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券商,中银证券:行业革故鼎新,商业模式重新定位投行公募基金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中信证券田良陆昊邵子钦童成墩薛姣)

行业分析:革故鼎新,商业模式重定位

传统证券业务从成长期进入饱和期

经纪业务:互联网释放成长潜力,高质量客户占比下滑。

互联网扩大投资者覆盖面,释放增长潜力。2013末至2022年9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从6669万户增加到20965万户,增长213%。其中,近5年投资者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左右,呈现较为稳定的成长势头。但高质量客户占比出现下滑。

根据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的数据我们测算,2015年至2022年9月末,持仓投资者占投资者总数从41%降到26%,信用投资者占比从4.0%降到3.1%。持仓客户比例和信用客户比例的下滑,体现了传统经纪业务增长乏力。

投行业务:注册制带来行业结构变化,股权融资总量受制于市场流动性。

根据全球交易所联合会数据,2021年,APAC地区(东亚、东南亚及澳洲)IPO数量占全球48%,上交所以172家IPO的数量,居全球交易所的第三位。

中长期看,大中华区域仍是全球股权融资的核心市场。但短期看,股权融资受制于二级市场的流动性相对不充裕。

历史上看,A股年度股权融资规模大约是当年A股日均交易额的2倍左右。未来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对投行业务的研究、定价、销售能力要求提高,必然会导致投行业务格局进一步集中,核准制下的通道型投行模式前景不容乐观。

信用业务:需寻找融资业务和股票质押业务的新驱动。

两融业务,截至2022年10月末,A股市场两融余额为15695亿元,占比流通市值比例为2.55%,未来随着散户机构化和更多的衍生金融工具推出,融资余额市值占比可能逐渐下降。

质押业务,2018年质押风险暴露之后,监管引导券商收缩股票质押业务,预计未来的质押业务将限定于投行服务实体框架下,是小而精的模式,而非大规模的交易型信贷业务。

高质量发展,证券业亟待突破证券行业总量繁荣,但边际效率出现下滑。

2016-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营收增长53%,净利润增长55%,净资产增长57%,总量呈现繁荣。

但是效率指标表现堪忧,行业净资产回报率出现下滑,从7.53%下降到7.44%。效率下降并非由股市活跃度下降导致,这是传统业务进入稳定期之后的必然结果。

2022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净资产回报率为3.09%,同比下滑0.68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证券行业已进入准入放开的新周期,竞争压力不容忽视。随着外资持股比例和业务牌照的放开,现有平衡的竞争格局将会被打破。

根据日韩证券市场开放经验,外资券商主要依靠专业能力在资产管理、机构服务、交易业务和财富管理领域开展业务。而本土券商则是依靠资本和渠道能力在零售、投行、融资和投资业务领域未来将面临较大压力。

创新驱动的新周期已然开启未来几年是对券商创新能力的检验,包括新业务、新产品以及传统业务的新模式。

政策:鼓励创新、扶优限劣的新周期。

2019年9月,证监会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十二条”,从参与者、市场规则和监管制度三个方面对资本市场改革进行了系统性规划,再加上新《证券法》的落地,一个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建立。

市场:机构化大幕开启,业务重心再调整。

2021年末与2007年对比,上交所散户投资者(持股10万以下)持股市值从0.6万亿将至0.4万亿元。同期,专业机构持股市值从2.1万亿增加到6.7万亿元。

未来在外资开放、注册制和税收优惠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场有望进入快速机构化的阶段。

在机构化市场中,证券业务将呈现聚焦核心资产、衍生品和场外业务高速发展以及从单一服务到综合服务三个特点。

交易机制:衍生品发展和多空机制完善。

股票衍生品市场进入全面发展期。

场内市场,50ETF期权、沪深300ETF和指数期权推出以来始终保持高增长趋势,后续随着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的推出,市场品类将更加完善。

场外市场、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规模自2019年起保持稳步提升增长。

交易机制层面,融券制度改革为券商逆周期业务创新提供条件。

科创板试行的融券改革即将向主板和创业板推广,险资公募基金为融券市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券源,更灵活的转融券制度能激发对冲型投资者需求,融券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头部集中的行业格局成熟市场证券业是集中的产业格局,国内证券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已现端倪。美国、日本TOP3证券公司净利润行业占比基本保持在40-60%。而中国证券行业受商业模式同质化影响,仍是分散格局,2021年TOP3净利润行业占比为22%。

海外证券行业的集中,主要由以下三项因素促成:

1.牌照红利消失,缺乏竞争力的公司退出市场;

2.头部公司借助资本扩张,扩大领先优势;

3.并购整合补齐业务短板,扩张市场份额。

目前促成海外证券行业集中的三个因素正在中国市场上发生。随着传统业务饱和度提升,依靠牌照红利的商业模式进入瓶颈期,证券行业已进入供给侧改革阶段,财富管理转型、注册制改革、资产管理去通道和衍生品业务的马太效应,将加速证券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证券业终究将形成和美国、日本一样的龙头格局。

公司概况:以资管业务为特色的银行系券商

发展历程:2002年公司成立,大股东中银国际控股出资占比49%2002年公司成立,大股东中银国际控股出资占比49%。

2002年,中银证券成立,大股东是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出资占比49%。2008年公司设立子公司中银期货开展期货业务。

2009年公司设立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2019年公司设立子公司中银资本投控开展另类投资业务。

2020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2.78亿股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募资15.2亿元。

净资本方面,中银证券净资本从2002年成立伊始的15亿元增加至2022H1的138.16亿元(行业排名第39位)。

2015年获批公募牌照,资管业务与中国银行关联度较高。

资产管理是公司的业务亮点,中银证券2015年获批公募基金牌照。

截至目前共有14家券商持有公募基金牌照。值注意的是,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与中国银行及其子公司的关联交易较多,主要为中国银行及其子公司提供定向资产管理服务。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中银证券资管业务关联交易收入分别占资管收入的75.7%、57.0%和57.2%。

资管新规发布后,随着公司定向资管业务的收缩,关联交易占比持续下降,2021年资管业务关联交易收入为1.4亿元,占比仅17.9%。

股权架构&管理团队:中银国际控股为大股东,公司无实控人

中银国际控股为大股东,公司无实控人。截至2022Q3末,中银国际控股是中银证券第一大股东,持股33.42%;中油资本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14.32%;江西铜业是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4.70%,其余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低于3%。中银证券无实控人及控股股东。

董事会层面,8位非独立董事中,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宁敏来自中银基金(与公司大股东中银国际控股同为中国银行旗下子公司),董事吕厚军来自金浦产业投资基金,董事赵雪松、郭旭扬来自股东中油资本,董事艾富华来自股东江西铜业,董事文兰、王军和祖宏昊来自大股东中银国际控股或其母公司中国银行。

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宁敏与执行副总裁沈锋均来自中国银行或其子公司。公司主要高管团队共9人。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宁敏曾任中银基金副执行总裁,2014年至今任公司执行总裁兼董事,2022年任公司董事长。执行副总裁沈锋曾任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

其余7位高管中,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刘国强、业务总监赵向雷提拔自公司内部,稽核总监盖文国曾任职于中石油,首席科学家葛浩曾任职于百度,合规总监亓磊、信息管理委员会主席许峥、研究总监徐高来自同业机构。

盈利能力: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9%,轻资产收入占64%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9%,2017-2021年ROE排名逐年下滑。

1-3Q2022中银证券实现营收22.55亿元,同比下滑14.26%;归母净利润7.66亿元,同比下滑18.76%。2022Q3单季度业绩同比跌幅继续扩大:Q1营收7.00亿元(同比-3.6%),Q2营收7.48亿元(同比-15.1%),Q3营收8.08亿元(同比-21.1%);Q1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8.2%),Q2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21.2%),Q3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24.6%)。股东回报层面,1-3Q2022摊薄ROE为4.68%,上年同期为6.01%。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和Wind统计,2017-2021年公司的ROE行业排名逐年下滑,分别为7、11、29、39、44名。证券经纪与信用业务为营收核心。

中银证券通过总部、下属分支机构及全资子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与信用业务、资产管理、期货业务、证券自营、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六大业务。

2022H1,证券经纪与信用业务贡献营业收入8.40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8.0%;贡献营业利润4.21亿元,占总营业利润的70.3%。

其他业务板块中,资产管理业务包括集合资产管理、单一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等服务;期货业务主要包括期货交易、结算和交割等;

证券自营业务主要包括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及其他金融产品投资及交易;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主要由中银国际投资开展。以上各板块2022H1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0.97亿元、0.55亿元、0.54亿元和-0.29亿元,实现营业利润2.36亿元、0.42亿元、0.42亿元、-0.43亿元和-0.34亿元。近三年轻资产业务收入占比六到七成。

业务结构方面,1-3Q2022中银证券实现手续费净收入13.63亿元(其中经纪业务7.13亿、投行业务0.72亿、资管业务5.66亿),利息净收入5.93亿元,投资净收益(含联营合营)+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89亿元。

如其他业务收入按净额计算,近三年中银证券轻资产业务收入占比六到七成,2020、2021、1-3Q2022占比分别为67.0%、68.8%、63.5%。

行业地位:位列行业40名左右,以资管业务优势为基础打造核心竞争力

整体位列行业第40名左右,2022H1净利润排名较上年末上升16名。

根据Wind统计,2022H1末中银证券净资产161.28亿元,排名行业第43位;净利润5.19亿元,排名行业第27位。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21年末中银证券净资产157.09亿元,排名行业第43位;净利润9.63亿元,排名行业第41位。

从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看,除了2019年及2022H1净利润排名相对靠前,其余指标近三年排在行业37-43名之间,整体位列行业第40名左右。

行业集中格局下,依托中国银行股东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1年,23家券商归母净利润突破20亿元,归母净资产突破200亿元。

头部及中上游券商占据行业21.6%的券商数量,但贡献证券行业80.8%的净利润。

公司可发挥“投行+商行”的业务协同优势,在满足股东及关联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依托股东资源拓展业务规模,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经营分析:经纪收入贡献最大,资管规模行业第三

财富管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代销产品收入CAGR达61%

细分业务中,近五年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增速最快,从2017年的0.2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0亿元,CAGR达61.2%,主要得益于公司大力拓展财富管理客户基础,其中2021年新增客户约76万户,同比增长73%;2022H1代销金融产品手续费净收入0.55亿元,受市场波动影响同比下滑23.9%。

信用业务:两融规模呈增长趋势,质押规模持续压降。

2022H1实现利息净收入3.76亿元,同比下滑14.56%。融资融券方面,2022H1末中银证券两融业务规模为106.95亿元,同比下降14.2%;2022H1实现两融利息收入3.32亿元,同比下降8.8%;维持担保比例为341.1%,显著高于同期市场平均担保比例(284.3%)。

股质回购方面,业务规模持续压降,2022H1末规模为4.36亿元,同比下降24.1%;2022H1实现利息收入0.14亿元,同比下降64.1%;股质履约保障比例为246.93%,较上年末的324.62%下降明显,且显著低于十大券商均值(297%),风险有所扩大。

投资管理:资管净收入同比增长8.2%,资管总规模位居行业第三

资产管理:资管净收入同比增长8.2%,资管总规模位居行业第三。

收入层面,2022H1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手续费净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8.2%;从趋势上看,2019-2022H1净收入稳中有升,收入占比基本稳定在25%左右。规模层面,2022H1末公司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为7192亿元,位居行业第三。

细分结构中,受资管新规影响,2017-2020年公司单一资管规模从6053亿元匀速下降至2977亿元,2021年反弹后回落至2022H1末的2980亿元。

与前者趋势相反,2017-2020年公司集合资管规模从374亿元稳定增长至674亿元,2021年大幅提升至2131亿元,2022H1延续增长至2639亿元;2017-2021年专项资管规模从163亿元稳定增长至456亿元,2022H1小幅下降至418亿元。公司不断强化公募产品布局,2017-2022H1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从706亿元增长至1155亿元,其中2017-2019年间经历了下滑后快速反弹,随后三年稳定增长。

私募股权投资&另类投资:拟与政府合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聚焦优质赛道。

私募股权投资方面,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开展业务;截至2022H1末,中银国际投资管理基金规模为91.43亿元;根据其公告,公司拟通过与政府合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布局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优质赛道。另类投资方面,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资本投控开展科创板跟投、直接股权投资等业务,聚焦大健康、硬科技等有技术含量及发展空间的领域。

机构金融与交易:投行收入占比持续下降,近五年自营证券规模稳中有升

投资银行:投行净收入同比下滑41.1%,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

趋势上看,公司投行净收入占比呈现下降态势,从2017年的14%下降至2022H1的4%。2022H1公司投行业务实现净收入0.54亿元,同比下滑41.1%。细分业务中,证券承销业务实现净收入0.39亿元,同比下滑50.4%,主要是承销费率和债券承销规模下降所致:2022H1公司股权主承销金额为87.14亿元,同比增长63.5%,规模排名行业第16位,上年同期为第25位;2022H1公司债券主承销金额为653.74亿元,同比下滑26.3%,规模排名行业第17位,与上年持平。

投资交易业务:投资收益同比增长79.7%,近五年自营证券规模稳中有升。

收入层面,2022H1中银证券实现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24亿元,因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同比增长79.7%;趋势上看,2020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大幅下滑,投资总收益同比下滑67.5%,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14.5%下降至2020的4.2%。规模层面,近五年自营投资规模稳中有升。2017-2021年自营权益类占净资本的比例在4%-4.5%之间波动,2022H1受市场波动影响下滑至2.7%;自营固收类占净资本的比例则是从2017年的64.5%提升至2022H1的104.3%,整体呈上升趋势。

风险因素

1.A股成交额大幅下滑:

中银证券的经纪业务板块收入比重较高,2022H1占比为33.2%,如果市场成交额下滑将直接降低其代理买卖手续费收入,并为席位租赁和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增长带来压力,影响公司估值区间;

2.信用业务风险暴露:

2022年以来,A股波动加大了市场信用风险,融资融券维持担保比例出现下滑。2022H1,中银证券两融维持担保比例为341.05%,如市场持续回调,中银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可能面临强平风险。后续如需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则将为公司业绩带来压力;

3.投资出现亏损:

4.投行业务发展滞后:

全面注册制改革有序推进,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张。中银证券的投行业务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近五年投行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2022H1收入占比仅3.7%,可能会压制公司未来收入增长的潜力;

5.财富管理市场发展低于预期:财富管理业务是中银证券业绩的重要增长点之一,近五年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CAGR达61.2%。财富管理市场遇冷可能导致基金代销规模下滑,基金投顾规模萎缩,对公司业绩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经纪业务方面,受市场波动和股基交易量下滑的影响,其代理买卖证券、代销金融产品、席位租赁三项业务净收入均有所下滑,预计2022年中银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降16.71%。

投行业务方面,在注册制逐步推进投行业务走向头部集中的格局下,预计2022年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下降50.01%。资管业务方面,在中银证券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长的带动下,预计资管净收入2022年同比增长4.56%。

投资业务方面,受股债市场波动影响,公司投资收益率可能下滑较为明显,我们预计2022年同比下降23.88%。基于上述情况我们预测2022/23/24年营业收入为33/37/3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0.9/12.9/14.3亿元。

估值

考虑其净资产规模、业务体量和净利润情况,我们选取国联证券、南京证券、财达证券和华安证券为中银证券的可比公司。

目前,国联证券PB为1.55倍,南京证券为1.73倍,财达证券为2.05倍,华安证券为1.08倍。4家可比券商平均估值约为1.60倍PB,位于2019年以来的3%分位数,估值位于绝对低位。

中银证券当前PB为1.80倍,估值高于可比公司,主要得益于2022年前三季度ROE水平(4.78%)优于可比公司均值(3.84%)。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和证券行业业务创新,证券行业将逐渐向头部集中。同时,股票市场波动必然带来贝塔效应,会使券商估值产生较大波动。

短期内,市场波动和股基交易量下降等不利因素会压制券商板块的整体利润水平。长期来看,随着券商板块阶段性利空的消化,预计公司估值将会随着利润的增长逐步恢复。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THE END
1.诺安积极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更新)2024年第1期3诺安积极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更新)2024年第1期 第一部分绪言 本招募说明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流动性风险规定》”)、《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https://www.jhzq.com.cn/main/financialmall/publicfund/anninfo.shtml?ann_id=779314629035
2.中银期货手续费一览表(2024年7月更新)中银期货手续费概览(最新更新:2024年7月) 尊敬的投资者,以下是中银期货手续费的一览表,包含了不同期货品种的手续费标准。这些标准分为固定收取和比例收取两种方式。 一、固定收取的品种包括: 1. 玉米期货:每手1.2元 2. 棉花期货:每手4.3元 3. 红枣期货:每手3元 https://www.bdvcvs.com/202431274.html
3.中银国际期货手续费中银国际期货手续费:中金所目前调整后的股指期货手续费收费标准是成交额的万分之0.25,各家期货公司都会在此基础上加,具体加多少,每个期货公司政策不一样,收费也不一样。 中银国际期货手续费可以咨询中银国际期货公司的客户经理,一般大多是资金量、成交量越多,手续费越便宜。 https://mip.cngold.org/futures/zs3310564.html
4.中银国际期货的手续费便宜吗,要多少钱你好,关于中银国际期货的手续费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手续费是否便宜,实际上是与期货公司加收的佣金有关的,这部分费用是可以和期货经理进行协商的。以玉米期货为例,交易所手续费是1.2元,而期货公司可能会额外收取一定的费用,组成总费用。令人欣喜的是,这部分额外收取的费用是有可能通过谈判降低的。 https://www.wushaosheng.com/202431354.html
5.中银期货交易时的费率是在多少钱?玉米期货:与玻璃期货相比,玉米期货的手续费费率较低,通常为较低的固定金额,例如每手1.2元。 螺纹钢期货:这一品种的手续费则按合约价值计算,例如万分之1。这意味着,随着交易金额的增大,手续费也会相应增加。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商品期货品种,每个品种的手续费费率均有所不同。这些费率可能受市场状况、期货公司https://www.fs-baosen.com/202428087.html
6.中银期货和徽商期货哪家手续费低?徽商期货和中银期货两家公司的手续费都不高。因为期货手续费是“交易所基础+可浮动比例”组成的,凡是优质的期货公司,手续费均在“默认价~成本价”范围内提供优惠标准的,您只需要开户前在线联系公司客户经理,商谈调低手续费方案,一对一协助您办理手续费优惠申请。 https://www.9qihuo.com/qihuo/6337
7.摩根士丹利基础行业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更新)何晓春先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24年证券期货行业从业经历。曾任世 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分公司筹备组负责人;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监1、依法募集资金,办理基金份额的发售、申购、赎回和登记事宜; 2、办理基金备案手续; 3、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以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http://www.howbuy.com/fund/info/dtl/2330013498191.htm
8.银行数据分析案例6篇(全文)第三,作为财产险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中银保险一方面绕开了代理手续费的厘定,银行信用风险外溢等烦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银行保险管理运作的新问题。中银保险这样的合作模式与运作方式,在国内尚没有相似的成功的案例。中银保险成长的十余年,正是中国的银行保险萌芽起步,受挫调整,继续前行的十余年,作为国内第一家正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nb84hp2.html
9.中国平安期货手续费平安商品期货手续费一览表中银国际期货手续费 2043.4 中粮期货手续费 2042.3 中州期货手续费 2042.2 广发期货手续费 2041.6 光大期货手续费 2041.6 中航期货手续费 2041.6 长江期货手续费 2049.9 瑞银期货手续费 2042.3 广发期货手续费 2048.1 东海期货手续费 2041.6 华安期货手续费 2076.3 https://www.ynbygsw.com/1681.html
10.中银期货开户流程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想了解中银期货开户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快速了解中银期货开户手续办理,详细了解中银期货账户开通的流程以及办理中银期货开户的申请指南。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112710.html
11.纯碱期货手续费与铁矿石期货合约一致 ◎郑商所:纯碱期货自2019年12月6日(星期五)起上市交易纯碱期货交易手续费收取标准为3.5元/手,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收取标准为3.5元/手纯碱期货交割手续费、仓单转让手续费、期货转现货手续费按照0.5元/吨收取 ◎经参:记者从多家社会监测机构了解到,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在12月2日https://www.mysteel.com/hot/518353.html
12.中银期货:关于调整螺纹钢期货品种相关合约交易手续费的通知根据上期所通知(上期发〔2024〕300号),我司将对上述通知涉及的相关期货合约手续费标准进行同步调整。您的手续费标准可以通过中银期货手机APP、快期(V2)交易软件查询。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户经理、所属分支机构或公司客服热线400-820-8899。 特此通知,祝交易顺利! https://m.quheqihuo.com/company/d97.html
13.中银证券安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更新招募说明书(2020年第1号)更新招募说明书 中银证券安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更新招募说明书(2020 年第 1 号) 基金管理人:中银吕厚军先生,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曾先后任无锡建升期货经纪有限公 司副总经理,江苏新思达投资管理顾问当 投资者的现金红利小于一定金额,不足以支付银行转账或其他手续费用时,基金 登记机构可将基金份额https://e.boc.cn/cmsimage/jnlc/627840/sm/jnlc_627840_sm_6843208_604192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