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的《汉宫秋》:颠覆昭君的真实历史,却仍是杰出的历史剧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4.04

全剧由四折和开篇的楔子组成——

在楔子和第一折里,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王昭君不肯行贿,毛延寿就故意把她画丑,使昭君被打入冷宫。后来汉元帝巡宫,听到昭君的琵琶声,发现这个女子其实容貌出众、多才多艺,于是深深爱上她,封为明妃,两个人沉浸在幸福中。

新昌调腔《汉宫秋》剧照

第二折和第三折里,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奔匈奴,并把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致使单于向元帝索要昭君为妻,若不答应则兵戎相见。汉朝文武百官畏惧匈奴,无论元帝如何责骂,也没人能拿出抗击匈奴之计,元帝只能忍痛割爱,到灞桥为昭君送行。而昭君不舍故国、不愿受辱,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

电视剧《王昭君》剧照

通过这三段记载,我们可以明确三件事:

第二,历史上昭君出塞和亲,是在汉朝强盛、匈奴弱小、呼韩邪单于向元帝称臣的形势下进行的,和亲是为了加强两族团结;

第三,昭君确实嫁到了匈奴,并生育了两个儿子。老单于死后,她又不得不遵从胡俗,再嫁新单于。

东汉以后,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咏叹昭君的文学作品出现——

从汉到宋,关于昭君的这些文学作品,可以总结出三个思路——

第一,通过和亲史实本身,寄寓作者对昭君红颜薄命的同情;

第二,通过增加画工这一人物,赞美昭君刚直不阿、洁身自好的品格;

第三,指责汉元帝昏庸无能,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欧阳修讽刺汉元帝,其实是对当时的宋王朝屈辱求和提出批评。

前代作品无论怎样演绎,有几个事实是不曾改变的:比如昭君从未得到元帝宠幸,没有做过妃子;昭君和亲,是元帝对匈奴的赐予;昭君最终确实远赴匈奴,在那里生活。

而《汉宫秋》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又做出了三点重大改动,而且于史实来说,这三个改动是颠覆性的——

第一,在《汉宫秋》里,元帝与昭君相爱,封昭君为明妃;

第二,《汉宫秋》改变了汉朝和匈奴的实力对比,把匈奴写得异常强大,强迫汉朝交出昭君;

第三,关于昭君的结局,《汉宫秋》里昭君于边境投水而死,始终忠于了自己的祖国和君王。

改动之大,可见一斑。

《汉宫秋》基于历史,但并非忠于历史。不忠于历史,就不能成为一部好的历史剧吗?这恐怕是今天的文艺界仍在争论的话题。而生活在13世纪的马致远,早已用实践,为这一争论给出了答案。

大型舞剧《昭君》剧照

作为一个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马致远一生,都对蒙古贵族歧视、压迫汉人的政策,郁结着难言的悲愤。但当时的他,已身在日趋巩固的元朝统治之下,强烈的民族情感无法坦率表达。

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马致远故居

首先,《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一跃成为汉元帝的爱妃,关关雎鸠、琴瑟和鸣,诗情画意。可是,匈奴大军压境,指明索要,汉元帝无奈,忍痛割爱,这场生离死别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但马致远没有局限于君王、爱妃的缠绵爱情,他有意识地将昭君与普通红颜区分开来。她爱她的君王,更爱她的国家,她不能眼见君王的痛苦、国家的灾难因自己交织在一起,于是她选择了前往匈奴。

在即将走出汉朝边境之际,她投水而死,何等勇敢壮烈!她不是柔弱的花瓶,而是能为君为国牺牲的节烈女子。随着她的香消玉殒,边境冲突、民族矛盾就此散去,美人一命,换了边陲的平安。

堂堂汉庭、泱泱大国,在面对异族的挑衅时,何以懦弱到这种境地?汉朝面对匈奴如此,南宋面对元朝又何尝不是?这应该是马致远通过《汉宫秋》解读的第一个历史问题。

在此,他赋予昭君和元帝一段深刻的感情,让她变成深受宠爱的明妃,这段改编,加剧了结局的悲剧性,也加重了汉庭的耻辱。

同时,他也用昭君之死,赋予了昭君崇高的美,让她在戏剧舞台上,成为高于君王宰相、文士将军的爱国英雄。

其次,《汉宫秋》解析了历史兴衰的法则——奸佞当道,朝政因此黑暗;百官无能,国家因此衰落;叛变投敌,边境因此不宁。所以,敌强我弱的改编就显得很重要了,只有敌强我弱,奸佞小人的叛逃、撺掇才能起到效果,才能由此将兴衰法则揭示出来。

元帝的确可怜,可仔细想想,他有今天,不也是平时用人失察所致吗?马致远赞美昭君的同时,也谴责了元帝,更通过元帝的这段自白,引导人们去反思宋王朝的毁灭、金政权的衰亡。

最后,《汉宫秋》里,昭君和元帝本是一对有情人,在匈奴单于的索要下被迫生离死别,这是逼亲,而非和亲,与强抢并无区别。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历史片段:北宋灭亡时,大量嫔妃宫女被金人掳走北上;金朝和南宋灭亡时,又有大量宫人被蒙古人掠夺。这些女子的悲惨经历,有很多诗词为证。

这些诗词的思想,被马致远运用到《汉宫秋》里,使得《汉宫秋》在蒙古族一统天下的元代社会,具有了强大的现实批判意义。他借用昭君的命运,反映了易代之时妇女们的命运,这是对历史之痛的反思,对现实之痛的体悟。

马致远写的是汉朝的元帝和昭君,但其实,那种种情状,在任何一个末日王朝都屡屡上演:皇帝沉湎声色、任用奸邪;奸邪们则窃取高官厚禄、在其位不谋其政;一旦国难当头,或推卸责任,或卖国求荣;然后最悲惨的,永远是末日王朝里的那些可怜女子。

优秀的历史剧不一定是高度还原历史的,但一定是传递了正确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宫秋》是杰出的。

THE END
1.昭君出塞,历史长河中的传奇佳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昭君出塞的故事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辉,那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王昭君,为了国家的和平与繁荣,毅然踏上了远赴塞外的征程,她的故事,不仅http://www.renrenjiyun.cn/zxgl/9293.html
2.昭君出塞:历史背后的真实动因昭君出塞,这一流传千古的历史事件,讲述了西汉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促进汉匈和平的传奇故事。然而,昭君出塞的真实原因并非单一,而是交织着个人命运与国家大局的复杂因素。 个人命运的抉择 昭君出塞,首先是个人命运的抉择。王昭君,本名王嫱,入宫后因不愿贿赂画师毛延寿,其美貌未能被汉元帝所发现。当匈奴单于呼韩邪来http://www.3233.cn/n/gh6m-187508.html
3.“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发生在汉代( &教师资格 | 历史文化素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文化素养 历史文化素养 单选题 1、“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发生在汉代( )时期。 A 汉高祖刘邦 B 汉武帝刘彻 C 汉光武帝刘秀 D 汉元帝刘奭 查看答案教师资格 | 历史文化素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https://www.gaotu.cn/topic/22@8152032@2/367/75
4.历史名人故事因此, 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新课之前的导入。高中历史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老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 寻找适合的历史故事, 在一开始上课就通过生动的讲解或设置悬念, 能够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 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历史学习中去。 例如, 在引导学生分析大泽乡农民起义对于秦国统治的影响时, 老师为了激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z78hkkz.html
5.关于举办第六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的通知戏曲资讯4.京剧《昭君出塞》是哪位艺术大师的代表作? 答:尚小云 5. 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谁? 答:王实甫 6. 清代传奇《桃花扇》的作者是谁? 答:孔尚任 7.京剧老生行当有“南麒北马关外唐”之说,其中的“关外唐”指的是哪位艺术大师? 答:唐韵笙 http://www.szxq.com/show-15304.html
6.鲜为人知的《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鲜为人知的《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宁静致远 时间:庚子年冬月2020.12.10地点:儒林公馆苏宅摄影:镁钕铼钒、沐月编辑:宁静致远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宋)王安石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清)曹雪芹 王昭君,名嫱,字https://www.meipian.cn/3b0jzele
7.昭君出塞昭君出塞历史典故故事昭君出塞出处昭君出塞,昭君出塞历史典故,故事昭君出塞出处,历史典故, 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再次来到长安求和亲,说希望娶汉女为妻,愿作汉朝的女婿。汉元帝就把宫女https://www.guoxuemi.com/diangu/667z/
8.有声人物故事《昭君出塞》北极的鱼播讲有声人物故事《昭君出塞》音频作品简介:在你挥鞭的一瞬间,那一座汉家的宫阙,逐渐吹开云遮雾断的阴霾。 远去的昭君,你一步一回头,纵使千般地回首,也不会望见古地的长安,也不会听见长安衣袖飘飘的歌声。 靠住今夜的月光,我的泪水在抬头望天地冥想中,一点一滴地https://ls.pppie.com/bjdy/audio/1gsZRvDQWHY=.html
9.中外历史故事昭君出塞在线免费阅读看中外历史故事昭君出塞最新章节, 昭君出塞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146528390487477255
10.王昭君的生平故事有哪些?历史上的王昭君生平各个阶段简介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https://chaodai.hao86.com/a/1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