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种小金属价格狂飙,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它就是锡。
在沪锡期货市场,主力合约在单日的涨幅接近6%,而在短短三个交易日内的累计涨幅超过了10%,成为资本市场上最耀眼的一颗星。
不光是国内,国际市场上同样如此。前两天LME三个月期锡涨幅扩大至6.5%,价格超过了3.3万美元/吨,直接创下了6月以来的新高。
低温下会自我毁灭,接触电流后能重生!
这个疯涨的锡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金属,在低温下会自我毁灭,接触电流后能重生!
相比于其它金属而言,锡的熔点是比较低的,只有231度,正常情况下,这种金属会呈现出银白色的光泽,它们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一旦周围的环境低于15度,就会发生神奇的一幕,慢慢的开始膨胀裂开,颜色也会变成灰色,就如同被腐蚀了一样,如果将周围的温度降到了更低,那么,它裂开的速度将会更快。最终变成粉末状,它的形状是可逆的,想要变成原来的样子,只要同上电流就可以了,氯化亚锡是锡的氧化物,将氯化亚锡放在硫酸中进行溶解,然后再通上电流,在电流的附近,出现了很多冰花状的物质。看上去非常的漂亮,而这就是通电之后重生的金属锡。
中国的锡消费主要集中在焊料、锡化工、马口铁以及锡合金等领域
在过去10多年中,电子信息产业工业(锡焊料)、马口铁、浮法玻璃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锡消费的快速增长。2009年至今,LME锡价年化复合增速为8.47%。
锡在基本金属中属于稀缺品种,根据USGS2015年数据,全球锡资源储量约为480万吨。
同时,锡的储采比在各大金属中也属于较低水平。
全球锡资源储量不断下降的趋势以及较低的资源保障年限,决定全球锡精矿产量难以大幅持续增长。
此外,锡资源分布特点决定了全球锡精矿生产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中国和印尼垄断了全球50%以上的锡资源储量及产量。
其中印尼是全球第一大锡出口国,以往每年出口约10万吨锡,占全球供应的近四分之一。
面对疯涨的锡,不禁让人困惑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它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未来这种快速增长是否可持续?
什么魔力让锡快速增长?
1、供给端的扰动,罪魁祸首
如果我们把锡的产业链打开,你会发现它主要包括锡矿、精炼锡以及锡的深加工与回收等四个环节。下游可以用在电子、医疗、汽车等诸多行业。
而从锡的供给端来看,全球锡矿的储量大约是460万吨。去年全球锡矿的产量大约是29万吨,近年来基本维持在26-30万吨的水平。其中印尼、缅甸和我国是锡矿的主要生产国。
这些年,由于我国锡矿之前的过度开采,所以有一些锡矿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产能和产量呈现出了缓慢下降的趋势。比如去年我国生产锡矿不到7万吨,同比下降了4.3%。未来供给增量项目也比较少。这样一来,我国40%左右的锡矿都要依赖进口,而缅甸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第一大进口国(进口占比超过了80%)。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从去年8月开始,缅甸高层决定严格禁止锡矿一切勘探、开采和加工等作业。到了8月中旬,又说计划逐渐恢复当地锡矿选矿厂,但锡矿矿山仍保持停产。
此外,去年年初的秘鲁抗议事件,以及印尼出口许可证干扰,都成为锡供给的不确定性因素。好在目前印尼地区出口审批已完成,出口逐渐恢复正常,才给锡玩家们带来了一丝丝慰藉。
2、和半导体深度绑定
如果我们往下游看,锡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锡焊料(主要用在电子行业),应用比例超过了65%。比如锡基焊粉材料由于其高可靠、高性能的特点,是电子组装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比如当年疫情爆发后,锡矿供应量大幅下滑,而电子设备消费快速增长,最终导致锡的价格一路上升。从目前来看,虽然全球半导体绝对库存水平仍处于高位,但销售同比数据已见底回升,LME锡价随之也来了一波触底反弹。
今年一季度,可以说人工智能(AI)成为了消费电子回暖的重要推手,不少玩家的业绩都有了增长。笔者简单统计了一下,已经有19家电子产业链公司披露了今年一季度财务预告。其中11家预计能实现增长。
3、静待春暖花开
但凡事都得冷静地看待。据笔者观察,目前只能说半导体行业摆脱了低迷,实现了平稳温和增长,但需求复苏的强度尚不足以支撑半导体全面强劲反弹。
或者更值得期待的就是光伏产业了,光伏焊带作为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占比约3%),跟着光伏整体的装机量也有望不断提升。但相较于半导体的用量,锡在这里的用量真的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所以,总结来看,虽然目前由于主产区锡品质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以及黑天鹅事件的扰动,导致锡的供给量出现了一定的缺口。但是需求目前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的旺盛。所以,这次锡的价格疯狂上涨,炒作因素偏多,应该不会持续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