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保供体系布局的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对金属矿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每年消耗的金属矿产资源占全球金属矿产资源消费总量的50%左右。强劲需求下,我国绝大多数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品种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保供稳价”问题十分严重。同时,当前愈演愈烈的大国竞争和持续至今的极端地缘事件表明,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供问题亟待全面思考和充分布局,必须迅速全面制定资源安全保障措施,全面实施国家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常态化监管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大金属矿产资源的国内找矿力度,切实发挥国产资源的“压舱石”作用,全方位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回收与综合利用水平。
1.现代化强国目标离不开金属矿产资源的保障
随着我国金属矿产资源消费量逐年增长,仅依靠国内资源供给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必须长期大量进口海外矿产资源。进口激增导致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如果用以我国能源商品中的石油和粮食商品中的大豆作为对外依存度的衡量标准,在目前列入《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的14种资源中,对外依存度高于石油和大豆的就有6种,即我国超过40%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品种自给率低于石油和大豆,这说明我国目前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的供应保障局面已十分严峻,一旦出现极端情况,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将面临“短供断供”风险。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供问题亟待全面思考、审视和布局。
2.工业金属矿产资源“保供稳价”问题十分严重
2.1铁矿石“破题”资源保供问题的难度最大
2.2多因素叠加压力下的铜资源保供稳价压力极大
铜是我国较为稀缺的基础工业金属矿种之一。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3年数据,我国铜可采储量(金属量)仅占全球可采储量的3%,而铜的消费量却占全球铜消费总量的59%左右;2022年,我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精炼铜总产量的42%左右,对外依存度常年徘徊于80%~82%之间。
从海外资源保障能力数据看,目前除位于秘鲁的邦巴斯铜矿等少数矿山外,我国其他海外权益铜矿矿山单一体量普遍偏小,无法形成保供稳价合力,导致我国在铜商品市场话语权影响力不足。2021年,铜价(LME3个月,电子盘,收盘价)年均9293美元/吨;2022年,铜价一度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0600美元/吨,年均价格为8786美元/吨。居高不下的铜价不断推高下游家电、汽车、电力等铜主要消费行业的生产成本,对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投资的海外权益矿陆续投产,权益铜有所增长,但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非洲、南美等主要铜资源地区的施压下,以及资源国本身“国有化”思潮等因素的干扰下,我国海外铜资源保障的严峻形势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加之国内铜矿资源自然禀赋较差,保障铜资源稳定供应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2.3我国镍资源亟待全面战略性布局
在不锈钢和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强劲需求的带动下,2017—2021年,我国始终贡献着全球镍需求缺口中70%以上的份额,而2022年全球镍市场需求缺口几乎全部被我国占据。强劲的需求刺激国际游资对镍价“积极”操作。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经济体对俄罗斯采取了堪称“经济核爆级”的SWIFT制裁。由于俄罗斯的原生镍产量约占全球原生镍总产量的10%,俄镍产品被清出LME库存、限制交割引发了市场对2022年全球镍金属供应偏紧的担忧,这给了市场足够的上涨理由,市场资本藉此迅速炒作、恶意拉涨、盯盘逼仓。仅2022年3月7日、8日两天,伦敦镍金属期货价格涨幅接近290%,盘中价格一度超过10万美元/吨,收盘价格达到80000美元/吨,创历史新高,甚至一度逼停了伦敦交易所的镍交易。资本的恶意操作使得2022年镍的年均价格涨至26943美元/吨,同比上升了46%,极大地抬高了国内三元锂电池材料和不锈钢行业的生产成本。随着我国对镍的需求持续提升,镍资源的安全保供问题将愈发严重,必须尽快加强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供的全面布局。
2.4锂资源保供稳价形势“危机四伏”
2021年,由于我国新能源电池行业对锂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推动碳酸锂价格持续上行,碳酸锂(99.5%,安泰科)价格由年初的5.15万元/吨上涨至年末的27.75万元/吨,涨幅达439%。2022年,我国碳酸锂价格继续呈现出上涨态势并一度接近60万元/吨的高位,同比涨幅超过115%。如果按碳酸锂行业平均3万元/吨的生产成本计算,2022年我国碳酸锂商品的成本溢价率接近1900%,远远超过2021年5月铁矿石商品曾经达到的615%的成本溢价率水平,位居2022年全国战略性金属矿产品成本溢价水平之首。
进入2023年后,碳酸锂价格掉头向下,至4月末较2022年价位高点已暴跌超过80%。暴涨暴跌的碳酸锂市场不禁使我们回想起我国钢铁工业2004—2012年间的发展场景:非典疫情后的2003年,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带动粗钢产量由2003年的2.22亿吨迅速上升至2013年的7.79亿吨,产量增长了251%;同时对铁矿石的需求快速增长,即使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增长了457%,但因为资源禀赋原因仍然无法充足供给,导致铁矿石进口数量暴增,对外依存度由2003年的45%上升至2013年的80%以上,直至今日,依然无法扭转被动局面。前车之鉴,历历在目。2017年后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锂资源进口量不断抬升。随着锂价的暴涨,拥有优质资源的全球前五大锂矿生产商的锂产量不断提升,行业资源垄断程度日益提高。我国是目前全球三元锂电池主要生产基地,一旦生产原料端话语权丧失,加上下游消费的行业差距,我国必将沦为全球锂金属加工基地,而非规划中的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并成为行业领跑者。锂资源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表象与当年铁矿石的发展历程极为相像,被寄予厚望的锂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铁矿石,令人担忧。
2.5铬、钴时刻面临资源短供断供“卡脖子”难题
2.6我国钨品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有率偏低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3年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球钨储量约为380万吨,其中,中国的钨储量约为180万吨,占比47.4%,居全球首位。作为全球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已探明钨矿产地约有252处,广泛分布于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7作为传统优势金属的锑在资源端已不具备优势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锑及锑品生产国,多年来产量始终占全球的50%以上。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3年的最新数据,2022年,全球的锑矿产量为11万吨,其中我国锑矿产量为6万吨,占全球锑矿总产量的55%左右。截至2022年底,全球锑储量略高于180万吨,其中我国锑储量约为35万吨,占比19.4%,居全球首位。
我国既是全球锑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又是全球最大的锑生产国、消费国。近年来,我国始终用占全球1/4的锑储量供应着全球55%的锑需求,资源损耗极大,对我国锑资源后备储量造成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锑资源(金属)静态储采比已小于6,如果按照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计算,我国不变产量下的可采储量仅可维持不足6年的资源开采。正因如此,近些年我国的锑资源进口量逐年增加,锑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一度超过50%。曾经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金属品种之一的锑,目前已优势不再。
3.严峻形势要求必须全面制定资源安全保障措施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的金属矿产资源供应是建立在相对稳定、和平的全球经济环境基础之上的,并未太多考虑非市场化或非和平因素的影响,在应对极端情况发生时的资源安全保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纰漏。相比之下,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授意国防部和商务部建立了两套出于不同目的、用于不同场景的国家关键战略矿产资源名录,并定期、持续地根据国家不同阶段的目标需要进行调整,用以应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矿产资源的供应安全。正是因为对关键矿产供应的控制,才使得美国能在不同阶段的国家博弈中占得有利先机。愈演愈烈的大国竞争和不断爆发的地缘事件均在提醒我们,欲实现大国间的良性竞争,取得比较竞争优势,就必须尽快全面、系统性地审视和布局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策略。
4.1全面制定国家层面的常态化监管制度和应急预案
作为全球金属矿的主要消费国和主要金属冶炼加工国,实现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供问题至关重要。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保供稳供问题,必须由专职部门专项负责并实施常态化监控监管;必须尽快彻底摸清国内外关键性金属矿产资源的资源现状、投资现状,并建立日常台账;必须尽早制定国家层面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突发事件时处变不惊;必须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市场监督、行业协调和市场舆情监测作用,及时针对行业、市场的痛点进行精准“疏通”;必须高度重视行业政策出台前的保密工作,严防信息提前泄露。
4.2加大国内资源找矿力度,发挥“压舱石”作用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强调,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因此,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资源安全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进行统筹谋划,加大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切实增强可采资源储量;大力推动国内重大资源项目的开发立项,加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深部找矿理论研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同时整合国内有实力的矿业公司,加大力度开发现有相对优质资源,强化国内金属矿产资源的“压舱石”作用。
4.3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再生与综合利用水平
4.4必须做到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两手都要硬”
必须意识到商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在工业基本金属定价机制方面同样重要,甚至前者更加重要,必须对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实施全方位统一管理和政策导引。相比现货市场,金融资本必须得到足够的“敬畏”,而“敬畏”之下则是对规则的认真研究,并进行针对性政策、措施、方案的制定。现代金融理论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并熟练运用多年,多次成为针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大杀器”,而我国则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少有创新性、颠覆性的理论成果。20世纪80—90年代的“白银事件”“株冶事件”,以及2008年的“莱曼兄弟”事件还历历在目,在经济发展与大国竞争已经进入人货币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必须专班研究创新性的金融操作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市场理论和“游戏规则”,充分用好金融人才、经济人才,做好战略性、前瞻性判断,谋求市场主导地位。
4.5新能源材料领域必须严控产能,避免扩张过快过剩
4.6周密规划,加强战略收储,避免“卡脖子”事件袭扰
国家战略收储是有效化解国家稀缺资源高度对外依存问题的关键有效手段。例如,美国为应对与苏联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竞争,自1955年就开始对钽等重要小金属资源进行国家收储。美国对钽的收储量一度占到全球钽金属贸易量的半数以上,强力支撑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优势。由此,建议我国适时加大对铬、钴、钽、铌等国家稀缺资源的收储力度,鼓励在商品低位区间通过有效贸易方式获取资源,通过国家储备从容应对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卡脖子”问题。
4.7谋定长远,坚持资源可控能控思路,持续保持竞争能力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遭受冲击。目前,资金推高金属矿产资源价格并带动全球各国对本国资源的重视。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全球金属矿产资源的供需格局继新冠肺炎疫情后再次发生巨大变化,资源日益成为国家间竞合的利器和筹码,而非创利增收的手段。纵观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可以完全依赖资源出口进入发达经济体序列,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赖自身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由于金属矿产资源不可再生,为有效保护我国所剩无几的优势金属矿产资源,保持我国在全球金属矿产品竞争格局中的市场反制能力,必须以更加长远的资源竞争视野,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快建立我国优势战略金属的行业发展规划,要以资源的可控、能控、长控为基本思路,非必须必要不出口。
4.8实施专项经营,打造行业全产业链“领头羊”
盲目追求经济指标的市场“短视”发展措施一度造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野蛮”生长、无序竞争,行业“领头羊”缺失,最终无法形成市场竞争的有效合力和长效化的资源市场控制力,导致商品话语权旁落。应该说,近几年我国已经在煤炭、稀土等行业的整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保供稳价提供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这些成功经验启示我国,必须尽快加大战略性矿产资源行业整合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培养行业产业链的“领头羊”。通过制定周密的长期资源战略,让“领头羊”企业在保供应、稳市场,为国护矿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而担负起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行业主力军与国家队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