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国家禁止出口,会有粮荒吗?食糖农产品自给率贸易量粮食价格

今天(5月10日)A股一开盘,南宁糖业就封住了涨停板。

虽然涨停板很快就打开了,但到中午收市仍然放量大涨了6.4%左右。

南宁糖业为何突然大涨?

原因很简单:5月9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宣布全面禁止食糖出口,以稳定价格并控制商品囤积现象。

全球一共有21个国家(地区)年产糖量超过100万吨,生产食糖最要的原材料是甘蔗和甜菜。

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为: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美国、泰国、墨西哥、巴基斯坦、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前十名的产量占全球的77.62%。

巴基斯坦年产食糖750万吨左右,名列第八。俄罗斯年产食糖650万吨左右,名列第九。

在乌俄战争爆发之前,业界就预测2022年全球“缺糖”,缺口大概是600万吨左右,接近于俄罗斯的年产量。

当时的理由是:巴西连续遭遇干旱、霜冻等极端天气的影响,甘蔗歉收,食糖产量大幅减少。

巴西每年的食糖产量大约是330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相当于巴基斯坦产量的5倍。

中国每年食糖产量大约是1030万吨,是巴西产量的三分之一强,但中国却是全球主要的食糖进口大国,2021年全国累计进口食糖566.62万吨。

中国每年的食糖进口量,就接近俄罗斯的总产量。

现在的形势是:第一大食糖生产国巴西肯定会减产,俄罗斯的出口一定会受到战争的影响。而巴基斯坦作为主要产糖国,开始捂紧口袋、禁止食糖出口。

这当然会加剧全球食糖短缺的局面。

糖价波动,甚至飙升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报道说:目前国内糖市主销区到货量持续下滑,如上海、郑州等主销区现货交易基本停止,当地库存不断下降。

食糖贸易受阻,并不是一个孤例。

5月9日,商务部官网发布了下面这条消息:

乌克兰之所以限制荞麦、黑麦和燕麦等农产品出口,主要是为了自保。

乌俄战争已经持续了2个多月,还会无限期打下去,这将直接影响乌克兰这个“欧洲粮仓”的农副产品产量,也会影响到俄罗斯这个农产品大国的播种、收割、贸易等。

上图是乌克兰主要农产品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以及占全球出口量的比重。

可以看出,乌克兰的油菜籽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最高,接近了20%。其次是大麦、玉米和小麦,占比接近10%或者10%以上。

下图是俄罗斯农产品的占比情况:

俄罗斯的小麦占全球贸易量的15.8%,大麦占了12.9%,燕麦占了6.3%。

俄罗斯和乌克兰加起来,小麦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大麦则占了30%左右。

所以,乌俄战争及其带来的经济制裁、反制裁,是影响2022年全球粮食供应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各种管制因素。

粮食是非常特殊的商品,有时候5%到10%的短缺,就可能让价格飙升翻倍,并造成大量人口饿死。

当粮食短缺的时候,粮食首先会变成国家之间竞争的武器,出现上文中提及的禁止出口的情况。其次,大的资金、大的企业会介入,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出生于印度的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是全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他长期研究饥荒、食物短缺等现象,他的结论是:

饥荒的特点表现为一部分人没有获得足够的粮食。然而却没有迹象表明,是粮食的短缺引致了饥荒。在现代历史上,民主国家从未发生过大饥荒;而发生大饥荒的地方,没有一次是因为粮食不足!只有建立起平等、富有政治责任感的社会氛围,饥荒才能得到避免。

“发生大饥荒的地方,没有一次是因为粮食不足”,这的确是一个振聋发聩的秘密。

粮食被人为控制,成为国家博弈的工具,成为富人发财的工具,或者正常的生产被强行干预,才是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天气、疫情、粮食减产等只是诱因。

这令人想起老子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的粮食供应一直存在缺口。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程国强教授日前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中国对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和主要肉类的保障水平较高,但食用植物油、大豆的自给率比较低,分别为1/3和不到17%。在农业供给体系中,蛋白饲料原料供给自给率不到20%,短板最为突出。2000年,中国的食物自给率为93.6%,2020年降至65.8%。

所以粮食安全问题对中国非常重要,超过了芯片安全和能源安全。

据说,哪怕今年中国颗粒无收,储存的粮食也够全国人民吃2年。

中国是否储存了这么多粮食,我不清楚。但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2021年全年进口商品量值表可以看出,中国的确在2021年加大了进口粮食的力度。(下图)

在疫情暂时看不到尽头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进口大国,加大粮食储备当然是合理的,也是对老百姓负责的做法。

手里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心中不慌,粮食价格才能更稳定一些。中国未雨绸缪,无可指责。

但这不意味着粮油糖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波动。类似巴基斯坦禁止食糖出口,乌克兰限制粮食出口,仍然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也会影响国内价格的波动。

尤其是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再进口粮食,价格就要贵不少了。

所以,今年粮食方面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最后的结论是:

疫情、乌俄战争均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粮、油、糖在2022年的价格波动性会比较强。由于中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外汇储备,只要外部环境不迅速恶化,供应链、物流不被疫情过分干扰,粮食的日常供是有保证的。个别城市疫情封控期间的食品短缺,主要还是管理问题。

THE END
1.俄媒称俄政府延长粮食和粮食产品出口禁令至2026年底△资料图 当地时间11月29日,总台记者从俄罗斯媒体获悉,俄政府将粮食和粮食产品出口禁令延长至2026年年底,同时将新西兰纳入禁令对象清单。 目前俄罗斯政府官网上尚未公布此消息。 2023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将粮食和粮食产品出口禁令https://news.cri.cn/20241129/edfe18a5-c066-c3b5-1654-a4bb6f20c660.html
2.俄政府已临时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出口粮食类商品以及向第三国俄政府已临时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出口粮食类商品以及向第三国出口糖类制品 当地时间14日,俄罗斯政府已临时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出口粮食类商品以及向第三国出口糖类制品。有关粮食出口的禁令将执行至6月30日,有关糖类制品的出口禁令将执行至8月31日。(总台记者 王德禄)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2-03/15/content_14576355.html
3.禁止粮食出口#俄罗斯禁止大米出口#【粮食市场亮红灯了?继印度后 俄罗斯也禁止大米出口】继印度宣布禁止部分品类的大米出口之后,俄罗斯联邦政府网站也于29日发布公告,宣布暂时禁止大米出口,这一禁令将维持到今年12月31日。据了解,该禁令由俄总理米舒斯京签署。公告称,颁布该出口禁令是为了保障俄罗斯国内粮食 全文 4万次播放 0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7%A6%81%E6%AD%A2%E7%B2%AE%E9%A3%9F%E5%87%BA%E5%8F%A3
4.俄媒称俄政府延长粮食和粮食产品出口禁令至2026年底当地时间11月29日,总台记者从俄罗斯媒体获悉,俄政府将粮食和粮食产品出口禁令延长至2026年年底,同时将新西兰纳入禁令对象清单。 目前俄罗斯政府官网上尚未公布此消息。 2023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将粮食和粮食产品出口禁令延长一年,至2024年12月31日。俄罗斯粮食出口禁令于2014年8月6日发布,实施对象是因克里米亚问题对俄罗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11293255179146.html
5.俄罗斯经济主要靠什么,多国制裁加码将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俄罗斯小麦、肥料出口份额高 俄罗斯、乌克兰均是谷物粮食出口大国。2021年两国出口了2310万吨玉米、1660万吨小麦和420万吨大麦,谷物出口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乌克兰还是世界最大的葵花籽出口国,还是第三大的油菜籽出产国。而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2/27/c6257905.html
6.俄罗斯政府延长水稻和大米出口限令当地时间12月30日,俄罗斯政府网站公布了有关延长限制水稻和大米出口的决定。 根据公布的消息,除了向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等指定国家和地区供应及人道主义援助外,为了稳定国内市场,俄罗斯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禁止出口水稻和大米。 此外,俄政府还规定了2024年玉米、小麦等粮食产品及油料作物和植物油的具体出口额度。(总台https://m.gmw.cn/2023-12/30/content_1303616795.htm
7.进口乌克兰粮食的禁令将延长到年底斯洛伐克政府周六宣布,斯洛伐克禁止进口乌克兰粮食的禁令将延长到今年年底。 2023年9月16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https://sputniknews.cn/amp/20230916/105342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