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书最精彩之处应该是,回溯各种类型的大经济学家(他们一开始更可能是哲学家、数学家、懂得火车或者土木建筑的工程师、天文学家、心理学家甚至好几个是医生)前仆后继地对经济周期的发现、探求经济周期规律、经济周期的隐藏决定力量、经济周期的精髓,以经济学说史方式总结300年来各国经济周期的事实与各派理论成果,是一场周期解密之旅。当然,对于追求精确地把握市场脉搏,试图在最佳时点获得最高投资收益的市场人员,最后一篇“经济周期与资产价格”可能才是精彩的部分了,其中详尽地研究并解释了房地产、艺术品和收藏品、贵金属(黄金、白银、钻石)、股票、债券、基金、外汇、大宗商品期货等资产市场的特性,揭示经济周期中各类资产的阶段表现及互动影响,我这个离开了市场的人在再次温故的过程中,也觉得大有裨益。
3、繁荣——萧条周期的不同阶段,概括来说就是:静止、增长、信心、兴旺、激奋、发展、过快、震荡、压力、停滞、再次静止而告终的过程(语出19世纪英格兰最成功的一位银行家奥弗斯通勋爵)。此处列出典型的三种重要周期:存货周期或基钦周期,长度约为40个月或者说4.5年,资本性支出周期或朱格拉周期,长度约为9年,房地产周期或库兹涅茨周期,长度约为18年。
3、央行的挑战:先提一句,央行管理货币的关键在于通过商业银行来产生相互作用,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度。中央银行面临的挑战很多很多,书中列了至少如下十条:
(1)选择战略性方法
(2)定义货币
(3)处理资产泡沫
(4)测量货币流通速度
(5)组织货币流通速度的严重下降
(6)预测增长
(7)避免过度刺激
(8)预测通货膨胀
(9)处理外汇汇率
(10)维持信誉
美国的“央妈”也是很累,读下来的感觉就是必须如履薄冰。
4、发生萧条前的金融状况,穆尔在美国金融学会上发表演讲时总结得好:
(1)信贷与债务都快速增长;
(2)房地产、普通股与商品期货之类的投资品价格出现投机性的快速上涨;
(3)出借人之间为了新的商业机会展开激烈的竞争;
(4)放松信贷条件与贷款标准;
(5)出借人愿意承担风险报酬的减少。在上述情况下,新增信贷的质量会逐渐恶化。具体情况具体研究再表。
1、拉斯·特维德在本书中所描述的历史经验,总结出的规律性、前瞻性的不只是现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且不玄乎不故作神秘。这本身就可以看作为商业周期理论的一项专业透彻的研究。这本书内容丰富到了快“令人发指”的地步。以前博士期间借同学的第一版看过,当时当故事书看完,这次重读珍藏版,觉得以前推荐结合《伟大的博弈》一读,也是自己粗鄙了。至少也得当成有趣版本的经济学说史读,里面的故事、人物都是响当当的,没有琢磨过经济周期理论的经济学家,哪里称得上大家。除非你是约翰·纳什。
2、还读过作者另外一本书《金融心理学》,着重论述的是本书中的趣事心理。作者在人类心理与经济周期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虽不是最有名,但这两本书应该为他奠定了经济学界的地位。个人最推崇的还是《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不故弄玄虚的描述,深入浅出的理论,建议好好消化一下作者列出的“通往非理性的16条大道”,书中提到的该方面的领军人物有:阿莫斯·特沃斯基、丹尼尔·卡尼曼、罗伯特·席勒、理查德·塞勒和迈尔·斯塔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