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金价上涨主要源于全球货币的持续宽松
自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量化宽松的同时,还不断下调利率,欧盟与日本都步入负利率时代,美国号称要加息,却总是干打雷不下雨。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远超GDP增速,通俗地说,就是钱不值钱了。
例如,美国过去一百年的GDP增速大约是货币供应量增速的50%左右,2001-08年只有货币增速的三分之一左右,2009-15年只有货币增速的20%左右了。说明美联储在不断扩大货币投放以维持经济不出现负增长,不过,美国还算收敛的,美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大肆提高货币乘数。而日本和欧盟则仍在拼命扩大货币规模,虽然GDP增速都接近于零,但货币增速远超GDP增速,尽管它们都口口声声说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再看中国,其货币扩张速度更为惊人。美国2001年1月的M2的数据,为4.95万亿美元,到了2016年1月,大数为12万亿美元,即过去15年中广义货币只扩张了1.4倍,扩张幅度远低于同期黄金的涨幅。但中国呢过去15年广义货币上涨了9.3倍,远远超过同期黄金的涨幅。
第二阶段:
人民币贬值加深或导致金价第二轮上涨
尽管人民币的贬值已经成为一致预期,但由于外汇管制,国内居民的避险工具还是不够多,如换汇只有5万美元额度,海外资本投资的渠道也较少。黄金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最具有货币属性的贵金属,必然会成为国内居民最便捷的、可替代海外投资的避险产品。
首先,全球已经探明的黄金储量堪忧,据2014年世界黄金协会公布数据,地下总共存有黄金37.2亿盎司(11.57万吨)。在最好情况下,有18.2亿盎司(56608吨)黄金最终可被开采出并且进入供应流中。也就是说,按2015年黄金的开采量,最多只能开采17年就开采完毕。目前发现的新矿实际上是很难开采的,因为成本太高。
下面这张图就是世界黄金协会提供的,表达的意思是今后全球黄金矿产量的增速要下降了,2011年至2015年全球黄金产量的年平均增速大约为3.5%,这已经显著低于全球的货币增速了,但今后对黄金产量的贡献越来越依赖于老矿,黄金开采公司都在吃老本;新矿对产量的贡献越来越小,一方面是新矿开采的技术难度大,另一方面是成本过高。
其次,我发现中国的黄金产量尽管是全球第一,却已经是过度开采了。2015年中国黄金产量450吨,已经比2014年下降。但更令人吃惊的是,中国目前的黄金年产量已经占到已探明储量的23.7%,而全球其他国家平均水平大只有4.5%左右。这说明今后中国的黄金供给量将非常有限,一旦黄金开采完毕,则对进口的依赖度会更大。
因此,黄金与煤炭或石油相比,其稀缺性更加明显,这也构成了在人民币贬值条件下黄金上涨动力更大的理由。上一轮黄金价格上涨的后半段是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展开的,因此,黄金价格上涨还只是一个国际性因素,但这一轮上涨,如果考虑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贬值因素,则其上涨的空间应该会更大。
第三阶段
通胀出现将引发金价突波历史新高
今年中国出现通胀的概率大大降低了,但不排除今后几年内不出现通胀,同时也不排除出现全球性通胀的可能。2011年三季度黄金价格突波1900美元/盎司,恰逢中国出现通胀,中国大妈开始前赴后继地抢购黄金和黄金饰品,使得中国黄金饰品的购买热一直持续到2012年。
CPI迄今为止还是比较低,只是因为超发的货币大部分进入了金融资产和房地产领域,但很难保证未来不会进入到商品领域。今年以来,原油、焦煤和铝等的涨幅就超过20%,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说明通胀的潜在压力依然未消。
从国家统计局5月份的零售数据看,金银珠宝的销售额还是负增长(-2%),记得在2011年的时候,金银珠宝的销售增长在50%左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前大家对通胀的预期还不高,中国大妈还没有紧迫感去买黄金。记得在2001-2011年这十年的黄金牛市中,中国大妈也是到了牛市后期才开始抢购黄金的,因此,这一轮黄金上涨的过程,只要中国大妈还没有汹涌而入买黄金,则意味着上涨过程还没有结束。换言之,只要通胀还不起来,黄金的上涨进程就得继续下去。
从全球经济的发展轨迹看,差不多每隔十年就会有一场拖累全球的危机发生,即所谓的乱世黄金概念需要强化一下了。当今世界,金融资产的泡沫显而易见,与其怀着侥幸心理在充满泡沫的领域配置资产,不如在低估值的领域去寻求避险,选择收益风险比较高的投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