,并写进公司章程;(4)招商银行对零售条线组织架构和信息技术架构都进行了非常大的改革,其深层逻辑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分支行分散经营的做法,统一归口管理零售用户。强化中台智能,充分展示了按业务类型、服务客群将研发团队重新配置,确保让技术、业务、产品可以最大化的衔接,实现“轻管理”和“轻经营”的战略目标。

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1.34亿户、两个App累计用户数1.74亿户,如此庞大的用户及平台经营所创造出的新价值使得招商银行能在移动互联时代,拥有成为“马太效应”中强者的资本,也是招商银行未来做好外拓场景和流量经营的根基所在。

金融科技正在强化招商银行对公业务能力,“招商银行企业App”上线。

招商银行对公业务经营同样突破银行账户属性限制,核心客户的上下游生态链企业均可使用招商银行服务,无论是否拥有招商银行账户。招商银行由此拥有了产业的“流量”,成为金融科技时代招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场景构建基础。

2018年8月,招商银行推出了企业级移动服务平台“招商银行企业App”,与多方合作,囊括金融、非金融全场景服务应用。截止2019年6月末,招商银行企业App客户数达75.80万户,月活跃客户数达31.78万户。

07、盈利预测

我们对招商银行盈利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假设如下:

总资产增长率:考虑到央行力图实现社融及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匹配,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银行业总资产增速大致在名义GDP增速附近波动,从Wind一致预测的名义GDP增速来看,大致在8~9%上下。招商银行近年来审慎经营,注重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总资产增速低于行业平均值,我们假设2019-2021年招商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5.0/5.2/4.4%;

净息差:我们在未来利率保持稳定的假设下,通过资产负债到期日结构数据测算未来净息差变化。我们预计招商银行2019-2021年净息差为2.55/2.61/2.70%。考虑到未来利率变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及重定价未考虑新投放资产收益率及新增负债付息率情况,可能存在较大误差,我们在下表中对净息差做了敏感性分析;

资产质量:招商银行不良走势好于行业趋势,我们假设2019-2021年不良生成率稳定在0.8%;考虑到公司不良贷款率已处于较低水平,我们假设2019-2021年不良贷款率稳定在1.36%,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91/410/416%;

分红率:假设未来分红率跟2018年一样

在上述关键假设下,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2/14.3/14.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3/14.4/14.6%;2019-2021年ROE为15.9/16.3/16.5%。

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频繁,因此净息差对预测影响不确定性最大,我们进行如下敏感性分析:

08、风险提示

估值的风险

我们采取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方法计算得出公司的合理估值,但该估值是建立在较多假设前提的基础上计算而来的,特别是对公司折现率的假设和永续期ROE、永续增长率的假定,及其和可比公司的估值参数的选定,都加入了很多主观判断:

(3)我们假设公司永续增长率将收敛于长期名义GDP增速,但对名义GDP增速的假设比较主观。虽然有美国长达90年的名义GDP增速作为参考,但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对此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但真实情况有可能落在敏感性分析区间之外;

(4)相对估值时我们选取了全部上市银行进行比较,选取了可比公司平均动态PB作为相对估值的参考,可能未充分考虑市场整体估值波动的风险,即贝塔的变化。此外,由于目前银行板块整体估值很低,因此相对估值法还存在行业整体被低估,从而导致公司横向对比得到的估值亦被低估的风险。

盈利预测的风险

对公司未来盈利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由于市场利率变动频繁,加上银行自身也会根据市场利率波动调整其资产负债的类别、期限等配置,更加剧了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二是对于不良贷款的认定和相应的拨备计提,银行自身主观调节空间较大,因此可能导致实际情况与我们假设情况差别较大。

对于净息差可能存在的偏离,我们在前面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于资产质量可能存在的偏离,我们采取了谨慎的假设。

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受到严格的监管,且所从事的业务受到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影响很大。若未来行业监管、货币政策等发生较大调整,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正面和负面影响都有可能。

财务风险

公司权益乘数很高,若财务管理不当,未来存在短期流动性风险。

市场风险

银行所从事的业务均为高风险业务,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宏观环境、利率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编辑:林喵)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金融壹账通服销机器人荣获《银行家》2024金融科技创新大奖11月23日,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第十八届“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金融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参与,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发展的未来路径。在论坛的重磅环节中,金融壹账通申报的服销机器人解决方案荣获“2024银行家年度金融科技产品创新优秀案例”,再次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411/27/WS6746d3cba310b59111da5d15.html
2.金融科技(FinTech)——驱动银行创新的力量互联网金融2.0,刘清扬2.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句再见都不会和你说 案例:余额宝的1.43万亿、江小白的一夜走红等 3. 中国未来10年将围绕三个主题展开,建立一个以科技驱动的新金融体系 二、金融科技1.0到金融科技2.0,从“连接”到“定价” 1. 金融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2. 金融科技1.0 1)银行业的互联网化 2)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创新 3http://www.333ce.cn/nxcourse/course_372.html
3.农行“湖南农行微银行”1.0版上线金融科技时代摘要:借助社交媒体的强大互联网入口与广泛的客户群体,2015年12月18日,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正式推出“湖南农行微银行”1.0版产品,并在微信平台上线,为微信用户提供“微银行”“乐生活”和“微服务’三大功能分区。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https://www.xueshu.com/jrkjsd/201601/36599.html
4.金融科技三大阶段,2.0阶段一站式金融服务商成风口金融科技阶段的划分 金融科技1.0:金融科技1.0时代又可称作Classical Fintech,即传统金融科技。笔者将2013年前金融行业使用的科技称为金融科技1.0,因为在此时间之前金融虽然与科技紧密结合但远没有达到现在这样的广泛应用。 在金融领域:2013年后许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始大量爆发,该年也被普遍认为是互联网金融元年,包括网贷https://www.ciotimes.com/technology/142440.html
5.金融科技本文探讨了金融科技的三个时代,从金融科技1.0的模拟到数字,2.0的数字化服务,到3.0及3.5时期的智能金融。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金融业态发生深刻变革,智能风控成为关键领域,评分卡模型在风险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兴科技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强化了金融科技应用,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https://blog.csdn.net/lq0954/article/details/113261879
6.政策与需求的驱动下,金融科技即将构建金融新生态所以也不难理解,在金融科技1.0 阶段,行业内比较多的创业公司和创始人具有互联网基因。由于互联网技术并未对金融产品的底层设计进行颠覆,互联网公司能够依靠自己擅长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对于互联网连接功能的灵敏嗅觉,在金融科技的丛林时代拼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https://www.tmtpost.com/2736240.html
7.2024年资本市场系列专题研究报告:无形之手,新媒体繁荣下的金融风险囿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在Web1.0时代,大部分股民需要通过线下营业部来了解市场行情和进行证券交易。Web1.0时代信息传播具有高度单向性和中心化特性,使得报刊、电视台等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资本市场为例,在Web1.0时代,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报刊、电视上相关的信息较少,直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065085fa08879ce108376e7775.html
8.周凯1. 优秀文化资源素材标识与复用管理系统V1.0 2. 文创产业与金融科技的协调耦合系统V1.0 3. 文化科技资源知识图谱构建与可视化展示平台V1.0 4. 全域旅游的产业链与空间优化设计系统V1.0 5. 基于区块链的影视剧本价值评估与交易平台V1.0 6. 电影票房预测分析系统V1.0 7. 智慧旅游新媒体矩阵服务集成系统V1.0 8. https://baike.sogou.com/v64892938.htm
9.业务边界拓展与战略再定位:京东数科的演进之路一、京东金融的演进路径 在定位为“数据科技”之前,京东数科的定位经历了数字金融、金融科技两次升级,立足场景和数字能力优化、扩展、拓展业务边界,实现了从服务自营业务到赋能金融机构的转变。 (一)京东金融1.0时代:基于自营电商业务的金融业务 支付是金融的基础功能。京东集团的金融业务发轫于2012年10月其收购网银在线https://www.01caijing.com/article/32476.htm
10.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10期(总期10期)在线培训课程在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鼓励深圳银行保险机构结合深圳产业特点,对接"双区"建设的重要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等等。 保险业方面,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14.html
11.乌镇峰会聚焦金融科技数智时代如何推动“金融向善”?在数智时代,如何更好将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实现金融向善?21日,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金融科https://club.youdaocaif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50821
12.中金元宇宙系列之Web3.0:新范式开启互联网新阶段图表:多种变革型科技进步互相融合实现螺旋上升 资料来源:ARK,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Web1.0到Web3.0: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互联网的变迁伴随着技术进步、信息生产关系的改变,而前一代的弊端往往作为后一代革新的驱动力。Web1.0时代,PC互联网刚开始发展,互联网网民是以有鲜明偏好,有充足表https://m-robo.datayes.com/feed/detail?id=181794
13.2024年7月云服务行业动态及热点研究月报艾瑞咨询7月3日讯,为提升不良债权司法财产线索查找效率,助力金融机构、国央企合法债权清收,由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百昌科技集团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的“再查查”对公财产线索查询及处置一体化SaaS平台正式发布。双方将融合法研院全量司法数据研究成果,以及百昌科技集团特殊资产处置领域多年积累的信息科技实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1409240.html
14.$A股与全球科技牛市脱钩断链的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已16年,A股反观美股,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已走了16年科技大牛市。美股科技2.0大牛市已持续16年,时间长度已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科技1.0大牛市。科技1.0时代是PC互联网时代,科技2.0时代从2008年至今已持续16年,2018年为牛市中途时间节点,2018年之前为移动互联网时代,2018年之后为人工智能时代。在科技1.0时代A股没赶上科技牛市,在科https://xueqiu.com/5986547606/283173560
15.金融科技行业白皮书1.0巧用Facebook推广品牌实现增长金融科技行业开始加速向全球化发展,金融科技在移动端的商业模式创新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出海机会。Facebook联手 Branch打造了《金融科技行业白皮书 1.0》,将为您解读金融科技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金融科技公司应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利用 Facebook 广告制定多样化自然增长策略。 https://m.cifnews.com/article/98435
16.创新金融发展范文12篇(全文)(一)萌芽进化阶段———金融科技1.0时代。金融科技1.0时代,也就是金融IT阶段。在金融科技1.0时代,金融行业办公和电子化业务办公主要是通过传统的IT软硬件来实现的,这样有助于提升金融行业的办事效率。在金融公司体系内IT系统作为成本部门并不参与金融公司的业务环节。金融科技1.0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产物包括POS机、ATM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oj4kg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