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勘查开发保护水平,加快德宏州矿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推进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促进全州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5号)、《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及《德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州实际,编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德宏州矿产资源保护、勘查、开发的指导性文件,是加强和完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手段,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保护、勘查、开发活动的重要依据。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有关行业规划,应当与《规划》做好衔接。

《规划》适用范围为全州所辖行政区域。在德宏州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应当符合本《规划》;州属各县市政府及其矿产资源管理有关部门,应当执行本《规划》;各县市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矿产资源区域规划必须遵循本《规划》。

《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以2025年为目标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经济社会与矿业发展概况

(一)地理概况

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西部,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其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县、腾冲市相邻,南、西和西北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均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千米。全州东西最大横距12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70千米,总面积11172平方千米。

(二)矿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020年,全州工业总值(现价)274.9亿元。规模以上矿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8亿元,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3.7亿元、非金属矿采选业0.7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8.5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9亿元。矿业是德宏州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上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成效

上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发布实施,给德宏州矿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优化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布局,有效指导了矿业权的科学合理设置,上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效:

(一)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大幅提高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累计完成面积9850.1平方千米;1∶5万矿产地质调查累计完成面积5438.4平方千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找矿勘查提供了基础地质保障。

(二)地质勘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开展实施了滇西地区“三稀”等重要矿产地质调查、云南省腾冲—梁河地区锡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等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陇川、梁河、盈江等地区圈定稀有、稀土、钨锡多金属矿找矿靶区10余处,初步完成了陇川地区稀土矿预查评价,通过进一步勘查,本区将成为我国滇西地区稀土资源基地。共预测锡金属资源量9.3万吨,铅锌金属资源量31.7万吨,通过进一步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有望在区内找到中型锡多金属矿床1—2处,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1—2处。通过持续实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相继发现了盈江火石厂金矿、芒市羊石山金矿、盈江罗继山铅锌矿、梁河小园子硅石矿、梁河四家寨硅石矿及盈江苏典、新城一带花岗岩矿等,进一步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有力地支撑了德宏州矿业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不断优化

完成了部分禁止开采区采矿权的退出,完成了部分煤矿的关闭工作,加强了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开展了面山整治工作。2020年底采矿权总数在2015年底的基础上减少了5.5%;大中型矿山比例从2015年底的6.72%提高到11.6%。开发利用布局、矿山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矿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全州重点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执行情况较好,部分矿种“三率”水平有所提高。

(五)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得到重视和加强

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诱发的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地面沉降、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并进行了有效的综合治理。主要矿山企业,通过加大治理投入,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取得初步成效。扎实推进关闭矿山的治理,矿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全州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49公顷,投入资金2795万元。

三、矿产资源概况和主要特点

(一)矿产资源概况

截止2020年底,德宏州共发现各类矿产34种,占全省已发现矿产157种的21.7%。全州共发现大小矿床(点)400个。

(二)矿产资源特点

1.矿产资源种类多样,资源量大

已发现的矿产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其它非金属及水气等7大类34种矿产,具有资源结构上的综合优势。其中,铅、锌、镍、锡、铌钽、稀土、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石英岩等矿产有的达到了大中型矿床规模。

2.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优势矿产相对集中

铅锌矿主要分布于盈江县支那—狮子山成矿区、二昆山—杨家寨成矿区及芒市大矿山、大炉厂、中山铅锌多金属成矿区;锡矿主要产于梁河来利山—丝光坪一带,盈江支那芦山锡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金、镍矿分布于芒市三台山一带,属龙陵—瑞丽大断裂,找矿前景较好;硅石主要产于花岗岩体中,为花岗岩岩体中及其后期沿裂隙充填的石英脉、硅化脉,而德宏州花岗岩分布广泛,硅石矿找矿潜力大;瑞丽地热田、芒市法帕—坝竹河地热水分布带,沿龙陵—瑞丽断裂带分布出露,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和开发利用价值;具有一定资源储量的稀土矿属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矿床,与此有关的花岗岩体德宏州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特色矿产得天独厚,开发利用前景好

稀土、饰面用花岗岩是德宏州特有矿产。稀土矿产主要集中分布于陇川县等地,均与花岗岩有关,德宏州境内有上千平方千米含稀土的花岗岩分布;饰面用花岗岩主要集中分布于盈江县,市场前景好。

4.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

德宏州地热资源蕴藏着丰富,州内各县市均有分布。全州地热异常带内有温泉50个,其中,水温在40℃以下的有12个、40—70℃的有28个、70—100℃的有9个、101℃的有1个。地热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三)优势和重要矿产

根据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产业基础及矿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德宏州的优势和重要矿产为:铅、锌、地热、硅石、金、锡、稀土、石灰岩、花岗岩、片麻岩。

四、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一)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1.基础性地质调查

德宏州已完成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地球化学测量,1∶20万水文地质测量;1∶50万、1∶100万重力测量;1∶10万、1∶50万、1∶100万遥感地质解译。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33幅。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17幅。

2.探矿权现状

截至2020年,德宏州共有探矿权69个,登记面积1033.9平方千米。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1.采矿权现状

截至2020年底,德宏州共有采矿权225个,登记面积81.1平方千米,占全州面积的0.71%。

2.绿色矿山建设

德宏州已有1个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为芒市海华开发有限公司潞西金矿。绿色矿山建设,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资源节约效果显著,采矿、选矿指标屡创新高,耗能持续降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树立了标杆企业形象。

全州生产矿山按照“边生产,边绿化”的原则,多数矿山工矿废弃地、弃土场、尾矿库已得到了绿化,由于德宏州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有利于植物生长,部分历史遗留矿山已得到自然复绿。

五、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德宏州矿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对矿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仍然不足

新一轮规划期中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发生变化,德宏州铅、锌、锡、硅石等矿产需求增速趋缓;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地热等矿产需求量持续稳步增长;着力加强培育壮大新型建材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和绿色建筑材料,德宏州特色的花岗岩(饰面用)及水泥用石灰岩等矿产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随着芒市至梁河高速公路、瑞丽至孟连高速公路德宏段、瑞丽至弄岛高速公路、腾冲猴桥至盈江太平(雪梨)高速公路盈江段及国道、省道改扩建项目相继开工及城市建设需求,建筑石料矿产持续高速增长。

(二)资源潜力有待进一步查明、找矿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德宏州地处“西南三江”重点成矿区带,找矿潜力较好,但地质勘查程度总体偏低,矿产资源勘查滞后,资金投入总体不足,新发现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不多。矿产勘查面临向隐伏矿、深部矿、新类型矿、新用途矿转移与延伸,找矿难度加大,技术要求高,勘查风险不断增加。

(三)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德宏州矿山以小型矿山为主,由于市场原因,部分矿山开采规模与储量规模不协调。现有产品以初级为主,附加值不高,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亟待加强

矿山企业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积极性不高,工作进展缓慢,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点多面广,治理工程量大,资金困难。

第二节形势与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期,是德宏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加快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生态文明建设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对全州矿业行业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根据德宏州“三山三江四河”的自然生态条件,构建“三山两水一网多区块”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应着力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中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保护工作,重点部署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等工程,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和土地复垦率,防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诱发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情况,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二、重视矿业发展方式转变

国家重视发展绿色矿业,强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将发展绿色矿业和建设绿色矿山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已成为德宏州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提升矿业整体形象,以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发展绿色矿业,是建设“矿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公众舆论和监督压力的不断增大,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显得更为迫切。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德宏州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业提出“加快传统建筑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砂石料、普通水泥、建筑装饰材料等产业,培育若干建筑材料升规企业。依托跨境矿藏资源,积极稳步发展铁、金、银、铅、锌、锡、钨、镍、锰、镉、稀土、花岗岩、红柱石等矿产品深加工产业。巩固发展现有工业硅原料加工基础,大力引进技术装备先进、研发能力强的铝材、硅材加工企业,加快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发展高纯度硅铁、多晶硅、单晶硅、电子切片等下游产业产品,形成水电硅材的全产业链联动耦合发展”的新要求。未来5年,德宏州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矿产资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显现。

四、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今后五至十年,是德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发生变化,对能源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的需求会大量增加。已动工的芒市至梁河、瑞丽至孟连、瑞丽至弄岛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的腾冲猴桥至盈江太平(雪梨)高速公路及城市建设对建筑用砂石的需求剧增。

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全州“一盘棋”布局,立足“一小时经济圈”,推动芒瑞陇联动发展,引导盈梁开发崛起,突出开发开放打造开放德宏,突出产业发展打造富裕德宏,突出环境提升打造宜居德宏,突出文旅康养打造魅力德宏。以提高矿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主题,以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提升矿业开发水平,全面提高利用效率,保障矿产资源有效供给,推动矿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为德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矿业绿色发展

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实现,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坚持地质找矿,保障能源资源供给

加大优势和重要矿产的地质找矿力度,实现找矿突破,增加资源储量和储备,保障能源资源供给,稳定矿产资源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持续转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三、坚持空间管控,优化矿业开发布局

依法依规,合理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布局,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衔接区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科学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布局,以提高矿产资源“三率”水平为目标,推动矿产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四、坚持市场引领,合理配置矿产资源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矿业权投放机制,健全完善公平、开放、有序的矿业权竞争市场,激发市场活力。

五、坚持对外交流,扩大矿业开发合作

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延边开发先行”“中缅经济走廊门户枢纽”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德宏区位优势,扩大与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及国内省份在矿业领域的合作,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三节规划目标

一、2025年规划期目标

(一)矿产资源勘查目标

到2025年,基础地质调查程度明显提高,加大隐伏矿勘查,加强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

(二)矿产开采与保护目标

1.采矿权数量

到2025年底,德宏州采矿权数量在2020年底基础上减少10%以上,控制在202个以内。

2.开采总量

对德宏州重要优势的铅、锌、金、锡、硅石、地热、水泥用灰岩、花岗岩、片麻岩、稀土等矿产实行开采总量调控。其中,重点对稀土矿产的开采总量作约束性指标调控,实行计划开采,控制开采总量。

3.大中型矿山比例

德宏州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20%以上。

4.绿色矿山建设

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标。

(三)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目标

健全矿产资源管理体系,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度。深化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有效推进“净矿”出让制度。

二、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资源保障能力切实增强,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形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第三章矿产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

第一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方向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三线一单”生态管控,充分发挥德宏州资源优势,重点勘查开发地热、硅石、水泥用石灰岩矿,大力发展饰面石材(花岗岩类),稳步开展铅、锌、锡、金等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的勘查开发,努力推进稀土矿的勘查及开发利用,加强全州石灰岩、片麻岩、玄武岩等冶金建材非金属矿产的调查评价。

禁止可耕地砖瓦用粘土开采,合理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强度,逐步形成金属、非金属矿产并举,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绿色矿业可持续发展格局。

第二节矿产资源重点发展区域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点区域及方向

(一)勘查开发重点区域

1.盈江苏典—卡场饰面石材开发区、昔马—太平饰面石材开发区:依托区内饰面石材(花岗岩)特色矿产资源优势,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打造具有德宏特色的饰面石材。

2.盈江有色金属、贵金属开发区:优化产能布局,加大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打造德宏有色金属、贵金属开发基地。

3.盈江绿色硅业产业区:区内硅石(冶金用石英岩、脉石英)资源较丰富,硅石开采加工已初具规模,为发展绿色硅产业提供资源保障。

4.梁河锡矿开发区:以来利山—丝光坪锡矿区为重点,加大现有矿山深部及外围的地质找矿工作,稳步推进锡矿的勘查与开发。

5.梁河绿色硅业产业区:区内硅石(冶金用石英岩、脉石英)资源较丰富,硅石开采加工已初具规模,为发展绿色硅产业提供资源保障。

6.陇川稀土、稀有金属开发区:以陇川龙安稀土矿区为重点,积极推进稀土的勘查开发,着力打造滇西地区稀土资源基地。

7.芒市轩岗—西山绿色硅业产业区、平河绿色硅业产业区:区内硅石(冶金用石英岩、脉石英)资源较丰富,硅石开采加工已初具规模,加大硅石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为芒市金属硅产业一体化项目及发展绿色硅产业提供资源保障。

8.芒市贵金属开发区:以芒市金矿、潞西金矿区为重点,加大对金矿的勘查开发,着力打造德宏地区贵金属资源基地。

9.芒市铅锌多金属矿产业区:以大炉厂钨铅矿区为重点,加大对铅锌多金属矿的勘查开发,稳步推进有色金属矿产开发。

(二)开发与利用方向

1.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充分利用德宏州地热资源丰富、可采量大的优势,引导地热资源合理配置,带动康养等第三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创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地热能利用比重,促进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2.加强硅石矿产供应。依托芒市、盈江、梁河等地区硅石资源优势,加强硅石资源勘查,引导集中开采、规模开采、绿色开采,推进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利用,发展绿色硅产业。

3.提高水泥原料开采能力。加强芒市、盈江水泥用石灰岩矿的开发利用,保障水泥供应。

4.加强特色矿产资源开发力度。依托德宏州特色的饰面石材(花岗岩)矿产资源,加强勘查开发力度,形成特有产业链。

5.稳步推进金属矿产开发。以芒市、盈江的金、铅、锌矿为重点,保持现有的开采能力,稳定金、铅、锌矿的供应,稳步推进全州金属矿产开发。

6.推进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类矿产高质量发展。优化砂石土资源规划布局,支持有条件地区划定集中开采区。鼓励砂石土资源开发整合,引导砂石土矿山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砂石土矿产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采。统筹资源禀赋、市场需求、运输半径、绿色环保等因素,积极推进“净矿”出让,有序投放第三类矿产采矿权。支持建设大型砂石生产基地,发展和推广应用机制砂石、积极有序投放机制砂石采矿权,鼓励采矿权人依法回收利用废石尾矿。

二、矿产资源结构调整和措施

(一)矿业布局优化调整方向

矿业布局优化调整需要考虑比较优势、市场导向、产业关联、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以及区域分工与协调发展等因素。

1.依托资源比较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发展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努力延长产业链。

以地热、硅石、水泥用灰岩、花岗岩等矿产为依托,坚持集约、高效、绿色开发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及深加工产品,努力延长有关产业链,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推动集群发展,培养出以资源为起点,经过中间产品,直到最终产品的产业链体系,把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做深做细、做大规模。

2.把可持续发展放到突出的重要位置上来。

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在矿业布局优化调整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3.依托现有优势企业规模扩张,带动矿业布局优化调整。

以大企业、大集团为平台,以科技创新和节约化生产经营为导向,以绿色矿山单位为标杆,加强矿产资源整合,提高矿产资源“三率”水平,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发展优势矿产及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推动集群发展,稳定锡、铅、锌等优势传统产业,推进铅、锌、锡、金等有色金属、贵金属开发。

4.坚持矿业布局优化调整机制的市场主导,完善政府的功能性调控。

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培育健全的市场体系以及各类市场竞争主体,提高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尽快形成推进矿业布局优化调整的有效动力机制。特别要学习其他地区在体制创新方面的经验和长处,消除阻滞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转变观念,为促进全州经济发展和矿业布局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和制度环境。

5.矿业布局优化调整要增强外向性和开放性。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中老经济走廊”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发挥德宏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窗口和前沿优势,以资源优势,吸引州外和境外资金,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以境外市场需求带动矿业布局优化调整。

(二)调整技术结构

根据矿山企业自身特点,加快技术进步,采用先进采矿方法,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加快小矿技术改造,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实现规范化生产。大中型矿山企业要实现采掘方法先进、技术装备精良、生产管理现代化。

(三)调整矿产品结构

矿业采选业和加工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延伸矿产品的产业链,促进单一产品向配套产品、高耗能产品向低耗能产品的转化,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以出口为主要流向的矿产品开发。

合理开发利用非金属矿产品,提高非金属矿产深加工水平,提升矿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高科技和环保等新型非金属材料,促进非金属矿产深加工的产业化。着力构建以工业硅和绿色能源为基础的“硅光伏、硅化工、有机硅”产业链,要加大水泥用灰岩的开发力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优质高强水泥,适度发展特种水泥。

积极开展地热综合利用,绿色热能产业。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打造生态旅游、康养旅游。

(四)调整矿业采选冶结构

改变德宏州采、选、冶的不合理结构,加大重点矿山的开采能力,完善采选配套,提高冶炼能力;分散开采,集中选冶;广泛应用我省及国内外采、选、冶先进技术,提高采选冶技术水平;鼓励利用国外、州外原料进行矿产品加工。

第三节勘查与开采保护布局

根据德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产业功能定位、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勘查开发水平等因素,推动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一、国家规划矿区

以战略性矿产为主,矿产资源储量大、开发条件较好、配套设施较为完备,区内优质资源的出让、矿业权投放,能够实现规模开发集约利用,打造成为新型现代化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区,为能源资源基地建设提供支撑保障,形成具有全国比较优势的大中型矿产地较为集中的区域。

实行统一规划,优化保障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提高准入门槛,原则上新建矿山规模应达到中型以上,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的开发格局,促进优质资源的规模开发、集约节约利用,形成保障战略性矿产安全供给的接续区。

二、重点勘查区

按照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国家产业政策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综合考虑矿业权设置现状、勘查资金(财政及社会勘查资金)投向及近期突破的可能性等因素,将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的地区规划为重点勘查区,包括大中型矿山的深部和外围等具有资源潜力的区域。区内通过集中各方资金和力量,力争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是地质勘查基金及社会资金投入的重点区域。

作为重点任务部署、重大项目安排、各类资金投入的重点区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多渠道投入的勘查机制,加快实现找矿突破。严格执行勘查准入条件、规划控制、计划投放制度,区内优先投放战略性矿产探矿权。

三、重点开采区

重点开采区是指大中型矿产地、重要矿产集中分布的区域;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域;需加强管理,促进矿产资源规模开采、集约利用和有序开发的区域。

重点开采区应严格执行规划控制、计划投放和准入退出制度。对于新建矿山严格控制最低开采规模。对于已有矿山存在规模小、数量多、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生态保护和安全生产压力大等突出问题,通过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资源整合等方式,构建集约、高效、协调的矿山开发新格局,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四、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类矿产集中开采区

坚持“开发与保护齐抓”和“扶大关小,集中开采,规模经营”的原则,促进资源规模集约开发,对砂石土矿产滥开乱采问题加大整顿力度,在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市场需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运输半径、绿色环保等因素划定集中开采区。

五、资源合理配置

(一)勘查规划区块

国家规划矿区的勘查规划区块在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划定,州级规划落实;其他情形的探矿权设置区划在州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划定。财政出资的项目成果,应及时纳入规划,形成勘查规划区块。

对于第一类矿产(高风险矿产),原则上不要求划定具体的勘查规划区块,但是具备划定规划区块条件的,应当划定,特别是战略性矿产。有找矿信息的,要按照已知地质资料划定相应的勘查规划区块,保障战略性矿产勘查优先。对于第二类矿产(低风险矿产),要依据资源赋存状况和地质构造条件,划定勘查规划区块。

规划期内,德宏州共规划勘查规划区块21个。按矿产分类:地热3个、铁1个、金4个、轻稀土1个、锰矿1个、冶金用脉石英3个、水泥用石灰岩1个、高岭土4个、陶瓷土3个。

(二)开采规划区块

国家规划矿区的开采规划区块在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划定,州级规划落实;第三类开采规划区块在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划定;除此之外其他开采规划区块在州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划定。财政出资的项目成果,符合有关规定的,应及时纳入规划,形成开采规划区块。各级规划应按要求开展矿业权设置区划,原则上一个开采规划区块一个主体,拟投放采矿权应与开采规划区块的规划矿种保持一致,严禁将矿产地划大为小和分割出让。

原则上第一类和第二类矿产地已提交详查以上(含详查)报告的矿区应划定开采规划区块,其中地热、矿泉水等矿产的勘查程度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三类矿产可直接在县级规划中,划定集中开采区,明确矿业权数量总量控制、最低开采规模等准入条件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等要求,实行有偿出让;对确需进行详细安排的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在规划中划定具体的开采规划区块。

规划期内,德宏州共规划开采规划区块73个。按矿产分:能源矿产36个、有色金属矿产2个、贵金属矿产2个、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5个、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28个。

第四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合理确定开发强度

一、开采总量控制

除对优势及重要矿产实行开采总量调控外,对德宏州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类矿产也要进行开采总量调控。

二、矿业权数量调控

到2025年,全州采矿权在2020年的基础上减少10%以上,控制在202个以内。

第二节优化开发利用结构

一、矿山最低开采规模

对开采方法、技术、设备落后,生产规模达不到设计能力的矿山,要限期改造、提升,到期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限令其停止开采活动。

二、矿山规模结构

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结合德宏州资源禀赋、开发现状、矿山数量和最低开采规模等,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大中型矿山比例,对小型矿山要统筹兼顾,加强引导,提高建设水平。

对重要矿山要按照矿区(床)资源储量规模与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相适应的原则,进行矿山开采规模结构调整。

三、政策措施

(一)规范探采秩序,提高准入门槛。

加强对探矿权和采矿权的监管,从严打击私采乱挖、越界开采,逐步依法取缔不符合政策规定要求的矿山,提高矿产开发“门槛”。

(二)做大做强优势骨干矿业企业,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通过政策导向和产业整合,运用市场手段、法律手段,确保重要矿产资源向重点骨干企业集中配置,向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资源利用好、环境影响小的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依托骨干矿业企业,推进产业链延长和产业集群发展。

充分发挥水电及工业硅资源优势,依托新安集团、芒市硅产业一体化项目等优势企业、重大项目,扩大单晶硅产能优势,推进高纯晶硅项目建设,着力打通工业硅—单晶硅产业链条。

(四)重视协同攻关,提高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矿产品回收率,降低开采成本。加大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及利用,特别是对矿产品开采企业产生的废水、尾矿产品的综合利用攻关。

(五)稳定砂石市场供应、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快构建区域供需平衡、价格合理、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砂石产业体系,为基础建设补短板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对建筑用砂石土类矿产要加快“开前门”和坚决“堵后门”,统筹做好促生产、稳价格、强监管等工作,保障工程建设和民生需要。

第三节严格规划准入管理

一、矿产资源勘查准入管理

(一)财政出资地质勘查

坚持财政出资地质勘查的基础性、公益性和引导性定位,推动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协调配合,中央或地方财政出资勘查项目,不再新设置探矿权,凭项目任务书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已设探矿权的,完成勘查工作后,勘查成果公开竞争出让,促进地勘基金项目成果转化,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实现财政资金良性循环。

(二)强化绿色勘查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大力推进绿色勘查,加强绿色勘查项目监管,健全绿色勘查技术体系。适度调整或替代对地表环境影响大的勘查手段,减少地质勘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引导和规范商业性勘查

全面实施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完善地质找矿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金在矿产勘查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

(四)加强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

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提倡多矿种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节约资源。矿床勘探应当对勘查区内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床进行综合评价,未做综合评价的勘探地质报告不予批准。

(五)完善矿产资源勘查退出机制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缩减和退出制度,通过区块缩减实现退出。勘查许可证到期,探矿权人既不申请延续,也不申请注销,登记机关依法公告注销勘查许可证。

二、矿产资源开发准入管理

(一)严格矿业权出让源头管控

严格落实联勘联审、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制度及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各级各类保护区管控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严格控制协议出让,科学调控、合理布局矿业权。

(二)稳步推进“净矿”出让

(三)健全完善开发利用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政府抽查、失信退出相配套的矿产资源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综合监管平台,开展动态巡查和全天候卫星遥感监测,强化对无证勘查、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行为的执法监察及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行为的专项督查。

完善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更新机制,进一步加强矿山储量管理,及时掌握年度变化情况,促进矿产资源合理运用。按照全面核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统计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储量及其变动情况数据填报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进行全面核查。

(四)强化矿产资源利用开发管理

实施矿种差别化、区域差别化管理。对紧缺矿产,实施鼓励性勘查开发政策;对优势及特有矿产,合理调控开发利用总量;对产能过剩类矿产,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对战略性新兴矿产,保障资源供应。

(五)逐步完善采矿权退出机制

采矿权人主动申请注销采矿权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关闭退出。采矿权人自身原因导致采矿许可证过期失效的,发证机关依法公告注销采矿许可证。已设合法采矿权,由于公共利益需要、产业政策调整原因需要退出的,按有关规定协商退出。已设采矿权未达到最低开采规模、安全生产、生态保护、最低“三率”指标等要求,以及采用国家明令淘汰采选技术方法的,依法淘汰退出。

(六)加强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类矿产管理

1.强化开采矿种源头管控

禁止开采可耕地砖瓦用粘土等矿产。严格砂石土矿开采布局管控,避免滥采滥挖破坏环境。

2.符合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要求

根据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山所占有的矿产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原则,确定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3.环保与安全措施

严格环境准入条件,对达不到环境准入的矿山,一律不核发采矿许可证。新建矿山环境准入条件如下:

(1)不得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区、永久基本农田、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自然保护地、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功能区和地质遗迹保护区范围,以及各级重点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名胜古迹所在地等区域。

(2)与铁路、高等级公路、光伏板、通信铁塔、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重要设施和居民地的安全距离满足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矿山申请划定矿区范围与周边毗邻的采矿权距离满足安全间距要求。

4.行政管理措施

第五章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区生态保护修复

第一节绿色矿山建设

一、总体思路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参加、社会监督、共同推进”的思路,在资源相对富集、矿山分布相对集中、矿业发展水平总体较高、矿业次序良好、管理创新能力强的地区,择优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集中连片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优良、矿地和谐、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绿色矿业。总的原则是:

(一)坚持绿色矿业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矿业发展全流程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矿地和谐工作,统筹矿产开发与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空间布局。

(二)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统一,着力形成有利于绿色矿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三)坚持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着力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落实企业责任,争取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和服务,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

二、主要任务

结合国家、省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大力倡导绿色勘查,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推进新建矿山设计和建设,加快矿山转型与绿色发展,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加强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标。

三、支持政策和管理措施

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支持绿色矿山建设的用地、用矿、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分类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企业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自然资源部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对纳入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进行不定期抽查,加强绿色矿山监督管理。

第二节矿区生态保护修复

一、加强矿区生态保护修复

(一)新建(在建)矿山生态修复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即环保设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移交使用。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利用的破坏性影响的矿山、选矿厂;不得新建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无条件采取措施予以避免的矿山。

新建矿山项目地质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各类重点保护区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新建矿山应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严格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和义务。具备矿山公园建设条件的,鼓励规划、申报、建立矿山公园。

(二)生产(改、扩建)矿山生态修复

坚持边开采、边恢复、边治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组织生产,落实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按照评审备案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认真履行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的主体责任,做好矿山恢复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灾害、土地破坏等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改建、扩建矿山,要坚持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矿山闭坑时,由矿山企业恢复治理,县级人民政府验收合格后方可关闭。

(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新机制。用好用活国家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政府平台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修复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责任明确、措施得当、管理到位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体系。

二、严格履行矿山生态修复义务

在建、生产和停采持证矿山生态修复责任主体为矿山企业,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有关主管部门做好督促监督管理工作。

矿山企业须按要求足额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和预存土地复垦费用。对未按规定履行矿区环境保护、不符合矿区生态保护要求的矿山企业,列入矿业权人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名单,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不得批准其申请新的建设用地。

三、创新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机制

(一)建立共同责任机制

矿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及其职责,全面推进矿区生态保护工作,逐个落实到位。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投入机制体制建设研究,重点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预防、恢复治理技术研究,持续完善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综合监测平台,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持证矿山由矿山企业负责监测,废弃矿山由政府组织实施监测,探索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逐步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监测分析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技术要求,为提升全州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科学技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把重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纳入各部门的执法监督管理范围,构建矿区生态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

(二)建立矿区生态保护责任和考核制度

严格考核矿区生态保护责任机制,明确采矿权人是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体。按要求足额缴存国家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和预存土地复垦费用。对未按规定履行矿区环境保护、不符合矿区生态保护要求的矿山企业,列入矿业权人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名单,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不得批准其申请新的建设用地。

(三)建立动态监管机制

加强对矿区生态保护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以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拍、传统地面监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和平台,以矿山地质环境要素监测为目标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建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大数据库,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的开发与应用,督促企业落实矿区生态保护责任。

(四)建立随机抽查制度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建立矿区生态保护随机抽查制度,督促矿山企业切实履行矿区生态保护义务。

(五)建立年度验收和阶段验收制度

经部门审查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由项目所在地的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年度验收和阶段验收,州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总体验收。

(六)推行社会监督举报制度

加强对矿区生态保护的宣传,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落实举报内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推进环境保护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提高决策透明度。

(七)完善地质环境治理投入机制

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重要参与、“谁投资、谁受益”的矿区生态保护多元化融资渠道,保障矿区生态保护工作经费,对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手段推广应用、污染修复等给予重点支持。

第六章规划保障措施

《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将健全规划实施制度、严格规划审查制度、建立规划评估调整制度和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管理,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第一节健全规划实施制度

矿产资源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等衔接协调。矿产资源规划批准后,应当及时公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与发展改革、工信科技、财政、商务、生态环境、水利、林草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合力,健全和完善德宏州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实施有关制度措施,全面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加强监督考核,将规划实施成效纳入矿产资源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严格规划审查制度

切实发挥矿产资源规划指导和管控作用,涉及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关行业规划,在规划目标、重要指标、重点布局、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要与矿产资源规划相衔接。规划明确的禁止勘查开采矿种,不得新设矿业权;因共生、伴生矿等情况需要综合回收利用禁止矿种的,应严格论证;对限制勘查开采矿种,要严格执行开采总量控制、开采准入条件等有关要求;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勘查、开采项目不得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第三节完善规划评估调整工作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本级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规划目标实现程度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的形势。完善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机制,调整或修改已批准的规划必须经过法定程序。规划调整涉及其他部门的,应当征求其他部门意见。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等活动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违反规划进行勘查、开采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必要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启动问责程序,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节提高规划管理信息化水平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采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各级规划衔接协调,参与建立汇集省、州、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要素的统一数据库,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相衔接,加强数据可视化分析和深度挖掘,动态跟踪评估各级规划编制、审批、实施、调整等进程。

THE END
1.津巴布韦挖金矿常用的洋设备有哪些辛巴威00:15 金矿石细破碎用什么设备效果好 00:22 时产100-150吨含泥非常多的砂金砂锡矿圆筒洗矿机 01:32 尼日利亚砂锡矿选矿生产线 01:32 尼日利亚砂锡矿选矿工艺 00:37 选含泥沙金矿的设备有哪些 00:43 沙金矿重选的淘金专用选矿设备 非洲选金最合适的选金工艺流程 00:43 砂金矿最佳重选方法 00:28https://www.163.com/v/video/VNH39AUKB.html
2.ICPAES使用问题解答1. As检出限很不错,但汞不是很好。要测汞,最好用微波消解。一般土壤比较难消,要先用硝酸预消,然后用加几滴高氯酸消。 2. ICP-AES测土壤样品中的Hg、As: 我认为是不可能的,除了该土壤已遭到严重污染!因为在ICP-AES中的仪器检出限在2-5ppb,方法检出限起码在10-20ppb,而土壤样品在前处理时的稀释倍数在https://www.macylab.com/index.php?c=article&id=869
3.十个最适合夏天旅游的避暑地推荐理由:神农架冰山位于湖北省,这里有奇特的风洞、雷洞、闪洞、雾洞等自然奇观。其中神秘莫测的冰洞里还有冰柱、冰剑、冰坠、冰塔、冰珠等,千种奇象,万种神态,寒光皎洁,妖娆夺目。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在这里做一次惊心动魄的漂流。总的来说,在炎炎的夏季来这里感受一份难得的凉爽,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https://3g.yjbys.com/changshi/1107039.html
4.“SHMET周报5月全球约五分之一的铜冶炼产能暂时关闭,秘鲁4月铜产III 期选厂的设计年产能为500万吨,比距离10公里的I 期及II期选厂的产能高出30%。I期及II期选厂5月份的铜产量为35474 吨,创下了过去12个月以来的最佳业绩。随着III期选厂的建成,卡莫阿-卡库拉已成为仅次于智利埃斯孔迪达和印度尼西亚格拉斯伯格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铜矿,也是非洲最大的铜矿。https://www.shmet.com/news/newsDetail-2-887881.html
5.选砂锡矿的方法\砂锡洋技术\砂锡矿脱泥工艺\选砂锡矿设备\砂冲积砂锡矿床一般分布离原生锡矿床较近。其砂锡矿储量较大、锡矿含量较高,并且其中含有害杂质(铜、硫、砷)较少,含黑钨矿、铌铁矿、钽铁矿和锆石等有用伴生组分多,瑞光国家一级金属与非金属制造单位,在选砂锡矿的方法\砂锡选矿技术\砂锡矿脱泥工艺\选砂锡矿设备\砂锡矿提纯技术上瑞光较专业!如您有这方面的http://www.xuantongshebei.cn/hangyezhishi/rg14031701.html
6.砂锡矿洋设备,钽铌矿洋设备,锑矿洋设备,钨矿洋设备巩义市佛瑞机械厂时专业的选矿设备生产厂家,本厂对砂锡矿,砂金矿,钨矿,铜矿,汞矿,锑矿,钽铌矿选矿技术方法以及选矿设备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并可免费进行选矿试验,欢迎来电咨询,联系电话:0371-69598589.http://www.frgjs.com/
7.购买祖母绿最详尽攻略:读了它,再也不担心被忽悠5、祖母绿的最佳切割方法——“祖母绿切割” 祖母绿的主要切割方式中最常见的为“祖母绿切割”。 “祖母绿切割”过去主要用于祖母绿,以减少切割期间所形成的巨大压力,从而保护宝石,防止出现钻屑。如今现代的切割技术中这一问题也已不太重要,这一技术广泛使用于许多型号的宝石。“祖母绿切割”法切割宝石的刻面数约为50个https://www.jianshu.com/p/474cccc71ac5
8.*ST南化(600301)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评估机构采用了收益法和资产基础法两种评估方法,分别对华锡矿业100%股权价值进行评估,并最终选择了资产基础法的评估值作为标的资产评估结果。本次交易资产评估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资产评估方法,实施了必要的评估程序,所选用的评估方法合理,评估方法与评估https://k.wlstock.com/wlacp/newsdetail?newsid=89768753263
9.GitHubnaoko821/kkndme此外,您还没有正面回答我什么是低薪,我今年30多岁,如果我刚毕业肯定是拿底薪的,往最坏了想,我毕业几年到今年混的不好,今年只赚3000元一个月,我就买不起房么? 如果你觉得是,那么你错了,我仍然可以买的起,我会到比较偏远的地段去买房子,比如密云,延庆等买套小户型二手房,那里的房价我仍然可以支付月供,当然https://github.com/naoko821/kkndme_tianya
10.富集因子法中参比元素的选取方法——以元江底泥中重金属污染评价2) 选择参比元素要将化学分析和数理统计结合起来, 顺序提取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各种研究区域或研究介质中是通用的, 但具体分析过程要结合研究区域的地球化学背景和产业分布、污染物排放等情况, 不可一概而论.此外, 参比元素本身的性质也要考虑在内, 最好是选择地壳中含量较高、通过化学提取较易得到、能够准确测定的http://html.rhhz.net/hjkxxb/html/20151214003.htm
11.5月2019人民论坛我的外祖父和他的两个大难不死的兄弟在吉隆坡拥有并且管理一家大型的华人酿酒厂,他是轩尼诗的独家代理,拥有一个锡矿场和一家饼干工厂,是战后马来亚最富裕的人之一。不同于我的祖父,他是一个热情和仁慈的人,经常慷慨解囊襄助他的雇员,对待他们犹如自己的家人一样。我在吉隆坡度过了所有的假期,有着许多快乐的回忆https://wangruirong.wordpress.com/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