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香港惠理基金公司高级基金经理王焱东
■环球财经记者黄杨林鹰
《环球财经》:在抑制通胀背景下,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为51.1%,创10个月以来新低。由此业界担忧紧缩措施过猛,影响经济发展。请您谈一下对未来宏观经济趋势的看法,以及调控下的投资机会。
王焱东:我刚从美国回来,与当地的投资者交流了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美国的投资者现在对中国,可以说普遍是一种又爱又恨的情绪。目前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基本是以中国为领导者,这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中国。但同时也担心中国出现滞胀,从而导致经济回落。
中国经济发展到了现在的关口,投资、廉价劳动力和出口这以前拉动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三个因素,其持续的动力已经趋弱。首先,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趋于饱和,能够再进行的投资领域越来越有限;其次,中国不再是最低廉的生产国,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做低端制造业的企业已经有向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转移的趋势。再次,2008年开始金融危机以后,欧美消费市场有所萎缩,这也使我们不再继续长期依赖出口。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判断,中国沿海城市的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在这个过程里,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长就很可能低于中国平均经济增长水平。与此同时,这也让中国西部地区凸显出相对较大的投资吸引力。
《环球财经》:从国内区域来看,低端制造业有往西部转移的趋势。而这至少也将给西部地区注入基础的经济活力。
《环球财经》:这其中是否存在制约因素?
王焱东: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物流。内陆的制造成本相比较低,劳动力的能力和文化程度也相对成熟,那么接下来就是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和物流环节能否保证。运输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成本高企,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但行业的落后,也意味着机会的产生,作为投资人,我们也在积极寻找物流行业的投资标的。不过其中的难点在于A股市场上纯物流公司很少,很多做物流的公司,物流只是公司业务中的一部分,甚至总体占比很小,导致好的标的比较难找。
市场细分寻找投资机会
《环球财经》:中国东西部发展的差异,也就意味着其投资重点的不同。您认为在制造业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投资机会?
对内陆企业,可以分为几类:第一,是直接受益于投资拉动的企业,比如建材、原料等。第二,大型央企和规模、市场份额较大的地方国企在西部的布局。第三,零售企业。中国大陆有很多以省为代表的零售企业,很少跨省经营,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对当地消费文化的理解力比外来者要深刻。他们的发展也受惠于内陆经济的发展,增长潜力甚至超过一些全国性的零售品牌。
同时中国城镇化发展得很快。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县级市的城镇化,这些县级市大多只有十几到几十万人口,但由城镇化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我们在调研中注意到,这些县级市电脑、手机等产品的消费增长,已经快于一、二线城市了。
港股中小盘股估值较低
《环球财经》:以成熟市场投资者的眼光来看,您认为中国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最重要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长期看空美元
《环球财经》:从全球范围看,随着美元的长期趋势看弱,黄金的价格节节上升。但也不可否认其中的风险,巴菲特和索罗斯都看空金银,但罗杰斯却说白银如果再跌就抄底。惠理怎么看待金银未来的走势,以及油价和大宗商品的走势?
王焱东:惠理基金投资主席谢清海先生从2004年就开始看空美元的长期走势。从2004年开始,我们就在资产组合中配置5%左右的黄金,包括黄金ETF。石油股也是我们的长期配置之一,比如在巴菲特买入中国石油H股(0857.HK)前,我们就已经是中石油的股东了。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配置对冲美元下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资产。
《环球财经》:在全球通胀的态势中,“抗通胀股”成为很多投资人的首选。
王焱东:我们的资产配置中也配置了抗通胀的资产组合,包括硬性资源,如石油、煤炭;软性资源,如农产品、化肥还有黄金(香港资产配置,非A股)等。
《环球财经》:中央政府将抑制通胀预期作为主要调控目标,紧缩政策工具对A股市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如5月23日,A股市场大幅下挫,上证指数大跌近3%,失守2800点整数关口。
王焱东:央行四种重要的调控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票据和窗口指导,其目的都是不同的。这些政策工具能有效地控制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但对体系外的流动性则难以控制。而银行体系外的体量有多大,影响程度如何,现在来看还比较模糊,难以判断。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江浙一些地下钱庄的利率远远高于银行的指导利率,这将分流A股市场资金。
目前市场不具备2007年和2009年那种流动性推动的市场整体性上涨,我认为,惟一推动企业股价上行的因素,就是企业的盈利。所以我们不会炒作强周期的股票,比如钢铁股、有色股和煤炭股。我们看重的是业绩增长比较清晰、估值合理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