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4.04
全剧由四折和开篇的楔子组成——
在楔子和第一折里,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王昭君不肯行贿,毛延寿就故意把她画丑,使昭君被打入冷宫。后来汉元帝巡宫,听到昭君的琵琶声,发现这个女子其实容貌出众、多才多艺,于是深深爱上她,封为明妃,两个人沉浸在幸福中。
新昌调腔《汉宫秋》剧照
第二折和第三折里,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奔匈奴,并把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致使单于向元帝索要昭君为妻,若不答应则兵戎相见。汉朝文武百官畏惧匈奴,无论元帝如何责骂,也没人能拿出抗击匈奴之计,元帝只能忍痛割爱,到灞桥为昭君送行。而昭君不舍故国、不愿受辱,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
电视剧《王昭君》剧照
通过这三段记载,我们可以明确三件事:
第二,历史上昭君出塞和亲,是在汉朝强盛、匈奴弱小、呼韩邪单于向元帝称臣的形势下进行的,和亲是为了加强两族团结;
第三,昭君确实嫁到了匈奴,并生育了两个儿子。老单于死后,她又不得不遵从胡俗,再嫁新单于。
东汉以后,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咏叹昭君的文学作品出现——
从汉到宋,关于昭君的这些文学作品,可以总结出三个思路——
第一,通过和亲史实本身,寄寓作者对昭君红颜薄命的同情;
第二,通过增加画工这一人物,赞美昭君刚直不阿、洁身自好的品格;
第三,指责汉元帝昏庸无能,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欧阳修讽刺汉元帝,其实是对当时的宋王朝屈辱求和提出批评。
前代作品无论怎样演绎,有几个事实是不曾改变的:比如昭君从未得到元帝宠幸,没有做过妃子;昭君和亲,是元帝对匈奴的赐予;昭君最终确实远赴匈奴,在那里生活。
而《汉宫秋》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又做出了三点重大改动,而且于史实来说,这三个改动是颠覆性的——
第一,在《汉宫秋》里,元帝与昭君相爱,封昭君为明妃;
第二,《汉宫秋》改变了汉朝和匈奴的实力对比,把匈奴写得异常强大,强迫汉朝交出昭君;
第三,关于昭君的结局,《汉宫秋》里昭君于边境投水而死,始终忠于了自己的祖国和君王。
改动之大,可见一斑。
《汉宫秋》基于历史,但并非忠于历史。不忠于历史,就不能成为一部好的历史剧吗?这恐怕是今天的文艺界仍在争论的话题。而生活在13世纪的马致远,早已用实践,为这一争论给出了答案。
大型舞剧《昭君》剧照
作为一个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马致远一生,都对蒙古贵族歧视、压迫汉人的政策,郁结着难言的悲愤。但当时的他,已身在日趋巩固的元朝统治之下,强烈的民族情感无法坦率表达。
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马致远故居
首先,《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一跃成为汉元帝的爱妃,关关雎鸠、琴瑟和鸣,诗情画意。可是,匈奴大军压境,指明索要,汉元帝无奈,忍痛割爱,这场生离死别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但马致远没有局限于君王、爱妃的缠绵爱情,他有意识地将昭君与普通红颜区分开来。她爱她的君王,更爱她的国家,她不能眼见君王的痛苦、国家的灾难因自己交织在一起,于是她选择了前往匈奴。
在即将走出汉朝边境之际,她投水而死,何等勇敢壮烈!她不是柔弱的花瓶,而是能为君为国牺牲的节烈女子。随着她的香消玉殒,边境冲突、民族矛盾就此散去,美人一命,换了边陲的平安。
堂堂汉庭、泱泱大国,在面对异族的挑衅时,何以懦弱到这种境地?汉朝面对匈奴如此,南宋面对元朝又何尝不是?这应该是马致远通过《汉宫秋》解读的第一个历史问题。
在此,他赋予昭君和元帝一段深刻的感情,让她变成深受宠爱的明妃,这段改编,加剧了结局的悲剧性,也加重了汉庭的耻辱。
同时,他也用昭君之死,赋予了昭君崇高的美,让她在戏剧舞台上,成为高于君王宰相、文士将军的爱国英雄。
其次,《汉宫秋》解析了历史兴衰的法则——奸佞当道,朝政因此黑暗;百官无能,国家因此衰落;叛变投敌,边境因此不宁。所以,敌强我弱的改编就显得很重要了,只有敌强我弱,奸佞小人的叛逃、撺掇才能起到效果,才能由此将兴衰法则揭示出来。
元帝的确可怜,可仔细想想,他有今天,不也是平时用人失察所致吗?马致远赞美昭君的同时,也谴责了元帝,更通过元帝的这段自白,引导人们去反思宋王朝的毁灭、金政权的衰亡。
最后,《汉宫秋》里,昭君和元帝本是一对有情人,在匈奴单于的索要下被迫生离死别,这是逼亲,而非和亲,与强抢并无区别。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历史片段:北宋灭亡时,大量嫔妃宫女被金人掳走北上;金朝和南宋灭亡时,又有大量宫人被蒙古人掠夺。这些女子的悲惨经历,有很多诗词为证。
这些诗词的思想,被马致远运用到《汉宫秋》里,使得《汉宫秋》在蒙古族一统天下的元代社会,具有了强大的现实批判意义。他借用昭君的命运,反映了易代之时妇女们的命运,这是对历史之痛的反思,对现实之痛的体悟。
马致远写的是汉朝的元帝和昭君,但其实,那种种情状,在任何一个末日王朝都屡屡上演:皇帝沉湎声色、任用奸邪;奸邪们则窃取高官厚禄、在其位不谋其政;一旦国难当头,或推卸责任,或卖国求荣;然后最悲惨的,永远是末日王朝里的那些可怜女子。
优秀的历史剧不一定是高度还原历史的,但一定是传递了正确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宫秋》是杰出的。