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稀有金属管理政策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所列出的“关键金属”大多属于战略性稀有金属,这些稀有金属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属于短缺资源。中国的稀有金属储量为世界第一位,被称为“稀有金属王国”。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稀有金属的管理条例,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选取了锂(Li)、锑(Sb)、钨(W)、锗(Ge)、钼(Mo)、铟(In)、锡(Sn)、镁(Mg)、稀土(RE)共9种被多个国家列为关键矿种且为我国优势矿产的稀有金属为例,探讨我国稀有金属管理政策。

我国稀有金属管理政策的演变

1)保护性开采矿种制度。早期国家设置了保护性矿种,对我国的优势矿种实行保护性开采管理,主要包括钨、锡、锑、稀土等。长期以来,由于管理等政策不到位,这些矿产在勘查和开采过程中存在偷挖乱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国家针对这些矿种进行专门管理。

3)矿业权管理制度。早在1975年,国务院组建了稀土领导小组(其前身为全国稀土开发应用领导小组),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稀土工业管理,保障我国稀土行业的发展。自1999年起,原国土资源部发文,连续多年暂停办理稀土矿、钨矿、锑矿等矿种新立探矿权或采矿权。目前,对各矿种矿业权的新立已经放开,但需要报自然资源部办理。

4)开采总量控制制度。2012年3月,原国土资源部开始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制度,矿种为钨、稀土等优势矿产,对开采总量控制矿种指标的确定和分配、指标的下达、指标管理进行了一系列规定。

这是我国对于优势的稀有金属资源采取的最重要的管理措施。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制度的矿种主要是钨(2002年起)、稀土(2006年起)和锑(2009—2013年),属的资源禀赋虽然较好,但大多数处于过度开采阶段。

如我国钨的储量占全球的61%,而产量占82%。这种“大生产、大出口、零储备”的发展模式导2014年起,不再下达锑矿的控制指标,锑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管理政策取消。根据管制效果显示,实行总量控制对钨行业的生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对于稀土市场调控有一定成效,但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乱挖乱采的现象仍较多。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钨矿综合利用的生产成本与主采钨矿成本相比而言,具有绝对优势,因此企业更倾向于综合利用。最终导致综合利用产量超标,而主采钨矿的指标过剩越来越多。

总体上看,钨矿开采总量超标并不多。而稀土由于开采工艺相对简单,非法开采与合法生产相比,利润较大,市场竞争力强。因此,相对于钨矿而言,稀土的总量控制政策限制了合法企业的开采,但对非法开采管制力度不够。

5)行业准入。2006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钨、锡、锑的行业准入条件,目的是实现对我国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2011年3月和2012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制定了镁、钼的行业准入条件,促进镁和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锂也是近年来随着锂电池的普遍应用而新兴的重要稀有金属矿产。目前没有专门的锂行业准入条件,仅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9年1月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鉴于锂主要用于制作锂电池,因此可以把此文件看作是对锂资源的行业规范。

稀有金属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近几年国内稀有金属的管理政策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尚未解决。

1)目前稀有金属的管理政策多集中于被列入保护性矿种的矿产,如钨、锡、锑、稀土,而对于钼、锗等金属,同样也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但几乎没有专门的管理政策。

2)没有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我国稀有金属的资源禀赋虽然较好,但大多数处于过度开采阶段。如我国钨的储量占全球的61%,而产量占82%。这种“大生产、大出口、零储备”的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稀有金属的保障年限低于全球保障年限,资源优势逐步减弱。另一方面,低廉的价格导致其他资源国停止国内生产,大量进口储备我国的资源产品。

3)我国的稀有金属产品多为初中级产品,高端产品竞争乏力,严重依赖进口,这就导致了我国出口廉价的资源,而以高价进口高端产品。如我国出口的钨产品中,初中级冶炼产品占70%,而高端钨合金却需要大量进口;再如我国的铟资源(生产ITO的主要原料)占全球铟资源储量的三分之二,但铟资源的利用仅处于尝试生产或小批量生产阶段,虽然日本国内没有铟资源,但却有4家企业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ITO靶材市场份额。

4)对非法开采行为监管力度不够。通过上述对我国几种矿产的总量开采指标等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些政策虽然被执行,但监管力度不够,往往达不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思考与建议

根据我国稀有金属政策的出台情况,可大致将9种稀有金属分为以下3个梯度。

1)保护性矿种,以钨、锡、稀土、锑为代表。国家对这些矿种实行严格的勘查、开采管控,如开采总量控制、出口配额制度、行业准入、秩序整治等,几乎所有的政策都优先为这类矿产服务,确保我国优势资源能够节约集约利用。

针对目前我国在稀有金属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在政策设计上提出几点建议。

1)对战略性稀有金属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于每种矿产,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政策。目前,国家对保护性矿种实行了专门的“照顾”,但另外几种稀有金属的管控政策相对较少。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这些稀有金属列为“关键矿种”,我国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提前重视这些稀有金属的战略地位,尽早制定专门的管理政策,把握战略性稀有金属的话语权。

2)建立稀有金属矿产储备制度。目前我国矿产战略储备尚没有完备的法律提供刚性支撑,稀有金属储备制度更是遥遥无期。日本作为稀有金属消费大国,虽然国内稀有金属资源紧缺,但在1974年就开始制定稀有金属资源储备制度,现在已形成一套完备的储备体系,涉及稀土、镍、钼、钨等多种金属。反观我国,资源丰富却粗放开采,造成资源浪费,没能得到实际话语权。建议我国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培养资源储备意识、完善储备政策入手,逐步构建我国的稀有金属资源储备政策体系。

3)强化稀有金属材料的应用技术。目前我国稀有金属行业内最核心的问题是技术问题。如何把稀有金属产业做大、做强,如何引领稀有金属产业从低端产品逐步走向高端产品应用,这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是鼓励国内战略性稀有金属高端产业项目的开发,增加投资机遇;二是与国外核心技术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互学互鉴,优势互补;三是加大研发力度,寻求一些效率高、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的核心技术突破。

4)完善稀有金属监督监管方面的法规政策,对稀有金属行业严格监管。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对煤炭生产的开发利用、生产、安全监管、资源保护等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而稀有金属行业监管方面,只有钨产业具有有效的监管体系,相对于稀土、钼等行业而言较好。建议尽早出台稀有金属的监管条例,从“治乱”“治散”“治本”多方面入手,严厉打击非法开采活动,有效规范稀有金属的开发秩序。

THE END
1.中国庭审公开网友情链接 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 中国裁判文书网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最高人民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系统场景导航 关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邮编:100745 总机:010-67550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23036号 http://tingshen.court.gov.cn/
2.网报公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为您提供网报期间省市招办、招生单位和各报考点的公告信息。https://yz.chsi.com.cn/sswbgg/
3.我国稀有金属出口限制的合法性研究2009年6月,美国、欧盟、墨西哥等国共同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申诉,控告中国限制稀有原材料出口。指责中国限制稀有金属出口违反了《关税贸易总协定》和《中国入世议定书》的一般承诺,抵消或侵害了援引协定所规定的直接或间接享有的利益。数量限制是国际贸易中一种主要的非关税措施。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禁止使用https://wap.cnki.net/lunwen-1014046310.html
4.中国将禁止出口稀有金属,美与日两国坚决反对消息称中国将禁止出口稀有金属,对此,美国和日本坚决反对,并威胁如果中国禁止出口稀有金属,美日就禁止进口中国服饰。 这条消息没有具体来源,而且美国和日本把“进口中国服饰”和“中国出口稀有金属”这两件事相提并论,看起来也很无厘头――因为真正能和中国的稀有金属出口相提并论的只有那些称得上国家战略资源的大块头。http://www.wyzxwk.com/e/m/show.php?classid=27&cpage=0&id=59948
5.中国开始稀有金属出口管制,日本4成依赖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镓消费国,日本国内供应的4成以上通过废料等获得,但剩余的近6成依赖进口,其中中国占到7成。日本企业目前似乎还库存充足,没有受到影响。但随着实施的措施,日本材料产业有可能遭受打击…… 中国8月1日开始对于作为半导体材料使用的稀有金属镓和锗的相关产品实施出口管制措施。这被认为是针对以美国为中心https://36kr.com/p/2371764536715265
6.比黄金贵的金属,我国储量占全球72%!假如我们限制出口会怎样?假如我们限制出口会怎样? 说起铟这种金属,可能很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最简单的,手机触屏就用到了金属铟。 而且,铟是十分稀缺的金属,价比黄金。就是如此珍贵的资源,我国却独占世界储量的72%! 稀有金属“铟”是什么? 铟(yin)具有银白色光泽,它的熔点是156.6℃,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可塑性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02/03/63379034_11157298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